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唐文儒的诗文新变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3-750,共8页
中唐的历史变局,推进了天人关系的理论思考,并逐步颠覆了盛唐诗文书写中"心物同一"的体验模式,书写者成为"造化"的打量者与参与者,其与世界的和谐至此打破,怪奇、晃动的世界成为中唐文儒生存体验书写的重要意象、...
中唐的历史变局,推进了天人关系的理论思考,并逐步颠覆了盛唐诗文书写中"心物同一"的体验模式,书写者成为"造化"的打量者与参与者,其与世界的和谐至此打破,怪奇、晃动的世界成为中唐文儒生存体验书写的重要意象、日常的世界被频繁书写。与此同时,为确立儒学的核心价值,"言尽意"的坚持则为必然之途。影响所及,中唐诗文中尚议论、言求其尽、象求其确的理论与实践之尝试触处可见。此外,因中唐的时局变动所产生的连带效应,诗文兼擅的"通才"成为文儒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文儒
诗文新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人之际:中唐时期的“天论”与诗歌转型——以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为例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天人关系"是中唐儒学转型的核心话题之一,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天论"推进了中唐的儒学转型,也深度影响了中唐的诗文转型。韩愈、柳宗元与刘禹锡之诗文的风格差异,其理论基础正在于不同的天人之论。"天人&q...
"天人关系"是中唐儒学转型的核心话题之一,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天论"推进了中唐的儒学转型,也深度影响了中唐的诗文转型。韩愈、柳宗元与刘禹锡之诗文的风格差异,其理论基础正在于不同的天人之论。"天人"关系的变化刺激了中唐儒者的诗文书写,题材的拓展、语词的创新、风格的多样以及意象的怪奇让诗文变革的时代异彩纷呈。但是张弛有道的文学同样也要回归平衡。伴随宋儒重建天人关系过程的完成,一个新的天人模式下的宋型文学也逐步确立了迥异于唐型文学的崭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说
思想转型
诗文新变
天人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构江南城市研究的诗性人文学术谱系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士林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96,共5页
刘士林认为,诗性人文学术有助于纠正过度理性化、科学化与实证化的现代主流学术范式,在研究与阐释江南城市时具有其合法性与先进性。对古代江南城市的诗性人文研究与阐释,不仅有助于江南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于西方...
刘士林认为,诗性人文学术有助于纠正过度理性化、科学化与实证化的现代主流学术范式,在研究与阐释江南城市时具有其合法性与先进性。对古代江南城市的诗性人文研究与阐释,不仅有助于江南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于西方城市也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查清华认为,中晚明城市化因素与江南文化的内在基因有着很高的"匹配指数",城市化进程和区域文化相互作用改变着包括市民在内各个阶层的主体结构与精神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思潮的演进与诗文的新变。朱逸宁认为,江南都市的文化精神形态在唐代之前已经初步形成,归纳起来就是以城市为中心、以上层文人名士为载体、以地区政治权力为依托、以高度审美化的生活方式及精神境界为特征的早期城市文化,它是江南都市文化的原生态模式,为明清以后中国城市文明的又一轮高速发展构建出一片诗意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人文学术
江南城市化
明代
诗文新变
建康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唐文儒的诗文新变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顺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3-75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12&ZD156)
20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3LZUJBWZY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0yjc751052)
文摘
中唐的历史变局,推进了天人关系的理论思考,并逐步颠覆了盛唐诗文书写中"心物同一"的体验模式,书写者成为"造化"的打量者与参与者,其与世界的和谐至此打破,怪奇、晃动的世界成为中唐文儒生存体验书写的重要意象、日常的世界被频繁书写。与此同时,为确立儒学的核心价值,"言尽意"的坚持则为必然之途。影响所及,中唐诗文中尚议论、言求其尽、象求其确的理论与实践之尝试触处可见。此外,因中唐的时局变动所产生的连带效应,诗文兼擅的"通才"成为文儒的典范。
关键词
中唐
文儒
诗文新变
Keywords
the Mid - Tang dynasty
Confucian scholars
new changes in poetr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人之际:中唐时期的“天论”与诗歌转型——以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为例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顺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唐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2&ZD156]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唐代中后期的儒学与文学"[项目编号:2013M54181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天人关系"是中唐儒学转型的核心话题之一,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天论"推进了中唐的儒学转型,也深度影响了中唐的诗文转型。韩愈、柳宗元与刘禹锡之诗文的风格差异,其理论基础正在于不同的天人之论。"天人"关系的变化刺激了中唐儒者的诗文书写,题材的拓展、语词的创新、风格的多样以及意象的怪奇让诗文变革的时代异彩纷呈。但是张弛有道的文学同样也要回归平衡。伴随宋儒重建天人关系过程的完成,一个新的天人模式下的宋型文学也逐步确立了迥异于唐型文学的崭新风格。
关键词
天说
思想转型
诗文新变
天人关系
Keywords
the discourse on the Heaven
intellectual trans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in creative wri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ven and ma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构江南城市研究的诗性人文学术谱系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士林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96,共5页
文摘
刘士林认为,诗性人文学术有助于纠正过度理性化、科学化与实证化的现代主流学术范式,在研究与阐释江南城市时具有其合法性与先进性。对古代江南城市的诗性人文研究与阐释,不仅有助于江南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于西方城市也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查清华认为,中晚明城市化因素与江南文化的内在基因有着很高的"匹配指数",城市化进程和区域文化相互作用改变着包括市民在内各个阶层的主体结构与精神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思潮的演进与诗文的新变。朱逸宁认为,江南都市的文化精神形态在唐代之前已经初步形成,归纳起来就是以城市为中心、以上层文人名士为载体、以地区政治权力为依托、以高度审美化的生活方式及精神境界为特征的早期城市文化,它是江南都市文化的原生态模式,为明清以后中国城市文明的又一轮高速发展构建出一片诗意的空间。
关键词
诗性人文学术
江南城市化
明代
诗文新变
建康
分类号
B834.2 [哲学宗教—美学]
C912.81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唐文儒的诗文新变
刘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天人之际:中唐时期的“天论”与诗歌转型——以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为例
刘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建构江南城市研究的诗性人文学术谱系
刘士林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