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1990年代诗歌主体“祛魅”的学理反思
1
作者 王昌忠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9-33,共5页
1990年代诗歌的"失魅",与诗歌写作者在诗学立场上对诗歌主体"祛魅"密不可分。1990年代诗歌写作者主要是从主体的人称指代、主体的价值功能、主体的文化人格、主体在诗歌中的呈现方式四个方面,分别对诗歌主体加以&qu... 1990年代诗歌的"失魅",与诗歌写作者在诗学立场上对诗歌主体"祛魅"密不可分。1990年代诗歌写作者主要是从主体的人称指代、主体的价值功能、主体的文化人格、主体在诗歌中的呈现方式四个方面,分别对诗歌主体加以"祛魅"的。这四点"祛魅"本身有其合理性和建构意义,只是由于对其的极端化和绝对化处理,甚至扭曲和丑化,才成为了导致1990年代诗歌"失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诗歌主体 “祛魅”
下载PDF
自我中的他者:当代诗歌中的主体间对话
2
作者 马永波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3-57,共5页
本文探讨了个体孤独与交往世界主题、孤绝个体在交往世界中向个体的人之生成,以及互为主体关系的建立对于破解人际异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现代诗研究 诗学 诗歌主体
下载PDF
当代诗歌“祛魅”书写的学理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昌忠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4-176,共3页
当代诗歌写作的"祛魅"主要体现在诗歌立场"祛魅"、诗歌主体"祛魅"、诗歌表意"祛魅"三方面。客观考察、分析它们各自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又学理性地反思、审视各自的缺陷和偏颇,从而为当前诗歌写... 当代诗歌写作的"祛魅"主要体现在诗歌立场"祛魅"、诗歌主体"祛魅"、诗歌表意"祛魅"三方面。客观考察、分析它们各自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又学理性地反思、审视各自的缺陷和偏颇,从而为当前诗歌写作的"生魅"和"失魅"辨析出依据和理由,是不无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立场 诗歌主体 诗歌表意 “祛魅”
下载PDF
袁可嘉诗歌批评的现代主义特性
4
作者 荆云波 冯歌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8-70,共3页
20世纪40年代,作为九叶诗派的理论代言人,袁可嘉以“新诗现代化”为目标,论述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课题。在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上,他主张间接现实观,通过主体对真实感受和复杂的意识作用,转化为诗性经验并通过技巧... 20世纪40年代,作为九叶诗派的理论代言人,袁可嘉以“新诗现代化”为目标,论述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课题。在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上,他主张间接现实观,通过主体对真实感受和复杂的意识作用,转化为诗性经验并通过技巧与形式凝定于诗歌文本。对诗歌文本,强调诗人思想知觉化,实现知情与感性的统一,实现从主情向主知的审美变化。他要求诗人自觉接受现代文化的复杂性,处理这种复杂情绪时应有给它们适当安排而求得平衡的艺术个性,在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之间形成一种张力。这些理论观念,在诗歌实现本体艺术完美与关注社会人生的融合上,在继承中国新诗传统和吸收西方最新诗潮上,为传统诗歌创作和批评所欠缺的现代性作出了可贵探寻,为中国现代新诗创作和批评纳入与世界文学同步发展的轨道作出了独到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本体 诗歌主体 现代主义
下载PDF
对1990年代诗歌“祛魅”书写的学理反思
5
作者 王昌忠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10,共5页
相较于传统诗歌写作,1990年代诗歌书写反映出了明显的"祛魅"特征。这种"祛魅"主要体现在诗歌立场"祛魅"、诗歌主体"祛魅"、诗歌表意"祛魅"三方面。上述几点"祛魅",既有有... 相较于传统诗歌写作,1990年代诗歌书写反映出了明显的"祛魅"特征。这种"祛魅"主要体现在诗歌立场"祛魅"、诗歌主体"祛魅"、诗歌表意"祛魅"三方面。上述几点"祛魅",既有有效性和合理性的一面,又有各自的缺陷和偏颇。对以上"祛魅"进行剖析,可为1990年代诗歌的"生魅"和"失魅"辨析出依据和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立场 诗歌主体 诗歌表意 “祛魅”
下载PDF
诗歌与文化区域——对诗歌的文化学考察之一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潮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2-25,共4页
文化区域(或社区),是客观存在的地理学意义上的文化实体。它是人类在一定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生活的共同群体,这个群体具有“道德上的整合和互属、感情上的联系和投入以及亲属关系、团结契合”的特征。这样的文化实体一般包含着... 文化区域(或社区),是客观存在的地理学意义上的文化实体。它是人类在一定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生活的共同群体,这个群体具有“道德上的整合和互属、感情上的联系和投入以及亲属关系、团结契合”的特征。这样的文化实体一般包含着三层内容:地理文化、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这种主要以文化的质态来界定其空间范围的文化区域性,超出了“行政区划”的概念,显示出文化生态学和社会人类学的意义。除了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外,区域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的实体部分和精神文化的表层结构——风俗、习惯、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区域 诗歌 区域文化形象 文化学 乡村社区 城市诗 诗歌主体 诗派 城市社区 文化实体
下载PDF
论《沧浪诗话》的诗学体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勉 《荆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本文总论《沧浪诗话》的诗学体系。文章从清理《诗辨》中的有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 ,初步揭示了《诗辨》中的诗歌创作主体论、诗歌文本构成论、诗歌风格论、诗歌本体论四个方面的有机理论构架 ,并指出“诗道”是严羽诗学体系中的核心... 本文总论《沧浪诗话》的诗学体系。文章从清理《诗辨》中的有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 ,初步揭示了《诗辨》中的诗歌创作主体论、诗歌文本构成论、诗歌风格论、诗歌本体论四个方面的有机理论构架 ,并指出“诗道”是严羽诗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 ,“兴趣”、“妙悟”均是“诗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诗学体系 诗歌创作主体 诗歌文本构成 诗歌风格 诗歌本体论
下载PDF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与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方法比较分析
8
作者 游翔文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年第5期113-114,共2页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诗歌组成了英美文学20世纪以来的重要诗歌流派,后现代主义诗歌无论在创作原则和创作形式等方面,特别是创作主体和客体的选择上,与现代主义诗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对于两者创作差...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诗歌组成了英美文学20世纪以来的重要诗歌流派,后现代主义诗歌无论在创作原则和创作形式等方面,特别是创作主体和客体的选择上,与现代主义诗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对于两者创作差异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比较,首先分析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和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渊源,并总结了两者在创作主体、客体、动机和手段上的差异,为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和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诗歌 后现代主义诗歌 诗歌创作主体 诗歌流派
原文传递
后新诗潮和怀疑主义
9
作者 莫海斌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79-80,共2页
后新诗潮是相对于新诗潮而言的一个称谓。新诗潮包括“朦胧诗”及其外围写作。后新诗潮分成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和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两个阶段。从新诗潮到90年代的后新诗潮,贯穿有一条怀疑主义的脉络。随着怀疑主... 后新诗潮是相对于新诗潮而言的一个称谓。新诗潮包括“朦胧诗”及其外围写作。后新诗潮分成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和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两个阶段。从新诗潮到90年代的后新诗潮,贯穿有一条怀疑主义的脉络。随着怀疑主义的启动和逻辑发展,由于写作者在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新诗潮 怀疑主义 朦胧诗 应对策略 自我批判 解构 诗歌主体 本质主义 写作者 怀疑意识
原文传递
这样的评论谁能看懂
10
作者 小莫 《诗刊》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45-45,共1页
近日,在某刊上读到了一篇诗歌评论,念完最后一个字,我的脑袋里已是一团浆糊,要说通篇给我留下的印象,打个比方吧,那是像云又像雾,像雨又像风,不妨"节选"一部分文中的"精华",以飨诸位看官。 A."……任何一个自... 近日,在某刊上读到了一篇诗歌评论,念完最后一个字,我的脑袋里已是一团浆糊,要说通篇给我留下的印象,打个比方吧,那是像云又像雾,像雨又像风,不妨"节选"一部分文中的"精华",以飨诸位看官。 A."……任何一个自觉写诗的人,都不能不关注诗歌在整个思想文化层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层面 诗歌评论 诗歌主体 自觉 精华 本体意义 节选 独立 通篇 脑袋
原文传递
愣是看不懂
11
作者 樊秀峰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7年第4期105-106,共2页
愣是看不懂樊秀峰近日,在某刊上读到了一篇诗歌评论,之所以能够耐着性子生吞活剥地把它读完,是因为我始终怀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我非要看看你这“生花妙笔”到底能转出怎么样个花儿来!结果,还是我失败了——念完最后一个字,... 愣是看不懂樊秀峰近日,在某刊上读到了一篇诗歌评论,之所以能够耐着性子生吞活剥地把它读完,是因为我始终怀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我非要看看你这“生花妙笔”到底能转出怎么样个花儿来!结果,还是我失败了——念完最后一个字,我的脑袋里已是一团浆糊,要说通篇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自由 文化层面 现代主义诗歌 “期待视野” 文化精神 诗歌评论 罗兰·巴特 话语膨胀 表征危机 诗歌主体
原文传递
乡土诗诗意的拓展与突破——读彭国梁的乡土诗
12
作者 王昌忠 《延安文学》 2002年第6期190-193,共4页
乡土上的确呈示着巨大的诗意空间,千百年来,诗人们在乡土上不断开采、挖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乡土诗。这里,我要说的是,这些乡土诗尽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但从内在特质来说,它们大抵没有游离出这样两种精神理路和情感倾向:... 乡土上的确呈示着巨大的诗意空间,千百年来,诗人们在乡土上不断开采、挖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乡土诗。这里,我要说的是,这些乡土诗尽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但从内在特质来说,它们大抵没有游离出这样两种精神理路和情感倾向:一是通过对田园风光、乡土风情的描摹、叙写,传达诗人对"乡土"的赞美、热爱和向往;二是作为远走他乡的游子,诉乡愁、忆乡情、思乡亲,在乡土诗中把"乡土"营构成诗人的精神憩所和回望所在。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总是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诗人 乡土风情 诗歌主体 情感倾向 诗意空间 两栖 内容丰富 传统理念 精神 拓展
原文传递
如果屋顶没有星星
13
作者 加主布哈 何言宏(指导) 寇硕恒(指导) 《诗刊》 2023年第23期9-13,共5页
推荐语:作为一位彝族的后代、一位青年诗人,加主布哈的写作在精神与美学上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独异性。加主布哈的诗歌,一方面具有深切的族群认同和族裔文化的丰富展示,如《笃姆》之中不无庄严的寻根意识,既是诗歌史的某种承续,也是当下中... 推荐语:作为一位彝族的后代、一位青年诗人,加主布哈的写作在精神与美学上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独异性。加主布哈的诗歌,一方面具有深切的族群认同和族裔文化的丰富展示,如《笃姆》之中不无庄严的寻根意识,既是诗歌史的某种承续,也是当下中国在全球背景中地方/族裔认同的诗学表达;另一方面,他的诗歌主体,还交织着时下青年的独特感受(《无能的下午》《如何消磨掉这个下午》),从而使他的写作,具有颇值深究的现时性、复杂性和难以替代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诗人 诗歌 现时性 寻根意识 族裔文化 诗歌主体 独异性 独特感受
原文传递
2001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14
《考试与招生》 2002年第8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陶渊明 作品选 民族风格 诗歌主体 性格心理 《棋王》 艺术手法 2001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