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纸媒诗歌刊物的坚守与蜕变
1
作者 罗麒 《文学与文化》 2021年第3期87-94,共8页
新世纪诗歌在网络传播的助推之下,呈现出诸多异于前代的特点。传统纸媒刊物也从诗歌传播的主流平台转变成为诗歌传播的重要途径,在诗歌传播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过程中,纸媒诗歌刊物在承受多重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办刊,一方面坚守艺术准则,... 新世纪诗歌在网络传播的助推之下,呈现出诸多异于前代的特点。传统纸媒刊物也从诗歌传播的主流平台转变成为诗歌传播的重要途径,在诗歌传播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过程中,纸媒诗歌刊物在承受多重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办刊,一方面坚守艺术准则,另一方面积极进行刊物改革,卓有成效但也留下许多遗憾和教训。同时,诗歌民刊也在新世纪经历了不小的变化,成为纸媒诗歌刊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诗歌 纸媒 诗歌刊物
下载PDF
诗歌刊物历史书写的功能——以《星星》诗刊和《诗刊》五十周年纪念专栏为例
2
作者 智晓婷 张元元 《今古文创》 2020年第34期35-36,共2页
诗歌刊物的周年纪念活动是一个仪式性、周期性的重大时刻。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探究诗歌刊物的历史书写如何唤起"诗人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从而增强身份认同。研究发现,诗人和编辑以刊物的结缘时刻为起点,在刊物的历史书写上以&qu... 诗歌刊物的周年纪念活动是一个仪式性、周期性的重大时刻。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探究诗歌刊物的历史书写如何唤起"诗人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从而增强身份认同。研究发现,诗人和编辑以刊物的结缘时刻为起点,在刊物的历史书写上以"关键事件"为重点,目的在于认定诗歌刊物的价值与功能;而有关物的记忆无缝对接到个体的交往记忆,通过书写苦难和情感叙事诗人与编辑将传统从"历史"中剥离并嵌入"未来",从而发挥历史书写的现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刊物记忆 诗歌刊物 历史书写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八十年代全国公开发行诗歌刊物创刊号档案
3
作者 姜红伟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7年第3期258-286,共29页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创办出版了大量公开发行的诗歌刊物。全国各地各类诗歌刊物的出版,发表了大量各具特色的诗歌作品,举办了大量繁荣新诗的诗歌评奖,组织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扶持了大量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创...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创办出版了大量公开发行的诗歌刊物。全国各地各类诗歌刊物的出版,发表了大量各具特色的诗歌作品,举办了大量繁荣新诗的诗歌评奖,组织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扶持了大量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当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而缔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诗歌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刊物 月刊 双月刊 季刊 不定期丛刊
下载PDF
论诗歌的非市场化走向
4
作者 谢世洋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在“后新诗潮”泛起的今天,诗歌刊物发行量却一落再落。这种非市场化走向,从诗歌自身来看,主要是与传统诗歌背离而异化所致。表现在:视角的自我而非大众,内容的平俗而非教化,主题的晦涅而非鲜明,表现的荒谬而非审美。造成诗歌异化的原... 在“后新诗潮”泛起的今天,诗歌刊物发行量却一落再落。这种非市场化走向,从诗歌自身来看,主要是与传统诗歌背离而异化所致。表现在:视角的自我而非大众,内容的平俗而非教化,主题的晦涅而非鲜明,表现的荒谬而非审美。造成诗歌异化的原因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进入。继承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是诗歌走出困境、重新赢得读者市场的惟一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刊物 市场化 审美 读者意识 文学价值 诗歌主题
下载PDF
“为祖国而歌”——略论全面抗战初期的新创新诗刊物
5
作者 马正锋 《军事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90-102,共13页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各地诗人以诗为剑,为神圣的抗日战争摇旗呐喊,一批新的诗歌刊物纷纷创刊。重视抗战诗歌理论建设、维护诗人统一战线、编辑手段多样、善与多种文艺体裁融合、诗艺技巧由相对单一化到多元化等,是上述诗刊特色所在。...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各地诗人以诗为剑,为神圣的抗日战争摇旗呐喊,一批新的诗歌刊物纷纷创刊。重视抗战诗歌理论建设、维护诗人统一战线、编辑手段多样、善与多种文艺体裁融合、诗艺技巧由相对单一化到多元化等,是上述诗刊特色所在。其中,创办于武汉、长沙、广州等地的《时调》《五月》《诗歌战线》《中国诗艺》《中国诗坛》等刊尤为活跃,而王亚平、穆木天、力扬、孙望、蒲风、鸥外鸥等在诗刊的编发、诗歌活动组织以及抗战诗歌的理论和创作方面较有实绩。尽管源自1930年代以来两大诗学观念互异的诗歌潮流,但在神圣抗战的大背景之下,两派诗人同“为祖国而歌”,在争论和竞争中学习与合作,一道促成了中国诗坛难得的和平与融合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初期 诗歌刊物 武汉 朗诵诗 大众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