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马雅可夫斯基与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创新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学星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50,共4页
马雅可夫斯基和曼德尔施塔姆对待诗歌语言及文化传统的态度截然相反,但都为俄罗斯诗歌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马雅可夫斯基不受传统束缚,在诗歌语言、押韵法、诗行排列等方面大胆突破。曼德尔施塔姆则坚守传统,但利用语词的奇妙... 马雅可夫斯基和曼德尔施塔姆对待诗歌语言及文化传统的态度截然相反,但都为俄罗斯诗歌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马雅可夫斯基不受传统束缚,在诗歌语言、押韵法、诗行排列等方面大胆突破。曼德尔施塔姆则坚守传统,但利用语词的奇妙组合、诗行结构的间隔效果,极大地增强了诗歌审美活动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雅可夫斯基 曼德尔施塔姆 诗歌创新
下载PDF
论刘克庄的诗歌创新观及其诗学地位
2
作者 明见 《殷都学刊》 2003年第2期71-75,112,共6页
中国诗歌发展到中晚唐 ,开始出现了普遍的模拟之风。刘克庄首先以全方位的创新诗学观反对这种模拟 ,他既全方位阐述了创新的内涵 ,又全方位提出了创新的方法。相对于整个中国古代诗学历史而言 ,刘克庄的创新观最全面、最系统、最具应用... 中国诗歌发展到中晚唐 ,开始出现了普遍的模拟之风。刘克庄首先以全方位的创新诗学观反对这种模拟 ,他既全方位阐述了创新的内涵 ,又全方位提出了创新的方法。相对于整个中国古代诗学历史而言 ,刘克庄的创新观最全面、最系统、最具应用价值 ,因而是最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创新诗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克庄 诗歌创新 诗学地位 中晚唐时期 诗体 立意 题材
下载PDF
中西兼容与诗歌创新的四度空间
3
作者 庄伟杰 《孝感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9-24,共6页
经过时间的验证,现代华文新诗的诞生和发展,总是离不开对西方诗歌(文化)资源的借鉴和吸收。好的诗歌有精粗高下之分而无中西之别,它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可以在不同时空共享。在全球化时代,重提新诗创新显得十分必要。新诗的创新主要... 经过时间的验证,现代华文新诗的诞生和发展,总是离不开对西方诗歌(文化)资源的借鉴和吸收。好的诗歌有精粗高下之分而无中西之别,它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可以在不同时空共享。在全球化时代,重提新诗创新显得十分必要。新诗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度空间:文化空间、想像空间、表现空间、语言空间。唯其如此,才能打开诗美的视野,走向多元创造的诗之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兼容 诗歌创新 四度空间
下载PDF
论赵翼的诗歌创新主张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明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95-98,共4页
赵翼(1727—1814),清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或作云嵩、耘松,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进士。著作有:《廿二史劄记》、《皇朝武功纪盛》、《陔余丛考》、《簷曝杂记》《瓯北诗集》、《瓯北诗话》等。赵翼和袁枚、蒋士铨号称“乾... 赵翼(1727—1814),清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或作云嵩、耘松,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进士。著作有:《廿二史劄记》、《皇朝武功纪盛》、《陔余丛考》、《簷曝杂记》《瓯北诗集》、《瓯北诗话》等。赵翼和袁枚、蒋士铨号称“乾嘉三大家”,共为诗坛盟主。《清史稿·文苑》说“翼有经世之略,未尽其用,所以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为,亦其才优也。”赵翼的文学主张和袁枚较接近。他的观点,除《瓯北诗话》外,我们还可从他的诗作中,窥见他的宗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新 赵翼 诗话 袁枚 诗歌理论 性灵派 形式主义 论诗 独创性 杜诗
下载PDF
波德莱尔的诗歌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克鲁 《台州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8-18,共11页
波德莱尔以其辉煌的诗歌创作被尊为现代派的鼻祖。他的艺术创新首先表现在诗歌描写的对象上,并由此折射出以丑为美、化丑为美的美学思想;其次表现在对人的苦闷心态的展示上;第三提出了通感理论,并在创作中大大丰富了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 波德莱尔以其辉煌的诗歌创作被尊为现代派的鼻祖。他的艺术创新首先表现在诗歌描写的对象上,并由此折射出以丑为美、化丑为美的美学思想;其次表现在对人的苦闷心态的展示上;第三提出了通感理论,并在创作中大大丰富了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为现代派的出现开辟了道路;第四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表现人的精神现象,使文学朝内倾性方向的发展深入了一步。这些事实都说明,波德莱尔是为现代派诗歌和现代派文学铺路的大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诗歌创新 《恶之花》 散文诗 诗歌创作 现代诗歌 象征手法 意象 爱伦·坡 浪漫派
下载PDF
论唐代诗人李贺的诗歌创新
6
作者 朱孟刚 《知识经济》 2010年第18期151-151,共1页
李贺是唐代比较标新立异的一位诗人,他仅活了27岁,但在他"昙花一现"的短暂生命里,他呕心沥血于诗歌,独出机杼,自成"长吉"一体。他的诗歌想象怪异,意象虚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艳,一方面,他在诗歌中塑造了很多"鬼&q... 李贺是唐代比较标新立异的一位诗人,他仅活了27岁,但在他"昙花一现"的短暂生命里,他呕心沥血于诗歌,独出机杼,自成"长吉"一体。他的诗歌想象怪异,意象虚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艳,一方面,他在诗歌中塑造了很多"鬼"的形象,开拓了诗歌题材的"鬼"之世界;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幽冷凄艳的独特视觉感,显得很具有视觉冲击力。总之,在唐代诗歌创新方面,李贺的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 唐代诗人 诗歌创新
下载PDF
跨界与创新:第九届中美诗歌诗学学术研讨会综论
7
作者 邓琴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6期52-56,共5页
2023年10月21-22日,“第九届中美诗歌诗学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围绕“诗歌的多维文本批评”“跨艺术诗歌研究”“诗歌的跨文化译介与传播”“诗歌的民族、国家与共同体想象”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展示了诗歌理论探索和... 2023年10月21-22日,“第九届中美诗歌诗学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围绕“诗歌的多维文本批评”“跨艺术诗歌研究”“诗歌的跨文化译介与传播”“诗歌的民族、国家与共同体想象”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展示了诗歌理论探索和跨界批评的方法与范式新突破,促进了中外诗歌研究的交流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诗歌诗学学术研讨会 诗歌理论创新 诗歌跨界批评 批评方法与范式
下载PDF
诗歌创新与民族化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冉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1,共2页
中国的新诗的创新与发展,必须进行民族化的思考,中国的新诗必须有中国风骨,必须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反映时代精神的真诗。
关键词 中国 新诗 诗歌创新 民族化 时代精神
原文传递
交互主观性视阈下的概念隐喻和刻意性隐喻理论之争——以诗歌隐喻创新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范振强 许洋洋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38-344,共7页
概念隐喻理论(CMT)和刻意性隐喻理论(DMT)围绕隐喻的新奇性问题在国际隐喻学界掀起了大论战。DMT认为,所有的新奇隐喻都是刻意性隐喻,基于相似性推理即可理解,无需概念隐喻;CMT则认为新奇隐喻离不开概念隐喻。通过对文学体裁中的刻意性... 概念隐喻理论(CMT)和刻意性隐喻理论(DMT)围绕隐喻的新奇性问题在国际隐喻学界掀起了大论战。DMT认为,所有的新奇隐喻都是刻意性隐喻,基于相似性推理即可理解,无需概念隐喻;CMT则认为新奇隐喻离不开概念隐喻。通过对文学体裁中的刻意性隐喻进行分析,发现:1)即便是诗歌隐喻这种最典型的刻意性隐喻,其创新也离不开人们集体认知中表征的概念隐喻;2)刻意性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关系,而是一个连续统;3)两个当代隐喻理论是互补的关系,两者都体现了隐喻的交互主观性;4)交互主观性理论可以为新旧当代隐喻理论提供统一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意性隐喻 新奇隐喻 诗歌隐喻创新 概念隐喻理论 刻意性隐喻理论
下载PDF
流行和杂乱是诗歌创新的天敌(反方)——夏周诗歌之我见
10
作者 李犁 《诗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0-12,共3页
夏周写诗,犹如把各种衣服都往身上穿,上面是衬衣毛衣西装还有风衣和军大衣,下面又可能只是一条短裤。这就造成混乱和不协调,也使主题和诗之思不集中和不明确。对于夏周来说,需要努力的是怎样在乱石中挑选出有价值的矿石,再把这些... 夏周写诗,犹如把各种衣服都往身上穿,上面是衬衣毛衣西装还有风衣和军大衣,下面又可能只是一条短裤。这就造成混乱和不协调,也使主题和诗之思不集中和不明确。对于夏周来说,需要努力的是怎样在乱石中挑选出有价值的矿石,再把这些矿石冶炼成黄金,而不是把所有的石头都扔进熔炉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新 天敌 矿石 写诗 石头
原文传递
诗歌创新说
11
作者 秦时月 《岁月(原创)》 2014年第8期92-93,共2页
没有创新的诗歌吸引不了人,更走不远。从广义上讲,诗歌创新既有形式的创新,更有思想内容、表现角度和语言的创新。两相比较,后者的创新远比形式的创新更为接近诗歌创新的主旨和要义,应是诗歌创新的重点。一、思想内容的创新。
关键词 诗歌创新 思想内容 表现角度
原文传递
探讨新教材诗歌编写及创新教学意义
12
作者 黄烜炀 《课外语文(下)》 2017年第10期12-12,共1页
新教材在诗歌篇目设置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比新教材与旧教材诗歌篇目及其相应部分的课后习题,可以发现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从而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启发,以教材编者的意图为教学出发点,以学生的需求为落脚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 新教材在诗歌篇目设置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比新教材与旧教材诗歌篇目及其相应部分的课后习题,可以发现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从而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启发,以教材编者的意图为教学出发点,以学生的需求为落脚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 诗歌创新教学 编写意图
下载PDF
李渔诗集倡始之心与半世操觚的矛盾性钩沉
13
作者 张英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明末清初,龆龄即以诗擅名的李渔,生平作诗千余篇,别具手眼有足采而名海内。笠翁提出,诗歌的意境应为“考诸诗词、罕听罕睹为上的‘意取尖新’”,诗作的字句理当“言无稍故、所言事无不新的‘不攘他人一字’”,诗篇的内容需是“圣贤不无... 明末清初,龆龄即以诗擅名的李渔,生平作诗千余篇,别具手眼有足采而名海内。笠翁提出,诗歌的意境应为“考诸诗词、罕听罕睹为上的‘意取尖新’”,诗作的字句理当“言无稍故、所言事无不新的‘不攘他人一字’”,诗篇的内容需是“圣贤不无过、至愚亦有慧的‘忌填塞’”。但在其写作实践中是“套腐后出、假前人之斧斤的‘剿窠袭臼’”与“载旧本之既言、借前人之只字的‘依附古人成说’”,以及“多引古事,迭用人名”。李渔“不屑摹拟”的“倡始之心”,与其“肖于古今”的“半世操觚”存在明显的矛盾性。(宗唐的文学思潮与相同的战乱背景或为促使李渔对唐朝诗歌进行效仿的外部原因,学识气力有限以及诗集仅是一家之言或为导致矛盾形成的内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诗集 诗歌创新 摹拟
下载PDF
论李白对送别诗的创新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年秀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2-104,共3页
送别诗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均有脍炙人口之作传世。而盛唐诗仙李白之送别诗则在意蕴、情调和境界等诸方面均有不同于前人的创新之处,这一方面因为盛唐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另一方面也与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等个人因素有关。探讨李白送... 送别诗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均有脍炙人口之作传世。而盛唐诗仙李白之送别诗则在意蕴、情调和境界等诸方面均有不同于前人的创新之处,这一方面因为盛唐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另一方面也与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等个人因素有关。探讨李白送别诗的创新点及其成因,可为当代诗歌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别诗 李白 政治文化背景 个人因素 诗歌创新 创新 盛唐 文人 意蕴 诗仙 境界 豪放
下载PDF
论罗伯特·洛厄尔后期诗歌的特点
15
作者 张丹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32-35,共4页
罗伯特·洛厄尔是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了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 ,其后期诗作一改往昔风格 ,在诗歌中采用非学院派开放性诗体重新表现自我,批判社会现实。
关键词 罗伯特·洛厄尔 美国 诗歌创新 社会批判 开放性诗体
下载PDF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艺术
16
作者 郑鹏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3-14,共2页
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一位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自然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诱人的田园情趣。他的诗歌以在传统中创新为艺术基色,其诗歌艺术的两大表现手法是比喻与象征,经过精心设计,用传统的形式写出新意。
关键词 诗歌传统 诗歌创新 韵律 比喻与象征
下载PDF
萧衍诗歌史地位重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21-25,共5页
对萧衍诗歌史地位的认识,目前学界的关注度较低,而萧衍本身所具备的政治权力、文学修养及文化影响力对当时及后世诗歌的发展确有较多影响。因此正确认识萧衍对齐梁文学繁荣所做出的贡献、对齐梁文学思潮的引领及其个人文学创作的实绩,... 对萧衍诗歌史地位的认识,目前学界的关注度较低,而萧衍本身所具备的政治权力、文学修养及文化影响力对当时及后世诗歌的发展确有较多影响。因此正确认识萧衍对齐梁文学繁荣所做出的贡献、对齐梁文学思潮的引领及其个人文学创作的实绩,对重新估价萧衍的诗歌史地位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衍 兼收并蓄 创新诗歌
下载PDF
杜甫在秦州的李白情结 被引量:5
18
作者 葛景春 《杜甫研究学刊》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杜甫来到秦州这个李白的祖籍之地,特别怀念此时被肃宗流放夜郎的李白。他与李白同有逐臣之悲。他在诗中对李白的诗歌成就做了高度的评价,并对李白怀冤被逐的遭遇,进行鸣冤辨解,其实也是为自己的逐臣命运鸣不平。李白在政治上的失败与诗... 杜甫来到秦州这个李白的祖籍之地,特别怀念此时被肃宗流放夜郎的李白。他与李白同有逐臣之悲。他在诗中对李白的诗歌成就做了高度的评价,并对李白怀冤被逐的遭遇,进行鸣冤辨解,其实也是为自己的逐臣命运鸣不平。李白在政治上的失败与诗歌的巨大成就,对杜甫放弃功名追求,从而转向以诗歌创作为使命的诗人意识的思想觉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启了杜甫追求以近体诗创作为中心的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李白诗歌的评价 逐臣命运 诗人意识的觉醒 诗歌创新
下载PDF
杜甫晚年的家国情怀与诗歌艺术创新——以寓居夔州之初的诗歌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芳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0-132,共13页
自代宗大历元年(766)晚春至大历三年(768)正月寓居夔州的一年零九个多月,是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期。由于严重的消渴、肺病等疾病影响,杜甫此时的健康状况堪忧,致每有大命将至之虞,由此也使追忆往事与思念故国成为他夔州初居时诗... 自代宗大历元年(766)晚春至大历三年(768)正月寓居夔州的一年零九个多月,是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期。由于严重的消渴、肺病等疾病影响,杜甫此时的健康状况堪忧,致每有大命将至之虞,由此也使追忆往事与思念故国成为他夔州初居时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杜甫这类主题的诗歌,大致呈现为以围绕个人生活经历为主的回忆与围绕国家盛衰变迁为主的回忆两种情形,而在诗歌体制上,则以五古长篇以及五古、七律组诗为主。其中五古组诗《八哀诗》与七律组诗《秋兴八首》是这类诗歌中的精心结撰之作,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与情感蕴涵,而且也体现了诗人晚年致力于诗歌艺术创新的锐意追求。只是《秋兴八首》以其出色的成就深得后人赞赏与推许,而《八哀诗》则因种种原因而未臻于尽美尽善之境,因此也就未由其“一家之则”而成为“诗人之通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居夔州 往事追忆 故国之思 诗歌创新
原文传递
杜甫——继往开来的伟大诗人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忠纲 《杜甫研究学刊》 2004年第4期1-11,共11页
杜甫对中国诗歌的贡献 ,不止是“集大成”而已 ,更重要的 ,是对诗歌的创新 ,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诗到杜甫为一大变化。杜甫将诗歌表现内容和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杜诗众体皆有 ,诸体兼擅 ,诸法俱备 ,为后世... 杜甫对中国诗歌的贡献 ,不止是“集大成”而已 ,更重要的 ,是对诗歌的创新 ,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诗到杜甫为一大变化。杜甫将诗歌表现内容和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杜诗众体皆有 ,诸体兼擅 ,诸法俱备 ,为后世开无数法门。“子美集开诗世界” ,杜甫是古典诗歌由“唐韵”向“宋调”过渡的开启者。所以说 ,杜甫不仅是集大成的诗人 ,而且是继往开来的伟大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诗人 诗歌创新 唐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