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庆四年“苏州诸生案”诗歌本事考
1
作者 赵杏根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46-50,共5页
范来宗《喧喧》诗之本事为“苏州诸生案”。嘉庆四年(1799)四月,吴县知县甄辅廷为富户向生员吴三新讨债,违例对吴用刑,苏州诸生对此表示抗议,在告官不理的情况下罢考。当局逮捕诸生两百多名,施以酷刑,革除许多人的诸生资格。在嘉庆帝的... 范来宗《喧喧》诗之本事为“苏州诸生案”。嘉庆四年(1799)四月,吴县知县甄辅廷为富户向生员吴三新讨债,违例对吴用刑,苏州诸生对此表示抗议,在告官不理的情况下罢考。当局逮捕诸生两百多名,施以酷刑,革除许多人的诸生资格。在嘉庆帝的干预下,绝大部分诸生的资格得到恢复,但有三位秀才被流放。当局兴此大狱的目的,不仅是谋取诸生家的钱财,更是以此打击士风,更方便他们鱼肉百姓。因此,此大狱是当时普遍存在的地方官员和当地下层绅士矛盾的体现。官场的黑暗和舆论场对与政治相关的公共事件的沉默,是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态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重案 《喧喧》 “苏州诸生案” 清代士风 诗歌本事
下载PDF
“黄鹤楼诗案”诗学意义新论
2
作者 魏珞宁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0,共10页
“黄鹤楼诗案”指李白试图与崔颢《黄鹤楼》“较胜负”的传闻。根据李白诗文、正史等材料和这一传闻,相关诗歌的诠释形成“寄托”和“争胜”二说:“寄托说”依托强力的诗学传统,主要依靠阅读李白诗歌的直接载体李白集而流传;“争胜说”... “黄鹤楼诗案”指李白试图与崔颢《黄鹤楼》“较胜负”的传闻。根据李白诗文、正史等材料和这一传闻,相关诗歌的诠释形成“寄托”和“争胜”二说:“寄托说”依托强力的诗学传统,主要依靠阅读李白诗歌的直接载体李白集而流传;“争胜说”先借助诗话、选本等文献在特定文化圈层相递传播,通过调和前者不断扩大影响。文献的集部地位与知识塑成能力未必对等,因此以“争胜说”为核心的“黄鹤楼诗案”作为诗歌本事的地位得以逐渐抬升。“黄鹤楼诗案”具有呼应近世诗学中诗法、诗体、诗史等技术与知识论题的能力,它成为公共知识的进程牵涉中古文学经典化的多种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比兴寄托 诗歌本事 集部文献 近世诗学
原文传递
论《云溪友议》的诗话价值
3
作者 曲琨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07年第2期78-96,共19页
晚唐处士范摅所撰写的《云溪友议》具有诗话价值。首先,它保存了大量的诗歌本事,可以分为诗歌创作本事和诗歌运用本事两个方面。其次,范摅在记载诗歌本事的同时还表现了自己的诗歌批评观点,他主张作诗要有真情实感、要雅正、要含蓄、应... 晚唐处士范摅所撰写的《云溪友议》具有诗话价值。首先,它保存了大量的诗歌本事,可以分为诗歌创作本事和诗歌运用本事两个方面。其次,范摅在记载诗歌本事的同时还表现了自己的诗歌批评观点,他主张作诗要有真情实感、要雅正、要含蓄、应该有所寄托等,认为诗歌因为功用的不同而风格不同。其三,它的诗歌本事被《诗话总龟》、《唐诗纪事》等诗话总集大量征引,并散见于诗话类作品集中,显示了它的价值与影响。因此,《云溪友议》可以说是诗话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溪友议》 诗歌本事 诗歌批评 诗话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