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李凭箜篌引》为例谈高中语文诗歌解读
1
作者 赵成朵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期42-43,共2页
以《李凭箜篌引》为例,从精心雕琢的字词、瑰丽奇特的想象、浓厚热烈的诗意以及巧妙精致的修辞等维度入手,体会和感知李贺诗歌创作风格,走进诗歌的艺术世界之中。
关键词 《李凭箜篌引》 诗歌解读 李贺
下载PDF
探寻内隐的相似性:诗歌解读的有效路径
2
作者 朱简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28,共4页
相似性关系是解读诗歌的有效路径。诗歌内隐的相似性关系是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相似,且具有规律性的特质。研究诗歌中的相似性关系,能够使千头万绪的诗歌现象变得简明、清晰,从而有效地解读诗歌。
关键词 诗歌解读 相似性 内隐 有效路径
下载PDF
“变异”视域下诗歌解读的五个角度
3
作者 左高超 《山东教育》 2023年第14期45-46,共2页
孙绍振教授曾在《论变异》中提出诗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变异”这样一种观点。孙教授所谓的“变异”主要是指客观物象的变异,比如,面对一春绽放的鲜花,国破家亡的杜甫会“感时花溅泪”,这些“溅泪”的花就是作者主观情感“变异”的... 孙绍振教授曾在《论变异》中提出诗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变异”这样一种观点。孙教授所谓的“变异”主要是指客观物象的变异,比如,面对一春绽放的鲜花,国破家亡的杜甫会“感时花溅泪”,这些“溅泪”的花就是作者主观情感“变异”的结果。而笔者在深读诗歌文本的基础上发现,诗歌的变异不仅表现在客观描写对象上,还表现在诗歌的言语形式上。笔者将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依次从韵律、节奏、用词、意象、句式五个方面的变异来分析诗歌解读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描写 孙绍振 客观物象 诗歌解读 诗歌文本 言语形式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主观情感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观照下的诗歌解读--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羽 杨文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5-98,103,共5页
隐喻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变异形式变成了揭示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规律。在概念隐喻化的过程中,喻源概念的一些特定蕴涵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投射"到目标概念上去,形成新的概念——概念隐喻。不同的民族从同一个概念中可以... 隐喻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变异形式变成了揭示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规律。在概念隐喻化的过程中,喻源概念的一些特定蕴涵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投射"到目标概念上去,形成新的概念——概念隐喻。不同的民族从同一个概念中可以得到不同的甚至非常不同的蕴涵来。中国人喜欢把这一切归在"悟性"上,这种悟性也就是对诗歌中蕴涵的选择。诗歌的文字只是语言的表面现象,隐喻是诗歌文本机制中的神秘暗示,隐喻又是心智的一种模式,诗人在写诗选词时会有自己独特的意向性,读者在阅读时会受到知识水平、时代、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对隐喻蕴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接受者会有不同的感受。通过概念隐喻可以分析语义、篇章,帮助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与阐释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诗歌解读 《锦瑟》
下载PDF
诗歌解读及教学内容确定的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成旭梅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4年第6期42-45,共4页
一、内部语言:诗歌解读的基本要素 从文体发展的历程来看,诗歌是特别断裂的一种体裁。 从诗歌表层来看,新诗与古典诗的不同体现在语言、形式、创作观念和生产背景等诸多因素中;从施教策略来看,古典诗歌的讲授明显易于新诗。
关键词 诗歌解读 教学内容 路径 内部语言 古典诗歌 创作观念 施教策略 新诗
下载PDF
“奥斯维辛”之后的赋格——中学语文教材诗歌解读与欣赏(二)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家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8-41,共4页
保罗·策兰(Paul Celan,1920—1970),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重要最后影响的德语诗人。生于东欧一个犹太血统家庭,1942年父母相继惨死于纳粹集中营。1952年,流亡、定居在巴黎的策兰在西德出版诗集,其中《死亡赋格》一诗引起广泛... 保罗·策兰(Paul Celan,1920—1970),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重要最后影响的德语诗人。生于东欧一个犹太血统家庭,1942年父母相继惨死于纳粹集中营。1952年,流亡、定居在巴黎的策兰在西德出版诗集,其中《死亡赋格》一诗引起广泛反响。在这之后,策兰的创作日趋深化、发展,达到令人瞩目的高度,甚至被称为“我们时代的荷尔德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内莉·萨克斯语)。1970年,策兰因无法克服精神创伤而投塞纳河自尽,死后他的诗歌及其悲剧性命运引起了更广泛关注。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他已被公认为是继里尔克之后最伟大的德语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解读 中学语文教材 奥斯维辛 赋格 欣赏 诺贝尔文学奖 悲剧性命运 荷尔德林
下载PDF
地理文化与诗歌解读——从中英地理文化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致爱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9期10-13,共4页
《致爱人》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十八首 ,带有浓郁的英国地理文化色彩。对于地理文化截然不同的中国读者来说 ,要解读该诗具有一定困难。本文从中英两国地理文化的角度对该诗作了简单的解读。
关键词 地理文化 中国 英国 近代文学研究 诗歌解读 莎士比亚 《致爱人》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下的《西游记》中的诗歌解读
8
作者 韩丽霞 王海萍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5-18,共4页
明清经典小说编入众多诗歌,它们具有多种形式,起到多重作用,但为读者所忽略。《西游记》中有七百余首诗歌,其中部分诗歌极具价值,对它们的细致解读,有助于理解小说文本的诗性美,结合小说文本和回目,辅以传统小说批点,可以准确理解小说... 明清经典小说编入众多诗歌,它们具有多种形式,起到多重作用,但为读者所忽略。《西游记》中有七百余首诗歌,其中部分诗歌极具价值,对它们的细致解读,有助于理解小说文本的诗性美,结合小说文本和回目,辅以传统小说批点,可以准确理解小说主旨内涵,避免过度诠释,帮助读者理解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诗歌解读 诗性美 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超越传统意义模式的诗歌解读——论玛乔瑞·帕洛夫的“不确定诗学”
9
作者 傅淑琴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玛乔瑞·帕洛夫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诗歌评论家之一,她在《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中提出了"不确定诗学"概念,代表着其诗学思想的成熟。帕洛夫坚持现代主义诗歌的范围需要重新界定,认为"不确定诗学"并不是文... 玛乔瑞·帕洛夫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诗歌评论家之一,她在《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中提出了"不确定诗学"概念,代表着其诗学思想的成熟。帕洛夫坚持现代主义诗歌的范围需要重新界定,认为"不确定诗学"并不是文学史上所有作品的普遍特征,而是特殊历史时期特殊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某种特质。他通过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解读现代诗歌,给读者提供了生动形象及富有启发性的阐释,为诗歌解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乔瑞·帕洛夫 不确定诗学 诗歌解读
下载PDF
为凤凰找寻栖所——中学语文教材诗歌解读与欣赏(一)
10
作者 王家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3-46,共4页
W·B·叶芝(1865—1939),现代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早期诗作带着19世纪末朦胧唯美的浪漫情调.中后期的创作经由象征主义发展到现代主义,而又超越了现代主义,成为现代英语诗歌“无可置疑的大师”(艾略特语)。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解读 欣赏 凤凰 现代主义 19世纪末 象征主义 浪漫情调
下载PDF
浅谈语文教师诗歌解读的整体驾驭
11
作者 肖细白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9期114-115,共2页
与一般读者比较起来,语文教师对于诗歌的解读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在这众多的解读能力中,对诗歌整体的驾驭能力尤其重要。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对对诗歌进行,即:全局解读,理清诗歌的内在联系;深入作品,把握诗歌局部之间... 与一般读者比较起来,语文教师对于诗歌的解读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在这众多的解读能力中,对诗歌整体的驾驭能力尤其重要。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对对诗歌进行,即:全局解读,理清诗歌的内在联系;深入作品,把握诗歌局部之间,亦即诗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师 整体驾驭 诗歌解读
下载PDF
新教材现代诗歌解读相关的几个问题
12
作者 吴尚华 《学语文》 2003年第1期33-34,共2页
一、新教材现代诗歌总体考察新教材选入的现代诗歌共有8首。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艾青《我爱这土地》、穆旦《赞美》、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韩东《山民》、海子《面朝大海,春暖... 一、新教材现代诗歌总体考察新教材选入的现代诗歌共有8首。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艾青《我爱这土地》、穆旦《赞美》、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韩东《山民》、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说都是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上重要诗人的经典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从诗人构成来看,基本涵盖了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以及艺术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歌解读 高中 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 诗学语境 闻一多 徐志摩 新格律化运动 九叶诗派 穆旦 七月诗派 韩东 “第三代诗歌”运动 舒婷 梁小斌 朦胧诗 海子 审美特征
下载PDF
对存在意义的诗意追问——郑敏后期诗歌解读
13
作者 唐梅秀 《理论与创作》 2008年第6期89-91,126,共4页
品读郑敏先生的诗,仿佛跨越一座座山,聆听远处一道道风景的召唤,渐渐贴近天地相接的交界处,一个个无限的丰富、微妙、多变的世界迎面涌来,一颗沉郁、温润而又轻盈、鲜活的心灵真诚地敞开。诗人审视着自然万物的瞬息变化,倾听着寂... 品读郑敏先生的诗,仿佛跨越一座座山,聆听远处一道道风景的召唤,渐渐贴近天地相接的交界处,一个个无限的丰富、微妙、多变的世界迎面涌来,一颗沉郁、温润而又轻盈、鲜活的心灵真诚地敞开。诗人审视着自然万物的瞬息变化,倾听着寂静的天籁之声,生发对存在意义的绵绵追问,有惊喜,也有忧伤,理性沉思和灵性顿悟中一种美丽的气息弥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解读 存在意义 郑敏 追问 诗意 召唤 心灵 诗人
下载PDF
古典诗歌解读:旨趣与诗眼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春来 王鹏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25,共6页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孟浩然。 生:湖北襄阳人,诗与王维齐名。他有《孟浩然集》,他的诗情感飘逸,语言隽永。他是山水田园诗人。
关键词 诗眼 诗歌解读 旨趣 古典 课堂实录 田园诗人 孟浩然 同学
下载PDF
从《天净沙·秋思》看诗歌解读的认知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丽霞 《科技信息》 2006年第12期240-241,共2页
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考察对诗歌的解读。作者根据诗歌特有的语篇特点提出了诗歌解读的认知模型,并以《天净沙·秋思》为例,详细阐述了运用这一模型来解读诗篇的过程。
关键词 诗歌解读 复合空间映射 模拟影像 认知模型
下载PDF
不可模仿的神话——海子及其诗歌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岩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2-115,共4页
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国诗坛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诗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概念,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重... 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国诗坛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诗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概念,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 诗歌解读
下载PDF
巴音博罗诗歌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聂作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7-91,共5页
巴音博罗诗歌解读聂作平沿着我们不曾走过的那一条通道通向我们不曾打开的那扇门进入玫瑰园中艾略特像一首古歌横过万里苍穹如果飞翔就叫做大雁没有人知道我长久仰望的头颅是如何加重的巴音博罗在诗人越凑越多、面孔越来越相似的集约化... 巴音博罗诗歌解读聂作平沿着我们不曾走过的那一条通道通向我们不曾打开的那扇门进入玫瑰园中艾略特像一首古歌横过万里苍穹如果飞翔就叫做大雁没有人知道我长久仰望的头颅是如何加重的巴音博罗在诗人越凑越多、面孔越来越相似的集约化写作年代,我们最大的惶惑便在于惊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音 新时期诗歌 长诗 民族诗人 死亡意识 诗歌解读 诗歌创作 个体生命 努尔哈赤 东方锅炉
下载PDF
“得意志形”与当代美国朦胧诗歌解读举隅
18
作者 高广文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6-83,共8页
“得意志形”与当代美国朦胧诗歌解读举隅高广文(西安外国语学院)在我国高等学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特别是研究生层次教学中,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英美诗歌教学,而在英美诗歌教学中,对学习者最富吸引力的,则莫过于当代美国诗歌... “得意志形”与当代美国朦胧诗歌解读举隅高广文(西安外国语学院)在我国高等学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特别是研究生层次教学中,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英美诗歌教学,而在英美诗歌教学中,对学习者最富吸引力的,则莫过于当代美国诗歌中的所谓朦胧诗歌。这种吸引力不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解读 当代美国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 朦胧诗 “意” 美国文学 “象” 苹果树 举隅 意志
下载PDF
创作时间:诗歌解读的一把钥匙
19
作者 刘正国 《荆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创作时间是诗歌解读的一把钥匙。读者可以根据创作时间 ,准确把握诗的内容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思 ,品评诗的艺术技巧 。
关键词 诗歌解读 创作时间 诗歌内容 艺术技巧 辨伪
全文增补中
肠断南归路——李孝光诗歌解读
20
作者 陈海霞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32-34,共3页
元代诗人李孝光写过六百多首诗,他经历了一个从隐居到出仕再到南归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对李孝光诗歌的研究,探究他的创作心态,进而找到破解李孝光心灵世界的一把钥匙,从而还原李孝光的历史原貌,并对其在元代诗坛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 元代诗人李孝光写过六百多首诗,他经历了一个从隐居到出仕再到南归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对李孝光诗歌的研究,探究他的创作心态,进而找到破解李孝光心灵世界的一把钥匙,从而还原李孝光的历史原貌,并对其在元代诗坛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解读 心灵世界 诗坛 原貌 诗人 创作心态 隐居 探究 历史 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