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长安、洛阳诗歌音韵研究
1
作者 水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8期13-14,共2页
本文指出了学术界目前在诗歌音韵研究方面争论的焦点话题,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唐代标准语音形成的原因,并在对唐代诗歌音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支持前代学者的“洛阳音是唐代语音的标准音”... 本文指出了学术界目前在诗歌音韵研究方面争论的焦点话题,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唐代标准语音形成的原因,并在对唐代诗歌音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支持前代学者的“洛阳音是唐代语音的标准音”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音韵 基础方音 标准语音 中古音
下载PDF
英语诗歌文体风格赏析
2
作者 叶翠芳 李民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336-340,共5页
一些英文诗歌通过对书写形式及音韵的不同运用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欣赏英语诗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及其绝妙之处。
关键词 英语诗歌 文体风格 诗歌音韵
下载PDF
李重华的诗歌声韵论及其价值意义
3
作者 郁薇薇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5-88,共4页
李重华的诗歌声韵论具有与前人不同的显著特点,一是认为诗情与诗音密切相关,提出悲喜之情"随音以出"之论,从审美感情的角度强调音韵声律之重要。二是提出"识诗"必先"识音"之论,认为诗之艺术效果与音节密... 李重华的诗歌声韵论具有与前人不同的显著特点,一是认为诗情与诗音密切相关,提出悲喜之情"随音以出"之论,从审美感情的角度强调音韵声律之重要。二是提出"识诗"必先"识音"之论,认为诗之艺术效果与音节密切相关,因而读者必须善于"识音"。李重华的诗歌声韵论突破了沈约、刘勰、钟嵘等人的诗韵观,不但推进了古代诗歌声韵论的发展和深化,而且对于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音韵 识音 识诗
下载PDF
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蒋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91,共10页
顾炎武在许多方面都是开有清一代学术风气的大师 ,他的诗学对于清代诗学史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开创意义。顾炎武诗学既是清初特定文化语境的产物 ,同时又有鲜明的学术个性。他以文化救亡为核心的大文学观代表了当时知识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学... 顾炎武在许多方面都是开有清一代学术风气的大师 ,他的诗学对于清代诗学史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开创意义。顾炎武诗学既是清初特定文化语境的产物 ,同时又有鲜明的学术个性。他以文化救亡为核心的大文学观代表了当时知识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学术路径 ,其“真诗”观念的三个层面赋予清初诗坛这一主流意识以道德的内涵 ;他以鉴往训今的方式进行自己的理论建构 ,由此开启了清代诗学的实证学风 ,而独到的诗歌音韵研究则开拓了中国古代诗歌音韵学的处女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诗学史 方法论 诗歌音韵
下载PDF
清初李因笃诗学新论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127,共7页
The study about the school of Guan Zhong"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in the field of the history of Idea, but not to the filed of literature study. Li Yindu, who lived in the region of Guan Zhong (the centra... The study about the school of Guan Zhong"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in the field of the history of Idea, but not to the filed of literature study. Li Yindu, who lived in the region of Guan Zhong (the central Shanxi plain), was a famous poet and an expert in poetic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His woks on poetics, which is based on the position of school of artistic style, was in response to the poetry in Song style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 Xi, and initiated a new approach of study of Chinese poetry. His study on poetic rhyme created a separate school in that time and had effect on Gu Yan wu who happened to stay in Guan Zhong. Especially, his study on Tang Poetry rhyme and Du Fu’s poems illuminated the scholars in Poetics in his time and af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因笃 格调派 汉诗评 诗歌音韵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研究的五条路向——兼论其对当代文学语言研究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汶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大力吸取了西方的有关研究成果 ,但忽视了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研究成果的借鉴。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的论述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所论问题也非常广泛... 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大力吸取了西方的有关研究成果 ,但忽视了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研究成果的借鉴。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的论述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所论问题也非常广泛和深入 ,有些论点极富启发性 ,是当今文学语言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资源宝库。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研究的丰富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五条路向 :文质论 ,“言、象、意”理论 ,“赋、比、兴”理论 ,文体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语言研究 文质论“言、象、意”理论 “赋、比、兴”理论 文体学 诗歌音韵
下载PDF
威廉·赫士列特诗学理论建构
7
作者 李莹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63,共4页
威廉·赫士列特从诗歌的发生学角度出发,将诗歌界定为人受到自然印象的感发,产生想象与激情,并在其作用下经由声音韵律表达情感。诗歌对自然真实具有反照作用,通过对其的改造,使之达到人内心的希冀,由此赫士列特指出诗歌并不是纯粹... 威廉·赫士列特从诗歌的发生学角度出发,将诗歌界定为人受到自然印象的感发,产生想象与激情,并在其作用下经由声音韵律表达情感。诗歌对自然真实具有反照作用,通过对其的改造,使之达到人内心的希冀,由此赫士列特指出诗歌并不是纯粹的理性活动,而是想象与激情的产物。他还强调音韵对诗歌表现情感具有强化作用,不仅使诗歌体裁与其他文体相区别开来,更重要的是使诗歌体裁真正意义上达到感情、思想、音韵上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士列特 诗学理论 诗歌想象 诗歌音韵
下载PDF
古韵飘扬处的美丽——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雯雯 《课外语文(下)》 2014年第8期37-37,共1页
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不少教师异常关注教学改革,有不少教师将所有的目标和精力都集中在高考语文,在高考语文指挥棒的影响之下,不少教师仅仅从"考什么教什么"的角度出发,导致课堂仅仅是为了考试的课堂。而古诗词鉴赏作为考试中占... 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不少教师异常关注教学改革,有不少教师将所有的目标和精力都集中在高考语文,在高考语文指挥棒的影响之下,不少教师仅仅从"考什么教什么"的角度出发,导致课堂仅仅是为了考试的课堂。而古诗词鉴赏作为考试中占分比例较小的模块,往往被很多教师所忽视,针对古诗词鉴赏这个"边角",有的教师仅仅通过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必考的课文诗歌,对于教学没有花过多的精力。在我看来,"教育是一场慢的艺术",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适应考试,更要让学生在适应考试的过程中,获得教育带来的价值和收获。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摇篮中的瑰宝,这些古诗词实则蕴藏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中国汉字独特的语言美、音韵美,其中很多的思想价值理念对于后世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这个动人的"边角",我在教学时非但没有轻视,更是付之于前所未有的重视,以下是我关于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几点教学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鉴赏 诗歌独特的音韵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感性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高亦文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2年第2期24-32,共9页
翻译历来都讲“信、达、雅”,然而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译者还应该采用一种不同于传统标准的翻译方法,其中尤其要注重诗歌感性。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中最大程度地保留原诗的感性,从忠于原诗内容的感性、诗歌音韵... 翻译历来都讲“信、达、雅”,然而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译者还应该采用一种不同于传统标准的翻译方法,其中尤其要注重诗歌感性。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中最大程度地保留原诗的感性,从忠于原诗内容的感性、诗歌音韵在不同语言中的有机转换、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处理与双语写作以及诗歌翻译中不同语言感性的凸显融合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可以寻求语言感性融合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翻译 感性 诗歌音韵 双语写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