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苏轼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问题——析“韵高而才短”的长期误读 被引量:3
1
作者 杨胜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4-40,共7页
苏轼评价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历来认为是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不足的批评。其实,苏轼的这一评价,是在高度肯定前提下而指出其不足。因为"韵高"是苏轼论诗的一个很高艺术境界。关于孟氏"才短",向来解说纷... 苏轼评价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历来认为是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不足的批评。其实,苏轼的这一评价,是在高度肯定前提下而指出其不足。因为"韵高"是苏轼论诗的一个很高艺术境界。关于孟氏"才短",向来解说纷纭,但多与苏轼的本意不符。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苏轼所谓"才",主要指作家内在道德素养和诗歌创作表现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以"学养"为核心的诗学批评概念,持此以衡量孟浩然的生活与诗作,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苏轼对孟浩然的评价,是深刻而客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仕隐矛盾 田园生活 诗歌韵味 诗才 学养
下载PDF
诗歌翻译中的文化传递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希玲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5-146,共2页
诗歌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浓缩 ,诗歌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向译语读者进行不同文化意境的传递。诗歌翻译应注意文化词和诗歌整体韵味的处理 ,采用异化策略 。
关键词 诗歌 文学翻译 文化传递 文化词 诗歌整体韵味 异化策略 意境
下载PDF
小说余馥与商籁琼音--李渔与莎士比亚喜剧语言比较研究
3
作者 池程远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7-25,共9页
作为中国与西方的喜剧大师,李渔与莎士比亚都具有较高水平的喜剧语言驾驭能力。李渔善在剧中用通俗的语言平衡不同审美水平的受众以起到均衡的教化功用,而莎士比亚则喜用剧中人物幽默俏皮、滑稽诙谐的通俗化语言来展现言外之意。李渔的... 作为中国与西方的喜剧大师,李渔与莎士比亚都具有较高水平的喜剧语言驾驭能力。李渔善在剧中用通俗的语言平衡不同审美水平的受众以起到均衡的教化功用,而莎士比亚则喜用剧中人物幽默俏皮、滑稽诙谐的通俗化语言来展现言外之意。李渔的喜剧语言受到了其拟话本小说语言的流畅风趣、贴近生活的影响,具有“话本风格”,莎士比亚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表达效果则让其喜剧语言具有“诗歌韵味”,呈现出别样气质。取李渔、莎士比亚喜剧中的语言这一角度进行比较与探讨,以达彼此关照、互相阐释,是促进中西戏剧沟通与交流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莎士比亚 喜剧语言 通俗性与“延续性” “话本风格”与“诗歌韵味 封闭与开放
下载PDF
试论诗话词话的文学价值
4
作者 李复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70-75,共6页
诗话、词话具有文学价值。从整体的风貌上看,诗话、词话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笔记文体”、“小品风格”、“诗歌韵味”三个方面。
关键词 诗话 词话 笔记文体 小品风格 诗歌韵味
下载PDF
元代田园诗的宗唐与情感变异
5
作者 吴国富 《九江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56-59,共4页
元诗宗唐 ,田园诗也宗唐。但在时代生活的影响下 ,诗人无法安心田园 ,身在田园也十分无奈 ,因此 ,象陶渊明和唐人田园诗的那种韵味 ,就无法再现 ,这是元人宗唐失败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 元代 田园诗 宗唐 情感变异 情感浅薄 诗歌风格 诗歌韵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