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9篇文章
< 1 2 2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共情与场景融合——以《诗画中国》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力 《视听》 2024年第5期46-49,共4页
文化类综艺节目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共情传播和场景传播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重要理论支撑,是节目的核心和载体。《诗画中国》通过数字戏剧化的主题演绎,实现共情传播,引发观众的文化认同;利用... 文化类综艺节目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共情传播和场景传播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重要理论支撑,是节目的核心和载体。《诗画中国》通过数字戏剧化的主题演绎,实现共情传播,引发观众的文化认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元化艺术形式,实现场景传播,改善观众的观看体验,并将传统诗画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念相融合,积极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传播 场景传播 诗画中国》 文化类综艺节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宋徽宗茶书诗画及其茶道精神探析
2
作者 刘礼堂 范钰翎 李敏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8,共9页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且爱好饮茶的帝王,宋徽宗对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宋代崇尚风雅的社会文化氛围下,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茶书诗画作品,如茶书《大观茶论》、茶画《文会图》以及多首描绘茶事活动的茶诗。这些作品充分...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且爱好饮茶的帝王,宋徽宗对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宋代崇尚风雅的社会文化氛围下,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茶书诗画作品,如茶书《大观茶论》、茶画《文会图》以及多首描绘茶事活动的茶诗。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和“中澹闲洁”的茶道精神,反映了宋人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追求,在茶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茶书诗画 茶道精神
下载PDF
运用超学科思维 优化古诗词教学——基于STEAM理念的诗画融合教学研究
3
作者 庞艳 《作文(高中版)》 2024年第3期63-64,共2页
自古诗画同源,诗歌与绘画可以形成互补或共同的关系。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现代文明的发展,部分同学在古诗词学习上,对诗词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无法深刻理解,甚至造成一部分学生对高中古诗词学习缺... 自古诗画同源,诗歌与绘画可以形成互补或共同的关系。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现代文明的发展,部分同学在古诗词学习上,对诗词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无法深刻理解,甚至造成一部分学生对高中古诗词学习缺乏兴趣。新时代新教育,基于STEAM理念,教师运用超学科思维,将诗画融合,进行古诗词教学研究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 诗画融合 高中古 学科思维 诗画同源 教学研究 现代文明
下载PDF
论程抱一作品中的诗画意境
4
作者 唐毅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4年第3期1-9,90,共10页
法国华裔作家程抱一曾以西方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对中国传统诗画艺术做系统研究,这使他备受西方学界赞誉。他在早期诗画共论的批评实践中呈现出整体、转化、和谐等美学意蕴,进而在诗画一体的文艺创作中深入存在、死亡、虚、元气、道等... 法国华裔作家程抱一曾以西方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对中国传统诗画艺术做系统研究,这使他备受西方学界赞誉。他在早期诗画共论的批评实践中呈现出整体、转化、和谐等美学意蕴,进而在诗画一体的文艺创作中深入存在、死亡、虚、元气、道等哲学思考,力图在跨越中西文化的对话中揭示隐秘而真实的生命和世界。诗画共论的批评范式和诗画一体的创作风格共同营造出趋虚向道、走向大开的诗画意境,构成程抱一文艺思想的重要面向。得益于中西合璧的诗画艺术,他在多个领域的写作都体现出生命存在的和谐以及宇宙整体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抱一 诗画意境 整体观 道家思想
下载PDF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演绎的跨媒介特性——以《诗画中国》为例
5
作者 董龙昌 孙子涵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跨媒介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方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演绎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文化乃至文明发展的必然走向,《诗画中国》在发挥跨媒介优势以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演绎方面作出了积极地努力。由题材集中创作、意象符... 跨媒介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方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演绎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文化乃至文明发展的必然走向,《诗画中国》在发挥跨媒介优势以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演绎方面作出了积极地努力。由题材集中创作、意象符号系统与情感精神共鸣三层文化机制造就的中国文化继承性、综合性特质是《诗画中国》跨媒介呈现的内在动力与支撑;《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呈现在展演方式、情境营造、艺术叙事、艺术接受等方面实现了艺术表现效果的突破;就跨媒介的意义旨归而言,《诗画中国》根植文化传统,立足现代语境,面向大众群体,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演绎的当下需要。以《诗画中国》为代表的跨媒介艺术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演绎的路径探索提供了经验借鉴,激发出经典文艺作品的新内涵,实现了中华文脉的现代续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性 跨媒介 诗画中国》
下载PDF
诗画艺术的互鉴与交融——湖南博物院藏扇面鉴赏
6
作者 杜娟 《中国书画》 2024年第5期64-94,共31页
传统诗歌与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自绽放出独特的艺术光彩,但两者并非孤立存在。北宋苏轼提出“诗画一律”,将中国画与诗歌提升到了等量齐观的地位,诗人以画为题,画家以诗为意,相互借鉴,交融发展。自宋以来,扇面艺术逐渐兴起,... 传统诗歌与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自绽放出独特的艺术光彩,但两者并非孤立存在。北宋苏轼提出“诗画一律”,将中国画与诗歌提升到了等量齐观的地位,诗人以画为题,画家以诗为意,相互借鉴,交融发展。自宋以来,扇面艺术逐渐兴起,成为文人墨客抒情言志的重要载体,作为诗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尺幅之间便融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各自的艺术表现力,还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湖南博物院此次扇面展不乏诗画艺术精品之作,现择其重要者鉴赏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艺术 抒情言志 诗画一律 歌与绘 美学价值 表现形式 交融发展 重要载体
下载PDF
古诗教学“诗画融合”策略运用
7
作者 朱琳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4年第2期94-94,共1页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评价王维诗歌特点的著名论断。实际上,诗画同源是古诗中普遍存在的特点,二者在抒情、写意、造境等方面,都是通过外在景物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来实现的。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采取诗画融合的策略,能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评价王维诗歌特点的著名论断。实际上,诗画同源是古诗中普遍存在的特点,二者在抒情、写意、造境等方面,都是通过外在景物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来实现的。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采取诗画融合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感知、还原、再现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之美。本文以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诗画融合 诗画同源 王维 情感之美 学生感知 策略运用 著名论断
下载PDF
“诗画同源”与“诗画异质”——浅谈中西诗画观
8
作者 刘梦琦 《书画世界》 2024年第6期88-89,共2页
关于诗与画的关系,中西方有不同的观点。在中国,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艺术家认为“诗画同源”。而在西方,以亚里士多德和莱辛为代表的哲学家、理论家,认为“诗画异质”。在他们看来,诗画之间的联系并不像苏轼等人认为的那么密切,诗与画更... 关于诗与画的关系,中西方有不同的观点。在中国,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艺术家认为“诗画同源”。而在西方,以亚里士多德和莱辛为代表的哲学家、理论家,认为“诗画异质”。在他们看来,诗画之间的联系并不像苏轼等人认为的那么密切,诗与画更多的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同源” 诗画异质”
下载PDF
诗画相通:通感在《唐诗画谱》中的艺术表现
9
作者 盛晓云 吴小华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14-16,共3页
该文以《唐诗画谱》为研究对象,探讨通感这一艺术手法在诗画相通方面的运用与效果。首先,梳理《唐诗画谱》中诗画相通、诗情与画意的理论渊源,并明确相关的定义与概念;其次,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诗画相通中通感的表现形式... 该文以《唐诗画谱》为研究对象,探讨通感这一艺术手法在诗画相通方面的运用与效果。首先,梳理《唐诗画谱》中诗画相通、诗情与画意的理论渊源,并明确相关的定义与概念;其次,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诗画相通中通感的表现形式与艺术效果;最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通感表现形式的层级递进关系,并探讨其艺术价值与意义。《唐诗画谱》展现了诗画相通中的三种通感形式,即感官挪移、表象叠加和意象互通,这三种形式既有由浅入深的层级递进关系,又有相互交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诗画 诗画相通 艺术表现
下载PDF
名山风景区诗画意蕴及其生成机制研究——以浙江天台寒岩-明岩景区为例
10
作者 叶森 董璁 刘晓明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38,共9页
【目的】学界多关注诗画艺术与市井宅园的关联与相互作用,缺乏对于自然山水之诗画意蕴表达及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故着眼于实际案例,尝试分析人文艺术与自然胜境间的耦合作用,力求明晰传统园林意匠“取法自然”之具体衍化过程。【方法】... 【目的】学界多关注诗画艺术与市井宅园的关联与相互作用,缺乏对于自然山水之诗画意蕴表达及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故着眼于实际案例,尝试分析人文艺术与自然胜境间的耦合作用,力求明晰传统园林意匠“取法自然”之具体衍化过程。【方法】立足风景园林实体层面,围绕天台寒岩-明岩景区这一典型案例,以史考与史论为依据,结合现场测绘与实地踏勘开展研究。【结果】以寒岩-明岩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名山风景区多以优越的自然禀赋为先导,以历朝持续开发为前提,由文士阶层通过诗画创作完成了审美主体之于山水客体的“离身认知”;士人欣赏/游历山水过程中形成之美学经验运用于城市私宅园林营建之工程实践,又进一步实现了从“离身认知”向“具身认知”的跃迁。【结论】通过梳理总结寒岩-明岩本身之自然禀赋与文艺创作间的相互影响与正反馈机制,为当地合理开发利用风景旅游资源、打造文旅融合新局面、推动地区产业升级提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山风景区 寒岩-明岩 史料分析 实景三维建模 自然禀赋 诗画蕴藉 取法自然
下载PDF
宇宙意象·诗画特质·共同体情感——彭惊宇诗歌创作论
11
作者 刘凯丽 张凡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3-18,共6页
作为《绿风》诗刊的第六任主编、诗人彭惊宇一方面继承了杨牧等新边塞诗人对西部自然物象的艺术表达,另一方面结合自身的学术志趣和兵团农场的居住经历,创造了以“蓝太阳”为核心的诗歌意象。诗人彭惊宇充分借鉴中西美术的创作技法和艺... 作为《绿风》诗刊的第六任主编、诗人彭惊宇一方面继承了杨牧等新边塞诗人对西部自然物象的艺术表达,另一方面结合自身的学术志趣和兵团农场的居住经历,创造了以“蓝太阳”为核心的诗歌意象。诗人彭惊宇充分借鉴中西美术的创作技法和艺术理论,运用不同的色彩绘就诗歌时空的纵深感和视觉的画面感,形成了“提取颜色——凝练形象——生发情怀”的三重审美逻辑。彭惊宇诗歌中所彰显出的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共同体情感,不仅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情,更表达了对地球家园的敬畏和呵护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惊宇 歌意象 诗画特质 共同体情感
下载PDF
陶瓷艺术的诗画关系研究
12
作者 张文杰 岳友熙 《山东陶瓷》 CAS 2024年第5期15-21,共7页
陶瓷作为中国历史上文人表达情感与思想的重要媒介,在美学上的价值广泛而深邃。对瓷画与题画诗进行设计是陶瓷作品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陶瓷上的诗文与画作,能够挖掘出这些作品的人文价值,通过理解陶瓷艺术作品诗画之间的互动... 陶瓷作为中国历史上文人表达情感与思想的重要媒介,在美学上的价值广泛而深邃。对瓷画与题画诗进行设计是陶瓷作品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陶瓷上的诗文与画作,能够挖掘出这些作品的人文价值,通过理解陶瓷艺术作品诗画之间的互动与和谐,可以探索出一条构建多元文化和审美体系的艺术路径。这种探讨陶瓷艺术与诗画关系理论的实践与创新,是一种跨艺术门类的交叉研究,不仅打破了学科界限,也为全面理解中国特有的审美表达方式和文化底蕴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 诗画关系 审美意识
下载PDF
“诗画同行”趣味多——小学中国画教学中诗画运用的探索
13
作者 朱娟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15期31-33,47,共4页
在小学中国画教学中,教师可尝试运用集绘画的形象性与古诗文的文学性于一体的“诗画同行”教学方式,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打造愉悦身心的教学机制。学生在感受、领悟古诗的韵味、情感中,形成对中... 在小学中国画教学中,教师可尝试运用集绘画的形象性与古诗文的文学性于一体的“诗画同行”教学方式,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打造愉悦身心的教学机制。学生在感受、领悟古诗的韵味、情感中,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从而获得诗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学 诗画同行 运用 实践
下载PDF
探讨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对本科生成长作用
14
作者 张大朋 严谨 +1 位作者 张娟 罗杨阳 《科学咨询》 2024年第3期69-72,共4页
本文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探讨了本科生在成长过程中,平台对于提升能力、开拓视野和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性。本文论述了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的创立原因,即作者的个人爱好和情怀促成了工作室的成立。该工作室旨在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本... 本文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探讨了本科生在成长过程中,平台对于提升能力、开拓视野和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性。本文论述了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的创立原因,即作者的个人爱好和情怀促成了工作室的成立。该工作室旨在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提升能力、开拓视野,并提高专业素养的平台,进而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本文简要回顾了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的成长与发展历程,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诗画科普为特色,竞赛和学术作为两翼,构建一个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覆盖广泛的平台。该平台既重视科研也注重科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与海洋工程 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 情怀 本科生 成长平台
下载PDF
初中美术“诗画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超 《教育艺术》 2024年第4期38-38,40,共2页
美术教育的使命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而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框架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创意发挥,因此需要引入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释放艺术潜力,本文将深入研究一种... 美术教育的使命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而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框架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创意发挥,因此需要引入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释放艺术潜力,本文将深入研究一种独特而富有启发性的美术教学方法——“诗画结合”,通过将诗歌与绘画相融合,这一方法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激发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美术 诗画结合 艺术体验 教学方法研究 水平 审美情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方法
下载PDF
古代朝鲜对苏轼“诗画同源”理论的接受
16
作者 杨雅琪 《东疆学刊》 2024年第4期88-94,共7页
极具东亚文化特色的“诗画同源”理论在宋代不断成熟发展,至苏轼开始明确。随着宋诗画在古代朝鲜受到追慕,“诗画同源”理论在朝鲜半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内涵,并不断丰富延伸诗学与画论内容,具有双重理论价值。古代... 极具东亚文化特色的“诗画同源”理论在宋代不断成熟发展,至苏轼开始明确。随着宋诗画在古代朝鲜受到追慕,“诗画同源”理论在朝鲜半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内涵,并不断丰富延伸诗学与画论内容,具有双重理论价值。古代朝鲜对此理论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创作、风格、形神论三方面,整体来看,内容丰富、观点明确、代际脉络清晰,但同时也存在体系分散、阐释重复且不够深入等问题。这种接受状况的原因,主要源于古代朝鲜对汉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对汉诗的学诗者视角以及对汉文化的仰慕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朝鲜 苏轼 诗画同源 接受
下载PDF
论神经美学对艺术媒介研究的超越——从“诗画异质”谈起
17
作者 周丰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88-98,共11页
莱辛在《拉奥孔》中指出,诗可以表现丑,而画却不能。莱辛的结论是,诗长于时间中动作的承续,而画长于空间中物体的并置;这些特殊的规律源自诗与画的媒介之异。然而,“诗画异质说”所强调的是主体在体验中所引发的感知的差异。媒介为人的... 莱辛在《拉奥孔》中指出,诗可以表现丑,而画却不能。莱辛的结论是,诗长于时间中动作的承续,而画长于空间中物体的并置;这些特殊的规律源自诗与画的媒介之异。然而,“诗画异质说”所强调的是主体在体验中所引发的感知的差异。媒介为人的延伸,那么对艺术媒介的深入认识也需要进入人的神经生理层面。“诗画异质”的一系列表现很大程度上在神经生理层面就已经呈现了,媒介只是其异质表现的内容,而不是因由。神经美学在精确、完整地呈现审美发生现象的基础上能够在感知层面找到“诗画异质”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异质 神经美学 审美感知 艺术媒介
下载PDF
诗画共融与多元表达:从《诗画中国》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新形式
18
作者 娄瑾怡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1期81-84,88,共5页
为推动融媒体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作与传播,助力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采用内容分析、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 ,以央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诗画中国》为分析对象,从思想、艺术、技术等维度上探讨该档文化类综艺对以诗画为代表... 为推动融媒体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作与传播,助力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采用内容分析、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 ,以央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诗画中国》为分析对象,从思想、艺术、技术等维度上探讨该档文化类综艺对以诗画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诗画中国》以极具开拓性和创造性的视野,在展现笔墨丹青、山水灵韵的美丽中国的同时,结合了中华美学精神与21世纪的审美追求,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中国》 文化类综艺 传统文化 创新融合 文化精神
下载PDF
诗画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实践
19
作者 苏红霞 《亚太教育》 2024年第11期28-30,共3页
诗画是融合诗与画特征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载体,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多元化开展诗画教学,不仅可以让幼儿对绘画艺术建立初步的认知,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艺术鉴赏等综合素养,深入发挥美术育人... 诗画是融合诗与画特征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载体,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多元化开展诗画教学,不仅可以让幼儿对绘画艺术建立初步的认知,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艺术鉴赏等综合素养,深入发挥美术育人功能。基于此,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诗画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营造诗画情境、丰富诗画教学活动、整合户外实践活动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教学 幼儿园 美术教育 环境 户外实践
下载PDF
论《拉奥孔》“诗画异质”中的美丑思想
20
作者 张晓怡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5-129,146,共6页
莱辛在《拉奥孔》辨析诗与画的界限时表达了他的美丑思想。莱辛认为,美和丑都具有物质形体和“一眼就可看遍”的特征,这是美丑存在的现实基础。当美和丑的题材进入艺术生产时,它们的属性会与作品价值形成内在冲突,这就要求物体的美丑转... 莱辛在《拉奥孔》辨析诗与画的界限时表达了他的美丑思想。莱辛认为,美和丑都具有物质形体和“一眼就可看遍”的特征,这是美丑存在的现实基础。当美和丑的题材进入艺术生产时,它们的属性会与作品价值形成内在冲突,这就要求物体的美丑转化为艺术真实来实现作品“美”的效果。美和丑以实体和表象的形式参与到审美经验的生成,经过从身体到心理、从生理到审美的生发机制,对接受主体产生特殊的心理效果。莱辛的美丑观涉及到艺术创作、作品审美和接受心理等,既是用来衡量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异同之处的审美标准,又归纳了美与丑在具体的艺术门类中的表现特点,在思想体系和方法论上保持内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 《拉奥孔》 诗画异质 美丑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