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构图像反思对“时间之点”的假定——贡布里希重审莱辛诗画界限的论述 被引量:2
1
作者 牟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2,共8页
莱辛的《拉奥孔》是西方艺术史上区隔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经典名篇。贡布里希对莱辛与温克尔曼之争的艺术史勘探,揭示了莱辛区隔诗画的真实意图。通过驳斥西方图像反思所假定的“时间之点”,即对时间进行空间化建构的虚假瞬间,以及揭... 莱辛的《拉奥孔》是西方艺术史上区隔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经典名篇。贡布里希对莱辛与温克尔曼之争的艺术史勘探,揭示了莱辛区隔诗画的真实意图。通过驳斥西方图像反思所假定的“时间之点”,即对时间进行空间化建构的虚假瞬间,以及揭示读图内禀的时间跨度,贡布里希的图像心理学研究彻底解构了西方艺术哲学区隔时空艺术所凭借的观念前提。贡布里希对莱辛的《拉奥孔》及其观念传统的诠释和挑战,体现了西方人文传统中的求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布里希 莱辛 诗画界限 时间之点
下载PDF
从《拉奥孔》“诗画界限论”看创作思维的超越与突破
2
作者 潘水萍 《社会科学论坛》 2020年第3期41-55,共15页
与德国18世纪相对保守的学者相比,莱辛可以说是当时德国文坛上自觉警醒到必须走向"冲破旧制束缚"的进步人士。一方面文艺复兴运动在他心中种植下来的"文化根脉"与"文化自信"思想的推动,使得他始终坚信古... 与德国18世纪相对保守的学者相比,莱辛可以说是当时德国文坛上自觉警醒到必须走向"冲破旧制束缚"的进步人士。一方面文艺复兴运动在他心中种植下来的"文化根脉"与"文化自信"思想的推动,使得他始终坚信古典精神蕴有的力量所在;另一方面新兴资产阶级革命那种"推陈出新"的社会变革影响下引发的"启蒙运动",更是让莱辛反思到任何东西都是在历史面前不断生变的,包括文化本身也是需要引向"新生"才能带来期待想要中的"光明""自由"。总的来说,莱辛在古典艺术精神与古典传统意识标榜的基础上,对"诗歌美"与"绘画美"做出了相关研究的同时,整理并总结出来影响一时的"诗画界限"论。可以说,莱辛诗画文艺之思,恰是启开其古典主义审美倾向及学术思想维度的重要命题所在,特别是他那植根于希腊罗马诗艺理论基础之上的"诗画界限"之思,是一种透着深刻的古典历史时代意识与生命诗学精神的经验话语总结,对西欧各国的艺术启蒙及革新性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 诗画界限 《拉奥孔》 希腊传统 古典审美理想
下载PDF
莱辛“诗画界限”视域下的中国院画长卷——以夏圭《溪山清远图》为例
3
作者 刘煜婷 《艺术教育》 2024年第7期204-207,共4页
文章以莱辛所著《拉奥孔:论诗与画的界限》中建构的“诗画界限”理论为依据,对中国南宋院画长卷代表《溪山清远图》加以分析,分别从其长卷形式、画上题诗的实践和画中的诗意特征三方面入手,挖掘南宋院体绘画诗画共融的深层精神意蕴,以... 文章以莱辛所著《拉奥孔:论诗与画的界限》中建构的“诗画界限”理论为依据,对中国南宋院画长卷代表《溪山清远图》加以分析,分别从其长卷形式、画上题诗的实践和画中的诗意特征三方面入手,挖掘南宋院体绘画诗画共融的深层精神意蕴,以期在莱辛的映照之下,显现出夏圭等宫廷画家对绘画空间与时间内在关系的精妙把握、从视觉上处理诗画关系的自觉。其旨在为扭转文人话语中院画缺乏诗意、追求形似的误读,以及南北宗论影响下院画与文人画二元对立的刻板偏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山清远图》 院体 莱辛 诗画界限”理论
原文传递
西方诗学文化的时间化传统及空时性趋向
4
作者 赵奎英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文化是一种视觉中心主义的文化,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空间化转向在西方诗学文化领域得以发生的前提,是传统的西方诗学文化具有一种时间化特质,而这种特质又与西方传统的逻各斯语言观具有内在联系。由于“逻各斯”...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文化是一种视觉中心主义的文化,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空间化转向在西方诗学文化领域得以发生的前提,是传统的西方诗学文化具有一种时间化特质,而这种特质又与西方传统的逻各斯语言观具有内在联系。由于“逻各斯”的两大基本含义是“言说”和“理性”,在逻各斯语言观的影响下,西方诗学也有两大突出特征:注重语言音韵的感性审美特征,强调文学的理性本原和认识功能。由于音韵是在时间中存在的现象,理性逻辑也以时间秩序为基础,西方诗学文化传统因此具有一种时间化倾向。这一时间化倾向还表现在强调“诗画界限”、反对视觉化美学,把诗乐进行类比、强调“诗之乐境”诸方面。认识这一点,不仅有助于中西诗学文化、文明互鉴,而且有助于理解当代跨媒介艺术文化理论所表现出的空时性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各斯语言观 时间化传统 诗画界限 乐类比 空时性趋向
下载PDF
从语言媒介看文学的表现力——兼论诗与画的界限
5
作者 蔡欢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5-50,共6页
莱辛第一次提出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概念,做出了文学理论的重大贡献。席勒、黑格尔则从语言这种表现形式入手,突出了诗歌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关键要素,即精神性、自由性、想象性,深化了文学独特表现领域或表现力的研究。
关键词 界限 精神性 自由性 想象性
下载PDF
莱辛《拉奥孔》诗画之界的深度耕犁
6
作者 乔钰茗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64-568,585,共6页
分析了《拉奥孔》这部在西方美学史及文艺批评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著作中所表达的诗画界限思想。探索了莱辛对诗画界限问题的具体表述:与绘画相比,诗歌的表现力更为广阔也更为优越。认为这一观点在现今仍然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许多在阅读及... 分析了《拉奥孔》这部在西方美学史及文艺批评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著作中所表达的诗画界限思想。探索了莱辛对诗画界限问题的具体表述:与绘画相比,诗歌的表现力更为广阔也更为优越。认为这一观点在现今仍然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许多在阅读及审美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研究、解读新媒介及新时代形势等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 《拉奥孔》 界限 表现特征
下载PDF
论莱辛《拉奥孔》中的“丑可以入诗”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旭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3期46-49,共4页
在《拉奥孔》中,莱辛将"丑"这一审美范畴作为划分诗画界限的一个切入点,认真地讨论了形式丑的问题。他从诗、画艺术不同的艺术理想、使用媒介和产生的心理效果等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了"丑可以入诗,却不能入画"的结... 在《拉奥孔》中,莱辛将"丑"这一审美范畴作为划分诗画界限的一个切入点,认真地讨论了形式丑的问题。他从诗、画艺术不同的艺术理想、使用媒介和产生的心理效果等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了"丑可以入诗,却不能入画"的结论。虽然莱辛的讨论自始至终都只涉及形式丑,且对丑能否入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其对"丑可以入诗"的论述不但为我们探讨诗画界限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启蒙价值和美学意义,其方法论也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 《拉奥孔》 诗画界限
下载PDF
画与诗的界限,两个希腊的界限——莱辛《拉奥孔》解题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辉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拉奥孔》这部18世纪的经典著作从题目到内容都带着启蒙时代古今交接中许多值得重视的特征。本文依循作者莱辛提示给我们的线索,细致解读这部著作的一个正题三个副题,认为:正如《拉奥孔》标题所示,这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现代美学著作... 《拉奥孔》这部18世纪的经典著作从题目到内容都带着启蒙时代古今交接中许多值得重视的特征。本文依循作者莱辛提示给我们的线索,细致解读这部著作的一个正题三个副题,认为:正如《拉奥孔》标题所示,这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现代美学著作。在对画与诗的界限这一美学问题进行讨论的同时,莱辛也在隐微的层面上努力向我们展示古典与现代之别以及两个不同的希腊即静穆的与行动的希腊的分野。了解这一切,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启蒙时代的复杂性,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反思现代精神的内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奥孔》 诗画界限 古今之争 古希腊
原文传递
轮廓清晰的“天狗”--从莱辛“诗与画的界限”谈郭沫若《天狗》
9
作者 何睿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0-183,共4页
郭沫若先生《天狗》一诗以狂飙突进的形态张扬了自由与解放,使"天狗"形象深入人心。从莱辛《拉奥孔》"诗与画的界限"理论出发,《天狗》一诗不仅在形象上、题材上、审美感受上给人以冲击力,而且在描绘方式上别有意... 郭沫若先生《天狗》一诗以狂飙突进的形态张扬了自由与解放,使"天狗"形象深入人心。从莱辛《拉奥孔》"诗与画的界限"理论出发,《天狗》一诗不仅在形象上、题材上、审美感受上给人以冲击力,而且在描绘方式上别有意味。在"化静为动"与"化美为媚"的刻绘下,在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之中,"天狗"的轮廓显得格外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天狗 诗画界限 标志 孕育性
原文传递
以中释西的路径探索:朱光潜与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10
作者 梁逸馨 《汉字文化》 2023年第14期68-70,共3页
在《诗论》第七章《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中,朱光潜先生从中国诗歌出发,对莱辛“诗画异质说”中诗画分野、诗与画的媒介限制、题材不同等观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介。朱光潜先生运用中国文学现象阐释莱辛的诗画说,证实了中西... 在《诗论》第七章《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中,朱光潜先生从中国诗歌出发,对莱辛“诗画异质说”中诗画分野、诗与画的媒介限制、题材不同等观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介。朱光潜先生运用中国文学现象阐释莱辛的诗画说,证实了中西艺术存在共通之处。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不仅肯定了莱辛学说对于诗画分野的意义,还以中国古典艺术为例证辩驳了莱辛学说中的罅漏之处,并将莱辛的问题归结于他想用固定公式规范艺术。参照《〈拉奥孔〉在G.E.莱辛(1729-1781)生平和创作中的位置》一文中贡布里希对于莱辛写作意图的考察,我们发现莱辛区隔诗画的真实意图尚存研究和讨论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莱辛 诗画界限 论》
原文传递
可贵的探索精神,杰出的美学论著——读《拉奥孔》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国瑾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6期77-80,共4页
"画是无声的诗,而诗则是有声的画".这种强调诗画共性的观点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已经延续了千百年,形成了宏大的舆论氛围.然而,德国的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Gottholo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却在其美学论... "画是无声的诗,而诗则是有声的画".这种强调诗画共性的观点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已经延续了千百年,形成了宏大的舆论氛围.然而,德国的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Gottholo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却在其美学论著<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中毅然持一家之言,深刻地揭示了诗画各自的特殊规律,向诗画一致说提出了挑战,这在文学艺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推动了文学艺术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奥孔 同源 界限 语言空位
下载PDF
管窥《拉奥孔》中诗画的比较方法
12
作者 华怀之 《美术文献》 2020年第7期24-25,共2页
莱辛于1766年所著的《拉奥孔》详细分析了美和表情的关系以及诗画的各种优势,进而讨论诗画的异同,旨在明晰图像和文学之间的界限。在《拉奥孔》一书中,莱辛所想表达的诸多观点在各个章节皆有体现,而统筹这些观点的核心概念仅在全书中部... 莱辛于1766年所著的《拉奥孔》详细分析了美和表情的关系以及诗画的各种优势,进而讨论诗画的异同,旨在明晰图像和文学之间的界限。在《拉奥孔》一书中,莱辛所想表达的诸多观点在各个章节皆有体现,而统筹这些观点的核心概念仅在全书中部才被逐步阐述。本文以莱辛原著中的思想为主,着重提炼全书中的统筹性概念,解析诗画中时空符号的异同、表达与构思的方式以及诗画"不可眼见的"与"可眼见的"差异,进而对莱辛未经解释的观点作重新阐述,以探究诗画的关联与界限,并以此阐述莱辛艺术批评的比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奥孔》 诗画界限 符号 时间与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