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则徐诗多元性创作思维构成
1
作者 狄松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7期65-68,共4页
波澜壮阔的政坛活动和起伏有致的宦途贯穿了林则徐的一生,它们的精彩纷呈和唱叹有加多少遮掩了林则徐在文学上的流光溢彩。但观读他的诗集,则另有一层悟认:他还是一个颇富才学、敏感多情、追求执着、想象丰富的诗人。而他的个人艺术... 波澜壮阔的政坛活动和起伏有致的宦途贯穿了林则徐的一生,它们的精彩纷呈和唱叹有加多少遮掩了林则徐在文学上的流光溢彩。但观读他的诗集,则另有一层悟认:他还是一个颇富才学、敏感多情、追求执着、想象丰富的诗人。而他的个人艺术思维的表现,既被接纳入社会活动的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创作思维 多元性 浪漫主义 物化形式 艺术想象 理想境界 现实人生 诗的表现力 终极意义
下载PDF
试论唐代咏物诗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2
2
作者 兰天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67-73,共7页
唐代咏物诗,与它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相一致,艺术表现上亦异彩纷呈,取得了高度的成就。自先秦以至汉魏六朝,咏物诗的体制一般比较短小,象屈原的《桔颂》、沈约的《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诗》,已是篇幅较长的佼佼者了。就体裁言,... 唐代咏物诗,与它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相一致,艺术表现上亦异彩纷呈,取得了高度的成就。自先秦以至汉魏六朝,咏物诗的体制一般比较短小,象屈原的《桔颂》、沈约的《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诗》,已是篇幅较长的佼佼者了。就体裁言,一般多为五言古体,先秦咏物之作多为四言体。唐代的咏物诗在体裁、组织方式方面有了很大发展。比唐代以前的咏物诗要丰富得多。首先各体皆备,既有五七言古诗,也有歌行体,更有五七绝、五七律等近体诸体式。其次,不但出现鸿篇巨制,也出现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组诗。如韩愈的咏《南山》诗,咏《石鼓文歌》以及李白杜甫的一些咏绘画作品的诗歌,篇幅都相对较长。组诗,初唐盛唐尚不多见,同题之作一般只有两首或三首,至中晚唐则大量出现。白居易有《有木八首》、《池鹤八绝句》、《禽虫十二章》等。晚唐皮日休陆龟蒙互相唱和的组诗更多,譬如酒具诗十咏、渔具十五咏、添渔具五咏、茶具诗十咏等等,动辄十首,规模大,内部自成体系,咏物一般面面俱到。组诗的出现丰富了咏物诗的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物 诗的艺术 体物 象征手法 中晚唐 诗的表现力 创作手法 传神达意 汉魏六朝 李商隐
下载PDF
浅谈王维诗的用色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78-80,共3页
浅谈王维诗的用色方法张岩绘画离不开色彩,画家常常运用不同色彩的相互搭配,赋予色彩以自身的思想感情,直观地再现色彩;有些诗人也往往“以画法为诗法”,采用富有色彩美的语言,间接地再现色彩。王维历来被推崇为是善写山水诗的大... 浅谈王维诗的用色方法张岩绘画离不开色彩,画家常常运用不同色彩的相互搭配,赋予色彩以自身的思想感情,直观地再现色彩;有些诗人也往往“以画法为诗法”,采用富有色彩美的语言,间接地再现色彩。王维历来被推崇为是善写山水诗的大家,在许多山水诗中,诗人都借助了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冷色调 山水 自然景物 暖色调 色彩基调 对比色 《送邢桂州》 自然景色 诗的表现力
下载PDF
音义联想的艺术再现——读Wilfred Owen的Dulce Et Decoturm Est一诗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彬 《外国语文》 1994年第4期23-28,共6页
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是写给人咏诵的。诗求人能“感”。诗的语言注重暗示,帮助和引导读者去联想。一首诗中能引发读者联想的因素诸多,如韵脚、节奏、停顿、声音、诗的含义,甚至诗节的长短,诗行的错落有致,都会给读者以不同程度的联想。 ... 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是写给人咏诵的。诗求人能“感”。诗的语言注重暗示,帮助和引导读者去联想。一首诗中能引发读者联想的因素诸多,如韵脚、节奏、停顿、声音、诗的含义,甚至诗节的长短,诗行的错落有致,都会给读者以不同程度的联想。 众所周知,节奏与声音的结合便产生所谓的音乐,这种音乐性具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诗本身动听,二是帮助传情达意,促进诗的表现力。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一书中指出:“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认字还不够,还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趣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再现 长元音 士兵 论》 诗的语言 选择和安排 诗的表现力 音义 音乐性
下载PDF
浅淡王维诗的用色方法
5
作者 张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王维 冷色调 山水 自然景物 暖色调 色彩基调 对比色 自然景色 诗的表现力 水墨山水画
下载PDF
试论图象诗的外部形态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沈谦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45-51,共7页
图象诗在诗歌领域中独树一帜,将绘画所具有的直观外视形象融入诗歌中,使诗的体式(外部形态)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它以全新的信息引起读者的审美注意;它增加了诗人情感传递的途径;它丰富了诗的表达力和表现力;它让者通过“看”诗的外观表... 图象诗在诗歌领域中独树一帜,将绘画所具有的直观外视形象融入诗歌中,使诗的体式(外部形态)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它以全新的信息引起读者的审美注意;它增加了诗人情感传递的途径;它丰富了诗的表达力和表现力;它让者通过“看”诗的外观表层达到理解诗的深层形象。 图象诗是一个新的领域、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象 诗的外部形态 诗的表现力
下载PDF
炼字·炼句·炼意——古典诗词学习札记 被引量:1
7
作者 骆祖健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3期41-42,共2页
我国古代涛人在创作中非常注意炼字,炼句和炼意。并在这方面留下不少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用心体会和分析、借鉴。 从文学作品的构成来说它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语言。而诗歌由于要求更集中而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它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就要求... 我国古代涛人在创作中非常注意炼字,炼句和炼意。并在这方面留下不少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用心体会和分析、借鉴。 从文学作品的构成来说它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语言。而诗歌由于要求更集中而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它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就要求更加精炼。因此,优秀的诗人对于语言的选择取舍、加工提炼,都是苦心经营的。所谓“吟安一个宇,捻断数茎须”,“吟安五个字,用破一生心”,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以及“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清涛丽句必为邻”等自述,正说明了诗人们为了更大地发挥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辞警意丰、笔无虚设的境地,在遣词用字方面是如何讲究锻炼,费尽心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 炼意 文学作品 遣词用字 欧阳修 形容词 如在目前 人们 诗的表现力 语言
下载PDF
坚守与突破——世纪之交四川青年诗坛点评
8
作者 曹琨 孙建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23,共4页
当诗歌进入到90年代中期,她昔日的煊赫绚丽便逐渐萎黄,沉入秋色苍茫。曾在诗歌浪潮中掀起过狂涛巨澜的四川诗坛,则偏离集团性的冲锋呐喊,沉入真正的个人写作状态。一些具有坚实内在性的青年诗人脱颖而出。在精神家园里他们是独步旅行者... 当诗歌进入到90年代中期,她昔日的煊赫绚丽便逐渐萎黄,沉入秋色苍茫。曾在诗歌浪潮中掀起过狂涛巨澜的四川诗坛,则偏离集团性的冲锋呐喊,沉入真正的个人写作状态。一些具有坚实内在性的青年诗人脱颖而出。在精神家园里他们是独步旅行者,他们不愿以个人经验、诗学追求去整合、统摄谁的创作,在坚守和吸收传统的基础上,力求接近诗歌的本质。他们的诗更富智慧和理性的光芒,充满着反思和变革激情,为我们提供了解读世纪末中国诗人某种精神向度的珍贵文本,同时也预示了四川诗坛即将冲出苍茫,再现往昔辉煌的可喜讯号和美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青年 世纪之交 表现手法 惠特曼 诗的表现力 精神家园 象征手法 精神向度 屈原 脆弱的心灵
下载PDF
论诗的织体 被引量:8
9
作者 徐盛桓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共8页
论诗的织体徐盛桓Abstract:Thispaperattemptsanexplanationinthecontextoflinguistictheoryoftheformofthecharacterpatterno... 论诗的织体徐盛桓Abstract:Thispaperattemptsanexplanationinthecontextoflinguistictheoryoftheformofthecharacterpatternofpoetry.Sucha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分行排列 整体意象 诗的表现力 篇章结构 内部构造 外部形态 意象组合 句法结构 线性组合
原文传递
Pentameter不是五音步诗行(二)
10
作者 齐振增 《德语人文研究》 1997年第5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无韵 歌形式 五音 十八世纪 音节 语言内容 扬抑格 意大利语 诗的表现力
原文传递
《小池》教学谈
11
作者 李彦林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8年第3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教学 涓涓细流 蜻蜓 诗的表现力 韵律美 风景画 树阴 “立” 杨万里 南宋
原文传递
从《瀑布》中学观察
12
作者 周淑蓉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8年第10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瀑布》 中学 诗的表现力 无法控制自己 小学语文 特征观察 比喻句 浪涌 诗的结构 岸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