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艺文类聚》征引南梁大细言诗蠡测
- 1
-
-
作者
阳清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39,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288)——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目录汇编与学术史考察。
-
文摘
《艺文类聚》征引有萧统、殷钧、王规、王锡、张缵、沈约等人所撰大细言诗各二首,其中后十首题加“应令”,显系应皇太子萧统之命而作。这些诗歌应作于梁天监十一年,时萧统尚未成年,沈约则于翌年忧惧而终。从文学内涵看,上述大细言诗虽然常被视为游戏之作,然而在隶事用典方面远接诸子寓言,在具体事象和文学隐喻方面直接吸收宋玉大小言赋之写作经验,抑又极想象与夸张之能事,某些作品甚至呈现出佛教文化内涵。从学术价值看,《艺文类聚》征引南梁大细言诗,不仅关涉萧统和沈约的诗歌系年问题,而且隐含着昭明太子在少年时代主持的首次文学活动,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萧统文学集团萌兴和发展的可能性,由此呈现出某种特殊的文学意义。
-
关键词
《艺文类聚》
大细言诗
萧统文学集团
-
Keywords
Yi Wen Lei Ju
poems describing dig or small things
Xiao Tong literature group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越女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朱方东
-
机构
浙江大学
-
出处
《浙江体育科学》
1989年第S1期30-46,共17页
-
文摘
越女论剑,其精微奥妙之处,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上乘的武学,影响深远。古代著名女剑术家越女究竟何许人?众说不一而又缺乏考证。就现在所能见到的一些史料看,这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人物,有不少问题值得探索。 (一)越女有其人有关越女的史料,最早见之于赵晔《吴越春秋》和王充《论衡》。赵晔,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会稽山阴人,生平著述有《吴越春秋》、《韩诗谱》、《诗细历神渊》。蔡邕至会稽,读《诗细》丽赞叹,以为长于《论衡》。《吴越春秋》记春秋时吴、越二国的史事,特注重于吴越争霸的叙述,是属于“
-
关键词
《吴越春秋》
《论衡》
赵晔
会稽
诗细
勾践
越绝书
吴越争霸
《国语》
越王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吴越春秋》的理治观念与文化精神
- 3
-
-
作者
赵春辉
-
机构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2015年第10期105-109,共5页
-
文摘
《吴越春秋》的作者赵晔,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后汉书·儒林传》云:“赵晔,字长君,会稽山阴人。少尝为县吏,奉檄迎督邮,晔耻于厮役,遂弃车马去。诣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晔著《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1其《诗细历神渊》一书,曾得到当时著名学者蔡邕推许,认为胜于王充《论衡》,遂“还京师传之,学者咸诵习焉”。2惜是书至隋而佚。
-
关键词
《吴越春秋》
赵晔
今文经学
历史小说
《论衡》
韩诗
诗细
勾践
督邮
阖闾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追忆平生,悲赋二律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钟树梁
-
出处
《岷峨诗稿》
2007年第4期54-56,共3页
-
-
关键词
诗细
夜雨
树德中学
意拳
著作家
重泉
永陵
世彦
卢家
十年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你是我笔墨走失的情怀
- 5
-
-
作者
王菲
-
出处
《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
2017年第4期48-51,共4页
-
文摘
一你还在远方,日子已经辨别不清方向。闲云还在,那只野鹤却失去了踪影。不要介意我总是用一些模糊的字眼儿蛊惑人心,你只需把季节分明的轮廓披在身。太阳如此温柔,阳春和白雪还没有滴在墨上,我便开始在宣纸上寻找失散的节气。花不开,蝶不会来。冬不落,春,只能远远地站着。
-
关键词
在远方
黎明前
霜色
鸟鸣
诗细
四不
弓长
案上
南山路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解比例应用题的程序
- 6
-
-
作者
王丽端
-
机构
曲靖师范一附小
-
出处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0年第Z1期51-51,81,共2页
-
文摘
解正反比例应用题,应根据题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分析、判断、解题。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正叙读题加逆叙读题的方法,以及解比例应用题的四个程序,促使学生深入了解题意,有条有理地思考,有根有据地进行判断,有效地杜绝了解题中胡猜、乱碰的盲目倾向,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一、读题的方法。解应用题,了解题意是首要一步。小学生读题的一般习惯是把题读一遍,不待细察题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就凭一些粗略的印象解题。教师强调要多读几遍题,学生也是平铺直叙地读几遍,读后仍不了解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找不到解题的方法。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正叙读题加逆叙读题的方法,有效地促使学生了解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相依关系。
-
关键词
正叙
反比例应用题
成正比例
相依关系
意义分析
中胡
解题过程
解题方法
中差生
诗细
-
分类号
G527.7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