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鲜诗人对欧阳修“非诗能穷人”和“穷而后工”的论辩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春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6,共7页
"非诗能穷人"和"穷而后工"是欧阳修著名的诗歌理论。该理论传到朝鲜半岛后,引起了诗人们长期的辩论。诗人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有的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有的肯定后者而否定前者,也有人对二者都予以否定,指出诗人的... "非诗能穷人"和"穷而后工"是欧阳修著名的诗歌理论。该理论传到朝鲜半岛后,引起了诗人们长期的辩论。诗人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有的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有的肯定后者而否定前者,也有人对二者都予以否定,指出诗人的创作和"穷"、"达"没有直接的关系。朝鲜的诗人们既没有全盘接受也没有全盘否定欧阳修的观点,这体现了文学接受者的理性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欧阳修 “非诗能穷人 “穷而后工” 论辩
下载PDF
“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中国古代对于诗人的集体认同 被引量:33
2
作者 吴承学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8-192,共15页
"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在中国古代是共同存在、不可分割的两个诗学论题,将二者放到一起考察,相互印证,对中国诗学的理解才会比较全面和深刻。虽然"诗能达人"与"诗能穷人"在中国古代诗学话语... "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在中国古代是共同存在、不可分割的两个诗学论题,将二者放到一起考察,相互印证,对中国诗学的理解才会比较全面和深刻。虽然"诗能达人"与"诗能穷人"在中国古代诗学话语中都具有真实性与合理性,但人们还是倾向于选择"诗人薄命"、"诗能穷人"、"穷而后工"之说,而"诗能达人"之类表述则被遗忘或被遮蔽,从而形成中国文学批评中"诗人薄命化"的理论倾向。对于"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的现象、理论的选择与接受,表现出一种基于传统诗学观念与价值判断之上的集体认同。诗是诗人的精神寄托与神圣信仰,"诗人"是一个被赋予了悲剧色彩的崇高名称,这种集体认同体现了人们对于文学使命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能穷人 诗能达人 人薄命 集体认同
原文传递
“才女命穷”与“福慧双修”——清代江南才女的文学生态与诗学理想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清秀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10,共10页
闺秀诗学中“才女命穷”与传统诗学中“诗人薄命”的内涵及诗学意义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闺秀诗学中的“诗能穷人”并不是性别观照下的集体想象或文人书写方式,而是才女文学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但才女在“诗能穷人”的境遇中... 闺秀诗学中“才女命穷”与传统诗学中“诗人薄命”的内涵及诗学意义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闺秀诗学中的“诗能穷人”并不是性别观照下的集体想象或文人书写方式,而是才女文学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但才女在“诗能穷人”的境遇中坚持创作,坚信“才即是福”“诗即是福”,并将“福慧双修”作为自己的诗学理想。清代江南数以千计的才女在充满穷愁的文学生态中践行着“诗穷而后工”的诗学观,明知“诗能穷人”却勉力为之,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女性文学,更凸显了才女对自身生命价值与文学理想的执着追求,从而使闺秀诗学中的“穷而后工”更具有深刻的性别内涵与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女命穷 诗能穷人 福慧双修 学理想
下载PDF
宋元之际诗论家对诗与人之“处穷”关系的反思
4
作者 薛宝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72-77,共6页
宋元之际诗论家在阐释人之处穷与诗之关系时,除了延续前人"诗能穷人"的观点外,更多的则是对此进行反思性的阐释。在诸多阐释性的反思中,既有对"诗穷后工""诗能穷人"的理论进行反弹式思考的,也有从命数的... 宋元之际诗论家在阐释人之处穷与诗之关系时,除了延续前人"诗能穷人"的观点外,更多的则是对此进行反思性的阐释。在诸多阐释性的反思中,既有对"诗穷后工""诗能穷人"的理论进行反弹式思考的,也有从命数的角度进行反思的,也有从立论角度反思的,也有对诗人自身原因进行思考的,也有从宽慰的心态去看待"处穷"的,也有将"处穷"引向道的涵养,以求解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诗能穷人 穷而后工 反思
下载PDF
宋元之际诗论家对“穷而后工”的阐释与反思
5
作者 薛宝生 《唐都学刊》 2017年第4期90-95,共6页
"穷而后工"本是惯题,却在宋元之际这个特定的"时穷"阶段,引发了诗人的共鸣,更激起了不小的论争,诗论家们也争相对之进行阐释,从而促进该理论的发展。在众多阐释中,不仅有对该理论外延的拓展,也有对原因的探析,更有... "穷而后工"本是惯题,却在宋元之际这个特定的"时穷"阶段,引发了诗人的共鸣,更激起了不小的论争,诗论家们也争相对之进行阐释,从而促进该理论的发展。在众多阐释中,不仅有对该理论外延的拓展,也有对原因的探析,更有站在质疑的立场,从诗人"处穷"的根本原因及立论角度对该理论进行深刻反思的,且认为:持"穷而后工"观点者,多以诗人"所遇"定工拙,是因人"已然之穷达"而征验于诗所得出的结论,而"穷"在一定程度上与命、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穷而后工” 诗能穷人
下载PDF
读聊斋词《大江东去·寄王如水》
6
作者 张宇声 《蒲松龄研究》 1993年第Z1期230-232,共3页
文章憎命,诗能穷人“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语)。文学史上那些坎廪困顿,失志不平的文人,把内心郁积的忧伤愤懑倾注到文学作品中的时候,往往形成感人的诗章。蒲松龄一生为科举而拼搏,孜孜兀兀,冀博一第,但时数限人,... 文章憎命,诗能穷人“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语)。文学史上那些坎廪困顿,失志不平的文人,把内心郁积的忧伤愤懑倾注到文学作品中的时候,往往形成感人的诗章。蒲松龄一生为科举而拼搏,孜孜兀兀,冀博一第,但时数限人,半生沦落,屡屡名落孙山,由此激发的牢骚、怨忧、悲哀,成了最具特色的一种主体情绪。在《聊斋志异》中,他托意于一些虚拟的人物渲泻这种情绪}而在抒情言志的诗词中,则往往直抒胸臆,长歌当哭了。且看下边这首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词 诗能穷人 聊斋志异 文章憎命 志不平 三百篇 首词 抒情言志 学史 聊复尔尔
下载PDF
点染灵动 妙手偶得——语文课融入古文字教学方法例谈
7
作者 蒋竞群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6年第9期84-85,共2页
在《例说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古文字知识的意义》一文中,笔者着力鼓吹渗入古文字教学的意义,以求得认同与响应。文章的标题所以用"渗入"实际上暗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不得已,即语文教学的重心还是在围绕着高考转,一切非高考内容都似在摒弃... 在《例说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古文字知识的意义》一文中,笔者着力鼓吹渗入古文字教学的意义,以求得认同与响应。文章的标题所以用"渗入"实际上暗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不得已,即语文教学的重心还是在围绕着高考转,一切非高考内容都似在摒弃之列,故想别开一科,等于梦想;设一讲座,如同割肉,唯"渗入"最为现实可行。本文试从此角度谈一点经验。一、见缝插针,着手成春此一点实际上强调的是敏感灵活,善抓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文中 主要意思 义符 诗能穷人 甲骨文字典 文字释要 赤壁赋 梅圣俞 迁想妙得
下载PDF
苏轼论文学抒情述意的审美特质
8
作者 王世德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57-62,共6页
苏轼主张寓意于物,反对留意于物,既反对重道轻文,又反对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在文学的作用和特质问题上有着一系列正确、精辟、全面、辩证的美学思想,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时的“时文”主要... 苏轼主张寓意于物,反对留意于物,既反对重道轻文,又反对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在文学的作用和特质问题上有着一系列正确、精辟、全面、辩证的美学思想,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时的“时文”主要是西昆体,其表现是“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浮巧侈丽,浮华纂组”,行文追逐险奇古怪的新语,因而辞涩言苦。欧阳修、梅尧臣、曾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特质 论文学 西昆体 大序》 新语 有为而作 美学思想 文革新运动 诗能穷人 贯道
下载PDF
论“诗工”与“穷达”之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莉 《前沿》 2013年第16期142-143,共2页
"诗工"与"穷达"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话题。围绕它的观点主要有:"诗穷而后工""诗能穷人"以及"诗能达人"。将三者放在一起考察,有利于"诗工"与"穷达"... "诗工"与"穷达"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话题。围绕它的观点主要有:"诗穷而后工""诗能穷人"以及"诗能达人"。将三者放在一起考察,有利于"诗工"与"穷达"关系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而后工 诗能穷人 诗能达人 关系
原文传递
审美福利与文化产业时代的文学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坤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67,共2页
文学自形成之日,就肩负民族精神建构之使命。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文学建构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而当下的变化,实属前所未有:文学建构的物质基础,由贫困社会的匮乏,转为脱贫社会的丰盈。因此,当下文学建构所面... 文学自形成之日,就肩负民族精神建构之使命。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文学建构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而当下的变化,实属前所未有:文学建构的物质基础,由贫困社会的匮乏,转为脱贫社会的丰盈。因此,当下文学建构所面临的继承与创新,亦属前所未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意志 精神建构 农耕社会 个体人格 诗能穷人 穷而后工 中国古代文论 柳如是 身份意识 言志
原文传递
温故而知新——刘大杰《魏晋思想论》导读
11
作者 林东海 《古籍研究》 1998年第4期99-105,共7页
一、文穷而后工'非诗能穷人,穷者诗益工。此语信不妄,吾闻诸醉翁。'这是苏东坡赠惠勤的诗句,表示赞同醉翁欧阳修'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的说法(《梅圣俞诗集序》),因而他自己也有'诗人倒穷蹇,秀句出寒饿'... 一、文穷而后工'非诗能穷人,穷者诗益工。此语信不妄,吾闻诸醉翁。'这是苏东坡赠惠勤的诗句,表示赞同醉翁欧阳修'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的说法(《梅圣俞诗集序》),因而他自己也有'诗人倒穷蹇,秀句出寒饿'(《病中大雪》诗)的看法。其实,从汉司马迁至唐韩退之,都持有这种观点,即刘禹锡所谓'穷愁著书,古儒者之大同'(《刘氏集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代 诗能穷人 集略 梅圣俞集序 穷而后工 穷者而后工 刘大杰 禹锡 秀句
原文传递
巴黎的放荡——一代风流才子的盛会
12
作者 景彦培 《中外鞋苑》 2002年第5期103-103,共1页
文明的进程同时会给人们带来诸多无谓的精神的束缚,“非诗能穷人,穷者诗益工”,苏东坡早就在阐述物质文明与诗画艺术之间的悖论关系。中国历史上早就在魏晋时出现了诸多“日夜纵酒,不亲庶事”的名士,后莫能及,历史往往在不断地复制。在1... 文明的进程同时会给人们带来诸多无谓的精神的束缚,“非诗能穷人,穷者诗益工”,苏东坡早就在阐述物质文明与诗画艺术之间的悖论关系。中国历史上早就在魏晋时出现了诸多“日夜纵酒,不亲庶事”的名士,后莫能及,历史往往在不断地复制。在19~20世纪之间的巴黎,成为一个鼎盛的艺术殿堂:印象派、野曾派、立体主义、达达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能穷人 一代风流 立体主义 艺术殿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