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诗证史,因史释诗”的实证研究——古代碑刻与诗文所见赵充国在河湟地区的事迹及影响
1
作者 马海龙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63-71,共9页
赵充国是河湟地区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事迹不仅记载于《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中,还在河湟地区出土的珍贵汉文碑刻《三老赵掾之碑》及《西宁府新志》《西宁府续志》等方志中都有翔实的记载。这些历史文献,记载了关于赵充国的更... 赵充国是河湟地区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事迹不仅记载于《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中,还在河湟地区出土的珍贵汉文碑刻《三老赵掾之碑》及《西宁府新志》《西宁府续志》等方志中都有翔实的记载。这些历史文献,记载了关于赵充国的更多内容,反映了他在河湟地区平定羌乱、罢兵屯田的重大举措及影响,印证和填补了许多史实,这些史实是《史记》《汉书》《后汉书》所没有记载的。在处理西汉王朝与河湟地区羌人关系时,赵充国能够取得胜利,必然有其客观条件,如西汉王朝雄厚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实力,朝廷的大力支持以及军民团结协作等,都是赵充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坚实基础。但在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过程中,赵充国与义渠安国等人在思想行为上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不同结果,这必然还与其主观因素密切相关。赵充国常年征戍于边塞,了解羌人的习俗,作战经验丰富;坚持“贵谋贱战”、以全取胜的军事战略;怀有“明德除害”、举德于外的儒家仁政思想,而这些则是义渠安国所不及的。将文学与历史结合起来,以诗证史,因史释诗的治学方法为文学研究找到了新的生长点,扩展了学科发展的空间,也为历史研究找到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证 因史释 河湟地区 赵充国
下载PDF
“以诗证史”视角下的诗、史关系——以陈寅恪《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为例
2
作者 薛璞喆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7-63,共7页
陈寅恪《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是学界普遍认可的诗史互证的典范,其史料别择、考据精密,令人叹服。由于诗歌保存了许多不见于史书的材料,成为史家进行历史阐释时重要的补充史料;诗歌文本理解的差异性,直接关乎学者在阐述问题时对史料的采... 陈寅恪《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是学界普遍认可的诗史互证的典范,其史料别择、考据精密,令人叹服。由于诗歌保存了许多不见于史书的材料,成为史家进行历史阐释时重要的补充史料;诗歌文本理解的差异性,直接关乎学者在阐述问题时对史料的采摭;“以诗证史”与“史蕴诗心”既强调了诗史关系之“异”,又强调了“同”;清人章学诚以比兴之旨贯通诗史而通“义”的观点,为考察诗史关系提供了另一种视角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白 诗证 陈寅恪 章学诚
下载PDF
论“以诗证史”的可能与必要——以吕温出使吐蕃期间的诗歌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海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唐代诗人吕温以诗的形式,记载了他在出使吐蕃期间的亲身经历,这些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3点,故与历史发生了密切关系,其中所蕴藏的史实,为我们研究唐代历史、青海地方史,尤其唐蕃关系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甚至补充... 唐代诗人吕温以诗的形式,记载了他在出使吐蕃期间的亲身经历,这些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3点,故与历史发生了密切关系,其中所蕴藏的史实,为我们研究唐代历史、青海地方史,尤其唐蕃关系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甚至补充和纠正了历史记载之不足。具体言之,其《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一诗,反映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蕃中答吐谷浑词二首》等4首诗歌,见证了唐和吐蕃的矛盾冲突,尤其为争夺吐谷浑牧地与青海地区的激烈斗争。吕温的这些诗歌,充分证明了"以诗证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显示了文学与历史间的互通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证 吕温 唐朝 吐蕃 关系
下载PDF
以诗证史:岑参边塞诗中有关唐代西域名称的变迁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秋德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唐代在西域的军政、行政机构设置中不用“西域”之名,而代之以安西、北庭、碛西、镇西等名称。岑参的西域诗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变迁,为历史提供了难得的佐证。
关键词 唐代 西域 岑参 西域 诗证
下载PDF
禅宗公案以诗证禅刍议 被引量:2
5
作者 郜林涛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106,共6页
诗禅相通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话题,长久以来,学者关注的焦点是以禅喻诗,而对与之相反的以诗证禅则研究甚少。事实上诗对禅也有明显的反作用,禅师常引文人诗句示法、开悟、颂古,很好地体现了禅宗独特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禅宗公案 禅相通 以禅喻 诗证
下载PDF
以美铸诗 以诗证史——毛泽东诗词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功正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4-58,共5页
毛泽东诗词具有两个方面的经验品格 :以美铸诗、以诗证史。我们必须注重从审美的视角入手 ,去探究毛泽东的情感世界、诗词学养、审美个性、意象塑造、主体风范 ,并联系毛泽东的诗词美学主张和晚年生活 。
关键词 毛泽东 以美铸 诗证
下载PDF
“以诗证史”与初中历史教学——以《安史之乱》一课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加军 褚宏达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9年第7期69-73,共5页
"以诗证史"即用诗来研究历史.《安史之乱》一课教学,从"杜诗"与安史之乱、对教材中引用的《垂老别》《无家别》的历史解读、《江南逢李龟年》对安史之乱的注解、由谭嗣同的《潼关》引入安史之乱潼关失守这四个方面,... "以诗证史"即用诗来研究历史.《安史之乱》一课教学,从"杜诗"与安史之乱、对教材中引用的《垂老别》《无家别》的历史解读、《江南逢李龟年》对安史之乱的注解、由谭嗣同的《潼关》引入安史之乱潼关失守这四个方面,将"以诗证史"融入其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之乱 诗证 解读历史
下载PDF
以诗证史的典范——《柳如是别传》 被引量:1
8
作者 卞孝萱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7-77,共11页
《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一生中最后的、最大的一部学术著作。此书最能反映其治学方法。本文拈出最具特色之四点详加阐述:(一)甄别资料:博考而慎取;(二)笺释诗词:古典字面,今典实指;(三)发现钥匙:明末人诗词中暗藏姓名;(四)神游冥想:对... 《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一生中最后的、最大的一部学术著作。此书最能反映其治学方法。本文拈出最具特色之四点详加阐述:(一)甄别资料:博考而慎取;(二)笺释诗词:古典字面,今典实指;(三)发现钥匙:明末人诗词中暗藏姓名;(四)神游冥想:对钱柳复明活动的“真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如是别传》 诗证 典范 学术著作 治学方法 陈寅恪 古典 神游
下载PDF
以诗入史、以诗证史的力作:《<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评介
9
作者 邹芙都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经济资料 全唐 诗证 评介 “六经皆史” 东南大学 章学诚
下载PDF
以诗证史——从一篇短文论柴德赓的治学风格
10
作者 邱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本文将柴德赓刊于《新华日报》1961年6月11日“新华副刊”上的一篇短文《天堂苏杭说的由来》,与其《从白居易诗文中论证唐代苏州的繁荣》的论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论及柴德赓学术生涯中鲜明的“以诗证史”风格,认为2... 本文将柴德赓刊于《新华日报》1961年6月11日“新华副刊”上的一篇短文《天堂苏杭说的由来》,与其《从白居易诗文中论证唐代苏州的繁荣》的论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论及柴德赓学术生涯中鲜明的“以诗证史”风格,认为20世纪以来,在刘师培、陈寅恪、邓之诚等大师之后,包括柴德赓在内的一批史家,也都在“以诗证史”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德赓 诗证
下载PDF
“以诗证诗”——大学语文诗词教学法初探
11
作者 陆祖吉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35-36,41,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语文课堂诗词教学法——"以诗证诗"。所谓"以诗证诗",即是在课堂教学中用诗歌来解释诗歌、证明诗歌,可以解释词义、意象、诗意、句法、结构、修饰和历史典故等,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语文课堂诗词教学法——"以诗证诗"。所谓"以诗证诗",即是在课堂教学中用诗歌来解释诗歌、证明诗歌,可以解释词义、意象、诗意、句法、结构、修饰和历史典故等,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证 词教学 大学语文
下载PDF
元白诗证史之《莺莺传》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寅恪 刘隆凯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46-51,共6页
编者的话:这是一束弥足珍贵的听课笔记,记录了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957年秋至1958年夏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讲授《元白诗证史》的情况。这是陈先生生前最后一次,并且也是一次未能终篇的讲课。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陈先生在讲课中,并未处处... 编者的话:这是一束弥足珍贵的听课笔记,记录了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957年秋至1958年夏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讲授《元白诗证史》的情况。这是陈先生生前最后一次,并且也是一次未能终篇的讲课。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陈先生在讲课中,并未处处与他当时已经面世的著作《元白诗笺证稿》切合,在具体内容上,讲课每每突破著作涉及的范围,有了更多的征引和补充。刘隆凯先生时为中山大学历史系三年级学生。据中山大学历史系姜伯勤教授介绍,刘先生当年始终聆听了陈先生授课并作了比较完整的笔记。感谢姜伯勤教授的鼎力推荐和刘隆凯先生的信任厚爱,现特予刊发,以飨读者。这既是我们献给陈寅恪先生的一瓣心香,也衷心祈盼能对中国的学术传承尽些绵薄之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莺传》 《元白诗证史》 元稹 白居易 唐朝 文学研究 版本
下载PDF
以诗证史——《冯至评传》
13
作者 孙凤玲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5年第2期246-250,共5页
作为现代最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学者,冯至先生一生集诗歌、散文创作、诗学、学术研究等于一身。面对这样一位大家,在《冯至评传》中,蒋勤国立足于比较文学之影响研究基础之上,以自己掌握的大量一手图片、手稿、冯至先生亲笔书信,详实... 作为现代最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学者,冯至先生一生集诗歌、散文创作、诗学、学术研究等于一身。面对这样一位大家,在《冯至评传》中,蒋勤国立足于比较文学之影响研究基础之上,以自己掌握的大量一手图片、手稿、冯至先生亲笔书信,详实广博的资料配以著者纯熟的文史写作技法,以诗证史,为读者再现了学者诗人冯至辉煌卓著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评传》 诗证 影响研究 抒情
下载PDF
“以诗证史”,解读历史概念——以“草市”及其相关概念的教学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振华 《教育科学论坛》 2016年第1期11-13,共3页
以诗证史,解读历史概念,具体可分二步:其一,辨析概念,找准突破方向;其二,巧用方法,在证中生成概念。这类以诗证史的方法主要有诗图互证、诗史互证、诗诗互证等,其中诗史互证又可分为诗史直证和诗史间证两类。
关键词 诗证 历史概念 草市
下载PDF
戴震“以诗证诗”的“诗经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改芳 《沧桑》 2005年第Z1期117-118,120,共3页
戴震在“诗经学”史上是值得重写一笔的人物,他所著的《毛郑诗考证》《杲溪诗经补注》等专著,对其以后的《诗经》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训诂考证方面。戴震不仅是在“诗学”研究中通过“以诗证诗”寻求“通例”来论证问题,而且... 戴震在“诗经学”史上是值得重写一笔的人物,他所著的《毛郑诗考证》《杲溪诗经补注》等专著,对其以后的《诗经》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训诂考证方面。戴震不仅是在“诗学”研究中通过“以诗证诗”寻求“通例”来论证问题,而且旁及天文地理和诸子文献的考证,随后他的思想和方法很快推而广之,并成为一种治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以诗证 经学
下载PDF
“以诗证图”的可能与边界——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的几点启示
16
作者 刘云飞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5-71,共7页
通过考察潘诺夫斯基图像学中文本材料和艺术图像之间互相参证的方法,可以发现,诗歌在与其他诸多类型的历史文献互相参证且与绘画有事实联系的前提下,可以谨慎作为证据,来推断绘画主题。当诗歌不能作为推论中的直接论据来论证绘画主题时... 通过考察潘诺夫斯基图像学中文本材料和艺术图像之间互相参证的方法,可以发现,诗歌在与其他诸多类型的历史文献互相参证且与绘画有事实联系的前提下,可以谨慎作为证据,来推断绘画主题。当诗歌不能作为推论中的直接论据来论证绘画主题时,由于它在某个时代的知识阶层心中曾与绘画形成一种互相阐释的张力,从而构成文化记忆;当我们再次进行艺术批评时仍可以适当引用,以加深共同的民族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诗证图” 潘诺夫斯基 图像学 文化记忆 纪念物
下载PDF
以诗证史:吉林省烧酒文化在中国烧酒文化的价值地位初探
17
作者 何冰 何以琳 李品枬 《酿酒》 CAS 2020年第1期127-128,共2页
2018年4月10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院吉林安图宝马城“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荣耀入选。“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的发掘和发现源于一首诗和一个人。2013年“,长白山十八坊”旅游开发项目确立,身兼吉林省政府文史... 2018年4月10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院吉林安图宝马城“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荣耀入选。“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的发掘和发现源于一首诗和一个人。2013年“,长白山十八坊”旅游开发项目确立,身兼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的原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福有,被聘为该开发区历史文化总顾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政府 考古新发现 文史研究馆 烧酒 金代 副部长 诗证 长白山
下载PDF
以诗证地 运河与城市在诗歌中永生——泰晤士河岸书写对常州古运河景观文化开发的启示
18
作者 金涛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1-15,共5页
常州古运河孕育了常州城市文明,当下常州古运河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文生态失衡。常州古运河与英国泰晤士河在见证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相似性。英国诗人斯宾塞、华兹华斯、艾略特等书写泰晤士河的经典诗篇"以诗证地",具... 常州古运河孕育了常州城市文明,当下常州古运河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文生态失衡。常州古运河与英国泰晤士河在见证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相似性。英国诗人斯宾塞、华兹华斯、艾略特等书写泰晤士河的经典诗篇"以诗证地",具有给城市赋能的文学功能。英国文学中有关泰晤士河岸的书写对常州古运河景观文化开发的启示是:要重视发掘与古运河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将其经典化,重视新时代运河诗歌创作与传播,让运河与城市在诗篇中获得永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 古运河 泰晤士河 “以诗证地”
下载PDF
以诗证史 臻于深宏——读蔡显良《宋代论书诗研究》
19
作者 郑荣明 《中国书画》 2014年第6期122-122,共1页
《宋代论书诗研究》一书,我是以一种研读、细品的态度看完的。作为两获“康有为奖”理论奖的书法理论家,蔡显良出手的东西,我是绝对不敢怠慢的;而且,在平常的交往中,我观察到的他,似乎“思想者”的沉静远远地多于“活动者”的雀... 《宋代论书诗研究》一书,我是以一种研读、细品的态度看完的。作为两获“康有为奖”理论奖的书法理论家,蔡显良出手的东西,我是绝对不敢怠慢的;而且,在平常的交往中,我观察到的他,似乎“思想者”的沉静远远地多于“活动者”的雀跃,他的所“思”所“想”,我肯定是感兴趣的;此外,中文专业的背景,让我对与古典诗词相关的东西容易产生一种特别的敏感和兴致。三因相合,也就使我与蔡显良的这部心血大著形成了情感上的契合,我自然会全心地品味蔡显良精心酿造的这壶学术“美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证 宋代 书法理论家 中文专业 古典 康有为 思想者 “想”
下载PDF
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札记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建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82,共9页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的文体体现了他一向视语言为自身家园及文化传统载体的信念,更表明其晚年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的诠释学转变。一面坚持严密精致的科学考据,一面寄托抒情想像,重构晚明文学文化之壮丽画面,激扬民族精神,使...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的文体体现了他一向视语言为自身家园及文化传统载体的信念,更表明其晚年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的诠释学转变。一面坚持严密精致的科学考据,一面寄托抒情想像,重构晚明文学文化之壮丽画面,激扬民族精神,使诗、史两者皆发挥至极致,遂造就一天壤间不世出之奇作。这一转变也表明他不仅摆脱德国“历史主义”的影响,而在人文精神上与“浪漫主义”的现代“诠释学”风云际会。且在主题和方法上,《柳如是别传》所包括的放逐和文化离散、性别研究、怀旧、边缘及文化政治、诠释意识和细读策略、学科跨际和文类交叉、互文性、杂交性及碎片性等,更预示了“后现代”的多元文化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柳如是别传 以史 历史主义 浪漫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