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3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魏六朝诗译后感 被引量:6
1
作者 汪榕培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8-42,共5页
汉魏六朝诗译后感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授汪榕培这本《汉魏六朝诗三百首》收集的是从两汉到隋朝八百多年(公元前206年--公元618年)之间中古时期的诗歌300余首,是中国继《诗经》和《楚辞》之后早期诗歌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刘邦... 汉魏六朝诗译后感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授汪榕培这本《汉魏六朝诗三百首》收集的是从两汉到隋朝八百多年(公元前206年--公元618年)之间中古时期的诗歌300余首,是中国继《诗经》和《楚辞》之后早期诗歌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刘邦建立汉朝到隋朝灭亡的八百多年中,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玉台新咏》 诗译 中国 山水 乐府 理论 科学精神 中国文学
下载PDF
走向世界文学的宇文所安唐诗译本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魏家海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6期58-66,共9页
“世界文学”的实践性意味着其途径的演变性、阶段性、层次性,但“世界文学”的建构途径也有其基本原则。翻译及其相关的途径是民族文学经典走向世界文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考察宇文所安选译的可通约性价值、译诗的世界诗歌特性、译... “世界文学”的实践性意味着其途径的演变性、阶段性、层次性,但“世界文学”的建构途径也有其基本原则。翻译及其相关的途径是民族文学经典走向世界文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考察宇文所安选译的可通约性价值、译诗的世界诗歌特性、译诗的经典化和经典阅读、国际译评的推动作用,分析了唐诗的世界文学的建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注意,汉学家把中国文学译文建构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本质上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学术研究需要,而不是为了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诗译 世界文学
下载PDF
以诗译诗与借形传神——以卓振英《大中华文库·楚辞》英译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严晓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第1期63-66,108,共5页
以诗译诗与借形传神是卓振英《楚辞》英译文的特色。译者进行总体审度和合理调适,借用传统英语诗歌的四行诗体、双行偶韵诗体、三行诗体、五行诗体、十行诗体以及半格律半自由诗体等形式,努力再现《楚辞》的意境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 以诗译诗与借形传神是卓振英《楚辞》英译文的特色。译者进行总体审度和合理调适,借用传统英语诗歌的四行诗体、双行偶韵诗体、三行诗体、五行诗体、十行诗体以及半格律半自由诗体等形式,努力再现《楚辞》的意境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译入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理念,这在深层次上是因为这种形式借鉴对英语世界读者更具亲和力,它是沟通译入语文化与源语文化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诗译 借形传神
下载PDF
读郭沫若的《英诗译稿》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正枢 《郭沫若学刊》 1990年第2期53-60,共8页
《英诗译稿》是郭老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译作。也是建国以来他仅有的一部译作。这部译稿的原书是日本一位专门研究英美文学的教授山宫允先生编选的。经他送给郭老,又由郭老在六九年三至五月间从编选的近六十首短诗中选译出五十首。这部... 《英诗译稿》是郭老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译作。也是建国以来他仅有的一部译作。这部译稿的原书是日本一位专门研究英美文学的教授山宫允先生编选的。经他送给郭老,又由郭老在六九年三至五月间从编选的近六十首短诗中选译出五十首。这部译稿在郭老逝世后由他的两个女儿——郭庶英、郭平英——于一九八○年整理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译稿 英美文学 郭平 华兹华斯 动机 行押 尾韵 诗译
下载PDF
许渊冲诗译赏析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丽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153-154,156,共3页
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美"的具体表现,为翻译实践和诗歌欣赏提供参考和标准。
关键词 许渊冲 诗译 三美论
下载PDF
诗文共欣赏 译笔相与析——《沈宝基译诗译文选》序
6
作者 佘协斌 张森宽 《外语与翻译》 2001年第3期36-38,共3页
沈宝基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翻译家和诗人。他是我国最早系统翻译介绍法国文学的先驱之一。他所翻译出版的《巴黎公社诗选》、《贝朗瑞歌曲选》、《雨果诗选》、《雨果抒情诗选》、《罗丹艺术论》等译著,以及发表在各种刊物上的法国... 沈宝基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翻译家和诗人。他是我国最早系统翻译介绍法国文学的先驱之一。他所翻译出版的《巴黎公社诗选》、《贝朗瑞歌曲选》、《雨果诗选》、《雨果抒情诗选》、《罗丹艺术论》等译著,以及发表在各种刊物上的法国译诗,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据不完全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宝基诗译文选》 文学翻 审美意识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基于诗维诗译评价之宝黛判词二译本赏析
7
作者 张俊锋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8年第4期165-166,共2页
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的两种经典《红楼梦》译本各有千秋,译界评价不一。基于诗维之诗译评价数据,直观反映出宝黛判词二译于各维之表现。本文据此进行比较赏析。
关键词 诗译评价体系 宝黛判词 赏析
下载PDF
王船山《诗译》刍议 被引量:1
8
作者 汤劲 《中国韵文学刊》 1998年第1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王船山 “兴观群怨” 《关雎》 《姜斋话》 诗译 艺术欣赏 雅人深致 倍增其哀 艺术批评 “物理”
下载PDF
“何以译诗”与“诗何以译”——以来华传教士的西诗译介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慧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0,共4页
在来华传教士的翻译活动中,既有《诗经》的西译,也有西方诗歌及其他文学作品的中译。其中不仅凸显着文化相遇的互动过程,可能也包含着一系列悖论。以传教为使命的西方译者,在教化冲动、差会监管以及种种"赞助者"的推助之下,... 在来华传教士的翻译活动中,既有《诗经》的西译,也有西方诗歌及其他文学作品的中译。其中不仅凸显着文化相遇的互动过程,可能也包含着一系列悖论。以传教为使命的西方译者,在教化冲动、差会监管以及种种"赞助者"的推助之下,用中文选译西方的诗歌,如何才能通过受众的再度选择融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翻译研究之所以必然触及诠释学的根本问题,或可由此得以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究竟为谁而译?——从诗译批评说起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红民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87,共5页
现行的汉诗英译批评倾向于以原作为参照进行分析对比的单向模式,忽视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的可接受性研究,导致此类研究主观判断多,描述性弱。本文质询了"音、形、意"的译评模式,特别是韵体译诗模式的合理性,借"中国古典... 现行的汉诗英译批评倾向于以原作为参照进行分析对比的单向模式,忽视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的可接受性研究,导致此类研究主观判断多,描述性弱。本文质询了"音、形、意"的译评模式,特别是韵体译诗模式的合理性,借"中国古典诗歌究竟为谁而译"这一命题,从接受文化的视角分析了韵体译诗的局限性,借"经典理论"阐释翻译方式多元化的意义,提出汉诗英译批评应纳入文化交流的视野,建立以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可接受性为参照的批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韵体 目标文化 经典翻多元化
下载PDF
论孙大雨唐诗译作中民俗文化词汇的英译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红绿 于洁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95-97,共3页
孙大雨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英诗中译和中诗英译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唐诗英译中,孙大雨先生以保留中国文化意象为主,主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翻译中国诗歌中的民俗文化词汇。通过分析四首孙译唐诗发现,孙大雨先生译诗手... 孙大雨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英诗中译和中诗英译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唐诗英译中,孙大雨先生以保留中国文化意象为主,主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翻译中国诗歌中的民俗文化词汇。通过分析四首孙译唐诗发现,孙大雨先生译诗手法灵活多变,较好地保留了唐诗中的文化元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词汇
下载PDF
壮族民族典籍英译策略研究之以诗译诗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丽 《百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8-71,共4页
文章分析了壮族民族典籍的诗歌性特点及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保持原诗文的特点,即以诗译诗。采用以诗译诗的翻译策略能最大程度地再现原作的诗歌性特点,更好地将民族典籍更好地推介到世界。
关键词 诗译 民族典籍 策略研究
下载PDF
力倡风韵,以诗译诗——郭沫若诗歌翻译思想与实践
13
作者 印晓红 《海外英语》 2016年第23期125-126,129,共3页
基于自己的诗歌创作和翻译实践,郭沫若对诗歌翻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风韵译"和"以诗译诗"的诗歌翻译思想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为后世的诗歌翻译提供了范式。其中,"风韵译"注重翻译过程中诗歌情绪和精... 基于自己的诗歌创作和翻译实践,郭沫若对诗歌翻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风韵译"和"以诗译诗"的诗歌翻译思想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为后世的诗歌翻译提供了范式。其中,"风韵译"注重翻译过程中诗歌情绪和精神的传达,可视为郭氏诗歌翻译的指导思想;而"以诗译诗"则注重翻译过程中诗歌韵律和节奏的再现,涉及诗歌翻译的具体操作层面。两者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构成了郭氏独有的诗歌翻译思想,指导着郭氏的诗歌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翻 风韵 诗译
下载PDF
许渊冲诗译赏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红云 《双语学习》 2007年第10M期151-151,153,共2页
提及诗词,会想到寥寥数字便是文,但却是语言高度浓缩又不失形神的一种艺术。其词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特。因此,想要翻译诗词绝非易事,要做到"忠实"与"达意",使译文与原作相映成趣,更是难上加难。这一点,许渊冲... 提及诗词,会想到寥寥数字便是文,但却是语言高度浓缩又不失形神的一种艺术。其词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特。因此,想要翻译诗词绝非易事,要做到"忠实"与"达意",使译文与原作相映成趣,更是难上加难。这一点,许渊冲先生给文学翻译树立了模范。许先生语言的精深造诣,艺术独创精神和高超翻译技巧,使诗词达至艺术之美又盎然诗情。本文拟从诗词赏析的角度,去体会许先生《唐宋词一百首》中所体现独创的艺术和盎然的诗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译赏析 艺术再创造之美 许渊冲
下载PDF
莎翁叙事诗译文探讨
15
作者 桂扬清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4-49,54,共7页
莎翁叙事诗译文探讨桂扬清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中,诗歌的译文都很流畅,但对照原文来看,似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谈了十四行诗译文中的问题,这里再谈谈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的译文,希望和... 莎翁叙事诗译文探讨桂扬清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中,诗歌的译文都很流畅,但对照原文来看,似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谈了十四行诗译文中的问题,这里再谈谈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的译文,希望和广大读者共同探讨。一、维纳斯与阿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表示 叙事 诗译 柯拉廷 照原文 斯宾塞 乐意做 赫克托
下载PDF
诗译英法领风骚——访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
16
作者 王国祥 《中国大学教学》 1997年第6期39-40,共2页
诗译英法领风骚———访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本刊记者王国祥早就想采访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不久前,一位朋友给了我一份许先生的著译表。表上列出了许先生已出版的42本著作的书名,其中3本为翻译论著,一本为回忆录,38本是译著(中... 诗译英法领风骚———访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本刊记者王国祥早就想采访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不久前,一位朋友给了我一份许先生的著译表。表上列出了许先生已出版的42本著作的书名,其中3本为翻译论著,一本为回忆录,38本是译著(中译英22本,中译法4本,英译中4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文学翻 北京大学 领风骚 《毛泽东 罗曼·罗兰 联大外文系 西南联大 诗译 英法
下载PDF
华兹华斯We are Seven两汉译本的对比赏析——基于许渊冲诗译“三美”论
17
作者 李群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87-91,共5页
1798年,威廉·华兹华斯发表《我们是七个》这首抒情叙事诗。诗歌描述了诗人和一个8岁农村小女孩的对话,通过小姑娘天真烂漫、可爱单纯的语气,诗人用质朴、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童真的赞美和向往。以卞之琳和杨德... 1798年,威廉·华兹华斯发表《我们是七个》这首抒情叙事诗。诗歌描述了诗人和一个8岁农村小女孩的对话,通过小姑娘天真烂漫、可爱单纯的语气,诗人用质朴、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童真的赞美和向往。以卞之琳和杨德豫的汉译为研究对象,运用许渊冲的"三美论"对诗歌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体会原诗在音律、形式和意境上的美感,体会原作的魅力和诗歌翻译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是七个》 三美论 诗译对比 意境再现
下载PDF
《春晓》五种英译本分析——“以诗译诗”还是“以散文体译诗”
18
作者 陶梦 《克拉玛依学刊》 2010年第6期312-313,共2页
中国古诗由于其独特的音律和句式特点,历来是译界的难题。关于古诗翻译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诗译诗”,即保留原诗的风格,特别是韵脚;另一种是“以散文体译诗”,即放弃原诗的形式,只传达原诗的意。本文通过对《春晓》五个英译版... 中国古诗由于其独特的音律和句式特点,历来是译界的难题。关于古诗翻译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诗译诗”,即保留原诗的风格,特别是韵脚;另一种是“以散文体译诗”,即放弃原诗的形式,只传达原诗的意。本文通过对《春晓》五个英译版本的对比,发现“以诗译诗”更能表现中国古诗的关,因此更适合古诗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译 以散文体
下载PDF
真的情 美的歌──读王茂福《汉魏六朝名赋诗译》
19
作者 赵伯陶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39-40,共2页
真的情美的歌──读王茂福《汉魏六朝名赋诗译》赵伯陶放在手中沉甸甸──友人王茂福从宁夏大学寄来了他的新著《汉魏六朝名赋诗译》。仅仅26篇赋的选注,也许难以概括这一文体在汉魏六朝八百年间发展嬗变的轨迹;然而除那些洋洋洒洒... 真的情美的歌──读王茂福《汉魏六朝名赋诗译》赵伯陶放在手中沉甸甸──友人王茂福从宁夏大学寄来了他的新著《汉魏六朝名赋诗译》。仅仅26篇赋的选注,也许难以概括这一文体在汉魏六朝八百年间发展嬗变的轨迹;然而除那些洋洋洒洒又文字艰涩的大赋作品没有顾及外,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诗译 《吊屈原赋》 《洛神赋》 司马迁著《史记》 的形式 文体特征 古代汉语 “雅” 《长门赋》
下载PDF
汉英诗译的美感欣赏点滴
20
作者 沈振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78-83,共6页
各个民族都写诗,各个时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各民族的诗都具独特的技巧,各民族也都想了解彼此的诗,于是就产生了翻译诗歌的语言大师,于是就出现了诗译的佳作与精品。诗歌是洗炼语言的表露,人们情怀的抒发,是对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赞美,... 各个民族都写诗,各个时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各民族的诗都具独特的技巧,各民族也都想了解彼此的诗,于是就产生了翻译诗歌的语言大师,于是就出现了诗译的佳作与精品。诗歌是洗炼语言的表露,人们情怀的抒发,是对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赞美,是对未来的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译 语言大师 美感 美学范畴 抑扬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