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安石和苏轼关于科举诗赋取士的争议及原因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雷婷婷 张岩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共2页
北宋时期,围绕科举是否采用诗赋取士的问题,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贬诗赋人士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褒诗赋人士都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争议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各自的政治观点和个性特征。
关键词 北宋 诗赋取士 争议 原因
下载PDF
论“诗赋取士”之前唐初科举与诗歌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贾丹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4-149,共6页
高宗永隆二年,杂文正式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进士科随后不久即进入"诗赋取士"的阶段。诗赋进入初唐科举,是一个逐渐渗入的过程。最初出于统治者个人对诗赋文辞的喜好,后来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尚文"风气,促使进士... 高宗永隆二年,杂文正式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进士科随后不久即进入"诗赋取士"的阶段。诗赋进入初唐科举,是一个逐渐渗入的过程。最初出于统治者个人对诗赋文辞的喜好,后来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尚文"风气,促使进士科加试杂文成为必然的改革。进士科沦为"辞科",与其科目性质有关。一大批文坛巨擘由进士科出身,科举进士科间接地促进了律诗的形成。"应制唱和"是唐代科举省试诗的本质特征,省试诗与唱和诗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诗赋取士 唐初 的形成 宫廷唱和
下载PDF
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1-43,54,共4页
诗赋取士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选士制度。本文分析了唐代形成诗赋取士的多个原因 ,包括儒家的诗教传统、唐代诗歌的繁荣、李唐统治者作为北朝民族的特性、社会风习的作用。
关键词 科举 诗赋取士 原因 唐代
下载PDF
以诗赋取士并非始于唐代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易展 《文史杂志》 2007年第4期34-37,共4页
论唐以诗赋取士,学者多引《唐会要》、新旧《唐书》或《册府元龟》语.《唐会要》卷七十六《制科举》载:“天宝十三载十月一日,御勤政楼,试四科举人.其辞藻宏丽,问策外,更试诗赋各一首.”(注云:“制举试诗赋从此始.”)《册府元龟》... 论唐以诗赋取士,学者多引《唐会要》、新旧《唐书》或《册府元龟》语.《唐会要》卷七十六《制科举》载:“天宝十三载十月一日,御勤政楼,试四科举人.其辞藻宏丽,问策外,更试诗赋各一首.”(注云:“制举试诗赋从此始.”)《册府元龟》卷六百四十三《贡举部·考试一》亦记此曰:“(天宝)十三载十月,御含元殿,亲试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词藻宏丽、军谋出众等举人,命有司供食,既而暮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取士 唐代 《册府元龟》 《唐会要》 《唐书》 举人
下载PDF
“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之再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发亮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4-56,共3页
“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另一些学者认为“诗赋取士”对唐诗的发展起了消极影响;还有一些学者承认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有消极作用。本文认为分歧的主... “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另一些学者认为“诗赋取士”对唐诗的发展起了消极影响;还有一些学者承认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有消极作用。本文认为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概念的理解不一。本文在梳理了上述概念之后,认为“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是互为因果的,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唐初科举考试中“识文律”的评分标准促进了律诗的形成与定型,加速了有唐一代诗歌审美规范的转换;在后一阶段,则是唐诗的发展使“诗赋取士”成为定式,并最终形成后代无法企及的诗国高峰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取士 繁荣 关系
下载PDF
诗赋取士:唐代新兴的人才选拔制度 被引量:2
6
作者 韩银政 《文史杂志》 2006年第5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人才选拔制度 诗赋取士 唐代 科举制度 考试制度 人文情怀 政治智慧 进士科 管理层 先进性
下载PDF
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的繁荣 被引量:1
7
作者 子房 《文史杂志》 2007年第4期32-34,共3页
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在这里,严羽已触及到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事实上,也正是初唐诗歌的兴盛、初唐诗人的辈出,才引发出唐廷对进士科内容进行改革,使试诗赋成为进士科... 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在这里,严羽已触及到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事实上,也正是初唐诗歌的兴盛、初唐诗人的辈出,才引发出唐廷对进士科内容进行改革,使试诗赋成为进士科(常科)的一项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使诗歌成为有唐一代的首要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 诗赋取士 繁荣 《沧浪话》 初唐 进士科 严羽 宋人
下载PDF
论毕仲游的“诗赋取士”
8
作者 曹宇峰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4期49-51,共3页
北宋时期,官员们围绕科举中的进士科应该采用“诗赋取士”还是“经义取士”的考试方式长期争论不休。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亲历者和科举工作的参与者,毕仲游指出,比较而言,“诗赋取士”更具优势,主要体现在取才效果、考试题目、学识水平、... 北宋时期,官员们围绕科举中的进士科应该采用“诗赋取士”还是“经义取士”的考试方式长期争论不休。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亲历者和科举工作的参与者,毕仲游指出,比较而言,“诗赋取士”更具优势,主要体现在取才效果、考试题目、学识水平、读经主旨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取士 经义取士 科举制度
下载PDF
论唐代“吟诗之风”及“诗赋取士”对于近体格律的影响
9
作者 张英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10-12,23,共4页
诗至唐代有古、今之分,近体诗是严格讲究格律体式的一种诗歌,其格律之所以能在唐代形成完整体系,既得益于吟诗之风的内在动力,也有赖于诗赋取士制度的外在影响。在这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唐代诗人在继承南北朝声律成就的基础上去粗提精,... 诗至唐代有古、今之分,近体诗是严格讲究格律体式的一种诗歌,其格律之所以能在唐代形成完整体系,既得益于吟诗之风的内在动力,也有赖于诗赋取士制度的外在影响。在这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唐代诗人在继承南北朝声律成就的基础上去粗提精,顺势定式,构成了格律精美的近体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之风 诗赋取士 近体格律
下载PDF
唐代以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皇甫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34-37,共4页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诗歌极盛的时代。唐代诗人的众多,作品的丰富,在我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没有哪个朝代能够比得上的。当时诗坛上万紫千红、群芳争妍的盛况,李白曾经用“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曼”这样的诗句来描述过...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诗歌极盛的时代。唐代诗人的众多,作品的丰富,在我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没有哪个朝代能够比得上的。当时诗坛上万紫千红、群芳争妍的盛况,李白曾经用“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曼”这样的诗句来描述过。但是,正如1978年出版的《唐诗选·前言》里所说的那样:“在唐诗研究中,困难不在于描述唐诗繁荣的盛况,而在于正确解释繁荣的原因。”要正确解释它的原因,确实并不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取士 登科记考 三场试 开元年间 进士科 唐会要 发展史 唐初 明经 制举
下载PDF
论武则天时代的“诗赋取士” 被引量:8
11
作者 尚定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80-193,共14页
本文将"诗赋取士"这一问题置于武则天时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文化背景之上加以考察。作者认为,进士科的勃兴是武则天打击关陇文化集团,建立自己统治势力的政治目的的必然产物。她在改革科举制度时必然在文化政策上有所变化,... 本文将"诗赋取士"这一问题置于武则天时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文化背景之上加以考察。作者认为,进士科的勃兴是武则天打击关陇文化集团,建立自己统治势力的政治目的的必然产物。她在改革科举制度时必然在文化政策上有所变化,这就是由关陇文化的崇儒学一变而为重文辞。本文还探讨了"诗赋取士"的时限以及"诗赋取士"与初唐"文选学"的关系,说明武则天时代社会文化风尚所发生的根本性的转变,必然会影响唐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进士科 诗赋取士 明经 杂文 科举制度 唐代科举 天时代 初唐 文化背景
原文传递
北宋后期诗赋、经义取士的更替与朋党之争
12
作者 刘曼曼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56-58,共3页
宋初科举制承袭于唐朝,进士科考诗赋、策论,以诗赋为先,然后试论、策、帖经、墨义。取士虽以诗赋为主,经义为辅,但人们对诗赋、经义的地位存有异议。北宋后期诗赋与经义之争更加激烈,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的科举逐渐改制。随着诗赋、经... 宋初科举制承袭于唐朝,进士科考诗赋、策论,以诗赋为先,然后试论、策、帖经、墨义。取士虽以诗赋为主,经义为辅,但人们对诗赋、经义的地位存有异议。北宋后期诗赋与经义之争更加激烈,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的科举逐渐改制。随着诗赋、经义兴替暗示出一条朋党利益之争的线索,导致北宋后期的科举改制并不仅仅用于选拔人才,更记录了政治斗争、论战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取士 经义取士 朋党之争
下载PDF
诗赋或策文的选择——重探武则天的科举态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丹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6,129,共8页
本文探讨科举考试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发展,对学术界以往认为武则天倚重进士科、以诗赋取士的观点提出质疑。与进士科相比,制举更受到武则天的重视。武则天时代的策题制作,往往是对当朝时事策略的反思,并鼓励士人对现行政治进行批评。这... 本文探讨科举考试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发展,对学术界以往认为武则天倚重进士科、以诗赋取士的观点提出质疑。与进士科相比,制举更受到武则天的重视。武则天时代的策题制作,往往是对当朝时事策略的反思,并鼓励士人对现行政治进行批评。这一时期的试策真正做到了以策文进行时政咨询,大批优秀的政治人才也因此被选拔出来。武则天的态度带动了整个社会重视策文,形成了士人多次、连续应制举的风气。武周时期,进士科的录取人数相对于高宗朝的水平呈现一种下降的态势。"诗赋取士"与武则天的统治没有直接的联系,它是太宗以来尚文风气的自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试策 诗赋取士
下载PDF
郑起潜《声律关键》与宋代科举八韵律赋叙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结 《中华文史论丛》 2003年第74期66-91,共26页
唐宋诗赋取士,赋以律体,故律赋兴而古赋微。清人汤稼堂云:“律赋之兴,肇自梁、陈而盛于唐、宋。唐代举进士者……杂文则诗-赋-……而天实十三载以后,制科取士亦并诗赋命题。赋皆拘限声律,率以八韵,间有三韵至七韵者。”而区分唐... 唐宋诗赋取士,赋以律体,故律赋兴而古赋微。清人汤稼堂云:“律赋之兴,肇自梁、陈而盛于唐、宋。唐代举进士者……杂文则诗-赋-……而天实十三载以后,制科取士亦并诗赋命题。赋皆拘限声律,率以八韵,间有三韵至七韵者。”而区分唐宋取士制度,诗赋或有偏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律 科举 宋代 诗赋取士 唐宋 杂文 制科
下载PDF
论唐诗繁荣的原因
15
作者 尤培成 《沧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24-25,共2页
诗歌在唐代得以繁荣,有赖于繁荣的社会经济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助长了封建文人的诗歌风气,基于建功立业的理想,唐朝诗人批判地继承了我国诗歌传统,不断推陈出新,构成唐诗繁荣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诗赋取士 文禁松驰 歌风气 继承革新
下载PDF
浅析唐玄宗与盛唐诗歌崛起之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振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31-37,共7页
唐朝是我国诗歌最繁盛的黄金时代,开元、天宝年间又是“盛中之盛”。提起这一时期的唐诗,人们大抵会啧啧赞羡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王昌龄等我们民族引为骄傲的杰出诗人,但却很少会联想到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 唐朝是我国诗歌最繁盛的黄金时代,开元、天宝年间又是“盛中之盛”。提起这一时期的唐诗,人们大抵会啧啧赞羡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王昌龄等我们民族引为骄傲的杰出诗人,但却很少会联想到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作为一个统治中国长达四十五年,以前明后暗著称于世的皇帝,玄宗究竟与崛起的盛唐诗歌关系如何?他对形成这一时期人文荟萃、大家辈出的诗坛起了什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玄宗 诗赋取士 统治者 李林甫 唐人 盛唐 资治通鉴 政治因素 阶级矛盾 登科记考
下载PDF
唐宋赋地位论略
17
作者 万光治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92-95,共4页
一赋就在它彬彬大盛的时期,枚皋的“自悔类倡”,已让人从中感受到几分秋的凉意。百年之后,扬雄的“悔其少作”,更让人从赋的方兴未艾中,看到了它内在的危机。表面看来,枚皋与杨雄的心理失落并不一致。枚皋参照当时备受重用的经学家和政... 一赋就在它彬彬大盛的时期,枚皋的“自悔类倡”,已让人从中感受到几分秋的凉意。百年之后,扬雄的“悔其少作”,更让人从赋的方兴未艾中,看到了它内在的危机。表面看来,枚皋与杨雄的心理失落并不一致。枚皋参照当时备受重用的经学家和政治家而自觉类倡;扬雄参照“立德”兼“立言”的圣人而自惭形秽。但有一点相同,他们都无法摆脱角色意识的困扰。古代文人的生存价值在于“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之中,最富于诱惑性和现实性的是入仕以立事功,枚皋“不得比严助等为尊官”的叹息,实缘此而发。扬雄却不同。他到了后期,突发异想,要追踪“立德”兼“立言”的圣人。他仿《论语》作《法言》,仿《老子》作《太玄》,辞赋自然被他视作童子的雕虫篆刻。显然,枚皋与扬雄从各自的角色意识出发,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辞赋并非文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到了东汉的班固,赋的尴尬处境愈益突出。当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赋“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的时候,他是一个为赋辩护的文学家;当他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宋玉、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赋“竞为侈丽宏衍之辞,没其讽谕之义”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立德 论略 班固 政治家 唐宋 诗赋取士 圣人 考课 论语
下载PDF
朱熹并不一概反对写诗,反对文学
18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3-53,共1页
《学术月刊》1994年第1期朱杰人《为朱熹辩》中说:一般认为,朱熹是理学家,是重理轻文,反对文学反对写诗的,但朱熹并不是一概反对写诗,更不是盲目地否定诗的.他对科举制度一向持批判态度,科举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诗赋取士,他从选拔人... 《学术月刊》1994年第1期朱杰人《为朱熹辩》中说:一般认为,朱熹是理学家,是重理轻文,反对文学反对写诗的,但朱熹并不是一概反对写诗,更不是盲目地否定诗的.他对科举制度一向持批判态度,科举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诗赋取士,他从选拔人才出发,才认为“今之诗赋实为无用”,应“专经学论第”.他又认为“诗者,人心之应物而形于言之余也”,为诗而写诗“便是陷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科举制度 诗赋取士 重理轻文 选拔人才 批判态度 理学家 登山临水 刘熙载 重要内容
下载PDF
唐代律赋简论
19
作者 阿忠荣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67-72,共6页
唐代律赋简论阿忠荣律赋兴盛于唐宋两代几百年间,到明清时又有作者,几乎与整个科考制度相始终.对这样大跨度的文学创制,后来研究者大都未肯重视,有过的一些论述或发语简单或失之公允,不能够达到把握实质的目的。如清刘熙载《艺概&... 唐代律赋简论阿忠荣律赋兴盛于唐宋两代几百年间,到明清时又有作者,几乎与整个科考制度相始终.对这样大跨度的文学创制,后来研究者大都未肯重视,有过的一些论述或发语简单或失之公允,不能够达到把握实质的目的。如清刘熙载《艺概·赋概》一书中对律赋未发一论,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文人 作品 创作实践 道德文章 《文选》 中国知识分子 诗赋取士 古代知识分子 汉大
下载PDF
试论宋人的“以赋为学”
20
作者 何玉兰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1期41-45,共5页
我国古代的赋论,与辞赋的产生几乎同步。早在汉代,即有司马相如提出“充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以为质”的创作方法,杨雄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批评标准。魏晋以降,曹丕、陆机以诗赋并举;肖统辑《文选》,以“事出于沈思... 我国古代的赋论,与辞赋的产生几乎同步。早在汉代,即有司马相如提出“充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以为质”的创作方法,杨雄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批评标准。魏晋以降,曹丕、陆机以诗赋并举;肖统辑《文选》,以“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为选文标准,将赋列在卷首;而刘勰著《文心雕龙》,专辟《诠赋》一章,既给赋以公允的评价,又在前人赋论基础上揭示了“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司马相如 《文心雕龙》 “以才学为 黄庭坚 《容斋随笔》 江西 诗赋取士 创作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