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辨”意识与古典主义“新诗”观念的建立——胡怀琛关于新诗文体理论的另一种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黎明 朱晓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8,共9页
新文学之初,胡怀琛被新文学作家视为"旧派文人",然其在传统"辨体"思维影响下提出的"新派诗"观点,对于新诗理论建设颇有借鉴意义。在诗歌本质方面,他坚持"情感"和"音节"的密不可分;... 新文学之初,胡怀琛被新文学作家视为"旧派文人",然其在传统"辨体"思维影响下提出的"新派诗"观点,对于新诗理论建设颇有借鉴意义。在诗歌本质方面,他坚持"情感"和"音节"的密不可分;在诗歌文体方面,他强调诗文之别和诗歌之别;关于中外诗歌文体,他指出二者不仅情感内容有别,形式也各有"民族本性"的不同;而对于诗歌文体的新旧,他坚持情感没有新旧,"体裁没有新旧",据此他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新诗体"建设的根本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怀琛 诗辨 新派
下载PDF
“诗辨”传统与学衡派“新诗”概念的形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黎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8-167,共10页
学衡派的"新诗"概念某种程度上是在中国"诗辨"传统基础上形成的:通过诗文之辨,确立"诗的文字"之于诗歌的必要性;通过"音节"辨析,确认韵律节奏之于诗歌的重要性;通过中外和古今之辨,确立诗歌的... 学衡派的"新诗"概念某种程度上是在中国"诗辨"传统基础上形成的:通过诗文之辨,确立"诗的文字"之于诗歌的必要性;通过"音节"辨析,确认韵律节奏之于诗歌的重要性;通过中外和古今之辨,确立诗歌的汉语特性和旧格律的价值。学衡派还主张在坚持诗体之"常"的前提下,寻求诗歌表现内容的"变"。这种文体改良观一方面体现了对文学传统和文学规律的充分尊重,但另一方面也显得墨守成规,缺乏开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新 诗辨”传统
下载PDF
目 形分 心敏理达跋郭晋稀先生《诗辨新探》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逵夫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郭晋稀 诗辨新探》 创新 《文心雕龙》 严羽 《沧浪话》
下载PDF
诗辨体式歌诵明,史溯流源两汉清——读《中国诗歌通史(汉代卷)》
4
作者 胡光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从1982年起,赵敏俐教授相继拜伍心镇、杨公骥两先生为师。初治先秦文学,后延及两汉,最后学术阵地,牢牢钉于两汉,不管四周强敌环伺,而"我自与我周旋"。他之所以从容不迫,乃在于一向卑以自牧,勖勉有加。三十年来,相继推出专著多种,史论... 从1982年起,赵敏俐教授相继拜伍心镇、杨公骥两先生为师。初治先秦文学,后延及两汉,最后学术阵地,牢牢钉于两汉,不管四周强敌环伺,而"我自与我周旋"。他之所以从容不迫,乃在于一向卑以自牧,勖勉有加。三十年来,相继推出专著多种,史论兼备,而以两汉为众。同时,作为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多年前他聚强将精兵,发动集团化作战,将中国诗歌研究的疆域,从古代推至今天,从汉族扩诸他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两汉 体式 诗辨 汉代 通史 歌研究 先秦文学
下载PDF
从《沧浪诗话·诗辨》的等次排序看严羽的“诗性”自治观
5
作者 黄小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2-164,共3页
等次排序是《诗辨》文本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它进行深入和详细的分析,并顺着以"识"为主、"识"的内容、"识"的途径、"识"的境界这样一条线索,可以看出严羽充满意识形态倾向的"... 等次排序是《诗辨》文本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它进行深入和详细的分析,并顺着以"识"为主、"识"的内容、"识"的途径、"识"的境界这样一条线索,可以看出严羽充满意识形态倾向的"诗性"自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辨 等次排序 性”自治 “识”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回归“诗性”——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的现代阐释一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骏飞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4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性” 严羽 《沧浪话·诗辨 中国 文学评论 审美特点
下载PDF
从《沧浪诗话·诗辨》看创作与鉴赏的一体特征
7
作者 马洁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97-100,共4页
在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对和谐统一的审美情趣的极力追求 ,造就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创作与鉴赏的一体特征。本文从《沧浪诗话·诗辨》这个切入点来展现这一特征 。
关键词 <<沧浪话·诗辨>> 文学创作 文学鉴赏
下载PDF
浅析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的诗论性
8
作者 张雨婷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9-133,共5页
依据《沧浪诗话·诗辨》相关的观点,从纵向和横向两种维度对其核心观点进行阐述,同时,也对该文所内在包孕的美学价值进一步地论析,并对其在文学史上对后世诗坛所产生的美学接受与传承的影响进行了"古代与现代"时间差异造... 依据《沧浪诗话·诗辨》相关的观点,从纵向和横向两种维度对其核心观点进行阐述,同时,也对该文所内在包孕的美学价值进一步地论析,并对其在文学史上对后世诗坛所产生的美学接受与传承的影响进行了"古代与现代"时间差异造成的语境化的历史性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 诗辨 论性
下载PDF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误收唐诗辨
9
作者 赵楠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9-159,共1页
关键词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 诗辨 唐人 《韵语阳秋》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误收 逯钦立 仙道
下载PDF
《全宋詩》所收呂公著詩辨疑(上)
10
作者 李震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6-306,共1页
《全宋诗》邵雍名下已收此十四篇(第七册,页4466—4622),此处实为重出.如何判断其为邵雍而非吕公着所作?对此,我们可以提供几条证据。从版本上看,《击壤集》自元刻本以来,各足本皆存此十四篇;而在龚崧林《洛阳县志》以前,他... 《全宋诗》邵雍名下已收此十四篇(第七册,页4466—4622),此处实为重出.如何判断其为邵雍而非吕公着所作?对此,我们可以提供几条证据。从版本上看,《击壤集》自元刻本以来,各足本皆存此十四篇;而在龚崧林《洛阳县志》以前,他书皆未有以为属吕公着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宋 诗辨 第七册 元刻本 邵雍
下载PDF
《全宋詩》所收呂公著詩辨疑(下)
11
作者 李震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4-214,共1页
吕公着(1018-1089)。字晦叔。安徽寿州人,吕夷简第三子,北宋宰相。《全宋诗》第八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页5468-5472)录其诗十八首。经考,其中有十四篇并非吕诗,而是邵雍诗。吕公着诗已无别集流传,《全宋诗》所收系辑佚... 吕公着(1018-1089)。字晦叔。安徽寿州人,吕夷简第三子,北宋宰相。《全宋诗》第八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页5468-5472)录其诗十八首。经考,其中有十四篇并非吕诗,而是邵雍诗。吕公着诗已无别集流传,《全宋诗》所收系辑佚而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宋 诗辨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八册 别集
下载PDF
宋主变,不主正——《诗源辨体》在宋诗问题上的三点思考
12
作者 陈颖聪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1-36,共6页
许学夷的诗歌理论主要反映在《诗源辨体》中,他从复古诗论“崇唐抑宋”的理论出发,对唐、宋诗及历代诗歌发展的状态作了深入研究,在张扬复古诗说的同时,从诗歌对“情性”的表达,诗歌发展的“正”与“变”,及宋诗流传的客观现实等方面,... 许学夷的诗歌理论主要反映在《诗源辨体》中,他从复古诗论“崇唐抑宋”的理论出发,对唐、宋诗及历代诗歌发展的状态作了深入研究,在张扬复古诗说的同时,从诗歌对“情性”的表达,诗歌发展的“正”与“变”,及宋诗流传的客观现实等方面,修正并弥补复古诗论对宋诗的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体》 正变
下载PDF
朱熹《诗》说与《诗序》异同研究之检讨
13
作者 车行健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朱熹《诗经》论说与汉代毛郑旧说的关系是《诗经》学史中的重大问题,朱熹与《毛诗序》存在重大分歧,由此形成尊《序》用《序》与疑《序》废《序》两种截然不同的把握诗义的进路。然而朱熹对《诗序》的疑废态度自明清以来受到学界的挑战... 朱熹《诗经》论说与汉代毛郑旧说的关系是《诗经》学史中的重大问题,朱熹与《毛诗序》存在重大分歧,由此形成尊《序》用《序》与疑《序》废《序》两种截然不同的把握诗义的进路。然而朱熹对《诗序》的疑废态度自明清以来受到学界的挑战质疑,姚际恒更言之凿凿地指控朱熹“从《序》者十之五”。当代学者步武姚氏的足迹,运用更精密严谨的量化统计方法来研治此问题,取得丰硕成果。然而迄今为止,学界的研究结果仍存在极大差异,难以取得一致结论。本文针对当代15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做全面检讨和反省,除检视其研究程序和评析所得出的结论之外,更聚焦方法的使用,希冀以此做为进一步研究与解决此问题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毛序》 朱熹 集传》 说》
下载PDF
读《郑樵诗辨妄辑本》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有富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6-101,共6页
郑樵《诗辨妄》的主要成就是否定《诗序》为子夏作 ,对《诗序》作伪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指出 :“作《序》者有可经据 ,则指言其人 ;无可经据 ,则言其意。”及依据谥号来确定美刺。他还从来源、史实、语言、《诗》的命题方法等角度作了辨... 郑樵《诗辨妄》的主要成就是否定《诗序》为子夏作 ,对《诗序》作伪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指出 :“作《序》者有可经据 ,则指言其人 ;无可经据 ,则言其意。”及依据谥号来确定美刺。他还从来源、史实、语言、《诗》的命题方法等角度作了辨伪工作。此外 ,郑樵反对以美刺说《诗》 ,从音乐的角度解释风、雅、颂 ,并注意结合诗歌的特点来分析批评《诗序》的美刺说。郑樵的观点得到了朱熹的充分肯定 ,故《诗集传》不录《诗序》。《诗辨妄》动摇了《诗序》的权威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推翻了《诗序》强加于《诗》的封建说教 ,为正确地理解和研究《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樵 诗辨
原文传递
现实诗辨与诗性正义——论诗歌的现实感与当代经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霍俊明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87,共6页
任何人都不拥有这片风景。在地平线上有一种财产无人可以拥有,除非此人的眼睛可以使所有这些部分整合成一体,这个人就是诗人。
关键词 现实感 经验 当代 正义 诗辨 地平线
原文传递
许学夷《诗源辨体》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论的开拓意义和文献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竞泽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5,共5页
许学夷《诗源辨体》具有系统的辨体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先其体制"的辨体论,他的功绩是,在"先体制而后工拙"这一传统的命题之下,又提出"先体制而后气格"和"先体制而后性情"这两个... 许学夷《诗源辨体》具有系统的辨体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先其体制"的辨体论,他的功绩是,在"先体制而后工拙"这一传统的命题之下,又提出"先体制而后气格"和"先体制而后性情"这两个相联系而又颇为不同的主张。其次,"以古入律"或"以律入古"的破体观,反映了他对二者的褒贬态度和价值倾向,并提到"以文为诗"等破体问题。第三,辨析诗体之源流正变,提出"诗先定其正变,而后论其浅深"的论断,具有重要的文体理论革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体 以古入律 体有正变
下载PDF
关于朱熹《诗》说的两条考辨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40-45,31,共7页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但是,“以《诗》为经”却是从汉至清上下两千多年共有的历史现象,与我国整个的封建社会相始终。其间说《诗》者虽然众多,然就其经学体系而言,则大致可以归之为汉宋两家。汉代传《诗》者原分齐、鲁、...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但是,“以《诗》为经”却是从汉至清上下两千多年共有的历史现象,与我国整个的封建社会相始终。其间说《诗》者虽然众多,然就其经学体系而言,则大致可以归之为汉宋两家。汉代传《诗》者原分齐、鲁、韩、毛四家,毛为古文,余三家为今文。今文三家是汉代的官方《诗》学,至东汉今古文经学大师郑玄“注《诗》宗毛为主”(郑玄《六艺论》。今佚。引文见陆德明《经典释文》),于是三家遂废,毛诗古学大行于世。唐代贞观年间,孔颖达等人奉敕编纂《毛诗正义》,以《序》、《传》、《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说 小序 诗辨 序》 集传》 “淫 《风》 美刺
下载PDF
朱熹《诗序辨说》试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雷炳锋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66-72,共7页
朱熹《诗序辨说》在《诗序》作者问题上一方面肯定汉代毛公之前已有很久的流传,一方面又说《诗序》起初出于汉儒之手、乃后人所为,显然自相矛盾。这是因为他既要破除《诗序》的权威,论证其不可信;同时又认为《序》亦不可全废。朱熹虽不... 朱熹《诗序辨说》在《诗序》作者问题上一方面肯定汉代毛公之前已有很久的流传,一方面又说《诗序》起初出于汉儒之手、乃后人所为,显然自相矛盾。这是因为他既要破除《诗序》的权威,论证其不可信;同时又认为《序》亦不可全废。朱熹虽不一概否定《诗序》,但其疑《序》反《序》的倾向却是十分明显。《诗序辨说》分别从妄生美刺、望文生义、《诗经》的使用场合、《诗序》本身逻辑矛盾以及一些训诂和文字方面的错误等几个方面辩驳了《诗序》之失。同时朱熹的《诗序辨说》又体现出了有破有立的特点,对男女之地位、君臣之关系以及《诗经》中涉及情爱之诗都有很好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序》 说》
下载PDF
李商隐桂管罢归及三峡行役诗辨说——兼论证陈寅恪先生的一项假设
19
作者 周建国 《古籍研究》 1995年第3期37-43,共7页
一、问题的提出李商隐诗集中载有诗人三峡行役之诗多首。义山究竟何时,为何上下三峡?对此,清代著名作家冯浩首创所谓'巴蜀之游'说。其《玉溪生年谱》宣宗大中二年(848)条云:'及亚(按:指义山府主,桂管观察使郑亚)贬,义山即... 一、问题的提出李商隐诗集中载有诗人三峡行役之诗多首。义山究竟何时,为何上下三峡?对此,清代著名作家冯浩首创所谓'巴蜀之游'说。其《玉溪生年谱》宣宗大中二年(848)条云:'及亚(按:指义山府主,桂管观察使郑亚)贬,义山即由水程历长沙、荆门,……其时当至故乡与东都。……旋又出而行役,有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之程焉。'冯氏《玉溪生诗集笺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桂管 诗辨 观察使 冯浩 樊南文集补编 府主 柳仲郢 东都 德裕
原文传递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辨征
20
作者 李文辉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B03期208-221,共14页
一、一首被否定了一百八十年的诗 我国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有首五言律诗,题为《送紫岩张先生北伐》,末署“绍兴五年秋日,岳飞拜”。其诗云:
关键词 诗辨 岳飞 北伐 张先 五言律 民族英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