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情感的雅化、理化和寓象化——论王夫之理性主义的诗道性情论 |
黄南珊
李倩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2
|
|
2
|
李调元“诗道性情”论发微 |
甘生统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3
|
“诗道性情”与“才子文心”——王夫之与金圣叹诗学思想辨析 |
丁利荣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4
|
王船山诗歌美学中的儒佛道三向度 |
尚荣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浅析王夫之“诗道性情”说 |
俸洁
|
《俪人(教师)》
|
2015 |
0 |
|
6
|
黄生《诗麈》述评 |
贾文昭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5 |
1
|
|
7
|
论船山诗学的“言志”与“达情” |
刘克稳
|
《人文论丛》
CSSCI
|
2017 |
2
|
|
8
|
王夫之诗学“声情”论析要 |
陶水平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
2
|
|
9
|
船山诗学形成的个人语境述论 |
陶水平
|
《船山学刊》
|
2000 |
0 |
|
10
|
王夫之对朱熹性情论的反思及其“兴观群怨”新说 |
马育良
|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1
|
清代满族诗学的主要贡献 |
王佑夫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3
|
|
12
|
“兴”与王夫之的诗学观 |
庞飞
|
《船山学刊》
|
2004 |
0 |
|
13
|
对古代诗论传统之我见 |
贾文昭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4
|
王夫之选评杜诗研究 |
王铮
|
《黄山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5
|
“根据个人心性而推演出人文繁变”——以船山性情论及其“兴观群怨”新说为例 |
马育良
|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6
|
伊藤仁斋与日本《诗经》学的转向 |
张小敏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诗经》阐释:明代意象诗学理论的一种关联性研究 |
毛宣国
|
《中国美学研究》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