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藏族《诗镜》文本经典化历程论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意娜(藏族)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藏族《诗镜》是藏族古典文学的“创作指南”和经典文本。它的经典化过程与常见的文献经典化路径有若干差异,代表了一种步步为营、层层本土化的努力方向,可将之概括为“开创之作—多样并存—选择认同—范式保留—重新命名—理念传播—塑...
藏族《诗镜》是藏族古典文学的“创作指南”和经典文本。它的经典化过程与常见的文献经典化路径有若干差异,代表了一种步步为营、层层本土化的努力方向,可将之概括为“开创之作—多样并存—选择认同—范式保留—重新命名—理念传播—塑造典型—教育传承”。此外,《诗镜》的经典化路径还具有“译-述”一体和反复经典化的特征,就更容易看清权力持续参与的结果,即从多声部到单声部的统合,进而形成阐释幅度收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交织作用的面貌。在历史阐释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过程中,《诗镜》得以成为经典,并且具备了历史阐释的开放性,具有了跨语际并跨时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诗
镜
》
阐释
经典化
经典
诗镜学统
原文传递
《诗镜》梵-藏-汉文本建构史阐释
被引量:
3
2
作者
意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66,共6页
藏族《诗镜》迻译自梵文,它在数百年间经历了反复的翻译、解释、诠释和语内翻译过程,成为藏族文学的“创作指南”和经典文本,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诗镜学统”的译-述传统:通过翻译进一步阐释、创制是其成为藏族诗学经典的本体构建路径。...
藏族《诗镜》迻译自梵文,它在数百年间经历了反复的翻译、解释、诠释和语内翻译过程,成为藏族文学的“创作指南”和经典文本,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诗镜学统”的译-述传统:通过翻译进一步阐释、创制是其成为藏族诗学经典的本体构建路径。传统翻译研究对“原本”的追求和自设边界,与哲学概念世界中追求的“去翻译化”形成悖论。本文探究梵藏翻译的《诗镜》不再是简单的翻译及原-译本二元关系,而是形成了“原本(原本注释本)”与“译本(译本注释本)”的结构,与原作者、原本、译者、译本、读者、创作者的六角关系共同建构了立体的意义生成模式。通过对《诗镜》翻译史的回顾,发现《诗镜》文本本身在梵文、藏文和汉文版本中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具有不同“信息传达”的期待视野,因此呈现完全不同的翻译策略,在各自语言中重构了《诗镜》文本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镜
阐释
翻译
“
诗镜学统
”
去翻译化
意义生成
原文传递
题名
藏族《诗镜》文本经典化历程论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意娜(藏族)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族美学与文艺理论关键概念阐释”(项目编号:20BZW194)阶段性成果。
文摘
藏族《诗镜》是藏族古典文学的“创作指南”和经典文本。它的经典化过程与常见的文献经典化路径有若干差异,代表了一种步步为营、层层本土化的努力方向,可将之概括为“开创之作—多样并存—选择认同—范式保留—重新命名—理念传播—塑造典型—教育传承”。此外,《诗镜》的经典化路径还具有“译-述”一体和反复经典化的特征,就更容易看清权力持续参与的结果,即从多声部到单声部的统合,进而形成阐释幅度收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交织作用的面貌。在历史阐释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过程中,《诗镜》得以成为经典,并且具备了历史阐释的开放性,具有了跨语际并跨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
《
诗
镜
》
阐释
经典化
经典
诗镜学统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诗镜》梵-藏-汉文本建构史阐释
被引量:
3
2
作者
意娜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66,共6页
文摘
藏族《诗镜》迻译自梵文,它在数百年间经历了反复的翻译、解释、诠释和语内翻译过程,成为藏族文学的“创作指南”和经典文本,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诗镜学统”的译-述传统:通过翻译进一步阐释、创制是其成为藏族诗学经典的本体构建路径。传统翻译研究对“原本”的追求和自设边界,与哲学概念世界中追求的“去翻译化”形成悖论。本文探究梵藏翻译的《诗镜》不再是简单的翻译及原-译本二元关系,而是形成了“原本(原本注释本)”与“译本(译本注释本)”的结构,与原作者、原本、译者、译本、读者、创作者的六角关系共同建构了立体的意义生成模式。通过对《诗镜》翻译史的回顾,发现《诗镜》文本本身在梵文、藏文和汉文版本中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具有不同“信息传达”的期待视野,因此呈现完全不同的翻译策略,在各自语言中重构了《诗镜》文本的意义。
关键词
诗
镜
阐释
翻译
“
诗镜学统
”
去翻译化
意义生成
分类号
I29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藏族《诗镜》文本经典化历程论析
意娜(藏族)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
原文传递
2
《诗镜》梵-藏-汉文本建构史阐释
意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