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的辨认、诘问与反抗——李修文散文论
1
作者 徐刚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7,共6页
初识李修文,缘于他的那部《山河袈裟》,这大概是一部有关失败者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写各行各业的失败者,从叙述人--那个写不出东西的失败作家延展开去,面对的尽是门卫和小贩,是修伞的和补锅的,是快递员和清洁工,是房产经纪和销售代表…... 初识李修文,缘于他的那部《山河袈裟》,这大概是一部有关失败者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写各行各业的失败者,从叙述人--那个写不出东西的失败作家延展开去,面对的尽是门卫和小贩,是修伞的和补锅的,是快递员和清洁工,是房产经纪和销售代表……他们可能是沦落风尘的母亲、痛失独女的父亲、流落他乡的卖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大成之作 李修文 诘问 流落他乡 失败者
下载PDF
对质诘问权在欧洲人权法院的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昌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8-180,共3页
欧洲人权法院认为,对质诘问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被告人的防御权以实现公正审判,其基本内涵为刑事被告人在程序中应享有面对面地、全方位地挑战及质问不利证人的适当机会。如果符合义务规则、归责规则、防御规则和补强规则的例外,证人在审... 欧洲人权法院认为,对质诘问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被告人的防御权以实现公正审判,其基本内涵为刑事被告人在程序中应享有面对面地、全方位地挑战及质问不利证人的适当机会。如果符合义务规则、归责规则、防御规则和补强规则的例外,证人在审判外的证言也可不经法庭质问而被作为裁判的事实依据。欧洲人权法院的观点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公约的质问规则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人权法院 对质诘问 内涵 容许例外
下载PDF
诘问下的反思——管建华教授音乐教育观 被引量:4
3
作者 项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6,I0002,共7页
管建华教授诘问:"有一种说法,以今天的音乐学院体制,阿炳考不上民乐系,刘天华考不上作曲系,梅兰芳考不上歌剧系,王光祈考不上音乐学系。"这是中国音乐教育界的领军人物管建华教授对中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反思,也是其倡导构建&qu... 管建华教授诘问:"有一种说法,以今天的音乐学院体制,阿炳考不上民乐系,刘天华考不上作曲系,梅兰芳考不上歌剧系,王光祈考不上音乐学系。"这是中国音乐教育界的领军人物管建华教授对中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反思,也是其倡导构建"中华母语音乐教育体系"的初衷,反映了管教授的音乐教育观。他以国际视野把握中国、东方与世界音乐文化的同与异,以本土意识去探索并践行多元文化下中华母语音乐教育体系架构,汲取西方和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不等于盲目,恰恰是在世界多元中去把握中国这一元应如何独立性存在,否则便会迷失自我。诘问音犹在耳,斯人驾鹤西归,何为母语,何以东方,中国音乐教育的道路究竟应该怎样走,中国音乐学界应有自己的深层思考与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视野 本土意识 音乐教育体制 诘问 反思
下载PDF
论我国被告人对质诘问权的实现障碍及创设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岚 郭航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8,共7页
对质诘问权是刑事被告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它的确立以发现真实为目的,是被告人辩护权的体现。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确立了被告人的这一权利,与其成熟立法及实践经验相比,我国在制度上尚未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在实践中以证... 对质诘问权是刑事被告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它的确立以发现真实为目的,是被告人辩护权的体现。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确立了被告人的这一权利,与其成熟立法及实践经验相比,我国在制度上尚未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在实践中以证言笔录代替证人出庭作证,在立法上未赋予被告人对质诘问权。针对我国之制度障碍及立法疏漏,宜在立法中确立直接言词原则,规定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最终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对质诘问权,帮助法官发现案件真实,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质诘问 证人出庭作证 传闻证据规则 直接言词原则 证言笔录
下载PDF
苏格拉底诘问法——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路径——以“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高远 陈成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9期158-162,共5页
全面挖掘总结苏氏诘问法的特点及其"产婆"功用,例示苏氏诘问法的应用方式,指出此种教学方式应具相关素养。苏格拉底诘问法以特有的系统性、规训性、深刻性为特征,以推翻为手段,以建构为目的。它作为一种迂回、巧妙的提问和诱... 全面挖掘总结苏氏诘问法的特点及其"产婆"功用,例示苏氏诘问法的应用方式,指出此种教学方式应具相关素养。苏格拉底诘问法以特有的系统性、规训性、深刻性为特征,以推翻为手段,以建构为目的。它作为一种迂回、巧妙的提问和诱导方式,需要对话双方体现高度的理性和智慧;它作为一剂良方,为克服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传统教学法,撬开学生紧闭的嘴唇,启迪学生智慧发挥了效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诘问 批判性思维 问题 规训性 “产婆”功用
下载PDF
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诘问忽必烈"遵用汉法"时间考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华富 《安徽史学》 1999年第4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藩王 汉法 遣使 诘问 许衡 年代考证 知识分子 必要性 奏疏 巩固统治
下载PDF
精巧的安排 深刻的诘问——《帕克大妈的一生》评析
7
作者 王文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02-105,共4页
《帕克大妈的一生》采用意识流创作手法,在对人物活动的短暂叙述中插入人物的心理活动片段,通过人物的回忆和内心独白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逆来顺受的贫困妇女的形象。小说揭示了社会上的贫富不均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同... 《帕克大妈的一生》采用意识流创作手法,在对人物活动的短暂叙述中插入人物的心理活动片段,通过人物的回忆和内心独白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逆来顺受的贫困妇女的形象。小说揭示了社会上的贫富不均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同时也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在短篇小说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克大妈的一生 回忆 内心独白 诘问
下载PDF
命题否定与情态否定:明清汉语是非诘问句类型探讨
8
作者 傅惠钧 《汉语学报》 2009年第3期33-42,共10页
诘问句语义表达的实质是否定。本文以明清时期的语料为对象讨论汉语是非诘问句的否定方式及其类型。认为是非诘问句可分为命题否定问与情态否定问。前者为客观否定,后者为主观否定,它们是属于不同语义层次的两类问句。
关键词 明清汉语 是非诘问 命题否定 情态否定
下载PDF
刘慈欣小说的奇幻想象与现实诘问
9
作者 文红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69-73,共5页
刘慈欣以天才的想象、奇诡的文笔构建了一个壮丽磅礴的科幻世界,他善于将现实的反思投射进科幻的构想中,既关注空灵的异世界与宏大美学,也善于以隐喻的方式诘问现实。
关键词 刘慈欣 科幻小说 奇幻想象 现实诘问
下载PDF
医院开办药品批发公司诘问制度设计
10
作者 夏凯艳 《当代医学》 2006年第1期43-44,共2页
2005年12月13日,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察处处长赵建告诉记者,省内申请开办药品批发公司的5家医院已经在11月陆续获批。
关键词 药品批发 医院开办 公司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浙江 诘问制度
下载PDF
基于团体诘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
11
作者 魏虹 马九福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23-125,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来呈现以团体诘问为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以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构建与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对于完善我国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传统教学 团体诘问
下载PDF
“苏格拉底五指诘问法”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以大班科学活动“我发现的变化”为例
12
作者 孙为为 杨妍璐 《福建教育》 2021年第16期19-21,共3页
多年来,在幼儿园科学活动方面,我始终存在着一个这样的困惑:如何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围绕一个话题津津有味地进行深入讨论?这个困惑源于三年前观摩上海特级教师袁晶晶老师的大班科学活动"我发现的变化"。记得当时在场的老师们... 多年来,在幼儿园科学活动方面,我始终存在着一个这样的困惑:如何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围绕一个话题津津有味地进行深入讨论?这个困惑源于三年前观摩上海特级教师袁晶晶老师的大班科学活动"我发现的变化"。记得当时在场的老师们都在感叹:她是如何做到在科学活动中以谈话为主要方式,但仍能让幼儿在活动结束时都意犹未尽?直到今天我看到了《小哲学家的大问题——和幼儿一起做哲学》中提及的"苏格拉底五指诘问法",我的困惑终于有了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幼儿园科学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 特级教师 老师 诘问 意犹未尽 如何做到
下载PDF
读书过节之诘问
13
作者 李莉 《课外语文(下)》 2015年第8期246-246,共1页
艺术节、体育节……如今各级各层的"读书节"也如火如荼地风行开来,各种形式的推广和借鉴,不禁引发思索:读书需要过节吗?推广和借鉴的实质何在?我们应该抛却形式的复制,汲取阅读深入推广的内核,为了书香校园建设、书香童年的打造不... 艺术节、体育节……如今各级各层的"读书节"也如火如荼地风行开来,各种形式的推广和借鉴,不禁引发思索:读书需要过节吗?推广和借鉴的实质何在?我们应该抛却形式的复制,汲取阅读深入推广的内核,为了书香校园建设、书香童年的打造不遗余力地发挥学校、教师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节 内核 诘问
下载PDF
苏格拉底“诘问式”教学法的现代应用艺术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卫东 覃素香 《广西教育》 2012年第19期148-149,共2页
阐述苏格拉底"诘问式"教学法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意义与应用艺术;主张对"诘问式"存在的局限性需要加以辩证、批判的借鉴。
关键词 苏格拉底 诘问式”教学方法 应用 研究
下载PDF
两岸刑事审判中证人庭外陈述之证据能力比较——以传闻法则与对质诘问权为视角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上仁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第4期87-94,共8页
我国台湾地区在2003年已建立传闻法则,排除庭外证言;我国大陆目前仍大量采用庭外证言,造成证人出席率偏低,影响被告对质诘问权。庭外证言中,尤其以共同被告供述问题最为复杂,对此供述的证据属性与证据能力问题在我国大陆还未明确,我国... 我国台湾地区在2003年已建立传闻法则,排除庭外证言;我国大陆目前仍大量采用庭外证言,造成证人出席率偏低,影响被告对质诘问权。庭外证言中,尤其以共同被告供述问题最为复杂,对此供述的证据属性与证据能力问题在我国大陆还未明确,我国台湾地区则是透过一系列修法与大法官解释确立共同被告亦有证人地位,有接受诘问与伪证罪之适用。台湾地区数十年的立法经验与司法判决历史,可为我国大陆日后修法的借鉴。最后厘清传闻法则与对质诘问权的关系,当传闻例外与对质诘问权相冲突时,应以保障宪法人权为依归,以对质诘问权的例外作为传闻例外的检验标准,否则即使符合传闻例外,也应无证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外陈述 书面证言 共同被告 传闻法则 对质诘问
下载PDF
台湾地区对质诘问权与传闻例外的关系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冉毅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6,共10页
我国台湾地区有关传闻法则例外的规定虽忽视对刑事被告对质诘问权的保障,但实务上以"司法院"将对质诘问权解释为"宪法之基本权利"为基础,先后发展出三种体现对质诘问权优位于传闻例外的解释路径。后续发展中,台湾... 我国台湾地区有关传闻法则例外的规定虽忽视对刑事被告对质诘问权的保障,但实务上以"司法院"将对质诘问权解释为"宪法之基本权利"为基础,先后发展出三种体现对质诘问权优位于传闻例外的解释路径。后续发展中,台湾地区法院刑庭总会将可信性保障作为传闻例外成立的重点考量因素,使得对质诘问权与传闻例外的关系再次陷入扑朔迷离之中。从长远来看,对质诘问权仍然可以依靠实务上独立发展出的容许例外以及严格证明程序的保障,确立其优先于传闻例外的地位。台湾地区对质诘问权与传闻例外关系的发展体现出实务部门在权利保障和真实发现之间的价值抉择,对于祖国大陆刑事被告对质诘问权的确立和保障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质诘问 传闻例外 严格证明法则 真实发现
下载PDF
解构之后的困惑与期待——对一种艺术定义及其观念的诘问与思考
17
作者 张清波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29期115-115,共1页
论述了对一种艺术定义用其观念的诘问与思考。
关键词 艺术 定义 观念 诘问 思考
下载PDF
直面社会与人生的诘问──章轲近期小说创作论
18
作者 洪治纲 陈建新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4-88,共5页
关键词 近期小说 小说家 反讽 世俗生存 女诗人 诘问 人性 物质利益 审美理想 《苍蝇》
下载PDF
心灵的诘问
19
作者 李广锌 《当代美术家》 2013年第6期62-63,共2页
时间确定吗?现实存在吗?世界与我的意志怎样连接互为映照?混混沌沌不得而知。时光长河一往无前,用什么来抵抗如此滚滚而去的不可挽回?是对每一瞬的精确记忆还是选择性失忆进而全然不觉物我两忘?无法抉择黯然神伤。
关键词 物我两忘 现实存在 诘问 选择性失忆
下载PDF
上海日常叙事中的历史诘问——关于唐颖长篇小说《家肴》
20
作者 王春林 《百家评论》 2021年第5期42-49,共8页
《家肴》的重要性,关键原因在于,唐颖的这一部长篇小说,与她同类题材的小说作品相比较,思想艺术品质已然有了不容忽视的明显提升。在保持唐颖上海书写一贯的日常叙事品格的同时,《家肴》这部长篇小说思想艺术上最根本的一大亮色,却是在... 《家肴》的重要性,关键原因在于,唐颖的这一部长篇小说,与她同类题材的小说作品相比较,思想艺术品质已然有了不容忽视的明显提升。在保持唐颖上海书写一贯的日常叙事品格的同时,《家肴》这部长篇小说思想艺术上最根本的一大亮色,却是在日常叙事的过程中以柔中带刚或者说绵里藏刀的方式不无犀利地切入到既往历史的深处,对相关人物所遭遇的不公平命运提出强有力的诘问。归根结底,在一部以日常叙事为其基本特色的篇幅并不算很大的长篇小说中,通过元鸿和容智这两位人物形象悲剧性人生的真切书写,在成功传达某种命运感的同时,对不尽合理的当代历史提出强有力的诘问,正是唐颖《家肴》最不容忽视的思想艺术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颖 《家肴》 上海叙事 历史诘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