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孩子幼小心灵 教会他们诚实做人
1
作者 韩景月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09年第6期59-59,共1页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头脑中没有“同学的东西是私有财产,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动用”的概念,但他们知道“小偷不是好人”、“偷东西不是好事”。所以,当班里的同学谁的东西找不到了,我从不动手搜查孩子们的口袋或书包,也不使用...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头脑中没有“同学的东西是私有财产,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动用”的概念,但他们知道“小偷不是好人”、“偷东西不是好事”。所以,当班里的同学谁的东西找不到了,我从不动手搜查孩子们的口袋或书包,也不使用“偷”这个字眼说事儿,更不把“小偷”这个不光彩的帽子扣在不懂事的小学生头上,以防歧视效应。即使真发生类似事件,我也必循循善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 幼小心灵 教会 诚实做人
下载PDF
如何缓解求职之难
2
作者 廖九如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1-23,共3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毕业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就业形势严峻。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职业化素质、职业技能和诚信敬业精神。同时,求职自荐书的真实性成了大学生人品道德的试金石,要顺利就业除了...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毕业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就业形势严峻。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职业化素质、职业技能和诚信敬业精神。同时,求职自荐书的真实性成了大学生人品道德的试金石,要顺利就业除了要有真本事外,还要谨防"简历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适度 职业技能 诚实做人
原文传递
学生非日常生活德育之理性取向
3
作者 孙健 《小学德育》 2004年第21期8-10,共3页
回归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最重要的、最根本的特征。“回归生活,从怎样的生活这个角度考虑,可分为回归日常生活与回归非日常生活。”如何认识与区分回归日常生活与回归非日常生活?笔者认为,关键要看道德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适... 回归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最重要的、最根本的特征。“回归生活,从怎样的生活这个角度考虑,可分为回归日常生活与回归非日常生活。”如何认识与区分回归日常生活与回归非日常生活?笔者认为,关键要看道德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适应日常生活的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牛道德主体意识,使其成为道德的主体从而超越日常生活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日常生活 北师大版 《品德与社会》 第一册 做人诚实 第二课时 小学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