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熟的土地:清末到民国的云南话剧文学(1913—1949年)
1
作者 吴戈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87-101,共15页
云南话剧文学的发展起步很早,经历了从萌芽到潮起、寂寞呐喊和学步模仿再到激情怒火中的爆发几个阶段,有学生的集体创作,也有个人的苦闷绝叫,还有时代催生的民族激情,更有民主大潮中的社会呐喊。云南话剧文学创作演出的构成分为本土剧... 云南话剧文学的发展起步很早,经历了从萌芽到潮起、寂寞呐喊和学步模仿再到激情怒火中的爆发几个阶段,有学生的集体创作,也有个人的苦闷绝叫,还有时代催生的民族激情,更有民主大潮中的社会呐喊。云南话剧文学创作演出的构成分为本土剧作家的本土创作演出和外来剧作家在云南的“在地”创作演出。在这一时期里,云南现代话剧文学创作蹒跚地走向初步成型,耕耘中,远远守望着姗姗来迟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话剧文学 民国时期 时代催生 早成慢熟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话剧文学中的工人叙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丹丹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2-185,共4页
20世纪50年代,关于工业生产的叙事话语占据了话剧文学叙述的中心位置,并延伸和拓展成为一种文学潮流和文学现象。这些工业题材话剧文本的叙事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某种工业化概念和理论的探讨与阐释之中,而是通过对具体工人形象的塑造... 20世纪50年代,关于工业生产的叙事话语占据了话剧文学叙述的中心位置,并延伸和拓展成为一种文学潮流和文学现象。这些工业题材话剧文本的叙事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某种工业化概念和理论的探讨与阐释之中,而是通过对具体工人形象的塑造及对其生产生活的叙述来呈现所要表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其中,一是话剧文本中形成一种普泛性的集体规约和叙事成规:对主人身份的认同在叙事话语上通常首先指向的不是现实的幸福而是历史的悲苦,通过对个体历史创伤记忆的讲述和个人悲惨经历的诉苦,在新旧对比中来认同现在自己主人的政治身份和社会角色。二是逐渐形成一种集体共识和主流叙事模式:即工人通过积极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进行技术革新来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实践进程中。三是国家所发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实践方案诱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无限遐想,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成为国家和民众的一致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话剧文学 工人叙事
下载PDF
“十七年”话剧文学中的妇女解放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希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93-98,105,共7页
本文考察1949年-1966年“十七年”间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话剧文学中的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话语。通过对主流研究观点中自由主义人文主义话语的批评和对相关话剧文本历史化的研究,本文认为这些话剧文学作品关注妇女新的主体意识、政治身... 本文考察1949年-1966年“十七年”间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话剧文学中的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话语。通过对主流研究观点中自由主义人文主义话语的批评和对相关话剧文本历史化的研究,本文认为这些话剧文学作品关注妇女新的主体意识、政治身份和劳动身份的生成,挑战了当时存留的封建男权思想,积极推动性别化的社会变革;它们为社会主义妇女的家务劳动赋值,甚至挑战了自然的性别化分工。这些话剧通过呈现社会主义妇女和国家、个体与集体/公共身份、阶级和性别在历史中的复杂关系而构建出丰富的社会主义妇女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文学 社会主义妇女解放
下载PDF
东北沦陷区话剧文学的主题探赜
4
作者 任金凤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第4期105-108,共4页
1931年至1945年期间的东北文学,被称为“沦陷区文学”。沦陷区话剧文学一直处于边缘。纵观沦陷区话剧文学,其主题中的压迫中的抗争、隐忍中的反抗、专制中的附逆等精神和思想,体现了东北沦陷区话剧文学独有的艺术价值:反映了铁蹄下东北... 1931年至1945年期间的东北文学,被称为“沦陷区文学”。沦陷区话剧文学一直处于边缘。纵观沦陷区话剧文学,其主题中的压迫中的抗争、隐忍中的反抗、专制中的附逆等精神和思想,体现了东北沦陷区话剧文学独有的艺术价值:反映了铁蹄下东北人民的斗争、呐喊、屈辱和叹息,反映了作家在民族危难时刻勇于斗争的精神和个别作家背离民族大义的错误立场。这些剧作增加了中国话剧文学主题的维度,在中国话剧文学史上是独有的一页,和沦陷区小说、散文、诗歌等共同构建了沦陷区文学的完整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 东北话剧文学 主题思想
下载PDF
新时期四川话剧文学主流
5
作者 李远强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6-22,共7页
新时期四川话剧文学主流●李远强一、四川话剧创作步入繁盛期回首历史新时期四川话剧文学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必然会惊异其热度之烈、速度之快、变化之多,尽管由于现代艺术媒体的迅捷发展,促使传统文化艺术的整体格局发生了结构性的变... 新时期四川话剧文学主流●李远强一、四川话剧创作步入繁盛期回首历史新时期四川话剧文学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必然会惊异其热度之烈、速度之快、变化之多,尽管由于现代艺术媒体的迅捷发展,促使传统文化艺术的整体格局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四川话剧同全国话剧发展的趋势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水微澜》 话剧文学 新时期 话剧创作 四川 李吉力人小说 叙述方式 三峡工程 三峡库区 辛亥革命
下载PDF
向经典文学“取经”走自我长足发展——试论大众语境下话剧文学改编电影的得与失
6
作者 晏羽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55-156,共2页
随着今时今日影视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推进,'快餐文化'日益盛行,越来越多传统的、新兴的话剧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用来观赏和传播。话剧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不仅符合大众基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原创话剧文... 随着今时今日影视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推进,'快餐文化'日益盛行,越来越多传统的、新兴的话剧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用来观赏和传播。话剧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不仅符合大众基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原创话剧文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话剧文学改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影视化叙事不足、品质良莠不齐、主题雅俗共存、情节随意拼凑等现象屡见不鲜。那么,话剧文学改编电影的得失何在?电影应该向话剧学点什么?从话剧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的现状、话剧文学改编发展迅速的原因、话剧文学改编漏洞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文学 影视作品 改编现状 改编漏洞 文学回归
下载PDF
话剧运动和话剧文学并进——试论于伶对上海话剧的贡献
7
作者 孔海珠 《上海艺术家》 1998年第3期33-34,共2页
如果说中国的话剧历史从1907年算起,那么,这年出生的于伶和它同岁;如果说从那时起到1933年是它的青年时期,那么,于伶正是这年踏上上海这块土地,那年他26岁;如果说中国的话剧运动在上海这个大都市有长足发展,那么,于伶长期生活在这里,他... 如果说中国的话剧历史从1907年算起,那么,这年出生的于伶和它同岁;如果说从那时起到1933年是它的青年时期,那么,于伶正是这年踏上上海这块土地,那年他26岁;如果说中国的话剧运动在上海这个大都市有长足发展,那么,于伶长期生活在这里,他学到的、付出的.都无怨无悔,因为他钟爱戏剧艺术。今天,我们纪念上海话剧九十周年。于伶老人离开我们已经六个月了,我们怀念他对上海话剧的贡献,因为他的一生在戏剧的岗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文学 上海话 现代话剧 于伶 戏剧家 中国话剧 抗战时期 独幕剧 国防戏剧 话剧创作
下载PDF
辉煌后的寂寞——略谈当代中国话剧文学的兴衰及前景
8
作者 张治安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27-31,2,共6页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种现代化传媒日益深入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亚文学、俗文学的市场步步扩展,而严肃文学却愈来愈不景气.在普遍冷清的严肃文学领域里,话剧文学也许是最寂寞的一部分.人们已经很少...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种现代化传媒日益深入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亚文学、俗文学的市场步步扩展,而严肃文学却愈来愈不景气.在普遍冷清的严肃文学领域里,话剧文学也许是最寂寞的一部分.人们已经很少提到话剧,年轻的一代几乎没有人对话剧感兴趣,长时间以来看不到话剧园地有“拳头产品”出现,大部分话剧表演团体为了生存早已“洗心革面”或改行下海了.面对世纪之交中国话剧文学空前寂寞的状况,不由令人想起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期间话剧文学曾经产生过的辉煌成就.可能出于某种怀旧心态的驱使,或者是企图给眼下缺乏生机的话剧文学找出一些病因,本文试图在简要回顾建国后十七年话剧文学成就的基础上,就造成话剧文学现状的原因及其对策作些探讨,并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文学 话剧表演 当代中国 十七年 话剧艺术 严肃文学 大众传媒 中国话剧 严肃文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载PDF
当代中国话剧及其文学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治安 翟晓甜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6-50,共5页
曾经经历过两度繁荣的当代中国话剧及其文学,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利益的决定性影响、新兴传媒的冲击、缺乏传统的保护与自身改革缓慢等因素共同造成了时下话剧与话剧文学空前寂寞的状况。而改革开放趋势的持续强化正是话剧... 曾经经历过两度繁荣的当代中国话剧及其文学,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利益的决定性影响、新兴传媒的冲击、缺乏传统的保护与自身改革缓慢等因素共同造成了时下话剧与话剧文学空前寂寞的状况。而改革开放趋势的持续强化正是话剧与话剧文学虽然沉寂却绝非趋于消亡的根本原因,话剧与话剧文学仍将顽强地生存发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话剧 话剧文学 前瞻
下载PDF
我国话剧文学发展与走向探讨
10
作者 赵梅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15,共2页
中国的话剧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开始以独立的文学形式获得了越来越快速的发展,并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影响。随着中国其他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强大,话剧文学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话剧文学作为文学界一个重要的体裁,我们... 中国的话剧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开始以独立的文学形式获得了越来越快速的发展,并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影响。随着中国其他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强大,话剧文学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话剧文学作为文学界一个重要的体裁,我们有必要对其发展历史与过程、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文学 发展 历史特色
原文传递
吉林话剧文学发展史综论
11
作者 杨丹丹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1,共7页
吉林话剧文学已经形成了将近百年的发展史,梳理吉林话剧文学的发展脉络,探寻吉林话剧文学的起源、发展和转变过程,透析吉林省话剧文学的历史功效和社会价值,对吉林话剧文学进行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勘察,构建吉林话剧文学宏观发展史。同时... 吉林话剧文学已经形成了将近百年的发展史,梳理吉林话剧文学的发展脉络,探寻吉林话剧文学的起源、发展和转变过程,透析吉林省话剧文学的历史功效和社会价值,对吉林话剧文学进行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勘察,构建吉林话剧文学宏观发展史。同时,吉林省话剧文学具有历史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其结构体系也丰富多样,把握其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还原当时的历史语境,提纯出吉林省话剧文学的历史特点和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话剧文学 文学思潮 动态演进主体特性
原文传递
话剧表演对话剧文学教学的意义探索
12
作者 李枫 《艺术教育》 2009年第1期104-105,共2页
话剧文学教学中的话剧表演不同于艺术院校表演系的表演,它是文学课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即“情境设置”。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原典阅读,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 话剧文学教学中的话剧表演不同于艺术院校表演系的表演,它是文学课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即“情境设置”。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原典阅读,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内容,全面锻炼和检验大学生的基本功,从而真正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表演 话剧文学教学 现当代文学 情境设置
原文传递
温故知新 探索前进——评《新中国话剧文学概观》
13
作者 杨景辉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新中国话剧文学概观》(张炯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概观》)的《前言》开宗明义地指出:“文学史的基本任务是科学地描述文学发展的过程,恰当地评价有影响的作家作品,实事求是地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新中国话剧文学概观... 《新中国话剧文学概观》(张炯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概观》)的《前言》开宗明义地指出:“文学史的基本任务是科学地描述文学发展的过程,恰当地评价有影响的作家作品,实事求是地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新中国话剧文学概观》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史,却明显属于文学史性质的著作。” 新中国的40年,是翻天覆地的40年,是前进的、发展的40年,但又是曲折的、复杂的、多变的40年。建国后,中国话剧文学的发展,可以说与新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是同步的,它较为全面地、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历史阶段的轨迹。因此,今天重新审视40年来的话剧发展的历史,是不能离开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文学 中国话剧 知新 温故 40年 新中国 话剧创作 阶级斗争 文学 戏剧观念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比较话剧文学史》的构想
14
作者 田本相 《天津社会科学》 1986年第2期82-86,共5页
近几年来,比较文学的研究又倡导起来并做出了成绩,但是,比较戏剧的研究却比较薄弱。特别是话剧,它作为从外国输入的艺术形式,更应进行比较研究。我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比较话剧文学史》的构想,自知想法不够成熟,但... 近几年来,比较文学的研究又倡导起来并做出了成绩,但是,比较戏剧的研究却比较薄弱。特别是话剧,它作为从外国输入的艺术形式,更应进行比较研究。我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比较话剧文学史》的构想,自知想法不够成熟,但愿提出来向同行请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文学 中国话剧 外国戏剧 世界戏剧 比较文学 话剧创作 构想 文学发展 理论思潮 历史过程
原文传递
政治思维定势与中国现代话剧语言形态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咏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7-149,共3页
关键词 政治思维定势 中国现代话剧 人物言语 语言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话剧文学 政治性 浪漫主义 人物性格 政治宣传
下载PDF
话剧研究之回顾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本相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8-92,共15页
1 导语.我是1978年才转向话剧研究的,尽管带有偶然的因素,但我一直认为是值得的.因此,学会让我来回顾这15年来的话剧研究,我是相当兴奋的而又相当感慨的.15年来我目睹了话剧由盛而衷,由繁荣而陷入困境的历程,而在这历程中又不断卷入话... 1 导语.我是1978年才转向话剧研究的,尽管带有偶然的因素,但我一直认为是值得的.因此,学会让我来回顾这15年来的话剧研究,我是相当兴奋的而又相当感慨的.15年来我目睹了话剧由盛而衷,由繁荣而陷入困境的历程,而在这历程中又不断卷入话剧研究中,此种反差,使我深尝其中种种苦辣酸甜的滋味,或许我们的研究就是为话剧在中国命运划一个句号吧!?不过,我仍然为这15年的话剧研究而感到骄傲,而就投入这些研究的伙伴来说,也是十分悲壮的.15年来,我亲眼看到一个又一个研究成果不断推出,向一个为人冷落的领域进军,而研究的队伍也不断扩大.15年的生聚奋发,使话剧研究,更确切说使中国话剧史的研究跃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新历史阶段,中国话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史、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一个有力的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中国话剧 中国现代文学 话剧文学 郭沫若 剧作家 作家研究 研究成果 比较戏剧 现代派戏剧
下载PDF
试论曹禺对中国话剧的建树及意义
17
作者 徐慧琴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中国话剧从春柳社的生硬移植到左联话剧的粗糙雷同 ,走过了一条艰难跋涉的探索之路。经过二十多年的披荆斩棘 ,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终于出现了曹禺这样大师级的剧作家 ,为中国话剧的成熟 ,矗立起一块高大的纪念碑。曹禺对中国话剧的建树及... 中国话剧从春柳社的生硬移植到左联话剧的粗糙雷同 ,走过了一条艰难跋涉的探索之路。经过二十多年的披荆斩棘 ,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终于出现了曹禺这样大师级的剧作家 ,为中国话剧的成熟 ,矗立起一块高大的纪念碑。曹禺对中国话剧的建树及意义表现在 :首先 ,伦理批判与精神反叛的思想体系 ;其次 ,卓越的悲剧美学价值 ;第三 ,话剧文学样式的杰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批判 精神反叛 悲剧 话剧文学样式
下载PDF
对当代“话剧危机”的思考
18
作者 倪宗武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5年第2期21-26,共6页
关键词 话剧文学 危机 当代话剧 戏剧观 话剧 中国话剧 八十年代 “双百”方针 戏剧界 话剧创作
下载PDF
《中国话剧百年剧作选》序
19
作者 刘厚生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7年第2期1-7,共7页
在一百年的生命历程里,中国话剧以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谱写了性格独特、荡气回肠的历史篇章。回顾中国话剧发展的百年轨迹,可以得出三点重要的历史经验,即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开放的姿态吸纳西方戏剧营养,坚持和正确理解现实主义,这也... 在一百年的生命历程里,中国话剧以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谱写了性格独特、荡气回肠的历史篇章。回顾中国话剧发展的百年轨迹,可以得出三点重要的历史经验,即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开放的姿态吸纳西方戏剧营养,坚持和正确理解现实主义,这也是作者对于中国话剧未来发展的几点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话剧文学 爱国主义 开放姿态 现实主义
下载PDF
曹禺:沿着书阶登上话剧之巅
20
作者 吴征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0年第2期37-37,共1页
戏剧大师曹禺23岁大学毕业时.发表了震惊话剧界的《雷雨》,25岁时又发表《日出》,将新兴话剧文学推向高峰,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先生之所以能登上话剧的殿堂.是由于他成功地用书搭成了阶梯。
关键词 话剧文学 曹禺 《雷雨》 大学毕业 《日出》 莎士比亚 震惊 戏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