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式塔意象重构:话剧翻译美学之维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刚 黎根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83-191,共9页
话剧翻译领域长期存在所译剧本不适合演出、受众无法接受译剧审美意趣等问题。格式塔心理学与翻译美学相互融合,为话剧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解决话剧译本的上述问题具有启发意义。话剧翻译包括"直感性"、"诉求性&... 话剧翻译领域长期存在所译剧本不适合演出、受众无法接受译剧审美意趣等问题。格式塔心理学与翻译美学相互融合,为话剧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解决话剧译本的上述问题具有启发意义。话剧翻译包括"直感性"、"诉求性"和"表演性"三个基本特性。格式塔心理学的"格式塔质"和"格式塔意象"等核心概念以及"格式塔法则",为译者成功地翻译话剧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格式塔心理学与翻译美学之结合与互补可以揭示译者如何解构原剧的格式塔意象、用译入语重构并力求受众能够接受译剧的格式塔意象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话剧翻译美学方法的核心在于译者遵照各方面要求和原则,全面解构原剧,完整构造格式塔意象,准确重构格式塔意象,以使原剧中"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等格式塔意象及其包含的艺术和审美特质,在译剧中予以再现并被译剧受众所充分接受和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翻译 翻译美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意象
下载PDF
从功能派角度看话剧翻译——兼评《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 被引量:3
2
作者 熊婷婷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6-60,共5页
话剧的双重性决定了话剧翻译不仅可以为文学系统服务,也更应为话剧表演服务。然而两个系统对话剧翻译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却大相径庭,文学界常常以“对等论”来衡量话剧翻译,而表演界则以“可表演性”来评价其翻译。本文则从德国的功能派... 话剧的双重性决定了话剧翻译不仅可以为文学系统服务,也更应为话剧表演服务。然而两个系统对话剧翻译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却大相径庭,文学界常常以“对等论”来衡量话剧翻译,而表演界则以“可表演性”来评价其翻译。本文则从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并指出话剧翻译的评价标准应是达到其目的的充分性而非静态“对等论”,从而使话剧翻译评价标准的探讨走出了“二元”之争,为话剧翻译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派 话剧翻译 充分性
下载PDF
话剧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译——以《茶馆》的译本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文婷 孙雪娥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4-77,共4页
话剧剧本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特征,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了对外传译的难点所在。以文化翻译学派的主要观点为理论指导,以文化移植为主旨,试对《茶馆》中的各类文化进行文化解读和文化传译并找到了恰当的移植方式;移植源... 话剧剧本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特征,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了对外传译的难点所在。以文化翻译学派的主要观点为理论指导,以文化移植为主旨,试对《茶馆》中的各类文化进行文化解读和文化传译并找到了恰当的移植方式;移植源语的文化含义,直接移植再加修饰语,移植人或物的特征,意在改变文化难译的现状,以期为话剧的外翻做出贡献,对以往翻译研究中的忽略之处做以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翻译 文化信息 文化传译 文化移植
下载PDF
戴着镣铐跳舞:话剧翻译的语用适应观
4
作者 韩高军 何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1,共2页
语用适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话剧翻译是一个连续的选择过程和动态的适应过程,译者可以按照交际的环境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只要译语适应了读者或观众,达到了话剧翻译的目的,那么,... 语用适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话剧翻译是一个连续的选择过程和动态的适应过程,译者可以按照交际的环境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只要译语适应了读者或观众,达到了话剧翻译的目的,那么,这种译法就是可接受的。话剧《茶馆》的翻译采用了各种灵活的翻译方式,在语气词的适应性、转换文化意象的适应性,以及俗语的适应性等方面,都有转好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 适应论 话剧翻译
下载PDF
话剧翻译顺应模式研究——以英若诚《茶馆》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晨婕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4期153-157,共5页
本文运用语用顺应论构建话剧翻译的顺应模式,将话剧翻译中涉及到的语言、心理、社会、文化及物理因素纳入连贯统一的框架,选取英若诚《茶馆》英译本中的实例,梳理影响话剧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因素,描述并解释译者顺应这些因素... 本文运用语用顺应论构建话剧翻译的顺应模式,将话剧翻译中涉及到的语言、心理、社会、文化及物理因素纳入连贯统一的框架,选取英若诚《茶馆》英译本中的实例,梳理影响话剧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因素,描述并解释译者顺应这些因素的方法。在这一模式中,话剧翻译的实质是译者在时空因素的制约下,不断顺应译入语观众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同时关注演员的舞台表演,灵活选择翻译方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可以灵活选择增译、简化、套译、释义和重组等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翻译 顺应模式 《茶馆》 翻译方法
下载PDF
话剧翻译的关联观
6
作者 周红专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9-72,共4页
文章从话剧本身的特性出发,以关联理论探讨话剧翻译。因语言文化差异,原剧本和译语文本不可能有严格意义的对等。根据关联理论,成功的译文只是相关因素间的趋同。翻译话剧时,为使原交际者的意图和受体的要求在认知环境相关的方面与原文... 文章从话剧本身的特性出发,以关联理论探讨话剧翻译。因语言文化差异,原剧本和译语文本不可能有严格意义的对等。根据关联理论,成功的译文只是相关因素间的趋同。翻译话剧时,为使原交际者的意图和受体的要求在认知环境相关的方面与原文相似,译者应力图以灵活的方式在再现人物角色和保持表演效力两个方面使译文向原剧本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翻译 关联理论 人物角色再现 表演效力
下载PDF
话剧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7
作者 纪伟伟 《戏剧丛刊》 2013年第1期21-23,共3页
一、引言 传统的翻译观认为译者应该忠于原文,如实地表达原文。可能减少译者的文化身份对原文的影响,主张译者隐形。译者的作用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the cultural turn),译者的作用被... 一、引言 传统的翻译观认为译者应该忠于原文,如实地表达原文。可能减少译者的文化身份对原文的影响,主张译者隐形。译者的作用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the cultural turn),译者的作用被发现,译者主体性也成为翻译研究的新课题。译者主体性已经引入到小说、散文等文学题材以及旅游资料等实用材料的翻译研究中,对于这类文学题材的翻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处理好文本、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受到翻译目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隐形 话剧翻译 主体性研究 译者主体性 翻译研究 文学题材 文化身份 九十年代
下载PDF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国话剧翻译——以老舍《茶馆》第一幕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文娇 《海外英语》 2018年第22期31-32,共2页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有差异。因此,他们在交流时总是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异、误解甚至冲突。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和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茶馆》是老舍的著名话剧,在中国国内有着广...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有差异。因此,他们在交流时总是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异、误解甚至冲突。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和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茶馆》是老舍的著名话剧,在中国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英若诚和霍华都对《茶馆》进行了翻译。霍华作为外国译者,相较于英若诚,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上较次之。由于话剧文本受到文化的约束,需要完成文化传播的任务,会给翻译带来困难。该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以《茶馆》第一幕的两个英译本作为例子,分析话剧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话剧翻译 《茶馆》
下载PDF
戏剧翻译中文化词框架的构建——以《茶馆》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段文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以费尔默的框架语义学为理论框架,以《茶馆》英译本为例,对《茶馆》中的文化词进行分类,并从文内和文外方式来研究其框架的构建方式,以期为话剧的外翻做出贡献,把我国话剧表演推上世界舞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关键词 话剧翻译 文化词 框架语义学 构建
下载PDF
无声的伴奏——音乐剧演出随场字幕翻译及操作(上) 被引量:1
10
作者 裘晔 《中国百老汇》 2019年第6期48-53,共6页
作者从2004年底《剧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上海巡演开始,接触音乐剧演出随场字幕工作,至今15年间,已为20余部来华演出的英语音乐剧和话剧翻译剧本,编辑字幕,并跟随巡演操作字幕。
关键词 《剧院魅影》 音乐剧 话剧翻译 字幕翻译 巡演 演出 伴奏
下载PDF
论《茶馆》英译本的动态表演性原则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鑫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1-74,共4页
话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在翻译时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一直以来关于话剧翻译的原则和标准的探讨较其他文学体裁比较少。著名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提出了符合话剧语言特点的动态表演性原则,为话剧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本... 话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在翻译时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一直以来关于话剧翻译的原则和标准的探讨较其他文学体裁比较少。著名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提出了符合话剧语言特点的动态表演性原则,为话剧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本文以老舍《茶馆》两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话剧语言的特征方面探讨和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话剧翻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表演性原则 话剧语言特征 《茶馆》英译本 话剧翻译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话剧的翻译研究——以《日出》英译本为例
12
作者 常雅倩 《现代英语》 2021年第9期31-34,共4页
话剧既是一种文学形式,又是一门舞台艺术。话剧的舞台特性使得话剧语言比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有着更特别的要求。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研究话剧语言的翻译,分析译者如何发挥其主体地位表达话剧语言的特殊性,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话剧如何... 话剧既是一种文学形式,又是一门舞台艺术。话剧的舞台特性使得话剧语言比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有着更特别的要求。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研究话剧语言的翻译,分析译者如何发挥其主体地位表达话剧语言的特殊性,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话剧如何更好地被国外观众接受与认可,从而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日出》 话剧翻译
原文传递
目的论视角下话剧文本译本对比分析——以《推销员之死》汉语译本为例
13
作者 朱德康 《现代英语》 2023年第7期111-114,共4页
话剧的双重性决定了话剧翻译不仅可以为文学研究服务,也可以为话剧表演服务。因此在评价话剧剧本的时候,其文学性和表演性都要纳入评价标准中。对小说和诗歌的翻译,国内翻译界讨论的较多,而对戏剧翻译的研究较少。文章则从目的论的角度... 话剧的双重性决定了话剧翻译不仅可以为文学研究服务,也可以为话剧表演服务。因此在评价话剧剧本的时候,其文学性和表演性都要纳入评价标准中。对小说和诗歌的翻译,国内翻译界讨论的较多,而对戏剧翻译的研究较少。文章则从目的论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并指出话剧翻译的评价标准应是达到其目的的充分性而非静态"对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表演性 目的论 话剧翻译 《推销员之死》
原文传递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茶馆》英译本对比研究——以英若城和霍华的译本为例
14
作者 赵蕊 秦艳辉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24年第14期0212-0214,共3页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传播文化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通过分析老舍《茶馆》的两个英译本,探讨了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展示了不同译者如何处理文化差异。本文深入探讨了英译本中北京方言、文化负载词和幽默用语的翻译策略和效...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传播文化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通过分析老舍《茶馆》的两个英译本,探讨了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展示了不同译者如何处理文化差异。本文深入探讨了英译本中北京方言、文化负载词和幽默用语的翻译策略和效果,揭示了译者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处理方式,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跨文化交际 话剧翻译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