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1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融合与思想交流——评陈红娟《〈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
1
作者 黄伟力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1期168-173,共6页
陈红娟的《〈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一书不仅考察了《共产党宣言》百余年来的汉译文本,而且透过《宣言》的汉语译文及其演变轨迹,探究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中国化历程。该书立足学术前沿,呈现纵横兼济的历史,将马... 陈红娟的《〈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一书不仅考察了《共产党宣言》百余年来的汉译文本,而且透过《宣言》的汉语译文及其演变轨迹,探究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中国化历程。该书立足学术前沿,呈现纵横兼济的历史,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汉译与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的建构结合在一起,融入文本学研究和概念史研究的方法,在理论与方法层面均具有创新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融合 思想交流 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
下载PDF
电影《卧虎藏龙》的自由之路对话语中国的启示
2
作者 邹芳莲 王宝山 寇贺真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1-58,共8页
电影《卧虎藏龙》以整体性视野叙述了自由的自我实现,构建了一个多重、开放的话语空间,使中西观众产生了与其艺术思想的共鸣,这为讲述中国故事作出了积极示范,亦为话语中国的自我塑造提供了积极探索。基于语言的自我生成,中国话语理应... 电影《卧虎藏龙》以整体性视野叙述了自由的自我实现,构建了一个多重、开放的话语空间,使中西观众产生了与其艺术思想的共鸣,这为讲述中国故事作出了积极示范,亦为话语中国的自我塑造提供了积极探索。基于语言的自我生成,中国话语理应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语言、中国的传统和现实。当中国话语具备一种规范力量并形成一种明确的秩序时,中国话语之叙述逻辑的自洽性得以形成,话语中国的自我塑造亦水到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卧虎藏龙》 自由 语言 话语中国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三篇书评的回应
3
作者 陈红娟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1期183-191,共9页
《〈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一书出版以来,得到来自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关注,有肯定也有一些存疑。本文是该书作者对三篇书评提出的问题进行的回应。其中,对代表学术前沿与新兴研究方向的问题着重进行了探讨:一... 《〈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一书出版以来,得到来自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关注,有肯定也有一些存疑。本文是该书作者对三篇书评提出的问题进行的回应。其中,对代表学术前沿与新兴研究方向的问题着重进行了探讨:一是对书评中所提到存疑类问题进行回应;二是依托书评,对书中未尽之处展开探讨;三是期望在互动交流与自我审视中,为相关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 概念
下载PDF
建构“话语中国”——第一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雪雪 《理论视野》 CSSCI 2018年第10期75-79,共5页
第一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围绕中国话语与话语中国的总主题展开研讨,达成诸多重要共识。中国道路是中国话语的本体依据;中国话语是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是现代性的中国版本。话语的表象,是理论的言说;话语的背后,是实力的较量。议题设置是... 第一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围绕中国话语与话语中国的总主题展开研讨,达成诸多重要共识。中国道路是中国话语的本体依据;中国话语是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是现代性的中国版本。话语的表象,是理论的言说;话语的背后,是实力的较量。议题设置是话语建构的重要方法,是话语权的重要体现,话语贫困首先表现为议题设置权的旁落。中国话语的国际方位是西强我弱;中国的发展优势尚未能转化为话语优势。加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理想愿景是"话语中国"的出场。"话语中国"是由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是隐匿在话语中的"中国图像"。"话语中国"的出场,构成当代中国"最硬"的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 中国话语 话语中国
下载PDF
从“中国话语”走向“话语中国”——“中国话语与话语中国”学术论坛评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小莉 陈雪雪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6年第4期90-96,共7页
2016年9月23日,武汉大学成功举办了以"中国话语与话语中国"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话语与话语权,话语建构的现实境遇,话语建构的策略思路,话语建构的方法自觉以及同心打造话语中的中国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 2016年9月23日,武汉大学成功举办了以"中国话语与话语中国"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话语与话语权,话语建构的现实境遇,话语建构的策略思路,话语建构的方法自觉以及同心打造话语中的中国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达成了诸多共识,提出了若干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学术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 话语中国 评述
下载PDF
译传合一:中国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研究的理路 被引量:1
6
作者 祁芝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7,80,共14页
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同根相系,密不可分。然而,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与对外翻译研究长期在传播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框架内各自行进,相互区隔,前者蕴含的民族—国家本位思维与后者蕴含的人类—全球本位思维之间更是存有内生性矛盾。这种... 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同根相系,密不可分。然而,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与对外翻译研究长期在传播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框架内各自行进,相互区隔,前者蕴含的民族—国家本位思维与后者蕴含的人类—全球本位思维之间更是存有内生性矛盾。这种情势严重削弱了相关学术成果的实践效能。将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视为两种各自独立的行为,并分别展开研究,是造成这一情势的根本原因。将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视为一个整体,并以国际传播为立足点,展开译传合一的中国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研究,将有益于拓展国际传播研究的理论视野,提升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研究的实践效能,最终为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 国际传播 翻译传播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视域下的中国话语及其实践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欣然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5,56,共7页
源于一种建构本土化空间正义理论的现实诉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阐释和想象应当在廓清经典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原初视域的基础上,从价值规范角度自觉助力中国城市空间的规划发展。中国社会性质与国情决定了其空间话语和实... 源于一种建构本土化空间正义理论的现实诉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阐释和想象应当在廓清经典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原初视域的基础上,从价值规范角度自觉助力中国城市空间的规划发展。中国社会性质与国情决定了其空间话语和实践有自身的特殊性。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发展方式相结合的新型城镇化,展现为不断向更高层次空间结构合理性迈进的历史进程,而这实际上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出场的现实依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为社会主义空间正义建设的理论出发点,以坚持唯物史观、贯彻以人为核心以及推动共同富裕来有条不紊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事业,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话语体系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 空间生产 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国话语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国话语的中国化表征与全球化表达
8
作者 张立伟 曲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8,共7页
“话语”是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一个专用术语,话语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话语权虽然属于软实力,但是软实力要依附于硬实力,没有硬实力的支撑与保障,软实力也就难以得到彰显和发挥。中国话... “话语”是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一个专用术语,话语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话语权虽然属于软实力,但是软实力要依附于硬实力,没有硬实力的支撑与保障,软实力也就难以得到彰显和发挥。中国话语建构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语言、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情结和其他中国元素和特征为基础,中国话语的中国化表征与全球化表达彰显了中国特色的治理逻辑。中国话语面向世界进行全球化建构与全球化传播的策略与路径选择,就在于通过建构中国话语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实现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目的,体现中国话语的中国观、世界观及其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话语 世界观 方法论 建构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 被引量:6
9
作者 冯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神特质的真实写照,具有中国教育家的独特性,同时也反映了教育本质和教师成长的规律,具有世界各国教育家的共同性。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为世界教育学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 教育学的标识性概念
下载PDF
智能媒介视域下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构建的策略研究
10
作者 冯亚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12,共4页
智能媒介视域下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不仅能够提升中国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还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全球交流,更能够促进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优化。智能媒介的应用使中国话语和叙事内容趋于个性化和智能化、渠道日益拓展以及... 智能媒介视域下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不仅能够提升中国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还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全球交流,更能够促进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优化。智能媒介的应用使中国话语和叙事内容趋于个性化和智能化、渠道日益拓展以及主体更加多元,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构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智能媒介视域下,可以从提升议题设置和内容生成能力,构建多模态传播矩阵和智媒平台以及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智媒场域三个层面切入,以便更好地把握话语表达主动权、占据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和延伸主流媒体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媒介 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 构建 策略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逻辑、特质与使命
11
作者 朴雪涛 李宏宇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2,共7页
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必要条件,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必要条件,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建立必须不断夯实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兼具独特性与国际化、传承性与时代性、人民性与服务国家战略的特质。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话语学术化和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归根结底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国话语体系 内在逻辑 主要特质 建设使命
下载PDF
中国话语研究理论建构的探索实践——田海龙教授访谈录
12
作者 李志远 田海龙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田海龙教授于2021年出版的专著《社会网络中的话语互动》对话语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概念体系、应用路径进行了系统阐发。自该书出版以来,话语互动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话语互动论作为批评话语研究新阶段的产物,不仅对认识社会... 田海龙教授于2021年出版的专著《社会网络中的话语互动》对话语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概念体系、应用路径进行了系统阐发。自该书出版以来,话语互动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话语互动论作为批评话语研究新阶段的产物,不仅对认识社会网络中社会主体通过话语实践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对研究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新话语的产生过程提供了新方法。为了深入学术探讨,特邀请田海龙教授就话语互动论的基本内涵、提出背景、应用拓展以及由此所体现的中国话语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等问题作进一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互动论 中国特色话语研究 理论与实践 学术创新
下载PDF
中国话语对外传播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3
作者 杜云云 安玉露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收录在中国知网中有关中国话语对外传播的核心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绘制文献的年度发文量、关键词时区、共现、聚类以及突现的知识图谱,全面梳理国内中国话语对外传播的研究历程与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 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收录在中国知网中有关中国话语对外传播的核心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绘制文献的年度发文量、关键词时区、共现、聚类以及突现的知识图谱,全面梳理国内中国话语对外传播的研究历程与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正处于对外话语研究的兴盛期,但本土话语理论构建仍需加强,研究内容系统化综合、研究方法多思路整合和跨学科融合将成为中国对外话语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 对外传播 CITESPACE 可视化图谱
下载PDF
中国特色国际话语体系背景下翻译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14
作者 陈宣荣 周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83-84,87,共3页
中国特色工程技术国际话语权的构建,要求翻译人员具备更扎实的中国文化功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工程技术相关国际事务、遵纪守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等。因此,本文以《工程翻译》课程为例,着眼于从以... 中国特色工程技术国际话语权的构建,要求翻译人员具备更扎实的中国文化功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工程技术相关国际事务、遵纪守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等。因此,本文以《工程翻译》课程为例,着眼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在翻译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1)将中国思想文化潜移默化融入课堂;(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融入专业内容;(3)将公民道德与译员职业道德准则渗透于实践;(4)提高教师个人修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5)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以期培养出的翻译人才能更好地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国际话语体系 翻译课程 思政
下载PDF
中国贫困治理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15
作者 唐青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0-77,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数亿农民摆脱了绝对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其经验与智慧受到海外受众的广泛关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全球各国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有共通之处,易于引起共鸣和认同,这为讲好中国扶贫故事、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数亿农民摆脱了绝对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其经验与智慧受到海外受众的广泛关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全球各国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有共通之处,易于引起共鸣和认同,这为讲好中国扶贫故事、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提供了契机。但如何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如何使这些故事与世界各国政治和学术话语融合,成为共通共情话语,是我们亟需探讨的重要现实问题。文章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形式/意义”两个层面,从符号媒介、结构形式、语义内容、实践语境和意识形态五层次建构中国贫困治理五大对外话语体系。该话语体系的建构可促进中国贫困治理理念和实践经验上升为知识体系,助力于中国国际减贫合作和破解全球减贫难题,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并进一步提升中国贫困治理话语权、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扶贫话语 贫困治理 建构 对外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美学本土话语的科学化建构和阐释
16
作者 赵耀 李志宏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中国的科学化美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中国美学的本土话语,对审美活动的内在机理作出不同于西方传统本体论美学的新阐释:事物的外形与事物本身及其内在价值之间、事物内在价值与人的需要和情感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这种情形内化在人脑认知神... 中国的科学化美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中国美学的本土话语,对审美活动的内在机理作出不同于西方传统本体论美学的新阐释:事物的外形与事物本身及其内在价值之间、事物内在价值与人的需要和情感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这种情形内化在人脑认知神经系统中的表现是:对事物外形的知觉构成了知觉中枢,对事物内在价值的领悟构成了意义中枢,对事物的情感反应构成了情感中枢;当人知觉到一个对象事物时,这三个中枢在瞬间被依次激活,形成暂时神经反应连接链。这一神经反应连接链的特定性和稳定性使之成为与某一事物相对应的功能性认知模块。在认知模块已然构成的前提条件下,人再遇到与此认知模块相匹配的事物,就能直觉性地形成认知和情感。当人处于没有急切利害性需求状态时,就不关注事物的内在价值,因而意义中枢不被高度激活;但知觉中枢和情感中枢仍可被高度激活,从而形成二者间的直接关联,构成新型的、可审美的认知模块。其外在表现就是事物外形直接引发了愉快情感。这时的情感不与利害性需求相关联,被称为无利害的美感。引发美感的对象事物因此被称为美的。这一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论述的基础之上,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生命结构方面的具体表现,可有效地对康德美论及文艺的功利与非功利等现实理论问题作出科学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本土话语 科学化美学 认知论路径 认知神经美学
下载PDF
“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兼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17
作者 陈高华 赵文钰 《云梦学刊》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学史统一为朝向未来、不断展开的现实活动。而在以往哲学史中“缺席”的中国哲学,也可能在未来的哲学史中重新获得自己的位置。从这种理解出发,哲学活动的未来性不仅能够突显出建构话语体系的必要性,还能够赋予作为中国特色话语的历史信仰以生机和活力,更能标示出构建具有真正世界意义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内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就是哲学史” 未来向度 历史自觉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用中国概念和学术话语讲好中国发展故事——评王新建《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中国贡献研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阐释视域》
18
作者 侯为民 《学术评论》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围绕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围绕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议题,立足“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出版了一系列新成果,加快了中国话语“走出去”的脚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理论界 现代化经济体系 对外宣传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话语 学术话语 新发展理念
下载PDF
翻译批评研究的新篇章——评廖七一著《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
19
作者 王祖华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廖七一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是国内首部翻译批评话语研究专著,也是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专题史。该书在研究对象、研究路径和翻译观念等方面,突破了翻译批评研究的传统思路,向翻译批评研究的历时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廖七一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是国内首部翻译批评话语研究专著,也是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专题史。该书在研究对象、研究路径和翻译观念等方面,突破了翻译批评研究的传统思路,向翻译批评研究的历时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掀开了翻译批评研究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研究 翻译批评话语 《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
下载PDF
试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以收词原则为例
20
作者 温昌斌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要加快构建名词审定专职工作人员、兼职参加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学科专家、术语学理论界专家一致认同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 名词审定工作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