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产广告话语仪式中伦理取向辨析——基于123个地产类广告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江作苏 黄欣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9-115,共7页
在当下"文化经济时代",向高层级心理需求转移成为新的广告诉求,以人与仪式结合的广告文化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选取123个房地产广告为研究样本,对文化理念注入情况等进行了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取向以简单需求满足为导向,塑造出... 在当下"文化经济时代",向高层级心理需求转移成为新的广告诉求,以人与仪式结合的广告文化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选取123个房地产广告为研究样本,对文化理念注入情况等进行了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取向以简单需求满足为导向,塑造出让消费者认为容易实现的"理想中的自我形象",催化新的消费需求。这种片面取悦消费者的行为,会使畸形的"公众需求"愈演愈盛,也会带来人为性的社会区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产广告 话语仪式 亚文化 潜意识
下载PDF
仪式话语与中共政党文化社会化——以民主革命时期开学典礼仪式为例
2
作者 朱庆跃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1-90,116,共11页
政党文化的传播和被认同,乃至政党文化所期望的人格主体的培养和塑造,都离不开政党文化的社会化。以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开学典礼的仪式话语为观察点,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仪式推进其政党文化社会化主要体现在:通过话语的指向,即聚集于核心... 政党文化的传播和被认同,乃至政党文化所期望的人格主体的培养和塑造,都离不开政党文化的社会化。以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开学典礼的仪式话语为观察点,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仪式推进其政党文化社会化主要体现在:通过话语的指向,即聚集于核心观念的普及和阐释,推进了政党观念文化的社会化;通过话语的转换,即大力宣传和论证不同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了政党制度文化的社会化;通过话语的训导,即在政党行为模式、行为品质等方面的规训和引导,促进了政党行为文化的社会化;通过话语的塑形,即对“重视学习”“人民至上”等政党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推进了政党形象文化的社会化。这些实践,既充分体现了政党文化社会化的规律,也清晰展示出中共政党文化形成和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话语 中国共产党 政党文化 社会化
下载PDF
地产广告话语“对话质”仪式的探析——以《新民周刊》地产广告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江作苏 黄欣欣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5-78,共4页
经济社会转型期,广告显示出更多社会心理诉求。本文通过对《新民周刊》2014-2016年的123条地产广告追踪分析,明确众多地产公司的广告话语仍属于"独白质",而非"对话质"。单向度的独白广告话语虽能实现短期利益目标,... 经济社会转型期,广告显示出更多社会心理诉求。本文通过对《新民周刊》2014-2016年的123条地产广告追踪分析,明确众多地产公司的广告话语仍属于"独白质",而非"对话质"。单向度的独白广告话语虽能实现短期利益目标,但却无法实现广告与购买力之间的互动与转换。在此背景下,重新探讨广告"对话质"背后的仪式观,是对广告本意的应答,也是实现广告传播目标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产广告 话语仪式 对话质 伦理取向
下载PDF
湘西南民族地区数字仪式话语系统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友军 《民族艺林》 2018年第3期11-17,共7页
湘西南民族地区仪式语言丰富,特征明显,其中数字得以广泛运用,已然构成话语仪式与仪式话语,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文章以构成数字仪式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为分析重点,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数字仪式话语与话语仪式特殊现象的特征,... 湘西南民族地区仪式语言丰富,特征明显,其中数字得以广泛运用,已然构成话语仪式与仪式话语,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文章以构成数字仪式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为分析重点,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数字仪式话语与话语仪式特殊现象的特征,探究了形成机制,归纳了其主要社会功能及其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数字话语仪式与仪式话语具有动态呈现静态存在,祝福主题明确要素齐全构成语篇,历史积淀不易改变突出规约性,诗歌形式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等特征。其形成机制主要来源于身份标志、心理诉求、历时顺应、语言经济等因素。基于礼貌语用原则以及语言经济原则的数字仪式话语与话语仪式能够有效表达民众的美好祝福,实现其美好愿望,降低语言恶意攻击概率,有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成。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环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话语仪式仪式话语 语言特征 形成机制 社会功能
下载PDF
仪式话语的形式与内涵 被引量:14
5
作者 武瑷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仪式话语是以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象征性地表达某种社会价值的话语。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将作为价值符号的话语与生活话语区分开来;象征性表达使仪式话语与一般的机构话语有所区别;仪式话语不以现实的所指和对象为条件,其形式与内涵区别... 仪式话语是以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象征性地表达某种社会价值的话语。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将作为价值符号的话语与生活话语区分开来;象征性表达使仪式话语与一般的机构话语有所区别;仪式话语不以现实的所指和对象为条件,其形式与内涵区别于一般符号的能指—所指。从话语仪式到不同程度的仪式化话语,体现了人类价值体验、价值阐释、价值协商的话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话语 社会组织形式 价值内涵
下载PDF
重建中国仪式话语体系--一种人类学仪式视野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兆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9,共9页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成了言说中国的一个凭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话语体系。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洋洋大观,构成了完整的认知和实践谱系。当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GDP大国”,...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成了言说中国的一个凭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话语体系。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洋洋大观,构成了完整的认知和实践谱系。当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GDP大国”,却丢失了许多传统文明的因子和文化的价值。历史表明,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无例外地将重塑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战略。这是规律,也是规则。在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时候,重建中国仪式话语体系是适时的,甚至是急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礼仪之邦 人类学仪式研究 仪式话语体系
下载PDF
教学话语之一的中小学主题班会的仪式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晓婧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20-124,共5页
中小学主题班会作为教学话语的重要体裁表现出明显的仪式性:中小学主题班会交际者的身份—角色特征是有限的,交际时空很明确,交际目的是实现社会新成员的社会化,交际策略通过交际者的话语得以表达,该种话语的先例文本使得社会集体成员... 中小学主题班会作为教学话语的重要体裁表现出明显的仪式性:中小学主题班会交际者的身份—角色特征是有限的,交际时空很明确,交际目的是实现社会新成员的社会化,交际策略通过交际者的话语得以表达,该种话语的先例文本使得社会集体成员拥有一体化和同一性的感受。这种仪式性是教学机构传输社会机构价值的重要载体,是将作为社会新成员的中小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话语 教学话语 仪式话语 仪式 主题班会
下载PDF
仪式话语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进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09-111,共3页
仪式话语与仪式紧密相关,仪式指固化在传统中的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行为序列,是仪式话语形成的基础。仪式话语是以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象征性的表达某种社会价值的话语。仪式话语的的结构特征包括参与者、交际时空、交际目的、交际价值、交... 仪式话语与仪式紧密相关,仪式指固化在传统中的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行为序列,是仪式话语形成的基础。仪式话语是以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象征性的表达某种社会价值的话语。仪式话语的的结构特征包括参与者、交际时空、交际目的、交际价值、交际策略、先例文本和话语模式,对仪式话语结构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仪式话语的象征性、形式性、重复性和情感性等语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仪式 仪式话语 结构特征 语用特点
下载PDF
新年献词:仪式性话语的叙事功用与修辞策略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熊仁贵 《新闻传播》 2022年第10期7-10,共4页
作为中国年节文化的重要仪式性话语,新年献词兼具议论性以及象征性双重特性,承载着审美与启蒙双重功能,成为各大传播主体进行塑造自我形象、表达家国情怀以及谋求价值认同的重要方式。新年献词在党政机关、媒体行业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和... 作为中国年节文化的重要仪式性话语,新年献词兼具议论性以及象征性双重特性,承载着审美与启蒙双重功能,成为各大传播主体进行塑造自我形象、表达家国情怀以及谋求价值认同的重要方式。新年献词在党政机关、媒体行业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和意见领袖等传播主体共同书写下已形成多维度叙事框架、多样化语言风格以及多元化文化记忆的叙事功用,在修辞策略方面,新年献词常出现隐喻、积极修辞、视觉修辞等修辞手段,通过想象与认同等精神纽带以实现构建意识形态、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理想共同体的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年献词 仪式话语 叙事功用 修辞策略
下载PDF
中俄媒体庆典仪式话语中先例文本对比研究
10
作者 李进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8期84-85,共2页
先例文本是一切仪式符号价值内涵的体现,媒体庆典仪式话语中的先例文本渗透着大量的语言文化信息和民族价值观念,对中俄媒体庆典仪式话语中先例文本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中俄两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和社会价值观念特点。
关键词 媒体庆典 仪式话语 先例文本
下载PDF
艺术自治与艺术自治之外:《洛丽塔》仪式话语初探
11
作者 张诗雨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25-130,共6页
小说《洛丽塔》是作家纳博科夫跨越现实与彼岸、美学与道德、生与死界限以实践其艺术自治的力作。纳博科夫通过重复仪式,力图对现实中“美学狂喜”的缺失提出思辨,建立艺术自治话语,并借反仪式话语扭转柏拉图话语的尊卑关系,从而对艺术... 小说《洛丽塔》是作家纳博科夫跨越现实与彼岸、美学与道德、生与死界限以实践其艺术自治的力作。纳博科夫通过重复仪式,力图对现实中“美学狂喜”的缺失提出思辨,建立艺术自治话语,并借反仪式话语扭转柏拉图话语的尊卑关系,从而对艺术自治之自洽提出反思。作者最终通过仪式肯定生命,重现希腊悲剧,打破艺术自治之阈限。如此,在《洛丽塔》这部严肃文学作品中,美学、道德、哲学维度得以交融。纳博科夫在书写仪式/反仪式话语上的努力,为其超验于艺术自治这一现代主义核心信条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艺术自治 美学狂喜 仪式话语 仪式话语
下载PDF
大学仪式的育人功能、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 被引量:7
12
作者 乔凯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4-76,共3页
大学仪式的育人功能表现为观念型塑和信仰维护、身份认同和角色适应、情绪体验和情感激发、道德教化和行为规约。但目前存在目的异化、形式失范、话语空洞和主体被动等困境。其改进的路径有:明确仪式目的,形成完善体系;规范仪式形式,创... 大学仪式的育人功能表现为观念型塑和信仰维护、身份认同和角色适应、情绪体验和情感激发、道德教化和行为规约。但目前存在目的异化、形式失范、话语空洞和主体被动等困境。其改进的路径有:明确仪式目的,形成完善体系;规范仪式形式,创设展演情境;创新仪式话语,实现有效互动;注重仪式主体,增强师生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仪式 仪式目的 仪式形式 仪式话语 仪式主体
下载PDF
从“诗言志”到“赋诗言志”的文化逻辑和话语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过常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72,共13页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所描述的是仪式中用乐的状况,“志”体现仪式自身的目的,有着某种相对固定的宗教意愿或感情。西周飨、燕礼为世俗待宾之礼。燕礼“无算乐”仪节使得“诗言志”有可能脱离仪式,成为个...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所描述的是仪式中用乐的状况,“志”体现仪式自身的目的,有着某种相对固定的宗教意愿或感情。西周飨、燕礼为世俗待宾之礼。燕礼“无算乐”仪节使得“诗言志”有可能脱离仪式,成为个人的表达方式。春秋时期,飨礼和燕礼合并成一套礼仪,“飨在朝,燕至夜”;并且在一次飨燕礼后,还可能会出现再次单独举行燕礼的情况。燕礼出于娱宾的目的,略去了仪式的“正歌”部分,只保留了“无算乐”仪节。“赋诗言志”皆发生于燕礼中。“赋诗言志”因仪式传统而具有神秘话语的特点。为克服其中的隐晦性,出现了“断章取义”、“歌诗必类”以及当场解释的现象,削弱了“赋诗言志”的仪式性,推动了“引诗言志”这种世俗话语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飨燕礼 “赋诗言志” 仪式话语
下载PDF
教育话语的语用分析模式探析
14
作者 宋晓婧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4-69,共6页
对发生在课堂互动和课外活动中的、以师生为核心话语主体的教育话语进行语用学视角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层面进行:教育话语主体身份、角色的话语特征与表现;教育话语在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整体结构特征和局部结构特征;教育话语的目的... 对发生在课堂互动和课外活动中的、以师生为核心话语主体的教育话语进行语用学视角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层面进行:教育话语主体身份、角色的话语特征与表现;教育话语在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整体结构特征和局部结构特征;教育话语的目的以及实现目的的主要话语手段与方式;教育话语的仪式性。这一教育话语的语用分析模式可运用于机构话语其他具体类型的话语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话语 教育话语 仪式话语 话语分析
下载PDF
战后抗战胜利纪念日述论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137,共7页
国民党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制定抗战胜利纪念日,顾名思义,是以此纪念抗战这一伟大的事业,纪念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并以此作为政治宣传重要手段和途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了各式各样的纪念仪式活动,象征性地表... 国民党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制定抗战胜利纪念日,顾名思义,是以此纪念抗战这一伟大的事业,纪念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并以此作为政治宣传重要手段和途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了各式各样的纪念仪式活动,象征性地表达出其政治意蕴,但作为社会舆论的媒介,对此纪念日的态度和观感则表现不一。国民党政府领导下的官媒比较认同官方的意识形态,从而进行带有官方和党派色彩的舆论宣传和政治鼓动,但也有一些媒介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现实感、较少偏颇的政治立场,能够对抗战胜利纪念日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胜利纪念日 纪念仪式 仪式话语 媒体舆论
下载PDF
六博图与汉墓之仙境隐喻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姜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5,共8页
汉墓画像所见的六博图,是葬仪中用以对墓室进行时空仙化定性的符号,象征着墓室的另类时空属性;六博图之所在即仙界之所在。死后进入六博图所标识的空间,即是抵达异于人世的仙境时间结构之中。六博图是汉墓用以构造其生命转换功能的信仰... 汉墓画像所见的六博图,是葬仪中用以对墓室进行时空仙化定性的符号,象征着墓室的另类时空属性;六博图之所在即仙界之所在。死后进入六博图所标识的空间,即是抵达异于人世的仙境时间结构之中。六博图是汉墓用以构造其生命转换功能的信仰符号之一,是汉人寻求某种特殊时空通道("洞")的一种历史呈现:仙界一刹、人间千年。汉墓六博信仰蕴涵着王质烂柯仙话、洞窟和洞天福地信仰的早期渊源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六博图 洞穴信仰 洞天福地 仙界时空 仪式话语
下载PDF
纳博科夫作品中的仪式话语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燕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50,共8页
纳博科夫创作成熟期的三部作品《斩首之邀》、《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和《说吧,记忆》,是作家在虚构与"真实"、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文学等两界交融态势下实践其文学相对独立性与自主性主张的力作。在这三部作品以... 纳博科夫创作成熟期的三部作品《斩首之邀》、《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和《说吧,记忆》,是作家在虚构与"真实"、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文学等两界交融态势下实践其文学相对独立性与自主性主张的力作。在这三部作品以及其他同样重要的作品中,纳博科夫通过重复社会仪式、积极构建作为个体的反仪式行为,力图重现希腊悲剧话语,扭转柏拉图话语,建立历史权威话语,进而实现作家权力,以此唤醒、引导和控制文学文本所要达到的情感力度。他书写仪式/反仪式话语的努力,为其打开了通向自主的、开放的、想象的"俄罗斯"的象征性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斩首之邀》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 《说吧 记忆》 仪式话语 仪式话语
原文传递
仪式与仪式话语研究
18
作者 李进进 《前沿》 2015年第8期147-150,共4页
仪式作为最能体现人类本质特征的行为与符号表述,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仪式与话语紧密相关,仪式话语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规范,几乎存在于所有话语类型当中,在交际实践中占有特殊地位,本文旨在对仪式的人类文化学和语言学研究成果... 仪式作为最能体现人类本质特征的行为与符号表述,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仪式与话语紧密相关,仪式话语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规范,几乎存在于所有话语类型当中,在交际实践中占有特殊地位,本文旨在对仪式的人类文化学和语言学研究成果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具体仪式话语类型的仪式性进行简单分析,以期完善我国的仪式与仪式话语研究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仪式话语 仪式特点 仪式功能
原文传递
当代意识形态的被交往诉求及其构造规则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5,共9页
传统的意识形态自我意识把自己定位为某种认识性的知识和知识性的认识。但从语用学的视角考察,意识形态却是一种行为,而且是伴随强烈意志和浓厚情感的社会行动,其行为样式为以言行事。由此一切具有目的理性的意识形态都必须遵从推动话语... 传统的意识形态自我意识把自己定位为某种认识性的知识和知识性的认识。但从语用学的视角考察,意识形态却是一种行为,而且是伴随强烈意志和浓厚情感的社会行动,其行为样式为以言行事。由此一切具有目的理性的意识形态都必须遵从推动话语"成事"的条件而进入交往世界,按照成就交往行动的普遍条件具体设计和选择符合当时历史语境的交往平台即语前仪式,然后主动利用话语接受的语用法则自觉控制话语过程,调节话语对象、话语情感和话语方式,在自然而然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最终达到把听众带入意识形态世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构造 以言行事 话语仪式 话语规则
原文传递
共识与分化: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社会认同建构
20
作者 郑宏民 《传媒观察》 2020年第5期76-81,共6页
网络媒介的发展重构了社会传播生态。在泛众传播语境下,作为共识性仪式的传统媒介事件让位于作为冲突性实践的网络公共事件,探索新的共识凝聚方式被提上议程。本文认为,网络公共事件的常态化并不代表共识基础的完全丧失,原本由传统媒介... 网络媒介的发展重构了社会传播生态。在泛众传播语境下,作为共识性仪式的传统媒介事件让位于作为冲突性实践的网络公共事件,探索新的共识凝聚方式被提上议程。本文认为,网络公共事件的常态化并不代表共识基础的完全丧失,原本由传统媒介事件提供的仪式整合功能可以在公众一致性的话语实践中重新实现。为了实现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社会认同重构,应当从话语争夺、多方协作、培育"公共理性"等思路出发对公众展开话语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事件 媒介事件 媒介仪式 话语仪式 社会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