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语言学研究新进展:隐喻研究的情景化和话语化——兼评《对空间的再审视:建筑师评议建筑空间的比喻性话语》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爱晶 黄雁鸿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8-91,共4页
通过对《对空间的再审视:建筑师评议建筑空间的比喻性话语》一书的述评,探讨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即隐喻研究的情景化和话语化,并对认知语言学未来发展的研究路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将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见解同话语分析的程序结合起... 通过对《对空间的再审视:建筑师评议建筑空间的比喻性话语》一书的述评,探讨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即隐喻研究的情景化和话语化,并对认知语言学未来发展的研究路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将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见解同话语分析的程序结合起来以便广泛地考察隐喻在交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新进展 情景 话语化
下载PDF
理论的合理“话语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姜喜咏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1年第1期4-7,共4页
理论的合理"话语化"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重视理论的合理"话语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机制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理论的"话语化"应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来总体实现。... 理论的合理"话语化"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重视理论的合理"话语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机制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理论的"话语化"应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来总体实现。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作为重点突破:将理论体系转化为大众话语体系,这涉及教科书改革,包括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更紧密衔接、融合与统一;大众话语体系的建构,即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式与风格的彻底中国化,逐渐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术话语体系,运用多种文化艺术和媒介形式,创造丰富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形式;通过推进民生实践的改革与建设维护和促进人民大众的全面自由发展,以证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实践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话语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
下载PDF
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对主流话语体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冯莉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9-62,共4页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大众的话语表达意愿空前高涨,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成为一种显著的民间话语表达方式,影响着当下主流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的特点表现为话题多元爆发、主体范围扩大、情绪传播强烈;产生的原...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大众的话语表达意愿空前高涨,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成为一种显著的民间话语表达方式,影响着当下主流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网络戏谑化话语表达的特点表现为话题多元爆发、主体范围扩大、情绪传播强烈;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为在新媒体技术的赋权之下人们以此方式消解权威、进行情感宣泄并实现社会代偿;主流话语体系的话语权力受到了冲击,须从主动设置议程抢占热点话题、建构传播语境引导网络舆论、呼唤理性传播、淡化情感渲染方面进行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戏谑话语表达 主流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万物皆可萌:青少年网络话语萌化现象及其价值反思
4
作者 刘翔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4期94-97,共4页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不再拘泥于正统的言说方式,他们通过“萌化”的网络话语表达,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彰显自我个性。通过对青少年网络萌系话语的分析,发现网络话语在萌化过程中呈现出异化、灵活性和场景化的表征,并折射出趋同与被认同、...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不再拘泥于正统的言说方式,他们通过“萌化”的网络话语表达,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彰显自我个性。通过对青少年网络萌系话语的分析,发现网络话语在萌化过程中呈现出异化、灵活性和场景化的表征,并折射出趋同与被认同、自我与他者、脱离与建构的本质。研究认为,面对已经从网络世界“破圈”进入现实世界的萌系话语,应从传播价值角度进行审视,警惕其过度幼稚、娱乐和渗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话语 话语 话语 青少年亚文
下载PDF
社会认知语用学中情境化话语的理论建构功能剖析
5
作者 周红辉 朱卓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社会认知语用学(SC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并有较大影响力的语用学理论。本文注意到在理论的启蒙、发展、成熟阶段及相关重要概念和议题的阐释与探讨中都大量地运用了“情境化话语”(SBUs),通过梳理研究发现:SBUs这种特殊的程式性话语不但... 社会认知语用学(SC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并有较大影响力的语用学理论。本文注意到在理论的启蒙、发展、成熟阶段及相关重要概念和议题的阐释与探讨中都大量地运用了“情境化话语”(SBUs),通过梳理研究发现:SBUs这种特殊的程式性话语不但能很好解析SCA理论中的合作-自我中心、凸显-关联、意图-注意、前语境-现实情境语境等核心概念,也能较好阐释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ELF)和交叉文化的语用现象,揭示了SBUs在SCA理论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SCA的理论内涵,也有益于拓展程式性话语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话语 社会-认知语用学 理论构建 语用
下载PDF
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及其学科坚守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龙国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的发展是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校园文化诱因,揭示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理论和科技文化教育活动传播功能,必须关注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发展过程中的话语"泛化"。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科技意... 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的发展是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校园文化诱因,揭示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理论和科技文化教育活动传播功能,必须关注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发展过程中的话语"泛化"。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科技意识形态话语的"泛化"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及其话语的"泛化",从而引领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话语发展,实现由话语"泛化"的必然向自身学科坚守的自觉转化,并在推进和实现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观念构建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泛化"与学科坚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 话语 学科坚守
下载PDF
青年网络话语“动物化”的传播逻辑及其规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燕道成 谈阔霖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作为网络交流的一种方式,"动物化"的网络话语赋予了信息时代青年人际交往以全新的内容。青年网络话语"动物化"是青年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一道桥梁,成为青年网络交往不可缺少的传播符号,更是青年竞相追逐的一种时... 作为网络交流的一种方式,"动物化"的网络话语赋予了信息时代青年人际交往以全新的内容。青年网络话语"动物化"是青年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一道桥梁,成为青年网络交往不可缺少的传播符号,更是青年竞相追逐的一种时尚。在不断繁荣的"动物化"网络话语里,青年人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在这样的文化场域里,青年极力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看法,并不断地对网络与现实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待青年"动物化"的网络话语,应该因势利导,将其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出来,而将其消极影响控制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网络话语“动物 青年亚文 社会认同
下载PDF
呈现方式与建构特征:推特上中国减贫话语议题关联的质化话语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8-83,共6页
网络议程设置(NAS)是近年来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中有关社交媒体平台如推特上议题关联的分析,为学界所关注。对推文等社交媒体话语特点的充分认识是判断单篇文本中是否存在关联议题的前提。对推特上中国减贫话语的质化话语分析表明,... 网络议程设置(NAS)是近年来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中有关社交媒体平台如推特上议题关联的分析,为学界所关注。对推文等社交媒体话语特点的充分认识是判断单篇文本中是否存在关联议题的前提。对推特上中国减贫话语的质化话语分析表明,单条推文并非如现有研究所认为的那样不存在议题关联的现象,只是由于社交媒体话语偏口语表达的灵活性,其呈现方式和建构特点较为复杂,需要借助各种语言和语境线索,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知识加以分析与归纳。现有研究多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半自动化文本分析,容易遮蔽社交媒体话语表达的复杂性。在海量文本与深入文本分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补充必要的质化话语分析手段,是NAS研究者应该采取的一个分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特 中国减贫 网络议程设置 议题关联 话语分析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8
9
作者 舒卫华 李宪伦 李恩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7-180,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体系的构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发散性思维并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体系构建,也是改革开放进...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体系的构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发散性思维并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体系构建,也是改革开放进入深化发展时期,推进自身话语体系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之使然。要在研发和使用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话语过程中,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来充实发展自身的理论体系,同时证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催生着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和哲学用语体系的发生和发展,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体系的观念整合和整体构建。自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体系构建的转化,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社会科学观念进步,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观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泛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及学科坚守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佳佳 李宪伦 毛隆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29,36,共4页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与实现学科的坚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揭示着该学科的学理具有多学科综合属性特征的同时,推进着其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话语的“泛化”和学科话语的创新。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理论研究和应用实...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与实现学科的坚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揭示着该学科的学理具有多学科综合属性特征的同时,推进着其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话语的“泛化”和学科话语的创新。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过程中,积极使用和开发该学科“泛化”的话语,进一步界定其话语的“泛化”与话语的边界关系,从而推进并实现其话语“泛化”发展与学科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泛 话语边界 学科坚守
下载PDF
语境保障下的话语含意化过程——浅析交际言语中的“牛头不对马嘴”现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堃 《当代继续教育》 1998年第5期10-14,共5页
不同于传统的对间接言语这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的认识,本文从客观的角度,在分析了语境的功能交际言语的特性及含意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牛头不对马嘴”的语言现象其实质是在语境的保障下使含意内化于话语当中,这是一个含意化过程。
关键词 语境 语境保障 含意 话语含意
下载PDF
理念化的爱情话语——巴金作品中的爱情描写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慧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9-73,共5页
巴金笔下的几种主要爱情类型,本质上是作家传达某种社会理念的“借用品”,激励社会叛逆是其主要文学功能;而个体化、人性化的生命体验则是其爱情话语的先天弱势。这一创作现象的存在,有其历史的、文学的和作家个体的深层背景。从作品的... 巴金笔下的几种主要爱情类型,本质上是作家传达某种社会理念的“借用品”,激励社会叛逆是其主要文学功能;而个体化、人性化的生命体验则是其爱情话语的先天弱势。这一创作现象的存在,有其历史的、文学的和作家个体的深层背景。从作品的共时轰动效应向经典阅读效应的转化,可以印证20世纪中国人性觉醒的履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文学 理念的爱情话语 轰动效应 经典阅读效应 人性觉醒的深
下载PDF
电视民生新闻话语评论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云磊 郭晴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24期137-137,139,共2页
21世纪以来,受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全球化程度加深的影响,我国娱乐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电视节目进入了转型期,各个地方台的电视民生新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最近的话语评论化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关键词 电视 民生新闻 话语评论 趋势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与哲学社会科学观念创新
14
作者 李恩华 李宪伦 刘攀 《黑河学刊》 2017年第2期142-145,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推进着哲学社会科学的观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揭示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其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乃至跨学科话语发展的提示,也是改革开放进入深化发展时代推进自...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推进着哲学社会科学的观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揭示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其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乃至跨学科话语发展的提示,也是改革开放进入深化发展时代推进自身话语体系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之使然。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泛化"的必然,向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自觉的转换,推进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若干二级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整合,自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哲学社会科学观念创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泛 马克思主义哲学 观念创新
下载PDF
迈向批判性遗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知识困惑与范式转型 被引量:26
15
作者 龚浩群 姚畅 《文化遗产》 CSSCI 2018年第5期70-78,共9页
非遗时代的民俗学似乎正在进入疲软期,民俗学对于非遗保护现状的研究和反思未能有效推动学科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非遗本身是国际话语与当下中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需求互动的结果,然而,国内的非遗研究却很少进行国际比较,也较少借鉴国... 非遗时代的民俗学似乎正在进入疲软期,民俗学对于非遗保护现状的研究和反思未能有效推动学科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非遗本身是国际话语与当下中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需求互动的结果,然而,国内的非遗研究却很少进行国际比较,也较少借鉴国外前沿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非遗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缺乏总体把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遗研究和非遗保护的新思路的展开。在这种情形下,借鉴国外的批判性遗产研究成果,可能成为非遗时代民俗学走出瓶颈的必要步骤。另一方面,借鉴国际学界关于批判性遗产研究的基本理论,并不等于脱离当代中国的语境来思考问题。恰恰相反,批判性遗产研究的基本理论有助于我们将研究对象相对化,不再纠结在"遗产好不好",或者"遗产保护好不好"的问题上,而是更清醒地认知遗产政治当中不同主体的行动逻辑,更好地思考作为文化实践过程的遗产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遗产 批判性遗产研究 权威遗产话语 语境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法治转折与法治的境界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敦友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2-13,17,共3页
本文从法治的视野对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存在着的政治泛化话语进行反思 ,并以此为基点考察当代中国法治转折的内在含义 。
关键词 政治泛话语 法治转折 官民关系
下载PDF
话语共同体视域下法庭调解话语趋近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柯贤兵 向波阳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5-81,共7页
通过梳理调解、法庭调解话语、话语共同体、话语趋近化等概念和已有研究文献,指出法庭调解话语博弈研究视角还需拓宽,进而借鉴话语趋近化四要素,即话语参与者、话语空间、话语目的和话语策略,以及促进话语共同体建构的话语趋近化三个维... 通过梳理调解、法庭调解话语、话语共同体、话语趋近化等概念和已有研究文献,指出法庭调解话语博弈研究视角还需拓宽,进而借鉴话语趋近化四要素,即话语参与者、话语空间、话语目的和话语策略,以及促进话语共同体建构的话语趋近化三个维度的时间、空间和价值趋近的理论框架描述,本文尝试基于话语共同体视域下话语参与者、话语空间、话语目的以及话语策略四个方面展开法庭调解话语趋近策略建构,凸显法庭调解话语运用应朝着构建话语共同体的和谐趋同调解取向,旨在推动“案结事了”、纠纷化解,实现共赢共荣的法庭调解“话语共同体”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庭调解话语 话语共同体 话语体系理论 话语趋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形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萍霞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4,共3页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检验这种满足程度的最好尺度,就是这种理论的大众化程...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检验这种满足程度的最好尺度,就是这种理论的大众化程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形态集中表现为立场观点的大众化、理论主体的层次化、载体形式的多样化、话语体系的草根化等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场观点的大众 理论主体的层次 载体形式的多样 话语体系的草根
下载PDF
闻一多文化诗学论
19
作者 黄曼君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0-146,共7页
闻一多诗学既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又有独特的审美诗性品格。这种文化与诗学的交融,首先表现在理性与感性、思与诗的结合上,其理性精神———个体主体性、公共文化精神与创造民族国家想象的互渗互动,构成了他的冷静地、科学地把握世界、理... 闻一多诗学既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又有独特的审美诗性品格。这种文化与诗学的交融,首先表现在理性与感性、思与诗的结合上,其理性精神———个体主体性、公共文化精神与创造民族国家想象的互渗互动,构成了他的冷静地、科学地把握世界、理解人生的方式;其诗性把握———生命狂欢、宗教的形而上追求以及“兽性”,“野性”之类民族强力的提倡等,则形成了他诗意地、动情地体验、沉醉于世界人生的方式,二者的结合体现了理性转向与诗性转向的世界文化思潮。其次,表现在一方面他的诗歌及其他文本、话语历史化、文化化,笔底凸显一个“文化中国”,另一方面他对历史与文化的关怀与研究又渗透着诗性和艺术的形上精神,因而历史与文化又被文本化、话语化乃至审美化了。再次,从20世纪文化的整体语境、特别是欧战后重物质、轻精神的世界潮流和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中,闻一多诗学显示出其文化的整体性、开放性的特点,而他的诗学的一些独创性命题如“纯形”“三美”“浑括”“审丑”等又是在这种文化整体语境中被激活并显示出其独特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闻一多 理性转向 诗性转向 话语历史 审美现代性
下载PDF
从后现代女权主义视角阐释巴斯妇主体性建构模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金罗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4-116,共3页
巴斯妇是英国诗人杰弗雷.乔叟名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巴斯妇序言》和《巴斯妇故事》的主人公。十二岁嫁人、五次结婚。在婚姻中,她利用女人的肉体功能和男人的弱点迫使男人交出土地和财产、在家庭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心甘情愿地处... 巴斯妇是英国诗人杰弗雷.乔叟名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巴斯妇序言》和《巴斯妇故事》的主人公。十二岁嫁人、五次结婚。在婚姻中,她利用女人的肉体功能和男人的弱点迫使男人交出土地和财产、在家庭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心甘情愿地处于无声状态,从而,建立女性在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以身体和个体经验为基础的话语体系。在后现代全球化时代,巴斯妇以肉体商业化、政治化和话语化为特征的主体性建构模式值得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建构模式 话语化 商业 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