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课堂教学中学生话语参与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视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珊 苏君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48,共4页
交往理性是交往话语在不受任何强制下达成理解与共识的经验。基于交往理性的视域,学生主动的话语表达意愿、理性的话语论辩能力以及课堂伦理性的话语秩序是课堂中学生话语参与的主要涵义。理性的话语参与存在于学习者话语中心的课堂中,... 交往理性是交往话语在不受任何强制下达成理解与共识的经验。基于交往理性的视域,学生主动的话语表达意愿、理性的话语论辩能力以及课堂伦理性的话语秩序是课堂中学生话语参与的主要涵义。理性的话语参与存在于学习者话语中心的课堂中,它离不开学生主动说话的意识和主动表达的愿望,需要他们具备话语交往的资质和批判话语的能力。构建对话性的课堂、形成话语共同体的伦理规范、提高学生批判话语的能力是实现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学生话语参与以及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能说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话语参与 交往行为 交往理性
下载PDF
大学生群体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在线话语参与 被引量:1
2
作者 楚亚杰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01-215,共15页
社交媒体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新的舞台,除了带来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还为日益中介化的社会交往增加了新的维度。与此同时,记录人类数字痕迹的社交媒体数据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为研究方法的改进打开了新的可能性。本研究尝试结合主观报告数据... 社交媒体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新的舞台,除了带来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还为日益中介化的社会交往增加了新的维度。与此同时,记录人类数字痕迹的社交媒体数据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为研究方法的改进打开了新的可能性。本研究尝试结合主观报告数据与客观日志数据,考察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化媒体使用与在线话语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积极型社会媒体使用(如社交意识、信息获取意识、效能感、内容生产量等)正向预测了大学生的在线话语参与程度;而以使用频次、心理投入程度为代表的被动型社交媒体使用,尽管未能体现统计上的关联,但由于社交媒体对线下交往的特殊作用,其他可能的作用机制仍待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大学生 话语参与 数字痕迹
下载PDF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师话语策略:一项质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裴淼 杜霞 王文静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7,共6页
学生参与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和场域是课堂,而课堂话语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教师话语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学生的课堂参与。本研究将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小学阶段的英语学科为背景,以真实课堂教学中的... 学生参与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和场域是课堂,而课堂话语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教师话语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学生的课堂参与。本研究将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小学阶段的英语学科为背景,以真实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话语为切入点,分析课堂师生互动的话语交流语段,旨在探询教师的哪些课堂话语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话语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话语策略 学生话语参与
下载PDF
公共服务购买中政社依赖关系的话语转向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齐海丽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6,共6页
政社关系是一个历史而常新的话题。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为两者的关系探讨提供了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依赖关系成为了描述两者关系的主流话语。解读这种主流话语的建构逻辑、阐释话语转向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深入了解两者关系的政... 政社关系是一个历史而常新的话题。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为两者的关系探讨提供了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依赖关系成为了描述两者关系的主流话语。解读这种主流话语的建构逻辑、阐释话语转向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深入了解两者关系的政治生态。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根源在于社会语言与社会实践的双向形塑,而作为话语体系的建构者的政府和受到话语体系影响的社会组织则成为了话语体系的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话语转向,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掌握话语情境的变迁是进行话语转向的现实要求,了解话语建构模式的变化是进行话语转向的逻辑起点,解读话语形式是进行话语转向的基本要求,把握话语诉求是开展话语转向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服务 非对称性依赖 话语参与 话语转向
下载PDF
作为话语形式的诗歌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立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0-23,共4页
将话语分析理论用于诗歌批评,讨论诗歌话语形式的两个方面:话语方式和话语参与者。诗歌选择了对话体和独白体作为话语方式;诗歌话语实现了发送者和发话者、受话者和接收者的分离,发话者和受话者存在于文本之内,发送者(作者)和接收者... 将话语分析理论用于诗歌批评,讨论诗歌话语形式的两个方面:话语方式和话语参与者。诗歌选择了对话体和独白体作为话语方式;诗歌话语实现了发送者和发话者、受话者和接收者的分离,发话者和受话者存在于文本之内,发送者(作者)和接收者(读者)存在于文本之外。这样,诗歌话语的“交流”行为既存在于文本之内也存在于文本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话语 对话体 独白体 话语参与
下载PDF
元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日语课堂教学——评《功能认知视域下日语元话语分析与应用研究》
6
作者 高淑娟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9-149,共1页
元话语是在一定语言环境下共享的语码,不仅构建话语结构,还可以引导话语参与者介入,补充话语内容,从而构建关系。与此同时,元话语是双向互动的活动,互动的双方是发话者和受话者。双方根据自身思路的不断调整,努力地和发话者进行互动,推... 元话语是在一定语言环境下共享的语码,不仅构建话语结构,还可以引导话语参与者介入,补充话语内容,从而构建关系。与此同时,元话语是双向互动的活动,互动的双方是发话者和受话者。双方根据自身思路的不断调整,努力地和发话者进行互动,推进话题的顺利进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结构 话语内容 认知视域 受话者 话语参与 话语 日语课堂教学 发话者
下载PDF
论教师话语与教学过程
7
作者 邬小学 龙红霞 《铜仁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34-135,共2页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言是飘忽的声音,是动态的。语言的一过性、语言的多义性导致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对于流动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话语参与,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 话语 教学过程 流动性 话语参与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外语教学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段荣娟 梁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1-64,共4页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本质是立德树人,其在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地位。外语教学话语体系作为不同要素的构成体,在不同范畴下呈现不同的框架与规律。外语教学话语体系是特定学科下为实现具体教育目的而构建的话语互动方式,具有鲜明...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本质是立德树人,其在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地位。外语教学话语体系作为不同要素的构成体,在不同范畴下呈现不同的框架与规律。外语教学话语体系是特定学科下为实现具体教育目的而构建的话语互动方式,具有鲜明的学科特性。构建课程思政背景下外语教学话语体系的新范式,应依托新媒体语境革新叙事对话空间,故事化叙事关照学生话语参与,复调叙事实现双向交互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话语体系 课程思政 叙事对话 学生话语参与 双向交互对话
下载PDF
西方参与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小柳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0-76,共7页
以世界银行为线索厘清参与理念的主要内容,以及实践现状,认为目前学术界和发展实践者已经就参与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达成共识,而实践中的参与则以灵活化、基于发展项目、适应于多种场景为特点,而且实施的效果与参与理念的要求存在明显差... 以世界银行为线索厘清参与理念的主要内容,以及实践现状,认为目前学术界和发展实践者已经就参与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达成共识,而实践中的参与则以灵活化、基于发展项目、适应于多种场景为特点,而且实施的效果与参与理念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面对理念和实践的差距,一方面参与发展的倡导者内部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参与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参与发展被作为发展话语的典型,受到了强烈的批判和质疑。最后总结了参与发展理念和实践发展历程的两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发展 参与理念 参与实践 参与话语
下载PDF
近代以来中国政治话语模式的历时性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卫华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36,50,共4页
近代以来的中国,经历了频繁与剧烈的社会转型,转型期对大众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动员成为社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近代以来的中国,由文化精英、政治精英所主导的社会动员主要借助了三种话语模式,即国民性批判与启蒙、民族主义、革命与阶级... 近代以来的中国,经历了频繁与剧烈的社会转型,转型期对大众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动员成为社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近代以来的中国,由文化精英、政治精英所主导的社会动员主要借助了三种话语模式,即国民性批判与启蒙、民族主义、革命与阶级斗争。三种话语模式的动员对于有效进行社会整合,推动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基于动员而发生的政治参与也蕴含着非制度化和非理性的误区。同时,在全新的网络大众政治模式下,网络政治动员及参与模式的特点、根源、作用等将是以后探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 动员 参与政治话语 话语模式
下载PDF
情境植入视角下第三人称指称形式的所指定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洁红 王晓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由于第三人称不是言语交际的直接参与者,其指称形式的所指定位存在诸多复杂的情况。基于Langacker的情境植入理论,分析探讨英汉日常语言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所指定位的认知规律。研究发现,英汉日常语言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的所指会在形态... 由于第三人称不是言语交际的直接参与者,其指称形式的所指定位存在诸多复杂的情况。基于Langacker的情境植入理论,分析探讨英汉日常语言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所指定位的认知规律。研究发现,英汉日常语言中第三人称指称形式的所指会在形态、语义及范畴层次等方面发生变化,其具体定位需通过话语参与者共建话语框架并进行认知加工才能得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称指称形式 所指定位 情境植入理论 话语框架 英汉日常语言 话语参与
下载PDF
论语境与语义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绪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2002年第4期32-35,38,共5页
Geoffrey Leech说:"语境是语言交际中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语境对于正确理解词义、话语意义以及正确选择词语表达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于一个词准确透彻的理解以及对话语比较全面的理解是依赖语... Geoffrey Leech说:"语境是语言交际中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语境对于正确理解词义、话语意义以及正确选择词语表达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于一个词准确透彻的理解以及对话语比较全面的理解是依赖语境的帮助来实现的。本文拟就语境与语义的关系,即语义对语境的依赖和语境对语义的影响进行探讨。一、语境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语境这一概念是由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家Malinowski首先提出的。他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语境 情景语境 语义 语言学家 语言交际 话语意义 语言语境 语言环境 话语参与 语境理论
下载PDF
基于言语事件理论的日语语用习得模式探索
13
作者 单文垠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X期22-23,共2页
本文认为言语行为是由话语参与者在一定背景下实施的具有某种基调的动态的事件过程。笔者以日语的道歉为例,探索了基于言语事件理论的语用习得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效地掌握语言文化知识,同时对于得体地实施言语行为,提高语用意识... 本文认为言语行为是由话语参与者在一定背景下实施的具有某种基调的动态的事件过程。笔者以日语的道歉为例,探索了基于言语事件理论的语用习得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效地掌握语言文化知识,同时对于得体地实施言语行为,提高语用意识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事件 话语背景 话语参与 行为顺序 基调
下载PDF
参与话语下民办高校治理模式的结构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喜琴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75,共4页
"参与治理"是加强民办高校与各利益相关者互动合作、促进品牌化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选择。与"人力资本控制模式"和"董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这两种民办高校治理模式相比,"参与治理模式"在治理... "参与治理"是加强民办高校与各利益相关者互动合作、促进品牌化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选择。与"人力资本控制模式"和"董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这两种民办高校治理模式相比,"参与治理模式"在治理主体、治理依据、治理方式和治理效果等方面更具优势。在"参与话语"下,需要重塑民办高校治理模式,即从优化民办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教职工和学生的合作治理关系等结构性要素入手,进行综合性的治理改革,以实现民办高校的"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话语 民办高校 治理模式 结构性分析
原文传递
语境分析与英汉翻译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明林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年第3期35-41,共7页
话语分析中的语境分析理论强调话语参与者的有关信息和语境在言语阐释中的重要作用。基于费斯的语境成分分类框架。
关键词 语境分析 话语参与 上下文 世界知识 英汉翻译
下载PDF
G20框架下中国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实践话语与国家身份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璇 《国际传播》 2019年第4期12-22,共11页
本研究提出全球治理中国话语分析框架,包括整体理念话语和参与实践话语两个维度,通过对G20框架下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实践的过程梳理,以参与实践话语和国家身份建构模型作为理论研究框架,以中方关于G20的讲话为样本,分析参与实践话语... 本研究提出全球治理中国话语分析框架,包括整体理念话语和参与实践话语两个维度,通过对G20框架下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实践的过程梳理,以参与实践话语和国家身份建构模型作为理论研究框架,以中方关于G20的讲话为样本,分析参与实践话语如何建构起中国全球治理积极参与者这一国家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方案 整体理念话语 参与实践话语 国家身份
原文传递
倡导实践网络民主发展的社会价值导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国军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3-37,共5页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对政治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执政党对互联网的重视反映了我们党对信息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体现了党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自觉。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应...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对政治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执政党对互联网的重视反映了我们党对信息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体现了党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自觉。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当理性对待互联网政治,顺应网络民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正确对待和推进网络民主建设,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目标的高度,因势利导地推进互联网政治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好网络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主 话语权与政治参与 价值导向
下载PDF
翻译中的语用意义问题——从某些汉语称谓的英译谈起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书武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1-13,共3页
众所周知,大体上说来,翻译就是在保持话语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种语言的话语变成另一种语言的话语的过程和结果。意义,包括语义学上的意义和语用学上的意义。这里所说的意义的翻译,是指语用意义的翻译。现以亲属称谓一种特殊用法的翻译... 众所周知,大体上说来,翻译就是在保持话语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种语言的话语变成另一种语言的话语的过程和结果。意义,包括语义学上的意义和语用学上的意义。这里所说的意义的翻译,是指语用意义的翻译。现以亲属称谓一种特殊用法的翻译为例,阐述这个问题。 1.汉语“爷”、“妈”、“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意义 汉语称谓 意义范围 《骆驼祥子》 英译本 亲属称谓 语境 语用学 话语参与 《中国翻译》
原文传递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Topic Initiation and Chinese Learner Involvement in NS-NNS Casual Conversations
19
作者 刘萍萍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2年第2期189-211,256,257,共25页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case study which explored Chinese L2 learners' conversational involvement in NS-NNS interaction in a study-abroad context. In particular,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link between topic...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case study which explored Chinese L2 learners' conversational involvement in NS-NNS interaction in a study-abroad context. In particular,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link between topic initiation and conversational involvement examined under the commonly identified topic genres in casual conversations, including "observation", "opinion seeking/providing", "story-telling", "chat" topics and "gossip". The findings show differences in the choices of topic initiation between the NS English group and the NNS Chinese group. Further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participants' topic initiations did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their active conversational involvement and suggests that the mere fact of getting involved in a topic does not always produce a sense of shared common ground between/among the conversationalists. The positive link between topic initiation and conversational involvement (such as in "observation"), and its impact upon L2 learner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confirm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onist view that social role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re created and recreated at a micro-level in everyday dis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NNS conversation topic initiation learner involvement topic gen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