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菲的《世界之妻》:颠覆男性话语塑形的女性想象共同体
1
作者 梁晓冬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34-44,共11页
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古希腊罗马神话经典作品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要么是海伦那样的红颜祸水,要么就是像潘多拉那样的替罪工具,要么是美杜莎那样的妖魔,要么是赫拉那样的妒妇。她们都是男性话语中被言说的客体,按照男人的利益、审美价值观... 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古希腊罗马神话经典作品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要么是海伦那样的红颜祸水,要么就是像潘多拉那样的替罪工具,要么是美杜莎那样的妖魔,要么是赫拉那样的妒妇。她们都是男性话语中被言说的客体,按照男人的利益、审美价值观和规训需要来塑形。当代英国桂冠诗人卡罗尔·安·达菲却在《世界之妻》诗集中以第一人称的主体叙事方式,让神话中英雄的妻子们高调出场,各自言说自己的追求、情欲和思想,以"我们说"形成了众女喧哗的局面,组成了一个女性想象共同体,合力颠覆男性话语权力下的女性塑形,建构女性话语主体地位和女性文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菲 《世界之妻》 颠覆男性话语塑形 女性想象共同体
下载PDF
恩格斯唯物史观叙事的话语塑形逻辑及其当代启示——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为例
2
作者 张国启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78,共14页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恩格斯遵循“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在“理想的意图”勾勒中生成“理想的力量”的话语塑形逻辑,运用观之有形、叙之有物...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恩格斯遵循“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在“理想的意图”勾勒中生成“理想的力量”的话语塑形逻辑,运用观之有形、叙之有物、触之有感的唯物史观表达方式,揭示了唯物史观叙事的话语塑形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构境与价值彰显的独特价值。在当代中国,开展恩格斯唯物史观叙事的话语塑形逻辑研究,旨在探索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构建的创新理路,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方法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唯物史观 话语塑形 精神标识
原文传递
罪错的塑形与成长的追寻——苏童《河岸》中的“身份诉求”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舒劼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16,共4页
各种人物不同的"身份诉求"及其之间的矛盾是苏童长篇小说《河岸》的主题。话语的修辞力量在人物的身份塑形之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而小说中的"性罪错"既是身份原罪的替代物,也是反击身份罪错的有效话语工具。对成... 各种人物不同的"身份诉求"及其之间的矛盾是苏童长篇小说《河岸》的主题。话语的修辞力量在人物的身份塑形之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而小说中的"性罪错"既是身份原罪的替代物,也是反击身份罪错的有效话语工具。对成人身份与合法身份的诉求错综复杂地贯穿入少年库东亮的成长主题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诉求 话语塑形 性罪错 成长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