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交术语“一带一路”俄主流媒体传播与认知态度研究
1
作者 叶其松 王怡丹 《中国俄语教学》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一带一路”是中国当代特色外交术语的核心。本文选取五家俄罗斯主流媒体2013年9月至2022年6月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媒体话语为语料,对“一带一路”五个俄语等值术语的传播展开分析,展示不同类型术语在俄主流媒体的接受情况。本文... “一带一路”是中国当代特色外交术语的核心。本文选取五家俄罗斯主流媒体2013年9月至2022年6月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媒体话语为语料,对“一带一路”五个俄语等值术语的传播展开分析,展示不同类型术语在俄主流媒体的接受情况。本文从“一带一路”在媒体话语中的共现词入手,揭示俄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态度。分析表明,俄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接受过程也是构建过程,即在形式上选用更符合俄语语言规范的术语,在内容上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地缘经济倡议的形象,在语境上书写俄罗斯对“一带一路”的社会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俄罗斯媒体话语传播认知态度
下载PDF
日语模糊限制语的缓和话语态度功能——从会话交际中的“使用前提”入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凝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2期62-70,共9页
在会话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功能与使用前提息息相关。本研究以小说和电视剧台词的会话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为研究对象,从会话交际中的"使用前提"入手,对日语模糊限制语的缓和话语态度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考察。经考察发现,在以下... 在会话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功能与使用前提息息相关。本研究以小说和电视剧台词的会话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为研究对象,从会话交际中的"使用前提"入手,对日语模糊限制语的缓和话语态度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考察。经考察发现,在以下两个使用前提下,模糊限制语发挥着缓和话语态度的功能,即:使用前提Ⅰ:说话人可以断言,但无需对自己的话语承担责任;使用前提Ⅱ:说话人无法断言,且无需对自己的话语承担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模糊限制语 缓和话语态度 使用前提
原文传递
名词化与话语隐喻态度 被引量:1
3
作者 湛朝虎 《长沙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93-95,共3页
名词化是语言使用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仅是创造名词的手段,同时它也是表达隐性话语态度的重要手段。认知语义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我们理解名词化的隐喻本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名词化在新闻社论中可以隐喻既存性、不可协商性、逻辑关系... 名词化是语言使用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仅是创造名词的手段,同时它也是表达隐性话语态度的重要手段。认知语义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我们理解名词化的隐喻本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名词化在新闻社论中可以隐喻既存性、不可协商性、逻辑关系等,是话语隐喻态度的有效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化 话语态度 隐喻 既存性 不可协商性 逻辑关系 他性
下载PDF
名词化与话语隐喻态度
4
作者 湛朝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71-173,共3页
名词化是语言使用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仅是创造名词的手段,同时它也是表达隐性话语态度的重要手段,对名词化的功能语法考察有益于觉察和理解话语态度。名词化在新闻社论中可以隐喻既存性、不可协商性、逻辑关系和他性。
关键词 名词化 话语态度 隐喻 既存性 不可协商性 逻辑关系 他性
下载PDF
高校初级汉语教材课文态度话语分析
5
作者 罗宇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第6期775-780,共6页
本研究根据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言评价框架,考察四部初级汉语第二语言教材课文的表态度类话语,以期找出此类教材的态度话语类型和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教材课文中最多的是鉴赏性话语,评判性话语次之,情感类话语较少,分布不均匀。正面话语... 本研究根据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言评价框架,考察四部初级汉语第二语言教材课文的表态度类话语,以期找出此类教材的态度话语类型和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教材课文中最多的是鉴赏性话语,评判性话语次之,情感类话语较少,分布不均匀。正面话语较多,负面话语少。课文实现态度的表达方式包括使用形容词、心理动词、成语、主谓短语、感叹句、辞格、名人名言或诗句等显性话语,以及使用从时间域、空间域和情感认知域等方面进行描述的隐性表达。课文语篇中各种态度话语有时相互支撑,有时相互对立,产生多声互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课文 话语态度 多声互动
下载PDF
何江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的积极话语态度评价
6
作者 杨忠鹤 《明日风尚》 2016年第24期173-173,共1页
对于演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演讲,而且到目前为止,把评价理论主要用于研究国外政治家的演讲语篇,将此理论应用于国内演讲话语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主要对中国农村孩子何江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进行积极话语态度分析,由于何江是首位... 对于演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演讲,而且到目前为止,把评价理论主要用于研究国外政治家的演讲语篇,将此理论应用于国内演讲话语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主要对中国农村孩子何江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进行积极话语态度分析,由于何江是首位大陆学生在哈佛大学进行毕业演讲,所以从评价理论角度研究何江的毕业演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江 毕业演讲 积极话语态度分析
原文传递
Ecological Democracy and Sustainability in Fragil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in Select Pieces of Environmental Writing from India
7
作者 Parameswaran Leela Suja Kurup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6期361-371,共11页
Environmental writing has attained a new relev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In the present scenario, environmental writing becomes a social discourse. This is the result of a new, vibrant and growing environmental constit... Environmental writing has attained a new relev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In the present scenario, environmental writing becomes a social discourse. This is the result of a new, vibrant and growing environmental constituency in societies such as Brazil, India, Thailand and other Third World Countries. The features of environmental writing include a visible concern for social justice, defence of livelihood and the determining part played by women. This new discourse has emerged with a new focus on redefinition of terms like human rights, common good, democracy and CPRs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Writing becomes a powerful discourse when it protests against the increasingly intrusive and interventionist developmental projects, implemented by the government, which in turn assert dominion over indigenous people of the land. There is also a strong emphasis on prudence among the poor as contrasted to the ecological profligacy of the rich.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examine the voices of dissent and the accountability of postmodern writers and environmental activists in India regard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In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democrac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akeholders in natural resources women and conservation community conservation need-based rural development.
下载PDF
BBC纪录片的中国话语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宣莉 王庆福 《当代电视》 CSSCI 2019年第6期68-72,共5页
BBC中国题材纪录片话语叙事上,BBC纪录片中国话语呈现出从单一到多元,从观察到参与再逐渐过渡为深度参与的特征。在话语态度上,BBC纪录片中国话语虽然总体趋向积极,但话语本质未变,在全球传播中,BBC纪录片中国话语始终是一种具有支配地... BBC中国题材纪录片话语叙事上,BBC纪录片中国话语呈现出从单一到多元,从观察到参与再逐渐过渡为深度参与的特征。在话语态度上,BBC纪录片中国话语虽然总体趋向积极,但话语本质未变,在全球传播中,BBC纪录片中国话语始终是一种具有支配地位的他者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C纪录片 中国话语 话语态度 话语叙事
原文传递
美国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楠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40,共5页
中国在新形势下为提升国家形象,争取国际话语权,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汉语国际传播是其中重要一环。汉语教材作为学习者学习汉语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成为构建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本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以美国使用... 中国在新形势下为提升国家形象,争取国际话语权,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汉语国际传播是其中重要一环。汉语教材作为学习者学习汉语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成为构建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本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以美国使用广泛的两套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从教材涉及的话题内容、频率以及话语态度等角度,对中国形象塑造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分析,发现教材塑造了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在话题选择上多元、有序;话语态度较为客观、公允。最后,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形象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汉语教材 话题 话语态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