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话语殖民现象——以《山乡巨变》、《创业史》和《艳阳天》为例 |
孙斐娟
|
《柳州师专学报》
|
2005 |
2
|
|
2
|
后殖民视野中的话语殖民及其实现途径——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人物话语分析 |
孙斐娟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3
|
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的话语殖民方式 |
孙斐娟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3 |
0 |
|
4
|
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的话语殖民形态 |
孙斐娟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5
|
话语殖民与1940-196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叙事 |
孙斐娟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3 |
0 |
|
6
|
强占期韩国报刊上的日本人中国游记与东亚殖民话语构建 |
张燕燕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4 |
0 |
|
7
|
殖民·影像·言说:基于“满铁”映画的考察 |
王洪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8
|
《艾凡赫》中的食物共享与殖民话语 |
张秀丽
|
《外文研究》
|
2023 |
0 |
|
9
|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中美“对非援助”的话语博弈 |
岳圣淞
|
《武陵学刊》
|
2017 |
1
|
|
10
|
殖民话语的裂痕与东北沦陷时期戏剧的存在态势 |
逄增玉
孙晓平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1
|
解读康拉德小说中殖民话语的矛盾 |
傅俊
毕凤珊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18
|
|
12
|
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看英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殖民话语 |
赵震红
毛红
刘春玲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3
|
疏离与融入:康拉德的矛盾情怀——康拉德殖民话语矛盾性溯源 |
毕凤珊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4
|
论《最后旅程》对《简·爱》男权秩序和殖民话语的消解 |
张素娣
张强宏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15
|
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话语 |
李红满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3 |
8
|
|
16
|
《简·爱》和《苍海茫茫》中的殖民主义话语 |
谷红丽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21
|
|
17
|
消解殖民话语、宗法威权的上海娘姨叙事——张爱玲小说《桂花蒸阿小悲秋》细读 |
王攸欣
刘彤丹
|
《湖湘论坛》
CSSCI
|
2014 |
2
|
|
18
|
一个充满反殖民与殖民矛盾话语张力的文本——评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 |
庄美兰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9
|
20世纪英国作家非洲题材小说中的殖民话语 |
岳峰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20
|
挪用“他者”的言说策略——从殖民话语到后殖民话语的马华文学 |
许文荣
|
《华文文学》
|
200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