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科学与话语科学——用系统科学考察话语科学的构想 被引量:1
1
作者 贾正传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86-91,共6页
本文提出了用系统科学考察话语科学的构想 ,论述了这种考察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提出了一个总体考察框架。系统科学是以各种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具有中介性、横断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故用它考察话语科学是合理的。话语科学... 本文提出了用系统科学考察话语科学的构想 ,论述了这种考察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提出了一个总体考察框架。系统科学是以各种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具有中介性、横断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故用它考察话语科学是合理的。话语科学是研究话语的学科 ,历史较短 ,对象复杂 ,综合性强 ;它在发展中已受到系统科学影响 ,且其体系结构与系统科学有同形性 ,故用系统科学考察它既必要又可行。作者认为这种考察可在亚哲学、基础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科学 系统科学 语语 系统 合理性 可行性 话语哲学 话语方法学
下载PDF
话语科学系统观——用系统观考察话语科学论的尝试
2
作者 贾正传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8-73,共6页
本文尝试以哲学和科学学的相关原理为指导 ,用系统科学中的系统观考察话语科学论的若干问题 ,包括话语科学的概念、性质、对象、内容、体系结构、地位、作用、发展历史和前景等 ,以获得对话语科学的系统认识 ,形成话语科学系统观。通过... 本文尝试以哲学和科学学的相关原理为指导 ,用系统科学中的系统观考察话语科学论的若干问题 ,包括话语科学的概念、性质、对象、内容、体系结构、地位、作用、发展历史和前景等 ,以获得对话语科学的系统认识 ,形成话语科学系统观。通过考察可知 ,话语科学是一门研究话语的倾向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科学 ,在结构上具有整体性和多元性 ,在地位上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 ,在作用上具有认识性和实践性 ,在发展上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科学 系统观 整体性 多元性 认识性 结构 发展 体系结构
下载PDF
试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以收词原则为例
3
作者 温昌斌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要加快构建名词审定专职工作人员、兼职参加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学科专家、术语学理论界专家一致认同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 名词审定工作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当代文化转型视野下王小波的科学主义话语
4
作者 孙晓燕 房伟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中,王小波的文学世界固定了一个科学理性话语内核,无论杂文,抑或小说,都尝试以科学反思权力关系、以戏谑反讽道德伦理。王小波坚持启蒙理性的、非工具理性的科学话语,以实证的社会考察反驳单一科学逻辑推演,讲求... 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中,王小波的文学世界固定了一个科学理性话语内核,无论杂文,抑或小说,都尝试以科学反思权力关系、以戏谑反讽道德伦理。王小波坚持启蒙理性的、非工具理性的科学话语,以实证的社会考察反驳单一科学逻辑推演,讲求有温度的、人文关怀的科学话语,而不作冷冰冰的分析工具。王小波以“减熵”的勇气和科学主义话语强势介入公共话语空间,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有益的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科学话语 当代文化
下载PDF
20世纪初期中国人文话语中的科学话语及其质疑——兼谈鲁迅早期的五篇论文
5
作者 罗雅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6-34,共9页
科学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成为启蒙之利器,知识人大胆地挪用19世纪科学话语来阐释人文问题,在如何理解“人”的问题上可分出“人是物质”与“人是动物”两条基本路径。这一热潮固然挑战了传统的天理-人欲观念,但也抹消了人之为人的独特性,... 科学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成为启蒙之利器,知识人大胆地挪用19世纪科学话语来阐释人文问题,在如何理解“人”的问题上可分出“人是物质”与“人是动物”两条基本路径。这一热潮固然挑战了传统的天理-人欲观念,但也抹消了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同时取消了人文领域的独立性而使之成为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鲁迅早期的五篇论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均和科学话语与人文话语的关系问题有着或隐或显的关联,应被视为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正是在反思清末民初中国人对于19世纪科学话语接受态度的过程中,鲁迅开始构想一种理想的“二十世纪文明”并提供了三条路径:重视文明早期尚未经受压抑的“初民”活力;在精神进化而非优胜劣汰的层面促使民众进至“超人”;重视19世纪科学中作为科学精神而非科学知识存在的“悬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话语 人文话语 启蒙话语 鲁迅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四维审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栋 席云 +2 位作者 侯秀芳 梁明伟 金玉秋 《学理论》 2023年第3期15-19,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然要求。话语体系是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然要求。话语体系是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受众等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其构建应坚持系统观念,从多方面整体推进。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这一重要话语主体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者关系,不断丰富话语内容。要统筹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重视话语载体的打造。要强化受众意识,通过话语转换使哲学社会科学更接地气、更贴近受众思维习惯。与此同时,应注意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耦合,使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受众在相互作用中产生整体效应,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话语主体 话语内容 话语载体 话语受众
下载PDF
以太与公法——论谭嗣同、康有为运用科学话语对儒学的转型与重构
7
作者 王寅生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7,共8页
晚清科学话语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重要策略,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在东西方多种政治、文化力量碰撞、融合下生成的。对以科学话语为中心的多元历史文化语境的分析,可以揭示本土话语对外来话语的利用策略。科学在19世纪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功效,... 晚清科学话语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重要策略,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在东西方多种政治、文化力量碰撞、融合下生成的。对以科学话语为中心的多元历史文化语境的分析,可以揭示本土话语对外来话语的利用策略。科学在19世纪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功效,让谭嗣同、康有为等晚清时期忧国忧民的士人相信科学的客观性、实证性以及合理性。以科学取代传统的常识理性作为他们思想体系的合理性基础,不仅仅是一种概念置换,而且蕴含着价值观念的革命。由于合理性不再需要和儒家道德保持一致,谭嗣同得以冲决一切罗网,否定君臣父子夫妇;由于科学的实证性与客观性,康有为将圣王教义重新组织到普遍的科学话语体系中,努力使儒学重新获得万世公法的普世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儒学 科学话语 现代性
下载PDF
范代克的话语科学观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晓军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4,共5页
作为著名语言学家和话语语言学的开山力士,范代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跨学科的方法论探索话语科学,并创立话语语义学和话语语用学中的诸多理论,包括世人瞩目的"宏观结构理论"、"话语类型学"和"话语认知研究&q... 作为著名语言学家和话语语言学的开山力士,范代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跨学科的方法论探索话语科学,并创立话语语义学和话语语用学中的诸多理论,包括世人瞩目的"宏观结构理论"、"话语类型学"和"话语认知研究"。作为学科带头人,范代克及时总结了话语科学的学科视野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科学 跨学科 宏观结构 话语类型 认知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逻辑学何为?
9
作者 张立英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88-96,122,123,共11页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映射出国民整体思维能力和人文社科素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需要从挖掘中国智慧、发现和解决真问题、开展真交流、形成真影响等方面着力。逻辑学作...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映射出国民整体思维能力和人文社科素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需要从挖掘中国智慧、发现和解决真问题、开展真交流、形成真影响等方面着力。逻辑学作为一门兼具地基性、通用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将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逻辑学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提升国民通用科学素养贡献力量,从整体上帮助民众提升思辨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逻辑学工作者应在逻辑学前沿研究突破、逻辑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等几个层面发力,并从中国古代思维体系中寻找灵感,努力做出具有引领性同时体现中国智慧的前沿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通用科学素养 学科交叉 中国智慧
下载PDF
“正德、利用、厚生”:实践概念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兼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
10
作者 解嘉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6-63,共8页
实践概念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学界长期以来对实践概念的关注和研究,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和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以毛泽东《实践论》为代表的实... 实践概念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学界长期以来对实践概念的关注和研究,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和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以毛泽东《实践论》为代表的实践理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关系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概念。新时代,同样应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正德、利用、厚生”的文化基底上,把“人民中心”“创新本质”“生态文明”“问题意识”等重要思想与实践概念相结合,进一步充实实践概念内涵,从而重新发掘“人”在中国传统哲学和实践概念中的主体性含义,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实践概念;同时,也应立足于中国话语,通过反思实践概念的中国化时代化,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规律进行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概念 正德、利用、厚生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下载PDF
科学话语外溢现象对于国际贸易规则扰动之考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汉熙 宋以超 +1 位作者 周祖德 胡树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70-77,共8页
考证利用科学话语外溢现象构筑基于科学话语结构的国际贸易规则,抢占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战略制高点,压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空间的真实性。认为基于科学话语结构的国际贸易规则的作用机理是科学话语外溢现象。以"中国制造"为案... 考证利用科学话语外溢现象构筑基于科学话语结构的国际贸易规则,抢占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战略制高点,压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空间的真实性。认为基于科学话语结构的国际贸易规则的作用机理是科学话语外溢现象。以"中国制造"为案例,探索基于科学话语结构的国际贸易规则的作用形式、危害形式和作用规则;分析基于科学话语结构的国际贸易规则存在结构性缺陷,认为其创制依据是有违科学伦理的科学失范行为,由于科学话语结构不能充当科学准则体系,其贸易裁判具有非道德性,因此并非牢不可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能力体系 科学优先权结构起点效应 科学信息本体结构 科学话语外溢现象 基于科学话语结构的国际贸易规则
下载PDF
克隆猴、基因鸡尾酒和黄禹锡事件——干细胞研究进展及科学话语权之争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益昉 叶剑 《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35,4,共4页
2007年11月14日,英国著名的科学刊物《自然》周刊在其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来自美国的科学论文.不声不响地爆出了一条为全球瞩目的科学消息:美国科学家率先克隆出了人类的灵长动物表兄弟猴子的早期胚胎。这意味着自克隆羊多利降生以来就... 2007年11月14日,英国著名的科学刊物《自然》周刊在其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来自美国的科学论文.不声不响地爆出了一条为全球瞩目的科学消息:美国科学家率先克隆出了人类的灵长动物表兄弟猴子的早期胚胎。这意味着自克隆羊多利降生以来就令世人无限遐想的克隆人,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干细胞 科学话语
下载PDF
从科学话语到文化话语——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公文 邓红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4-57,共4页
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和中国的翻译研究领域发生的文化转向,其原因是语言学的翻译研究迟迟不能建立科学的范式,对翻译实践又缺乏指导作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翻译的文化观应当与翻译的语言观相结合,... 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和中国的翻译研究领域发生的文化转向,其原因是语言学的翻译研究迟迟不能建立科学的范式,对翻译实践又缺乏指导作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翻译的文化观应当与翻译的语言观相结合,才能最终促成翻译研究领域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科学话语 文化话语
下载PDF
论《新青年》的科学话语传播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中阳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4-177,共4页
《新青年》作为五四时期赛先生的中心讲坛,它有形的潜形的话语言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作为倡扬科学的一面旗帜,《新青年》把倡导科学作为办刊的宗旨,突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不遗余力地宣讲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在编辑... 《新青年》作为五四时期赛先生的中心讲坛,它有形的潜形的话语言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作为倡扬科学的一面旗帜,《新青年》把倡导科学作为办刊的宗旨,突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不遗余力地宣讲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在编辑工作的各个方面垂范,展现一种严谨科学的办刊精神;对教育的言说是它最闪光的内容,最见衷肠的言说。同时,《新青年》对迷信和伪科学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科学话语传播中,它的同人们表现了矢志不渝地向往科学和追求科学的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科学话语 传播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方法自觉 被引量:6
15
作者 苏星鸿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9,共6页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语思维由革命到建设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话语重心由精英到大众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实现话语视野由中国到全球转变。据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 方法自觉 中国梦
下载PDF
理解科学学习过程中的话语认同——基于课堂论证的互动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歌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120,共9页
论证是科学社区重要的话语实践形式,将论证引入课堂需要学生使用符合学科规范的话语体系,形成对科学话语的认同感。本研究基于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学理论,以上海市某初级中学六年级学生科学课堂的论证活动为背景,探究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 论证是科学社区重要的话语实践形式,将论证引入课堂需要学生使用符合学科规范的话语体系,形成对科学话语的认同感。本研究基于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学理论,以上海市某初级中学六年级学生科学课堂的论证活动为背景,探究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话语认同感,促进学生平等、有效地参与科学论证。课堂视频互动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创设了一个具有全纳性的对话空间,并最大程度地利用混杂性,帮助学生从正确答案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竞争性观点的积极提出者和评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话语 身份认同 话语认同 科学论证 互动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新媒体信息通信技术科学传播话语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晶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157,共6页
作为现代科学传播的重要媒介,新媒体中信息通信技术科学传播的话语现状和方式值得关注。本研究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抓取新媒体中信息通信技术的科学传播文本,采用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方法,借助计算机模型分类器将文本分为六大类,并将其... 作为现代科学传播的重要媒介,新媒体中信息通信技术科学传播的话语现状和方式值得关注。本研究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抓取新媒体中信息通信技术的科学传播文本,采用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方法,借助计算机模型分类器将文本分为六大类,并将其分为六个子库展开横向对比话语分析,对比六个子语料库在主题、共现关系、特殊主题词等方面的异同,深度剖析各领域科学传播的侧重点和话语特征,结合社会语境与科学发展热点事件做出解释,客观呈现信息通信技术科学传播现状,为建构信息通信技术科学传播话语体系做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新媒体 科学传播话语 分类分析
下载PDF
新时期生态写作中的自然科学话语——兼论生态写作的本土化、现代化途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玫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7-193,共7页
大量自然科学话语的存在,构成新时期生态写作的文本特质:符号层的自然科学知识、术语直接镶嵌;结构层的自然科学思维特征等。自然科学话语的存在建构了生态伦理的现代维度,以此实现中国文学中生态伦理由古典伦理(天人合一的诗性伦理)向... 大量自然科学话语的存在,构成新时期生态写作的文本特质:符号层的自然科学知识、术语直接镶嵌;结构层的自然科学思维特征等。自然科学话语的存在建构了生态伦理的现代维度,以此实现中国文学中生态伦理由古典伦理(天人合一的诗性伦理)向现代伦理(突出历史发展中主体精神的理性伦理)的转向;在实践论层面,自然科学话语对民间伦理的佐证,推动了生态伦理精神的本土化进程。新时期生态写作以"敬畏自然"的科学态度和对理性的张扬与强调,实现对五四以来"科学"精神的对接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写作 自然科学话语 本土化 现代化
下载PDF
论湖南《大公报》的科学话语传播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中阳 《船山学刊》 2006年第3期136-139,共4页
在五四时期,倡扬科学成为报刊的一时风尚,湖南《大公报》可作为地方报刊的代表。该报办了许多介绍科学知识、提倡科学精神、宣讲科学的价值观念的专刊专栏;在科普教育方面用力最多,刻意地把科普教育通俗化、大众化;对教育的关注也特别... 在五四时期,倡扬科学成为报刊的一时风尚,湖南《大公报》可作为地方报刊的代表。该报办了许多介绍科学知识、提倡科学精神、宣讲科学的价值观念的专刊专栏;在科普教育方面用力最多,刻意地把科普教育通俗化、大众化;对教育的关注也特别广泛和深刻;对封建迷信也进行了坚决的挞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科学话语 湖南 传播 地方报刊 科普教育 五四时期 科学知识 科学精神 价值观念
下载PDF
从科学话语分析模式的转变看其新模式的创建
20
作者 王彦雨 马来平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
科学话语分析模式经历了以下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与流变:以默顿结构功能主义、普赖斯的科学计量学等为代表的"实在论分析范式";一些SSK学者的"非对称性实在论分析范式";以及马尔凯为代表的"彻底的解构实在论话... 科学话语分析模式经历了以下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与流变:以默顿结构功能主义、普赖斯的科学计量学等为代表的"实在论分析范式";一些SSK学者的"非对称性实在论分析范式";以及马尔凯为代表的"彻底的解构实在论话语分析范式"。科学话语分析模式的上述转换是一条由"实在论"到"彻底的解构论"的嬗变路径。这种嬗变不仅从认识论上有利于重塑科学话语与科学世界之间的认识论逻辑,同时亦为社会学家反思自身、重新认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话语权,从而创建科学话语分析新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话语 科学世界 实在论 新文体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