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话语表述与内涵构建——基于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符号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1年第5期71-79,共9页
从皮尔斯理论指导下的当代符号学视点出发,通过对代表性个案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读物在符号意义表述中存在忽视接受者文化主体意识、亟待构建核心内涵体系等普遍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跨文化传播而言,符号学不... 从皮尔斯理论指导下的当代符号学视点出发,通过对代表性个案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读物在符号意义表述中存在忽视接受者文化主体意识、亟待构建核心内涵体系等普遍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跨文化传播而言,符号学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认识基础。面向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中国文化读物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媒介,是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整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汉语国际教育单一学科的研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跨文化传播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 话语表述 内涵构建
下载PDF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话语表述及认知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林坡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1-35,共5页
中国提出了建构未来中美关系的"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中美双方将在持续的互动中探索其内涵与实现路径。从认知角度看,双方就"新型大国关系"的表述中存在"认知差异",侧面上折射出了中美双方对彼此及双边关... 中国提出了建构未来中美关系的"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中美双方将在持续的互动中探索其内涵与实现路径。从认知角度看,双方就"新型大国关系"的表述中存在"认知差异",侧面上折射出了中美双方对彼此及双边关系的不同认识及理解。差异能否弥合是理念能否转化为事实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 美国 话语表述 认知差异
下载PDF
一个藏族村落的圣地观——玛藏德哇关于玛藏贡巴的社会记忆与话语表述
3
作者 彭毛卓玛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176,共5页
圣地现是藏文化中的重要文化事项,由社会记忆以及作为载体的历史文献和话语表述凝结而威。玛藏贡巴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的策源地之一。作为圣地的守护者,玛藏德哇村民形成了一套关于这处圣地的社会记忆和言说系统,成为他们利益诉... 圣地现是藏文化中的重要文化事项,由社会记忆以及作为载体的历史文献和话语表述凝结而威。玛藏贡巴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的策源地之一。作为圣地的守护者,玛藏德哇村民形成了一套关于这处圣地的社会记忆和言说系统,成为他们利益诉求的重要文化资源。"圣地"与"拉德"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微观的田野调查中得以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地观 社会记忆 话语表述 玛藏贡巴 玛藏德哇
下载PDF
试论《新华日报》有关“九一八”纪念报道的话语表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园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2-98,共7页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唯一党报,在国统区树立起一面抗战的旗帜。从1938年创刊之初到1947年撤返延安,《新华日报》在每年的9月18日前后举办"九一八"纪念活动,连续九年发布纪念报道,以报头、社论...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唯一党报,在国统区树立起一面抗战的旗帜。从1938年创刊之初到1947年撤返延安,《新华日报》在每年的9月18日前后举办"九一八"纪念活动,连续九年发布纪念报道,以报头、社论和"本报启事"等为主要宣传板块。纪念报道的内容也随着抗日战争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如抗战防御阶段后期以动员全民保卫武汉为主要内容;抗战相持阶段以民族大义促国共两党团结抗战为内容;局部反攻和抗战胜利后的内容为着力促进收复一切失地,力促国共和谈。《新华日报》成为信息采集、发布以及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向民众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主张,传递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之际担当民族责任的勇气。随着抗战后期形势的转变,中国共产党提倡的建立统一民主国家的愿景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政治地位的合法性得以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新华日报 团结抗战 纪念报道 话语表述
下载PDF
中国“谍战电影”中的亲缘伦理话语表述
5
作者 叶凯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3-89,共7页
从艺术形态分类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归为故事题材,还是叙事类型的界定,"谍战电影"关乎的核心要素,似乎都指向"谍战"对抗的极端艺术情境营构。它是战争悲剧残酷性之下,关于人类正常情感被摧毁的人文寓言,而其审美旨... 从艺术形态分类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归为故事题材,还是叙事类型的界定,"谍战电影"关乎的核心要素,似乎都指向"谍战"对抗的极端艺术情境营构。它是战争悲剧残酷性之下,关于人类正常情感被摧毁的人文寓言,而其审美旨趣则是潜伏间谍身份隐匿与暴露危机的叙事悬念搭建的情节张力之于时间上的无限延拓,以此彰显意识形态话语与时代文化价值观念逻辑自证的"合法性"表述。在这其中,攸关民族文化传承和家庭亲缘伦理的言说体系,便成为其艺术本体审美和价值话语陈述得以实现的必要载体与路径,而它又因为不同年代电影创作实践与文化艺术生产的语境变化,显现出形貌演进的近似或迥异之处,延伸成为符合历史"具体性"变化的动态曲线与特殊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谍战电影” 形态核心 话语表述 亲缘伦理 作品文本
下载PDF
长征电影的话语表述与转向
6
作者 张若瑾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共有50余部以长征为题材的电影作品上映。长征电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叙事视角和表达方式,分别为宏大叙事的建构时期、“非英雄记忆”的表达时期,以及“我的长征”的表现时期。长征电影在不同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共有50余部以长征为题材的电影作品上映。长征电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叙事视角和表达方式,分别为宏大叙事的建构时期、“非英雄记忆”的表达时期,以及“我的长征”的表现时期。长征电影在不同时期关于长征的表述侧重点不同,使得长征逐渐成为可持续重写的文化现象和共享的民族集体记忆,这丰富了关于长征和长征精神的历史记忆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电影 话语表述 集体记忆
原文传递
党的创新理论所达到的新境界--谈党的二十大报告话语表述的新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韩庆祥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1,共7页
话语的背后是“道”。话语表述是一种思想展示给人们的最直接方面,通过话语表述的变化,可以揭示其变化的关键点,深入领悟其背后的“道”。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话语表述上出现诸多变化,本文只就其中十个主要变化,即从提出“两个务必”到强... 话语的背后是“道”。话语表述是一种思想展示给人们的最直接方面,通过话语表述的变化,可以揭示其变化的关键点,深入领悟其背后的“道”。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话语表述上出现诸多变化,本文只就其中十个主要变化,即从提出“两个务必”到强调“三个务必”,从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到特别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提出“一个行”到强调“两个行”,从“十个明确”到“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方面成就”,从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到对“两个结合”重大论断的内涵及其实质展开阐述,从“看家本领、智慧滋养”到“把握好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现代化对中国的冲击”到“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成功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从在“经济领域”谈新发展理念到从“规律性认识”讲新发展理念,从提出“大有大的难处”到强调“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所达到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 话语表述新变化
原文传递
准确把握时代主题 适时更新话语表述
8
作者 汪卫华 《经济导刊》 2022年第2期85-90,共6页
时代主题是对相对较长一段时期之内世界主要矛盾与关键问题的判断把握时代主题,评估力量对比.聚焦关键问题,形成对世界大势的准确研判,是适时调整对外战略、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基础。党的十三大形成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表述... 时代主题是对相对较长一段时期之内世界主要矛盾与关键问题的判断把握时代主题,评估力量对比.聚焦关键问题,形成对世界大势的准确研判,是适时调整对外战略、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基础。党的十三大形成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表述,是对经济基础、战略任务、发展时机这三个层面上的一系列重要战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对比 对外战略 战略判断 世界大势 外部环境 话语表述 时代主题 关键问题
原文传递
从融媒时代主持方式看文化生产经验与话语表述变迁 被引量:2
9
作者 沈丽超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71,共4页
在融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的传统功能在网络新媒体冲击下逐渐弱化转型,媒介融合在电视领域催生出多视角、互动性、参与性的多种新主持方式。这些新的主持方式在电视主持人的情感劳动与思想方式中产生出融媒体时代新的文化生产经验,也为... 在融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的传统功能在网络新媒体冲击下逐渐弱化转型,媒介融合在电视领域催生出多视角、互动性、参与性的多种新主持方式。这些新的主持方式在电视主持人的情感劳动与思想方式中产生出融媒体时代新的文化生产经验,也为不同观众藉由其喜爱的主持人产生了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参与互动的集体主持方式与多元话语文本中,多元开放的话语文本也削弱了电视媒体单向传输信息特点带来的闭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主持方式 文化生产 话语表述 转型发展
原文传递
民族主义话语及其表述实质——19世纪上半叶俄国文化运动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季明举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61,共14页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发生多元剧烈变动的关键历史时期。自1836年恰达耶夫发表著名的《哲学书简》并引起俄国思想界的震惊时起,就在精英知识分子中展开了针对俄罗斯命运与前途的民族主义双重话语表述。这种表述的大方向...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发生多元剧烈变动的关键历史时期。自1836年恰达耶夫发表著名的《哲学书简》并引起俄国思想界的震惊时起,就在精英知识分子中展开了针对俄罗斯命运与前途的民族主义双重话语表述。这种表述的大方向,是在短时期内充分学习西方的前提下,确立俄国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独立文化身份和精神优势。其间,俄罗斯传统文化意识在俄国和欧洲两种文化交流与激烈碰撞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知识界普遍关注的共同话题。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化运动紧紧围绕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话语表述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思潮 民族主义话语表述 知识分子 思想论争
下载PDF
从“材料投放”到“材料支持”--社会学视角下幼儿园活动中材料的话语重构
11
作者 尹姝文 潘伟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 2023年第3期4-6,共3页
无论是在幼儿园教科研活动中,还是在各类学术会议现场,“材料投放”总是学前教育领域中一种常出现的话语表述。笔者从社会学视角下的“何以可能”和“谁的”两个关键问题出发,对“材料投放”这一话语表述产生固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所... 无论是在幼儿园教科研活动中,还是在各类学术会议现场,“材料投放”总是学前教育领域中一种常出现的话语表述。笔者从社会学视角下的“何以可能”和“谁的”两个关键问题出发,对“材料投放”这一话语表述产生固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教师角色和儿童权利展开思考,并试图探索“材料投放”这一话语表述的重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投放 教师角色 社会学视角 儿童权利 幼儿园活动 学术会议 话语表述 话语重构
下载PDF
《黑暗的心》对殖民话语的颠覆与包容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红霞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85-88,共4页
笔者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对康拉德《黑暗的心》的写作背景的考证,简要探讨了《黑暗的心》中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话语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小说运用“投射”、“失语”、“缺省”和“食人”等方法建构“他者”,对帝国主义话语实行了颠覆... 笔者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对康拉德《黑暗的心》的写作背景的考证,简要探讨了《黑暗的心》中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话语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小说运用“投射”、“失语”、“缺省”和“食人”等方法建构“他者”,对帝国主义话语实行了颠覆和包容。笔者运用实例分析证明《黑暗的心》是一部寓殖民主义思想于反殖民主义思想之中的辩证统一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话语表述 颠覆 包容 辩证统一
下载PDF
民国前期南北地缘话语与政治演进
13
作者 王尤清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50,共7页
南北地域观念原本只是乡土性的文化地缘差异,民国前期,这种差异随着政治势力的介入而不断强化。政治人物用鲜明话语来表述自己与对方的不同,深化民众的地缘意识。进入20世纪20年代,南北对立话语表述尤为明显,南方斥北方腐败落后,阻碍民... 南北地域观念原本只是乡土性的文化地缘差异,民国前期,这种差异随着政治势力的介入而不断强化。政治人物用鲜明话语来表述自己与对方的不同,深化民众的地缘意识。进入20世纪20年代,南北对立话语表述尤为明显,南方斥北方腐败落后,阻碍民主宪政的实施;北方则视南方为"叛党",以"南征"、"反赤"为自己正名。带有分裂性质的南北地缘话语虽不足以让我们过分地去加以强调,但它在民国前期的政治军事发展脉络中,一直或隐或显地存在,追溯南北对立话语表述的缘起与形成,有助于审视表象之下的事实演变和民初的历史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对立 地缘 话语表述 军阀 北伐
下载PDF
建国后毛泽东国际话语传播的环境、主题及启示
14
作者 吴贤军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37-441,494,共6页
中国和平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引起西方国家利用话语表述施加各种软遏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建国后曾多次在外事场合就国际形势发表观点,并有力地加强了中国国际话语传播的影响力。从政治传播学的视角,整理和... 中国和平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引起西方国家利用话语表述施加各种软遏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建国后曾多次在外事场合就国际形势发表观点,并有力地加强了中国国际话语传播的影响力。从政治传播学的视角,整理和分析《毛泽东文集》中的相关文本,能够表明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话语环境变化有着清晰而准确的判断,对国际话语主题、风格进行了有益的定位。当前,中国要构建更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正需要借鉴毛泽东国际话语在内容、表述和目标上的认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国际话语 话语表述 政治传播
下载PDF
习语与术语:中国传统音乐话语表述体系掂论
15
作者 周洁 应姿 《音乐研究》 2024年第3期58-68,共11页
中国传统音乐话语表述体系中存在着习语(idiom)与术语(terminology)两大系统。二者在文化身份、认知观念、行为方式与成果贡献等方面大相径庭,衍生出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法、记谱法与理论研究,以及非遗保护与发展等重要领域,呈现出两... 中国传统音乐话语表述体系中存在着习语(idiom)与术语(terminology)两大系统。二者在文化身份、认知观念、行为方式与成果贡献等方面大相径庭,衍生出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法、记谱法与理论研究,以及非遗保护与发展等重要领域,呈现出两套截然相反的文化操作系统。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演进的现实语境中,术语和习语常常互融互渗,体现出民间艺人与音乐学者文化身份与权益的共生共荣,彰显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演进的内在规律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习语 术语 话语表述体系 文化身份 文化观念 文化行为
原文传递
民族志电影中的主体表述:抗争、景观与民族记忆
16
作者 吴晨翔 《视听》 2021年第5期11-12,共2页
民族志电影书写的特定族群的文化往往不易理解,在影像叙事之外,还需要适当地补充一些话语表述。这些表述既包含客观性的说明解释,也涵盖主观性的意见表达,形式包含但不限于解说、同期声、访谈、口述等语言形式。在当代的民族志电影中,... 民族志电影书写的特定族群的文化往往不易理解,在影像叙事之外,还需要适当地补充一些话语表述。这些表述既包含客观性的说明解释,也涵盖主观性的意见表达,形式包含但不限于解说、同期声、访谈、口述等语言形式。在当代的民族志电影中,文化主体进行自我表述早已成为常态,事实上,受制于录音技术发展的滞后,以及主观理念的不断更替,主体表述进入民族志电影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曲折的过程。通过梳理这一过程,探寻民族志电影发展的历史面向与背后规律,对当代影像民族志、口述史的研究能够给予一些现实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电影 主体表述 话语表述 口述史 民族记忆
下载PDF
甄别、廓清与拓深——孙桂荣《性别诉求的多重表达——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评述
17
作者 解孝娟 李玉森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5-96,共2页
孙桂荣的《性别诉求的多重表达——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是一部女性文学批评的力作。她以广阔的文学视野、丰富的研究范式、翔实的文本例证最大限度地涵盖了性别诉求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领域注... 孙桂荣的《性别诉求的多重表达——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是一部女性文学批评的力作。她以广阔的文学视野、丰富的研究范式、翔实的文本例证最大限度地涵盖了性别诉求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提供了前瞻性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诉求的多重表述——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 文学批评 评述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律文本演进
18
作者 沈田 曾韵 瓮立臣 《新疆社科论坛》 2023年第6期52-58,共7页
现行宪法文本中特别是序言中的相关表述,为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概念基础和基本标准,通过宪法解释理论和制度层面的分析,为在宪法框架内寻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资源提供了可能。以现行宪法文本为基本,挖掘... 现行宪法文本中特别是序言中的相关表述,为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概念基础和基本标准,通过宪法解释理论和制度层面的分析,为在宪法框架内寻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资源提供了可能。以现行宪法文本为基本,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理基础,是建构以立法、执法、司法和评价为要素的实施机制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民族政策向法律文本转化的前提。民族政策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促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方立法工作的开展。民族团结立法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向,是地方民族团结立法的重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话语表述 逻辑分析 宪法基础 民族团结立法
下载PDF
“红色经典”:界说、改编及传播 被引量:13
19
作者 侯洪 张斌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82,共4页
“红色经典”的改编及传播不仅是一个媒介事件和消费层面的“狂欢”, 也不是简单归于政治即可以说清楚的。这是中国的国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历史现实。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只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建构和与国际接轨,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华民... “红色经典”的改编及传播不仅是一个媒介事件和消费层面的“狂欢”, 也不是简单归于政治即可以说清楚的。这是中国的国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历史现实。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只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建构和与国际接轨,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守护和现代传统的思考和重建。鉴于此,本文将对“红色经典”及其改编与传播做一较为周详的考察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界说 改编 传播空间 民族精神信仰 话语表述 人物塑造
下载PDF
被解说的与被建构的:“五四”研究史评析
20
作者 徐刚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5期9-12,共4页
"五四"运动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中国的思想元典,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五四"运动这个现代中国的本源性事件不断被"当代人"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叙述,大致存在"... "五四"运动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中国的思想元典,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五四"运动这个现代中国的本源性事件不断被"当代人"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叙述,大致存在"文艺复兴说"、"破坏传统说"、"资产阶级启蒙说"和"新民主主义说"等关于"五四"运动的主要话语表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现代化 话语表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