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政治文本和谐话语隐喻研究——以《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白皮书为例
1
作者 王京京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和谐话语隐喻研究以话语隐喻框架理论为基础,《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为语料,话语隐喻为研究对象,和谐话语分析“以人为本”为研究假定,亲近、良知和制约为分析原则,从建设性的视角,对政治文本中和谐话语隐喻建...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和谐话语隐喻研究以话语隐喻框架理论为基础,《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为语料,话语隐喻为研究对象,和谐话语分析“以人为本”为研究假定,亲近、良知和制约为分析原则,从建设性的视角,对政治文本中和谐话语隐喻建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通过不同类型话语隐喻中“人民”身份的构建,突出个体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反向验证了“以人为本”的和谐话语分析假定。研究结果有助于生态语言学理论的创新,为探索新时代中国话语实践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政治文本 和谐话语隐喻 “人民”身份构建
下载PDF
绘画的镜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从“镜子”意象看西方“再现”观念的变迁
2
作者 杨向荣 唐紫琪 《艺术设计研究》 2023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在西方绘画史上,镜像最初以逼真摹仿为核心观念,这是对传统再现观念的确证。文艺复兴时期,镜像一方面在视觉相似的基础上再现摹仿对象;另一方面开始偏离现实。在现代艺术中,镜像偏离指涉性,完全颠覆和抛弃了再现。镜像从确证再现到偏离... 在西方绘画史上,镜像最初以逼真摹仿为核心观念,这是对传统再现观念的确证。文艺复兴时期,镜像一方面在视觉相似的基础上再现摹仿对象;另一方面开始偏离现实。在现代艺术中,镜像偏离指涉性,完全颠覆和抛弃了再现。镜像从确证再现到偏离再现,再到颠覆再现的艺术实践中,实际上是绘画在不断地重构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而以此回应图像再现内涵的观念变迁。在镜像对再现观念的挑战和冲击中,古典绘画的理论范式和诸多原则遭遇危机,同时也引发了艺术实践中再现观念的重构,为解读艺术与现实之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 再现 图像叙事 话语隐喻
下载PDF
古希腊陶绘的图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
3
作者 杨向荣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古希腊陶绘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陶绘通过视觉语言,呈现剧场化故事,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图像叙事方式.陶绘通过图像叙事,不仅传递可视化的信息,同时传达出古希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有着特殊的话语隐喻.图像凭借独特的构成要素... 古希腊陶绘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陶绘通过视觉语言,呈现剧场化故事,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图像叙事方式.陶绘通过图像叙事,不仅传递可视化的信息,同时传达出古希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有着特殊的话语隐喻.图像凭借独特的构成要素传递信息,形成一种图像文本,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神话传说文本、陶绘图像三者在语义层面的互释.陶绘的图像叙事所呈现出来的内在张力和深层学理机制,可以为我们解读图像叙事及其话语隐喻提供新的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绘 图像叙事 剧场性 视觉化 话语隐喻
下载PDF
话语隐喻:类推图式形成的关键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清 付丽芳 《湘南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8-61,69,共5页
认知语言学家很久以来就对人类思维与话语中的类推感兴趣,但是对语言行为与类推图式之间的关系属性却研究得甚少。话语隐喻是指能在某个话语群引起一致类推的语言表达结构。类推图式是具体的,是围绕特殊的词汇进行的,话语隐喻是类推图... 认知语言学家很久以来就对人类思维与话语中的类推感兴趣,但是对语言行为与类推图式之间的关系属性却研究得甚少。话语隐喻是指能在某个话语群引起一致类推的语言表达结构。类推图式是具体的,是围绕特殊的词汇进行的,话语隐喻是类推图式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隐喻 隐喻意义 类推图式
下载PDF
话语隐喻研究综述
5
作者 周红英 《外语与翻译》 2012年第3期17-25,共9页
话语隐喻是顺应认知语言学的社会文化转向而提出的,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和研究主题。认知语言学的社会文化转向把对体验性认知的关注转向对社会/文化认知的关注,关注社会互动中的个体认知和语言用法对社会/文化认知的体... 话语隐喻是顺应认知语言学的社会文化转向而提出的,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和研究主题。认知语言学的社会文化转向把对体验性认知的关注转向对社会/文化认知的关注,关注社会互动中的个体认知和语言用法对社会/文化认知的体现。话语隐喻研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话语隐喻探讨作为社会互动的话语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隐喻来对社会/文化认知实例化。话语隐喻理论发展了基于体验性的概念隐喻理论,也可以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工具。话语隐喻同文化认知的关系也为跨文化的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社会语言学 复杂适应系统 文化认知 话语 话语隐喻
下载PDF
认知与语用融合视域下中国政治话语隐喻分析——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云梦 卢卫中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例,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关联理论,融合认知与语用视角探讨中国政治话语隐喻的运作机制及语用功能。研究发现:中国政治话语隐喻在认知语境的制约下,使得源域的相关概念选择性地映射到目标域中,听话人借助语境...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例,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关联理论,融合认知与语用视角探讨中国政治话语隐喻的运作机制及语用功能。研究发现:中国政治话语隐喻在认知语境的制约下,使得源域的相关概念选择性地映射到目标域中,听话人借助语境进行语用推理,在政治话语和政治语境假设之间找到最佳关联,进而推知隐喻背后所传达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内涵意义;隐喻在政治话语中发挥了重要的认知与交际功能,旨在引导国内民众正确理解政治思想,消除西方受众对中国政治的误解,有效促进中国声音在国内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话语隐喻 运作机制 语用功能
下载PDF
连贯压制原则与话语隐喻的认知解读
7
作者 李伟 《蚌埠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2-65,共4页
依托概念隐喻理论,探讨了特定社群的文化认知对个体成员话语隐喻生成和理解的连贯压制作用。文化认知的连贯压制力源于隐喻性话语产生的社会文化情境和个体间交互主观性的认知心理状态。以习近平“旅行”政治话语隐喻为例分析得出,特定... 依托概念隐喻理论,探讨了特定社群的文化认知对个体成员话语隐喻生成和理解的连贯压制作用。文化认知的连贯压制力源于隐喻性话语产生的社会文化情境和个体间交互主观性的认知心理状态。以习近平“旅行”政治话语隐喻为例分析得出,特定语境下文化认知的连贯压制能够影响“旅行隐喻”的话语构建,以及读者、受众对政治话语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知 连贯压制 话语隐喻 旅行隐喻
下载PDF
“脆皮大学生”的自我嘲谑、话语隐喻及精神表达
8
作者 敖成兵 《青少年学刊》 2024年第3期51-57,64,共8页
“脆皮大学生”甫一出世,即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脆皮大学生”的谐趣式表达之外不仅显现出流行的嘲谑语境里的自我指称、身份认同、群体狂欢和镜像呈现,也隐喻着“脆皮大学生”在内卷式社会情境下的身体之“脆”、情感之“苦”、精... “脆皮大学生”甫一出世,即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脆皮大学生”的谐趣式表达之外不仅显现出流行的嘲谑语境里的自我指称、身份认同、群体狂欢和镜像呈现,也隐喻着“脆皮大学生”在内卷式社会情境下的身体之“脆”、情感之“苦”、精神之“痛”和价值之“忧”。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脆皮大学生”并没有躺平和摆烂,而是展现出一种心理韧性和乐观心态。“脆皮大学生”有自己的生活政治及温和吁请,而家庭、学校、国家及社会都要重视他们的身体状态、情感动态、精神期许和价值诉求,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和关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皮大学生 自我嘲谑 话语隐喻 精神表达 内卷
下载PDF
乡村教育“离土性”的话语隐喻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乐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5,共6页
研究采用以隐喻为先导的话语动态分析框架,借助"理解和体验"的方式,从生成过程和深层功用两个维度对乡土生活中的话语隐喻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究乡村"离土"教育深层次的动因及其之于村落、文化和人的影响。通过"... 研究采用以隐喻为先导的话语动态分析框架,借助"理解和体验"的方式,从生成过程和深层功用两个维度对乡土生活中的话语隐喻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究乡村"离土"教育深层次的动因及其之于村落、文化和人的影响。通过"考出去"与"考不出去","读出来"与"读不出来","教出来"与"教不出来"以及"我是农民的儿女"与"我以后不想待在农村"四组话语隐喻的分析,揭示乡村教育已经在以"考""读""教"为工具导向、以"走出去"为城市导向和以"不再做农民"为他者身份导向中变成了离土的教育。因此,乡村教育应该转变为培养乡土文明观的生态教育,使乡村少年理解生存和生命的真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离土教育 话语隐喻 乡村少年
原文传递
《金瓶梅》中的隐喻型性话语及其翻译研究——以芮效卫的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全功 赵瑞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7-23,共7页
《金瓶梅》中有大量的性描写,其中的隐喻型性话语及其翻译值得研究。通过搜集相关语料,发现其中的绝大部分隐喻型性话语属于四种概念隐喻,即"性是战争""性是植物""性是动物"和"性是气象"。芮... 《金瓶梅》中有大量的性描写,其中的隐喻型性话语及其翻译值得研究。通过搜集相关语料,发现其中的绝大部分隐喻型性话语属于四种概念隐喻,即"性是战争""性是植物""性是动物"和"性是气象"。芮效卫对《金瓶梅》中的隐喻型性话语采取的主要是再现策略,由于相关语境比较充分,译文读者也不难理解。译者也删除了部分性隐喻意象,主要由于语境不够充分,或者语用频率较低。芮效卫对其中隐喻型性话语的翻译较好地实现了认知与审美的统一,同时也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忠实翻译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隐喻型性话语 概念隐喻 翻译
下载PDF
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隐喻话语的主观性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兵转 林紫荆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4-69,共6页
剖析了隐喻话语的主观性内涵,建构了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隐喻话语的主观性分析框架。依此框架,从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三个方面分析了隐喻话语的主观性,挖掘了隐喻话语体现的情感、态度及观点等。通过对语言表意功能的深入研究,达到... 剖析了隐喻话语的主观性内涵,建构了认知隐喻理论视域下隐喻话语的主观性分析框架。依此框架,从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三个方面分析了隐喻话语的主观性,挖掘了隐喻话语体现的情感、态度及观点等。通过对语言表意功能的深入研究,达到促进人们沟通与交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 隐喻话语 主观性 说话人 主观性内涵 认知方式
下载PDF
隐喻话语的认知解读
12
作者 鞠晶 尚艳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0-103,共4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存在于人类思维中。人类的话语中充满了隐喻。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话语进行解读,隐喻话语建构的特点体现为:主体认知性、修辞性和社会性。隐喻话语解读的特点体现为:动态开放...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存在于人类思维中。人类的话语中充满了隐喻。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话语进行解读,隐喻话语建构的特点体现为:主体认知性、修辞性和社会性。隐喻话语解读的特点体现为:动态开放性、审美互动性和意象塑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隐喻话语建构 隐喻话语解读 特点
下载PDF
汉语隐喻性话语的取象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华鸿燕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5-54,共10页
观物取象是我国古人对认知过程的一种哲学概括,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观物取象之于隐喻性话语的认识论价值可从意象思维和全面性的观物原则展开。观物取象是传统中国式隐喻认知模式,在这一原则指导下,隐喻性话语的意义建构就是一个取象过... 观物取象是我国古人对认知过程的一种哲学概括,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观物取象之于隐喻性话语的认识论价值可从意象思维和全面性的观物原则展开。观物取象是传统中国式隐喻认知模式,在这一原则指导下,隐喻性话语的意义建构就是一个取象过程,并分别体现在据象铸言和立象尽意的语言活动中。这就是隐喻性话语取象说的总体观点,也是观物取象之于本研究的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隐喻话语 取象说 观物取象 认识论价值
下载PDF
隐喻话语中的语用预设——以情景喜剧《老友记》为例
14
作者 张维 李曼娜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83-87,共5页
语用预设是一种重要的语用推论,其所具有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已经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以情景喜剧《老友记》中隐喻话语为语料,分析了隐喻话语中的语用预设信息的获取、语用预设的特征以及语用预设在隐喻话语中的功能;阐述了语用预设是如... 语用预设是一种重要的语用推论,其所具有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已经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以情景喜剧《老友记》中隐喻话语为语料,分析了隐喻话语中的语用预设信息的获取、语用预设的特征以及语用预设在隐喻话语中的功能;阐述了语用预设是如何保证含有隐喻话语的交际顺利进行;探讨了语用预设是如何参与隐喻话语含意的推导并产生歧义、幽默等交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话语 语用预设 语境
下载PDF
儿童隐喻话语理解及其教育教学启示
15
作者 李满红 陈清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8期159-162,共4页
隐喻是人类思维认知的重要方式。从关联理论视角研究儿童隐喻理解以及隐喻能力发展的四个方面:了解话语语境中何时恰当理解隐喻,恰当协调隐喻的暗含意义,存储语境化隐喻语言及其意义;获得隐喻认知情感目标。研究结果表明话语语境中的域... 隐喻是人类思维认知的重要方式。从关联理论视角研究儿童隐喻理解以及隐喻能力发展的四个方面:了解话语语境中何时恰当理解隐喻,恰当协调隐喻的暗含意义,存储语境化隐喻语言及其意义;获得隐喻认知情感目标。研究结果表明话语语境中的域知识、互动、场景语境、认知情感目标等方面与隐喻性语言的理解紧密关联,话语语境影响儿童隐喻能力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努力构建适应儿童隐喻能力发展的话语语境以促进其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隐喻话语理解 隐喻能力 教育教学
下载PDF
认知语境观和隐喻话语的阐释
16
作者 石岩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5期30-31,48,共3页
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隐喻话语的阐释需要语境提供线索。本文从传统语境观对隐喻话语阐释的局限入手.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这一普遍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隐喻话语的阐释就是受话者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关联为目标而进行的话语... 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隐喻话语的阐释需要语境提供线索。本文从传统语境观对隐喻话语阐释的局限入手.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这一普遍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隐喻话语的阐释就是受话者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关联为目标而进行的话语推理的过程,即受话者通过认知语境利用逻辑知识、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对新旧信息和假设不断进行选择、激活和重组,获得最佳关联,从而理解隐喻话语含义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话语 传统语境观 最佳关联 认知语境观
下载PDF
论“味觉隐喻话语”的审美主体间性特征
17
作者 陈士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77-80,共4页
"味"范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已衍生为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味觉隐喻话语系统。这种味觉隐喻话语在中国古典美学时空中的存活具有绵延性与广延性的特征;它的古典形态的审美主体间性特征则表现在其中和性、直觉性与超越性等... "味"范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已衍生为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味觉隐喻话语系统。这种味觉隐喻话语在中国古典美学时空中的存活具有绵延性与广延性的特征;它的古典形态的审美主体间性特征则表现在其中和性、直觉性与超越性等三个方面。这种味觉隐喻话语凭此审美主体间性特征对西方美学具有弥足珍贵的增补意义与对话意义,理应成为重建中国美学话语的重要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 味觉隐喻话语 审美主体间性
下载PDF
关联理论与词语型隐喻性话语
18
作者 张会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2期133-134,共2页
在人们的日常会话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焦点带修饰词的词语型隐喻性话语和焦点不带修饰词的词语型隐喻性话语。关联理论对词语型隐喻性话语的推理具有较强的解释性。
关键词 关联理论 会话含义的推理 词语型隐喻话语
下载PDF
“话语”与“事件”:平行世界中的爱情——《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中的隐喻叙事
19
作者 郑少敏 《河北画报》 2020年第10期114-115,共2页
影片《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是一部具有隐喻叙事的爱情片。论文以叙事学为研究视角,从话语层、事件层、意象的隐喻与象征三个层面探讨影片中叙事策略。
关键词 平行世界 意象隐喻 话语隐喻 象征
下载PDF
隐喻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竞贤 梅德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58,共5页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跨域映射及关联对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机制似乎不具备充分的解释力。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能很好地解释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机制。根据顺应理论,隐喻性话语的生成是说话人对交际目的的顺应,隐喻性话语的理解则是听话...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跨域映射及关联对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机制似乎不具备充分的解释力。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能很好地解释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机制。根据顺应理论,隐喻性话语的生成是说话人对交际目的的顺应,隐喻性话语的理解则是听话人对说话人交际意图的顺应,而语境既为说话人和听话人相互顺应的条件,同时也是两者相互顺应的动态的构建性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话语 顺应理论 关联 跨域映射 交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