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肖勤小说话语风景探析
1
作者 孙建芳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5-79,共5页
仡佬族青年女作家肖勤在已发表的100余万字的中短篇小说中,用诗化的语言、动态的文字和质感的画面,构建了黔北山地特有、亦是作者独有的话语风景,使其小说艺术健步登顶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审美旨趣。
关键词 肖勤小说 话语风景 诗化语言 动态文字 质感画面
下载PDF
师陀小说的风景话语及其意义
2
作者 张东旭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1期71-77,共7页
自20世纪30年代起,师陀先后出版了《谷》《里门拾记》等小说集,为乡土文学开拓了一个新向度。在师陀小说中,田园风光、家园场景、世态风情相互交织,不同形式的"风景"不仅流露着作者无限深厚的怀乡情结,也承载着他在启蒙与革... 自20世纪30年代起,师陀先后出版了《谷》《里门拾记》等小说集,为乡土文学开拓了一个新向度。在师陀小说中,田园风光、家园场景、世态风情相互交织,不同形式的"风景"不仅流露着作者无限深厚的怀乡情结,也承载着他在启蒙与革命转型期的多重话语叙述。基于对故土"浮世绘"生活样式的书写追求,师陀避免了左翼的叙事模式,也远离了京派小说的田园想象,他努力追求"社会"和"个人"的真实再现,在这一过程中,师陀表现出了既反思批判又眷恋感伤的复杂心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风景话语 浮世绘
下载PDF
战时语境中的风景美学——论沈从文《虹桥》中的风景话语与艺教观念
3
作者 陈雪 刘泰然 《民族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1,共11页
沈从文的《虹桥》在战时语境中探讨风景的表征问题,作品通过奇景对主人公的启示与“自然”的再教育来打破现代艺术教育造成的区隔与遮蔽,隐含着对蔡元培、徐悲鸿等人的写实主义艺教模式的批评。无论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放弃绘画而选择民俗... 沈从文的《虹桥》在战时语境中探讨风景的表征问题,作品通过奇景对主人公的启示与“自然”的再教育来打破现代艺术教育造成的区隔与遮蔽,隐含着对蔡元培、徐悲鸿等人的写实主义艺教模式的批评。无论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放弃绘画而选择民俗研究、皈依自然,还是这一时期沈从文从民间工艺美术制作的角度重新定义写作,都意在消解文学(绘画)、民间工艺与自然三者之间的界限,松动既有的艺术体制,呈现沉默的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话语 艺教观念 《虹桥》 沈从文
原文传递
视觉印象与社会关切:茅盾西北书写中的风景话语
4
作者 王敏 马云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92,共13页
茅盾的西北书写通过显文本和潜文本的互动,以“风景”这一认识性装置为媒介,将抗战时期的西北面相以鲜活立体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这时期,茅盾“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抒情观及“创作每不忘社会”的关切之情,直接显现在“由人构筑的风景”... 茅盾的西北书写通过显文本和潜文本的互动,以“风景”这一认识性装置为媒介,将抗战时期的西北面相以鲜活立体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这时期,茅盾“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抒情观及“创作每不忘社会”的关切之情,直接显现在“由人构筑的风景”话语里。借助“白杨树”这一情景融合的文学意象,茅盾将风景话语与政治话语相结合,也将风景话语从景观认识装置,扩展为表征中华民族共有审美风貌、时代精神和革命情感结构的文化符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西北书写 视觉印象 风景话语
原文传递
视觉想象与抒情现代性——论20世纪50—60年代小说的风景话语 被引量:3
5
作者 颜水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7,共11页
风景话语不仅具有陈述意义和修辞价值,也是一种复杂的思维形式和情感结构。抒情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传统,景和情是文学的两个基本元质,小说中的景与情同样不可分离。20世纪50—60年代小说具有数量众多、内容各异的风景描写,这些风景话语使... 风景话语不仅具有陈述意义和修辞价值,也是一种复杂的思维形式和情感结构。抒情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传统,景和情是文学的两个基本元质,小说中的景与情同样不可分离。20世纪50—60年代小说具有数量众多、内容各异的风景描写,这些风景话语使小说呈现了鲜明的视觉美学和抒情特征。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小说家大都诗意化、浪漫化地看待、描绘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他们在小说创作中融合了视觉想象,通过壮丽的山河、悲苦的荒原、优美的田园、斑斓的色彩、丰富的造型等风景话语蕴含了宏大崇高的感情,表达了对祖国、劳动人民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歌颂,也表达了对幸福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欢唱。这些风景话语不仅构成了一种视觉秩序,而且展现了抒情与中国现代性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时代 风景话语 视觉想象 抒情现代性
原文传递
传统家国伦理与“游牧民”世界观——论席慕蓉的风景话语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颜水生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37,共7页
席慕蓉的风景话语是一种以传统家国伦理和"游牧民"世界观为核心内容的想象建构,家国之思是席慕蓉描绘蒙古高原风景的起源和归宿,是她最为重要的思想文化诉求,"风景"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乡愁的重要形式。席慕蓉的风景... 席慕蓉的风景话语是一种以传统家国伦理和"游牧民"世界观为核心内容的想象建构,家国之思是席慕蓉描绘蒙古高原风景的起源和归宿,是她最为重要的思想文化诉求,"风景"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乡愁的重要形式。席慕蓉的风景话语代表了对中华传统家国伦理和"游牧民"世界观的尊崇与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话语 家国伦理 游牧文明 世界观
原文传递
论张承志的风景话语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颜水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3-192,共10页
风景蕴含的话语及意义与叙事策略紧密相关,张承志从"美丽的牧歌""穷苦的绝境"和"神圣的风景"等角度对风景进行了图绘式描写,并展示了风景话语在审美、生存和超越等维度的意义。"风景"是张承志... 风景蕴含的话语及意义与叙事策略紧密相关,张承志从"美丽的牧歌""穷苦的绝境"和"神圣的风景"等角度对风景进行了图绘式描写,并展示了风景话语在审美、生存和超越等维度的意义。"风景"是张承志内心存在的认识性装置,呈现的是张承志以批判西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理想,并且试图在总体上对现代性弊病加以批判、超越与克服。张承志的风景话语不仅潜藏了他与新时期文学主潮的分野,也潜藏了他与新时期知识界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话语 反思现代性 理想主义 新时期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