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名而动”结构的来源及其语法性质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荣祥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9-246,共8页
要认识"子产而死"这样的"名而动"结构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语法结构,有两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一是这一结构的来源,二是连词"而"的语法功能。本文认为,连词"而"的基本语法功能是标记"两度陈... 要认识"子产而死"这样的"名而动"结构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语法结构,有两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一是这一结构的来源,二是连词"而"的语法功能。本文认为,连词"而"的基本语法功能是标记"两度陈述",即"而"连接的一定是两个在句法结构中具有述谓功能的成分。在"名而动"结构中,"名"原本是一个判断句的谓语部分,它和"而"后的"动"通过"而"连接构成一个复杂谓语形式,共同对句子的话题性主语加以陈述。"名而动"来源于"话题性主语+名而动"句法结构省略"话题性主语"。"名而动"中"名"具有"类意义"的语义特征。文章还对"时间名词+而+动"给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而动” “两度陈述”标记 述谓 话题性主语“类意义” 复谓结构
原文传递
“这”的功能嬗变及其他 被引量:14
2
作者 叶友文 《语文研究》 1988年第1期17-21,共5页
“这”在它的历史初期只能作修饰成分,即只具连体性功能。“这”从连体性功能发展为独立作主语的功能(下称独立性功能)有一个“这×→这”的变化过程。×因地域而不同。在中原以南的部分地区,×=个;在元代大都,×=的。... “这”在它的历史初期只能作修饰成分,即只具连体性功能。“这”从连体性功能发展为独立作主语的功能(下称独立性功能)有一个“这×→这”的变化过程。×因地域而不同。在中原以南的部分地区,×=个;在元代大都,×=的。“这×→这”嬗变不彻底,现代北京话“这”的功能窄于古代近指代词“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 连体 单独作主语 近指代词 梅县话 敦煌变文 语法意义 张协状元 朱子语 元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