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话题标记与句类限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强星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0-204,共15页
文章考察汉语话题标记进入四大句类的情况。话题标记可以出现在常规陈述句和祈使句中;不能在话题和述题易位的陈述句以及所有类型的疑问句里使用;话题标记在感叹句里的使用呈现出一定的方言差异。借助与日语、韩语及少数藏缅语言的相关... 文章考察汉语话题标记进入四大句类的情况。话题标记可以出现在常规陈述句和祈使句中;不能在话题和述题易位的陈述句以及所有类型的疑问句里使用;话题标记在感叹句里的使用呈现出一定的方言差异。借助与日语、韩语及少数藏缅语言的相关现象的比较分析,文章认为汉语中被称为"话题标记"的语法成分并非实至名归的话题标记,而属于"话题-确定性述谓结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标记 话题-确定性述谓结构标记 句类 类型学
下载PDF
词类序列“V+N1+N2”的多功能性及信息结构的制约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朴珍玉 张钦钦 李妍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71,共10页
以往从动词的论元结构或动词的语义特征,都无法很好地解释"V+N1+N2"序列中论元的非常规实现问题。本文发现,当V是给予类或言说类三元动词和V为非三元动词时,N1和N2的句法语义关系是不同的,本文主要考察后者。当V为非三元动词... 以往从动词的论元结构或动词的语义特征,都无法很好地解释"V+N1+N2"序列中论元的非常规实现问题。本文发现,当V是给予类或言说类三元动词和V为非三元动词时,N1和N2的句法语义关系是不同的,本文主要考察后者。当V为非三元动词时,"N1+N2"往往有主谓、复指、并列、偏正等多种句法语义关系。在不满足论元结构的"V+N1+N2"中最常见的是V与N2有动作-受事关系,而与N1不存在论元选择关系。从信息结构角度看,不定指排斥话题位置,而焦点要用不定名词形式。这与N1、N2的外部形式是相匹配的:N1更具话题性,为句内话题;N2更具焦点性,为自然焦点。N1的引入扩大了句式的信息容量,为满足信息结构要求,N2往往是数量结构,这满足了建立新的话题—述题关系的述谓性要求,既可以使话题不悬空、同时满足句末名词短语表达未知信息的无定性要求,符合经济性原则,体现了N2指称功能和述谓功能的包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类序列“V+N1+N2” 信息结构 话题-题关系 指称-包含模式
原文传递
论“名而动”结构的来源及其语法性质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荣祥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9-246,共8页
要认识"子产而死"这样的"名而动"结构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语法结构,有两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一是这一结构的来源,二是连词"而"的语法功能。本文认为,连词"而"的基本语法功能是标记"两度陈... 要认识"子产而死"这样的"名而动"结构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语法结构,有两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一是这一结构的来源,二是连词"而"的语法功能。本文认为,连词"而"的基本语法功能是标记"两度陈述",即"而"连接的一定是两个在句法结构中具有述谓功能的成分。在"名而动"结构中,"名"原本是一个判断句的谓语部分,它和"而"后的"动"通过"而"连接构成一个复杂谓语形式,共同对句子的话题性主语加以陈述。"名而动"来源于"话题性主语+名而动"句法结构省略"话题性主语"。"名而动"中"名"具有"类意义"的语义特征。文章还对"时间名词+而+动"给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而动” “两度陈标记 话题性主语“类意义” 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