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诠释学的历史性与儒家经典起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景海峰
-
机构
深圳大学国学院哲学系
-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31,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儒家经典解释学的体系与方法研究”(16AZX015)的中期研究成果
-
文摘
利科提出了历史意义的三重诠释,在历史事件的陈述、构成传统的历史解释之外,还有一种理解的历史性或诠释学的历史性。这种历史性是对历史叙事本身的反思,构成一种哲学的追问与精神性的溯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于事实性的考辨上。从这样的历史性理解出发,我们可以暂且超离实物、图像和文字,以及各种历史材料本身所带来的有限性之束缚,而由对象物演变的逻辑来还原或者想象历史演变所可能存在的路径,以勾勒出从"无言"世界进入到"有言"世界的图景。儒家的经典以六经为根本,而六经的起源与儒家所建构的文明史、历史观是交叠在一起的,仅从历史的事实性考论入手,我们无法说清楚这些材料的真实来源,尤其不能解释这些文献何以变成了具有某种神圣性特征的典籍。所以,儒家经典的起源就不只是文献自身的历史,它也包含了观念的演化史和精神的扩展史,是一个不断的诠释和一系列思想填充活动的结果。从口传记忆到书写记忆,从片段无序的材料到结构谨严的文本,从一般性的历史文献到体系化的哲学经典,这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历程,既是六经成型的前史,也是六经的演化史与建构史,正是在原本混沌迷离的状态中,六经系统才慢慢地成长起来,儒家经典的基本面貌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化,最终以华夏文明之根本正典的身份呈现于世。
-
关键词
诠释学的历史性
历史记忆
传说时代
六经
史官传统
经典诠释
-
Keywords
historical nature of hermeneutics
memory of history
time of legend
six classics
tradition of chronological officer
explaining of classics
-
分类号
B089.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