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的诠释立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耘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76-78,共3页
学界一般采用“道性善”和“称尧舜”二语来概括孟子的思想核心 ,而本文认为孟子的思想核心由“性善论”、“仁道论”和“王政论”三大块共同构成。三者统合而成的整体之“一”,便是孟子据以评价古代传统的诠释立场。文章分别讨论了此... 学界一般采用“道性善”和“称尧舜”二语来概括孟子的思想核心 ,而本文认为孟子的思想核心由“性善论”、“仁道论”和“王政论”三大块共同构成。三者统合而成的整体之“一”,便是孟子据以评价古代传统的诠释立场。文章分别讨论了此一立场与崇古主义历史观、传统之再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诠释立场 中国 哲学思想 先秦时期 思想核心 “性善论” “王政论” “仁道论”
下载PDF
“仁”与“礼”:对《大学》文本的诠释立场与解释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阮航 《理论与现代化》 2007年第3期77-81,共5页
对《大学》的诠释之所以众说纷纭,一个重要原因是诠释者在思想倾向上的差异。他们对《大学》文本的解读或强调“仁”的精神,或强调“礼”的精神,从而表现出有差异的诠释立场和解释方法。儒者对诠释立场和解释方法的选择,又与他们面向当... 对《大学》的诠释之所以众说纷纭,一个重要原因是诠释者在思想倾向上的差异。他们对《大学》文本的解读或强调“仁”的精神,或强调“礼”的精神,从而表现出有差异的诠释立场和解释方法。儒者对诠释立场和解释方法的选择,又与他们面向当下历史的问题意识紧密相关。从“仁”与“礼”的角度来理解《大学》诠释上的分歧,对于理解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探讨《大学》的现代诠释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诠释立场 解释方法
下载PDF
秦汉诸子关于古公故事的书写差异与诠释立场
3
作者 郑晓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4年第4期92-99,共8页
古公亶父是先周族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并开启文明史进程的史诗级人物。秦汉诸子在不同书写意图支配下对之进行重新构拟,在文字差异的变化中,语词书写的选择上,皆隐匿着不同的诠释立场、思想意图和论证逻辑。秦汉诸子学术视野中重塑的古公... 古公亶父是先周族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并开启文明史进程的史诗级人物。秦汉诸子在不同书写意图支配下对之进行重新构拟,在文字差异的变化中,语词书写的选择上,皆隐匿着不同的诠释立场、思想意图和论证逻辑。秦汉诸子学术视野中重塑的古公“故事”,折射了西汉王朝治理思想的变化。在秦汉历史语境中,政治的大一统带来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局面,但“汉承秦制”“汉家法周”“汉家尧后”等“汉家制度”的不同面相,又提示了“儒术独尊”多元的解读视角;术随势变,古公“故事”书写对此作了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诸子 古公故事 书写差异 诠释立场
原文传递
诠释学与《墨子》之意义生成方式
4
作者 李伟 鲍时好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1-63,共3页
许多人认为《墨子》一书的许多观点是墨子的独自创解,这大大蒙蔽了《墨子》与古代的传承性。他站在社会环境、知识传统、个人因素的诠释立场上,运用"辩"释义、以名举实、类比推理、对文结构、问答式、隐晦言说等多种意义生成... 许多人认为《墨子》一书的许多观点是墨子的独自创解,这大大蒙蔽了《墨子》与古代的传承性。他站在社会环境、知识传统、个人因素的诠释立场上,运用"辩"释义、以名举实、类比推理、对文结构、问答式、隐晦言说等多种意义生成的方式,对古代精华典籍进行独特的诠释,并结合现实提出自己的观点,生成了《墨子》的无穷意义。墨子运用自己的饱学博识,针对时弊,发表所思,从而创立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显学——墨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立场 墨子 意义生成方式
下载PDF
荀子诠释思想论略
5
作者 陈良武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荀子是先秦儒家中传经最伟者,但是就现存文献看,其传经活动之详情已无法确切考知。通过对其著述的探赜索微,可以蠡测出其经典诠释思想:因应时变、重构礼学的诠释语境;发明周孔、执着儒道的诠释立场;"虚壹而静"、破除"成... 荀子是先秦儒家中传经最伟者,但是就现存文献看,其传经活动之详情已无法确切考知。通过对其著述的探赜索微,可以蠡测出其经典诠释思想:因应时变、重构礼学的诠释语境;发明周孔、执着儒道的诠释立场;"虚壹而静"、破除"成积"的诠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诠释语境 诠释立场 诠释策略
下载PDF
经学解释:训诂与义理之间——以《论语》“克己復礼”程朱说为例
6
作者 刁小龍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2年第1期32-43,共12页
'小学'训诂与义理阐释的关系是经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经典解释的路径选择似乎决定了各自的最终趋向。然而,究竟孰为'叛道'孰为'卫道'?实则,'小学'训诂与义理阐释之间的矛盾强力体现出了经学解释中重... '小学'训诂与义理阐释的关系是经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经典解释的路径选择似乎决定了各自的最终趋向。然而,究竟孰为'叛道'孰为'卫道'?实则,'小学'训诂与义理阐释之间的矛盾强力体现出了经学解释中重要的两个方面。小学训诂给予了经学文本被解释的可能性,而解读者背后所理解的经学意义舆思想才是指向性的决定因素。经学解释应当看做是经学解释者整合小学训诂舆义理阐释的结果。因此,经学解释需要关注解释者自身的诠释立场。清儒批评《论语·颜渊》篇'克己复礼'程朱的训诂解释,即忽略了程朱解释立场与其理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 义理 诠释立场 克己复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