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的诠释自觉及其历史影响
1
作者 李清良 《中国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35,共20页
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中,诠释活动主要是一种“学以成人”的活动。对诠释活动的这种理解源于孔子提出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为学”观,即主张一个人要成为“君子”,就必须通过“为学”,尤其是“读书”“学文”,来效仿圣贤君子的所作所为,并... 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中,诠释活动主要是一种“学以成人”的活动。对诠释活动的这种理解源于孔子提出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为学”观,即主张一个人要成为“君子”,就必须通过“为学”,尤其是“读书”“学文”,来效仿圣贤君子的所作所为,并对其“德”与“道”加以深刻理解与把握(“思”与“觉”)。由此,诠释活动便成为“学为君子”不可或缺的活动。这种“为学”观实是基于“人”的自觉而达到“学”的自觉,又由“学”的自觉而达到今天所谓诠释活动的自觉,包括对诠释活动的本质、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具体操作的自觉。现代西方的哲学诠释学与孔子的诠释自觉颇有相通之处,但后者包含了一种更为本源的洞见。正是基于孔子的诠释自觉,我国的经典诠释才作为一种连续不断的传统日渐形成,我国的经典诠释传统也主要依据“为学之道”来确定其基本观念、反思路径与问题意识。这为我们建构当代“中国诠释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诠释自觉 诠释活动 “为学”观 “学文”
原文传递
王夫之《张子正蒙》诠释方法论初探
2
作者 周光庆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9-25,共7页
与北宋中期以来包括二程、朱熹在内的许多儒家学者的有关看法相比较,王夫之关于《正蒙》的文本观念,是全面的、深刻的,有着一定的独到性、创造性和科学性。正是从这种文本观念出发,王夫之建构起富有创造性的四种诠释方法论:语言诠释方法... 与北宋中期以来包括二程、朱熹在内的许多儒家学者的有关看法相比较,王夫之关于《正蒙》的文本观念,是全面的、深刻的,有着一定的独到性、创造性和科学性。正是从这种文本观念出发,王夫之建构起富有创造性的四种诠释方法论:语言诠释方法,体验诠释方法,类推诠释方法,贯通诠释方法。运用这些方法,王夫之务必要在程朱二子之外另辟蹊径,对于张载创立的"真孟子以后所未有也"的哲学理论大力阐发,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予以重建,从而力图推进中国哲学的发展,挽回当世"人心之横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正蒙》 诠释自觉 文本观念 诠释方法论
下载PDF
《道德经》英译中的哲学视域诠释研究——以安乐哲、郝大维译本为例
3
作者 李坤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1-4,共4页
《道德经》作为一部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著作,内容博大精深,其外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而哲学著作的外译首先需要哲学视域的诠释。安乐哲和郝大维两位哲学教授基于道家的关联宇宙论合作诠释英译的《道德经》,利用"点""域"... 《道德经》作为一部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著作,内容博大精深,其外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而哲学著作的外译首先需要哲学视域的诠释。安乐哲和郝大维两位哲学教授基于道家的关联宇宙论合作诠释英译的《道德经》,利用"点""域"关系分析,通过"自觉性诠释"翻译策略,为中国古代哲学典籍外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哲学视域 "点域"关系 "自觉诠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