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个新的防诬陷码和安全防诬陷码
1
作者 蔡庆军 裴定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6-723,共8页
指纹印一般是通过编码嵌入到产品中,码的构造是防盗版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何得到好的防诬陷码和安全防诬陷码是指纹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构造了几个新的防诬陷码和安全防诬陷码,这些新码改进了一些已知码的性质.即新码可以在较短... 指纹印一般是通过编码嵌入到产品中,码的构造是防盗版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何得到好的防诬陷码和安全防诬陷码是指纹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构造了几个新的防诬陷码和安全防诬陷码,这些新码改进了一些已知码的性质.即新码可以在较短的码长条件下防止更多的叛徒,使得任何不超过t个用户(t是一个预先给定的界)都不能生成其他的用户的码字或两个不相交的用户集不能生成同一个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诬陷 安全防诬陷 正交阵列 有理正规曲线
下载PDF
被救助者失信行为的法律规制——以打破“救人反被诬陷”怪圈为中心 被引量:5
2
作者 郑丽清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3期144-152,共9页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必要的信任心理既是社会运转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救人反被诬陷"让人心寒,只会导致见死不救不断出现,并造成整个社会人际关系更加冷漠。打破"救人反被诬陷"的怪圈,不能一味责...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必要的信任心理既是社会运转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救人反被诬陷"让人心寒,只会导致见死不救不断出现,并造成整个社会人际关系更加冷漠。打破"救人反被诬陷"的怪圈,不能一味责怪人心凉薄,也不能单纯诉诸道德感召。立法对被救助者失信行为的惩罚不力和司法对救助个案判决的失准是被救助者失信的重要原因。因此,应从立法和司法层面堵塞漏洞,通过立法加大对诬陷者的惩罚以矫正被救助者的失信行为,法院审理救助案件时应严格遵守举证规则,实现对救助者不被诬陷的权益保障,以营造一个有利于鼓励危难救助的安全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难救助 诚信 诬陷 失信行为 法律规制
下载PDF
毒药、诬陷仇人与佛经故事——外来影响与中国文学主题复仇方式描写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立 郝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对待"投毒"、"诬陷"这类复仇方式,经历了由佛经误读、容受到认同的观念演进过程,表现出华夏中土传统伦理性支配力逐渐弱化,对于功利性复仇目标实现的关注渐趋强化。外域宗教文献作为一种异质文化的介入,对于中国伦... 对待"投毒"、"诬陷"这类复仇方式,经历了由佛经误读、容受到认同的观念演进过程,表现出华夏中土传统伦理性支配力逐渐弱化,对于功利性复仇目标实现的关注渐趋强化。外域宗教文献作为一种异质文化的介入,对于中国伦理型的主流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具体的文学母题虽然细小,也可明显看出这一影响的轨迹。市民理想风习,将儒家庄严复仇制度规定下的伦理规约世俗化、诙谐化了。这也是文化传播濡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药 诬陷 复仇方式 佛经故事 文学主题
下载PDF
周汝昌先生辱骂诬陷高鹗的背后 被引量:2
4
作者 胥惠民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24-30,44,共8页
周汝昌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对高鹗的辱骂和文革后不久撰写的《〈红楼梦〉"全璧"的背后》诬陷高鹗,全部越过了学术的界限。他辱骂诬陷高鹗背后的目的是为自己的龙门红学"湘云嫁宝玉"扫清道路。将周汝昌与高鹗的红... 周汝昌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对高鹗的辱骂和文革后不久撰写的《〈红楼梦〉"全璧"的背后》诬陷高鹗,全部越过了学术的界限。他辱骂诬陷高鹗背后的目的是为自己的龙门红学"湘云嫁宝玉"扫清道路。将周汝昌与高鹗的红学观加以比较,在神瑛侍者、顽石与转世贾宝玉的仙凡关系上,在对"木石前盟"与"金玉姻缘"的理解上,周汝昌远离曹雪芹,而高鹗接近曹雪芹。在对曹雪芹《红楼梦》爱情婚姻悲剧的理解上,高鹗续书比较成功地描写了这个悲剧,周汝昌却改悲剧为喜剧。对宝玉"情极之毒"这个性格特点,高鹗续书基本写出来了,周汝昌则完全背离了这个特点。对社会上流传的"湘云嫁宝玉"的本子,高鹗、周汝昌两人鉴别真假的水平也有霄壤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汝昌 高鹗 辱骂 诬陷 背后目的 水平高下
下载PDF
欧阳修两次被诬陷案的分析
5
作者 李贵录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9-91,97,共4页
关键词 欧阳修 诬陷 北宋 谏官 法治理念
下载PDF
诬陷的文学阐释——北宋怀古诗祸评议
6
作者 张劲松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9-65,共7页
北宋怀古诗祸常起于政治对手之间的相互构陷。这种构陷的特征多缘于私人的恩怨,而这种私怨又卷入文人政治的特殊环境和中期党争的斗争漩涡中。怀古诗祸的发生形成了一个阐释运动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陷害者对文本的曲解成为怀古诗阐释... 北宋怀古诗祸常起于政治对手之间的相互构陷。这种构陷的特征多缘于私人的恩怨,而这种私怨又卷入文人政治的特殊环境和中期党争的斗争漩涡中。怀古诗祸的发生形成了一个阐释运动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陷害者对文本的曲解成为怀古诗阐释中的他释,他释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政治影射的契合点。被陷害者的辩解又成为一种独特的自释。他释和自释构成了怀古诗特有的一种文学解释现象。它的价值意义在于通过这个交替的话语释放,既联结了政治的影射习惯,也实现了文本意义的全面敞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怀古诗 诗祸 诬陷 文学阐释 政治影射
下载PDF
竞争无法,“饮料大王”蒙冤只因遭嫉妒—全国首例诬陷贩毒案追踪
7
作者 杨艾祥 《南华时刊》 2003年第3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竞争无法 “饲料大王” 廖国忠 案例分析 诬陷贩毒案
下载PDF
科学研究中的“善意”监督及其路径探究
8
作者 金迪 吴云志 《中国科技人才》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监督对披露科研不端行为、加强学风建设有重要作用,但应在“善意”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进行。“善意”监督往往会因为主观偏见盛行和客观保障缺失而陷入困境。为实现“善意”监督,应通过科研伦理教育进行主观引导,并通... 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监督对披露科研不端行为、加强学风建设有重要作用,但应在“善意”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进行。“善意”监督往往会因为主观偏见盛行和客观保障缺失而陷入困境。为实现“善意”监督,应通过科研伦理教育进行主观引导,并通过完善相关科研伦理规范、规范监督和举报程序、健全奖惩制度、建立救济制度等措施为“善意”监督提供客观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意 监督 科研伦理 诬陷 学风建设
下载PDF
茅盾的“逃跑”故事
9
作者 徐晓贝 沈娟娥(指导)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2024年第1期8-9,F0002,共3页
茅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比起他所创作出的文学经典,更让我感动的是他的孝顺。茅盾小时候曾就读于乌镇植材小学。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少年茅盾正走在放学的路上。这时一个同学走过来,要求茅盾和他玩捉迷藏。可是茅盾想到回家后,既要照... 茅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比起他所创作出的文学经典,更让我感动的是他的孝顺。茅盾小时候曾就读于乌镇植材小学。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少年茅盾正走在放学的路上。这时一个同学走过来,要求茅盾和他玩捉迷藏。可是茅盾想到回家后,既要照顾年幼的弟弟,还要复习功课,便婉拒了那个同学。可那个同学还是不甘心,自己绊自己一脚,并诬陷是茅盾报复他,还告诉了茅盾的母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茅盾 捉迷藏 诬陷 小时候
下载PDF
我曾诬陷过一个好人
10
作者 晃4娱乐 《家庭之友(爱侣)》 2010年第9期26-26,共1页
那年,我在网上认识了可可木,我喜欢他名字的清新感,我们聊了很多。他告诉我正在找工作,然后发过来一张笑脸:说不准我会去你的城市呢。我说好啊,心里有一丝喜悦:如果他真的来,会不会有一场浪漫的爱情故事悄然开始?
关键词 《我曾诬陷过一个好人》 爱情故事 文学 晃4娱乐
原文传递
《红楼梦》里的草蛇灰线
11
作者 立翁 《特别关注》 2023年第11期92-92,共1页
《红楼梦》叙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论者也多。第四十八回,贾赦垂涎石呆子的旧扇,让贾琏去买,人家死活不卖。贾雨村知道了,为讨好荣府,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判其变卖家产赔补,夺了扇子送给贾赦。贾赦拿到扇子,问贾琏:“人家怎么弄了来?... 《红楼梦》叙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论者也多。第四十八回,贾赦垂涎石呆子的旧扇,让贾琏去买,人家死活不卖。贾雨村知道了,为讨好荣府,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判其变卖家产赔补,夺了扇子送给贾赦。贾赦拿到扇子,问贾琏:“人家怎么弄了来?”贾琏顶了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赦 贾琏 贾雨村 草蛇灰线 《红楼梦》 石呆子 扇子 诬陷
下载PDF
登鹳雀楼
12
作者 (唐)王之涣 赖昭民(指导)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23年第9期34-35,共2页
古诗故事作者早年做官,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三十五岁。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 古诗故事作者早年做官,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三十五岁。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消失;目送流经楼前的黄河奔腾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向东,流归大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五岁 连绵起伏 登鹳雀楼 三十岁 罢官 古诗 诬陷 白日
下载PDF
一种高效非对称的动态公钥叛逆者追踪方案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勇 杨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4-658,712,共6页
应用不经意多项式估值协议构造了一种非对称的公钥叛逆者追踪方案,该方案具有无需任何可信方和不泄漏用户敏感信息(如信用卡号码或数字签字密钥)的非对称追踪能力,并有自身强化性、直接不可否认性、防诬陷性等特性.更重要的是,数据供应... 应用不经意多项式估值协议构造了一种非对称的公钥叛逆者追踪方案,该方案具有无需任何可信方和不泄漏用户敏感信息(如信用卡号码或数字签字密钥)的非对称追踪能力,并有自身强化性、直接不可否认性、防诬陷性等特性.更重要的是,数据供应商能够动态地撤销或恢复某个叛逆者解密密钥的解密权限,而无需更新其他用户的解密密钥.该方案与现有的对称或非对称叛逆者追踪方案相比是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追踪 诬陷 直接不可否认性 自身强化性 叛逆者追踪 公钥
下载PDF
再谈张中宇先生的逻辑及其它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相录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去年初,我撰文指出了张中宇先生《白居易〈长恨歌〉研究》的逻辑与文献方面的一些失误,张先生很快做出了回应,但他的回应仍然缺乏应有的逻辑。而且,在辩解过程中不但罔顾左右而言他,还不忘诬陷本人"攘人之美"。这样的回应已... 去年初,我撰文指出了张中宇先生《白居易〈长恨歌〉研究》的逻辑与文献方面的一些失误,张先生很快做出了回应,但他的回应仍然缺乏应有的逻辑。而且,在辩解过程中不但罔顾左右而言他,还不忘诬陷本人"攘人之美"。这样的回应已经丧失了学者应有的品格与雅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中宇 逻辑 文献 诬陷
下载PDF
基于身份高安全性的签密方案
15
作者 陈勤 朱春意 张旻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1年第6期99-102,共4页
前向安全性和公开验证性是签密算法的两个重要安全特性,如何设计同时满足这两个安全特性的签密算法一直以来都是签密研究的公开问题。根据张串绒等人在文献[1]中提出的签密方案的安全性缺陷,通过引入签密者秘密信息,提出了一个同时满足... 前向安全性和公开验证性是签密算法的两个重要安全特性,如何设计同时满足这两个安全特性的签密算法一直以来都是签密研究的公开问题。根据张串绒等人在文献[1]中提出的签密方案的安全性缺陷,通过引入签密者秘密信息,提出了一个同时满足前向安全性、公开验证性以及PKG的不可诬陷性的新签密方案。同时,新方案在解签密过程中,签名验证通过后再进行解密密文,避免了恶意信息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身份的签密 前向安全性 公开验证性 PKG的不可诬陷
下载PDF
刍议瓦氏夫人抗倭中途班师回田之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锋锐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52-153,158,共3页
瓦氏夫人(以下简称瓦氏)是广西壮族人的骄傲,是明朝壮族的抗倭女杰。她在明代嘉靖年间曾率领俍兵参与了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一度取得辉煌战绩之时,却一违当年誓师抗倭的初衷,鲜人探究其因。本文拟从张经被杀、奸臣诬陷、俍兵战斗力折损... 瓦氏夫人(以下简称瓦氏)是广西壮族人的骄傲,是明朝壮族的抗倭女杰。她在明代嘉靖年间曾率领俍兵参与了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一度取得辉煌战绩之时,却一违当年誓师抗倭的初衷,鲜人探究其因。本文拟从张经被杀、奸臣诬陷、俍兵战斗力折损严重及瓦氏个人的田州情结等四个方面略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击 诬陷 情结
下载PDF
政治与艺术夹缝中的呻吟与挣扎——关于“十七年”戏曲论争的思考
17
作者 刘方政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0-154,共5页
"十七年"有关戏曲的学术论争或非学术批判,是当代戏曲史研究的重要一翼,正确梳理和评说这些论争或批判的背景与特点,对于保护和发展戏曲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传统文化,既有理论的必要性,又有实践的紧迫性。
关键词 戏曲论争 学术批评 学术批判 政治诬陷
下载PDF
评阿瑟·密勒话剧《撒姆勒的女巫》
18
作者 习强毅 李征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6-78,共3页
阿瑟.密勒剧作《撒姆勒的女巫》描述“指认女巫”事件,对愚昧野蛮、荒谬绝伦的宗教制度批判,展示了社会风俗的悖谬与荒诞。
关键词 诬陷 宗教荒谬 官场权威 随意杀戮
下载PDF
传媒对人们社会安全心态的影响
19
作者 邓魁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06-108,共3页
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安全事件通过媒介传播有如发生在人们的身边,人们与社会的心理距离极大缩小,从而使得传媒在很大程度上间接控制了人们对社会的安全心态。以老人诬陷好人事件为例,本是概率极其小... 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安全事件通过媒介传播有如发生在人们的身边,人们与社会的心理距离极大缩小,从而使得传媒在很大程度上间接控制了人们对社会的安全心态。以老人诬陷好人事件为例,本是概率极其小的负性事件,但通过传媒的扩大效应,让人们有了对老人的恐慌,加大了对社会安全的不信任,形成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被讹诈的错觉,致使道德沦丧,美德不再。对此,研究者不仅要对老人主体问题进行研究,传媒更要认真反思,进行传媒自查,停止类似事件的报道,多报道好人得好报的新闻事件,才能够真正改善人们对社会安全的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安全心理 传媒 老人诬陷好人 传媒自查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动态叛徒追踪方案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加军 刘景美 王新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6-789,共4页
提出基于矩阵理论的用户集分层概念,利用顽健性水印标识用户,采用逐级定位思想,构造了一种新的动态叛徒追踪方案.该方案可以有效地对抗即时重放攻击和延迟重放攻击,同时具有更低的追踪复杂度及计算复杂度.
关键词 叛徒追踪 重放攻击 水印 诬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