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每”的语义的再认识——兼论汉语是否存在限定性全称量化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蕾 潘海华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2-514,共23页
本文认为Lin(1998)将“每”看作加合算子的观点更为合理。“每”对与之相关联的成分进行加合,使之获得最大化的、复数性解读。“每”强调加合单位的特征使得“每NP”具有内在的逐指性特征。因此主语位置上的“每NP”要求与之共现的谓语... 本文认为Lin(1998)将“每”看作加合算子的观点更为合理。“每”对与之相关联的成分进行加合,使之获得最大化的、复数性解读。“每”强调加合单位的特征使得“每NP”具有内在的逐指性特征。因此主语位置上的“每NP”要求与之共现的谓语部分的语义特征与之相兼容。全称量化副词“都”、(隐性的)分配算子在满足其自身语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充当主语“每NP”的允准者。而宾语“每NP”由于是谓语动词的内论元,对谓语的特征没有兼容性要求,但它通常要求加合对象的出现。当强调全称义时,“每NP”应出现在量化副词或分配算子的定义域之内,使其自身可以充当量化域或分类关键词,进而获得强调性解读。由此“每”的语义可以得到统一解释。“每”加合算子的语义同时也说明汉语很可能缺少限定性全称量化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 加合算子 强调加合单位 语义兼容性要求 分配算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