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词后缀“-s”的语义嬗变与翻译 被引量:2
1
作者 曾利沙 《上海翻译》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本文对带名词后缀“- s”的抽象行为名词的语义特征及其翻译方式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抽象行为名词后缀“- s”发生了语义嬗变 ,具有语境所赋予的特定的指称对象 ,可指称与原动词有关的行为主体、客体、方式、材料、工具、结果、处所、... 本文对带名词后缀“- s”的抽象行为名词的语义特征及其翻译方式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抽象行为名词后缀“- s”发生了语义嬗变 ,具有语境所赋予的特定的指称对象 ,可指称与原动词有关的行为主体、客体、方式、材料、工具、结果、处所、事件、数目 (量 )、活动等。此外 ,文章对带名词后缀“-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行为名词 名词后缀“-s” 语义嬗变 句法映射 翻译
下载PDF
“凤凰男”探源——兼论“凤凰”的语义嬗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金勤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4-75,共2页
网络流行词语"凤凰男"采用的是"附属义素"+"核心义素"的造词法。从历时的角度看,凤凰由神化到人格化的演变过程中,其性别经历了男性—男女共性—女性的嬗变过程,社会地位也逐渐由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qu... 网络流行词语"凤凰男"采用的是"附属义素"+"核心义素"的造词法。从历时的角度看,凤凰由神化到人格化的演变过程中,其性别经历了男性—男女共性—女性的嬗变过程,社会地位也逐渐由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凤凰"语义嬗变的重要原因是龙作为王权象征的大量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 语义嬗变 附属义素 核心义素
下载PDF
基于语境参数观语义嬗变认知机制的“争”译名实之辨
3
作者 李天刚 伍忠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9-123,共5页
翻译的实质特征是双语交流中的动态意义对应转换,而语词动态意义受言内外语境参数的阈限与规约。从语境参数观的语义嬗变认知视角及其运作机制出发,选取《天演论》中"争"译为例引作为实证语料和研究个案,探究其在语篇语境下... 翻译的实质特征是双语交流中的动态意义对应转换,而语词动态意义受言内外语境参数的阈限与规约。从语境参数观的语义嬗变认知视角及其运作机制出发,选取《天演论》中"争"译为例引作为实证语料和研究个案,探究其在语篇语境下的意义映射、意义暂构和语义生成等意义动态嬗变的认知表征和理据,辨析其三种主要语义生成模态,探寻译者求索作者本意的认知踪迹,描述译者的创造性意向活动,尝试将基于语境参数观的语义嬗变认知机制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以期拓展翻译研究的理论维度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参数 语义嬗变
下载PDF
专用词语跨域使用的语义嬗变——隐喻视角下的探究
4
作者 李琳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0-34,共5页
从隐喻的角度分析专用词语跨域使用语义嬗变产生的机制和过程。隐喻表现为一种意义冲突,从意义冲突到意义整合适配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概念范畴之间的底层相似性。专用词语内部存在层级性,次专用层次的词语更容易产生意义变化。专用词语的... 从隐喻的角度分析专用词语跨域使用语义嬗变产生的机制和过程。隐喻表现为一种意义冲突,从意义冲突到意义整合适配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概念范畴之间的底层相似性。专用词语内部存在层级性,次专用层次的词语更容易产生意义变化。专用词语的语义嬗变具有阶段性,可以从形式标记的角度考察词语意义变化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词语 跨域使用 语义嬗变 隐喻
下载PDF
调适语义 彰显功能——称谓语在翻译中的语义嬗变与功能指向阐释
5
作者 张瑞娥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1-48,共8页
选取《红楼梦》中的称谓语及其译文为语料,以语域理论为桥梁连接语义和语言功能,以语篇翻译理论为依托,探讨特定语域变量下的称谓语在翻译中的语义嬗变与功能实现情况。指出功能是称谓语翻译中权重最大的参数,平面向度上的语义应服务于... 选取《红楼梦》中的称谓语及其译文为语料,以语域理论为桥梁连接语义和语言功能,以语篇翻译理论为依托,探讨特定语域变量下的称谓语在翻译中的语义嬗变与功能实现情况。指出功能是称谓语翻译中权重最大的参数,平面向度上的语义应服务于纵向深度的功能实现,实现原文的功能是翻译称谓语的常态标准。在语义与功能的张力关系方面提出以功能为基准的否决机制,即功能可以否决、调变语义内容以达到原文功能在译文中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语 语义嬗变 功能指向 语域变量
下载PDF
从社会文化视角看语义嬗变
6
作者 赵莹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9-81,共3页
语言三要素中,语义与社会历史进程联系最为密切,因而也最易嬗变。正确认识语义的与时偕变在词汇的使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中英典型语义嬗变的实例分析,揭示了其出现变化的原因,由此表明语义嬗变与社会、历史、经济及政... 语言三要素中,语义与社会历史进程联系最为密切,因而也最易嬗变。正确认识语义的与时偕变在词汇的使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中英典型语义嬗变的实例分析,揭示了其出现变化的原因,由此表明语义嬗变与社会、历史、经济及政治各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嬗变 社会 成因
下载PDF
“魃”语义嬗变的原因探究
7
作者 吴叶 《成功》 2017年第5期11-11,共1页
“魃”从最初的“黄帝天女”发展到现如今的“导致旱灾的怪物”,其语义嬗变的原因其实与中国特有的鬼神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自然认识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是这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成果。这种语义嬗变是由中国特有的鬼神文化、社... “魃”从最初的“黄帝天女”发展到现如今的“导致旱灾的怪物”,其语义嬗变的原因其实与中国特有的鬼神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自然认识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是这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成果。这种语义嬗变是由中国特有的鬼神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自然认识力的发展等因素相互影响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魃 语义嬗变 鬼神文化 社会发展 自然认识力
下载PDF
巴蜀“魌头”一词语义嬗变与文化内涵考察
8
作者 周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3-117,共5页
通过对文献的考察,"魌头"一词最早见于郑玄注《周礼》,现今巴蜀地区方言"魌头"一词便宜、轻松义实源于丧葬习俗。汉代及其以前的"方相""魌头"二词是异名同实。由南北朝至清代,官方礼仪文献中... 通过对文献的考察,"魌头"一词最早见于郑玄注《周礼》,现今巴蜀地区方言"魌头"一词便宜、轻松义实源于丧葬习俗。汉代及其以前的"方相""魌头"二词是异名同实。由南北朝至清代,官方礼仪文献中强调丧仪中"方相"与"魌头"四目与二目的区别,以此区分尊卑,客观上促进了"方相""魌头"成为专门的丧葬词汇。在民众生活中,迟至唐代,"方相"与"魌头"仍是统言为一,析言为二。元明以后,作为送葬之具的方相、魌头,逐渐被称作"显道神"或"开路神"。在巴蜀地区,"显道神""开路神"这一称呼沿用至近当代,"魌头"一词的所指成为丧仪中供众人捡食的"鬼胆子粑粑",而巴蜀地区的民众则称捡食"鬼胆子粑粑"为"捡魌头",由此"魌头"一词逐渐引申出便宜、轻松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魌头 方相 文化内涵 语义嬗变
下载PDF
《镜花缘》中“吓”(hè)词语义源考
9
作者 叶川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11,共5页
《镜花缘》是清中后期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又一部长篇神怪小说,其语言具有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汉语史研究价值。我们针对《镜花缘》文本中的“吓”(hè)词,从历时的角度,检索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本,探究... 《镜花缘》是清中后期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又一部长篇神怪小说,其语言具有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汉语史研究价值。我们针对《镜花缘》文本中的“吓”(hè)词,从历时的角度,检索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本,探究了“吓”这个词语的语义历时嬗变轨迹,分析了其语义嬗变的促动因素。到《镜花缘》发行时,“吓”词仅保留了动词“威胁使害怕”和形容词“害怕”两种意义,“吓”能单用,也能组成复合词。在句法结构上,由“吓”构成的述补短语使用很频繁,语用量较大,尤其是与“得”构成的述补短语。此外,“这一吓、吓了一跳、吃了一吓、吓了一吓”等结构使用也较多。“吓”义的历时演变,是语法化过程,有它的语法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花缘》 语法化 语义嬗变 语法化机制
下载PDF
语境调变下的语义嬗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永红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88,共4页
词语通过社会语言环境的调变和再编码,规约成"恒定"的语义值,即当新衍生出的词义在言语社群扩散并固着下来时,便会脱离语境,成为另外一个独立的义项。本文通过探索文化对语言的调变,追溯语用中词语的词源,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 词语通过社会语言环境的调变和再编码,规约成"恒定"的语义值,即当新衍生出的词义在言语社群扩散并固着下来时,便会脱离语境,成为另外一个独立的义项。本文通过探索文化对语言的调变,追溯语用中词语的词源,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词语的语义,以此说明语义能够在社会语境中褪色或着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词源 语义嬗变
原文传递
论语篇翻译的概念语境化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曾利沙 《英语研究》 2007年第1期31-35,共5页
将语篇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探讨词汇概念在语篇翻译过程中语境化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在理论建构上,提出"语境参数因子"理论框架及相应的系列概念,以便对词汇概念的语境化意义生成认知机制作出可推论性与可印证性的描... 将语篇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探讨词汇概念在语篇翻译过程中语境化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在理论建构上,提出"语境参数因子"理论框架及相应的系列概念,以便对词汇概念的语境化意义生成认知机制作出可推论性与可印证性的描写,最后达到语篇翻译经验模块与理论模型的建构,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一条可行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嬗变 语境化 参数因子 认知机制 理论模型
下载PDF
“矬”语义和语用演变分析
12
作者 于芝涵 《汉字文化》 2016年第5期68-70,共3页
“矬”本是北方的一个方言词,义为“个子矮”。近来,南方部分高校中“矬”的使用逐渐盛行,而且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北方大部分高校却未见“矬”的新意义和用法。因此,“矬”可以视作一个处于流行过程中的新词语,故而考察它的... “矬”本是北方的一个方言词,义为“个子矮”。近来,南方部分高校中“矬”的使用逐渐盛行,而且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北方大部分高校却未见“矬”的新意义和用法。因此,“矬”可以视作一个处于流行过程中的新词语,故而考察它的流行轨迹有利于研究新词新语,尤其是历史中并不高频的方言词是如何进入特定群体而变成流行语。本文在描写“矬”语义嬗变的基础上,分析其语义泛化与演变成流行语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分析 语义嬗变 语用 新词新语 特定群体 语义泛化 方言词 流行语
原文传递
词汇语用学的研究目标及其关联理论式的研究方法
13
作者 周建良 《才智》 2011年第10期147-148,共2页
新兴的词汇语用学作为语用学的一个分支,目前正成为语言学界讨论的热门学科。该理论摒弃修辞学和传统语用学的观点,将词汇语义的嬗变过程确立为研究目标。词汇语用学引入关联理论来深入探讨诸如语义缩减、语义拓展等语义嬗变现象,以期... 新兴的词汇语用学作为语用学的一个分支,目前正成为语言学界讨论的热门学科。该理论摒弃修辞学和传统语用学的观点,将词汇语义的嬗变过程确立为研究目标。词汇语用学引入关联理论来深入探讨诸如语义缩减、语义拓展等语义嬗变现象,以期达成一个合理的解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语用学 词汇语义嬗变 语义缩减 语义拓展 关联理论
原文传递
英汉言说词语“say/说”的语法化与主观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洪芹 张丽敏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7,共7页
"言说词"的虚化过程呈跨语言共性。本文采用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拟比较英汉言说词语"say/说"的语法化与主观化。英汉共时语料库COCA与CCL量化考察发现,言说词语"say/说"语义嬗变路径及其嬗变程度相同:均... "言说词"的虚化过程呈跨语言共性。本文采用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拟比较英汉言说词语"say/说"的语法化与主观化。英汉共时语料库COCA与CCL量化考察发现,言说词语"say/说"语义嬗变路径及其嬗变程度相同:均涉及语法化与主观化,均经历语用化(言说动词>副词>连词>语用标记)与副词化(言说动词>句子副词>语法标记);与汉语说一样,英语小品词"say"也呈现两类嬗变路径,say1-4源于第二人称带补语从句的祈使动词,say5-7源于带补语从句的矩阵结构"I say"。英汉"say/说"的主观化均涉及相似轨迹:真值条件>非真值条件;命题内容>命题内容/程序义>程序义;非主观性>主观性/交互主观性>交互主观性。总之,英汉"say/说"失去了命题义,获得了语用功能,两者均表征主观性或交互主观性。质性分析也表明,"say/说"虽然具有相异的个性特质,但它们同样例证着言说词类的诸项跨语言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言说词语“say/说” 语义嬗变 元语功能 语法化 主观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