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对称性关系语义分析的汉语主宾互易句成因新解 被引量:5
1
作者 倪旸 龙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主宾互易是句子形式上的一种对称表现。根据认知语法的观点,概念语义上的对称必然可能有形式上的对称相对应,形式上的对称是概念语义对称的反映。相互关系是一种对称性关系,从这个角度入手,主宾可互易的存现句、某些表心理感知类语义的... 主宾互易是句子形式上的一种对称表现。根据认知语法的观点,概念语义上的对称必然可能有形式上的对称相对应,形式上的对称是概念语义对称的反映。相互关系是一种对称性关系,从这个角度入手,主宾可互易的存现句、某些表心理感知类语义的以及表分配类的句子都可纳入相互关系义句,这样主宾互易现象从相互关系这种对称性语义关系角度就有了新的解释——语义上具有对称性关系的两个事物表现在主动宾结构中的主宾位置是可以互易的,这些主宾互易句里的共同语义因素就是相互对称性关系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对称 主宾互易 相互关系
下载PDF
英语主、被动语态语义不对称现象简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卫东 胡建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不少人以为英语“主谓宾”结构都可以转变成被动句,而且语态转换不会改变句子的基本意义。但实际情况却不然。不仅有许多“主谓宾”结构没有被动语态,而且许多语句经过语态转换就会引起较大的语义变化。据此本文对英语语态问题进行深入... 不少人以为英语“主谓宾”结构都可以转变成被动句,而且语态转换不会改变句子的基本意义。但实际情况却不然。不仅有许多“主谓宾”结构没有被动语态,而且许多语句经过语态转换就会引起较大的语义变化。据此本文对英语语态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提出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存在着语义不对称现象,并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语态 语义对称
下载PDF
词素理据制约的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
3
作者 曹静娴 《中国俄语教学》 2015年第4期22-27,共6页
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是在不同的语言中看似相对应的词语所携带的语义信息并不等量的问题,它体现为不同语言中词语与词语之间语义的交叉对应。词素化致使每一种语言都形成了自己的词素系统,它制约着不同语言社群表义时的选择策略。正是词... 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是在不同的语言中看似相对应的词语所携带的语义信息并不等量的问题,它体现为不同语言中词语与词语之间语义的交叉对应。词素化致使每一种语言都形成了自己的词素系统,它制约着不同语言社群表义时的选择策略。正是词素自身所携带的聚合意义与词素与词素之间的组合意义以及不同语言中词素系统特性的差异制约着词语的隐性含义、衍生意义和搭配意义的语义信息含量,从而造成了不同语言间词汇语义信息的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素 词素理据 语义信息不对称 词素化 隐性含义
下载PDF
论汉语趋向动词“上”和“下”的语法化和语义不对称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萧佩宜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51-58,共8页
本文探讨汉语中两个趋向动词"上"和"下"的语法化和语义的演变,并尝试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说明这两个语义对立的趋向动词所表现出来的语义不对称性。关于"上"和"下"的语法化演变,语料分析的结... 本文探讨汉语中两个趋向动词"上"和"下"的语法化和语义的演变,并尝试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说明这两个语义对立的趋向动词所表现出来的语义不对称性。关于"上"和"下"的语法化演变,语料分析的结果表现出这两个趋向动词的语法和语义改变完全遵从语法化演变的原则。语法化演变的脉络提供了类型学上的证据,对趋向动词而言,汉语是由一个动词框架语言发展成一个卫星框架语言。在研究"上"和"下"的语法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上"在与宾语结合时,连用的宾语只能解读为目标含义,而非来源含义,然而与"下"连用的宾语则可以是带有目标或来源含义的词。这样的后接宾语限制形成了"上"和"下"在宾语语义角色上的不对称现象。本文在认知语义学的架构下尝试为"上"和"下"这两个趋向动词的语义不对称性提出一个可能的解释。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华语教学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向动词 语法化 语义对称 动词框架语言 卫星框架语言 认知语义
下载PDF
弱否定“A是不A”相关格式的语义不对称及主观量级
5
作者 赵博文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81-87,共7页
基于派生分析的视角来考察现代汉语中弱否定"A是不A"相关格式的语义不对称及主观量级。该格式主要出现在前让步、后转折的句子中,表示一种弱否定,即否定格式中A所表示的性状。文章首先分析该格式构成成分的限制和句法表现,认... 基于派生分析的视角来考察现代汉语中弱否定"A是不A"相关格式的语义不对称及主观量级。该格式主要出现在前让步、后转折的句子中,表示一种弱否定,即否定格式中A所表示的性状。文章首先分析该格式构成成分的限制和句法表现,认为A只能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不如意情况;其次,探讨格式的语义特征和形成机制,并分析相关格式的不对称现象;再次,从相关格式出发,推导出"A是不A"格式的形成过程及相关变体,并认为这些相关格式变体之间存在不同的标记度和主观量级;最后,简要说明该格式在具体话语中的语用表现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是不A 弱否定 派生分析 格式变体 语义对称 主观量级
下载PDF
“前”“后”对称说 被引量:2
6
作者 舒邦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4-37,共4页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q...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时间词 “前” “后” 对称 语言事实 语义指向 语义对称关系
下载PDF
表达对称性关系的句法手段 被引量:3
7
作者 资中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10-814,共5页
本文主要根据从功能认知角度提出的对称象似原理,探讨了表达对称语义关系的两种句法手段———"融合"手段和"穿插"手段,初步建立了汉语对称关系句法表达手段的框架。"融合"手段主要通过添加相互标记和协... 本文主要根据从功能认知角度提出的对称象似原理,探讨了表达对称语义关系的两种句法手段———"融合"手段和"穿插"手段,初步建立了汉语对称关系句法表达手段的框架。"融合"手段主要通过添加相互标记和协同标记来实现,该部分主要讨论了"相互、互相、彼此"以及"一起、一齐、一同、一块儿、同时、共同"等融合标记;"穿插"手段主要通过添加穿插标记来实现,该部分主要讨论了"分别、分头、各自"等穿插标记。同时,文中还比较了用法相近的标记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 对称语义关系 句法手段 融合 穿插
下载PDF
反义词中语义标记研究再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景晓玉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7期18-21,共4页
在语义学研究中,经常把反义词与标记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本文从反义词的定义出发,梳理了近二十几年对反义词与标记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而对标记理论下的反义词进行了本体论、认知、功能和人文角度的系统的全面的探讨。结合俄语、汉语等语... 在语义学研究中,经常把反义词与标记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本文从反义词的定义出发,梳理了近二十几年对反义词与标记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而对标记理论下的反义词进行了本体论、认知、功能和人文角度的系统的全面的探讨。结合俄语、汉语等语言实例,在标记理论下对反义词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词标记理论不对称语义标记认知与功能
下载PDF
汉语“间接施主”致使句句法语义不对称多重动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梅英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2-263,共12页
学界对主语位置上的“工具论元”是“非施事”还是“施事”归类问题存在分歧,本文认为两种观点都存在“以偏概全”之嫌,前者忽视了工具借助他力后的能动性,后者仅凭其能动义项简单将其归为“施事”,缺乏理据的充分性和解释的全面性。本... 学界对主语位置上的“工具论元”是“非施事”还是“施事”归类问题存在分歧,本文认为两种观点都存在“以偏概全”之嫌,前者忽视了工具借助他力后的能动性,后者仅凭其能动义项简单将其归为“施事”,缺乏理据的充分性和解释的全面性。本文基于“直接施事”和“间接施事”的分类,借助语料库,从认知方式和语用动因视角对现代汉语致使动结句中间接施事论元作主语的句法语义不对称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发现:认知层面上,此类形义不对称句式的生成源于话语者对客观世界的识解方式,直接施事论元被压制是“经济”动因驱使下转隐喻认知机制运作使然;语用层面上,言者选择间接施事作主语是受语用原则的统辖,信息适量、焦点凸显和交际意图等语用动因制约着句法结构的选择。因此,此类句式结构的充分解释与其意义的全面理解需将句法、语义、语境、语用等多重因素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施事论元 句法语义对称 多重动因
原文传递
英语翻译中基于语义不对称的语态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臻臻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39-240,共2页
英语语态中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并非所有句子都能够实现主动语态变和被动语态的相互转换。本文从语态语义不对称现象入手,分析翻译中语态转换所产生的问题,进而探讨翻译中语态的选择。
关键词 语态 语态变换 形式不对称 语义对称
原文传递
浅谈“很多”与“很少”在使用中的不对称性及其原因
11
作者 李若男 《学园》 2013年第1期77-78,共2页
“很多”和“很少”作为两个看起来表义对立的词组,具有很多平行的用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很多不对称的使用现象,留学生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本文对“很多”和“很少”的语法分布进行观察与分析,并简要总结了它们之间的不对称性... “很多”和“很少”作为两个看起来表义对立的词组,具有很多平行的用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很多不对称的使用现象,留学生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本文对“很多”和“很少”的语法分布进行观察与分析,并简要总结了它们之间的不对称性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 语法分布 语义对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