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性弱化、语义自足、作格化与语序类型特征效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晓林 王文斌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在汉语基本语言单位从古汉语以单音节为主到现代汉语以双音构造为主的变化过程中,动词性双音构造的动性渐趋弱化,语义越来越自足,引发句法作格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种语义句法嬗变导致了汉语的语序类型特征的多样化。语序类型特征形... 在汉语基本语言单位从古汉语以单音节为主到现代汉语以双音构造为主的变化过程中,动词性双音构造的动性渐趋弱化,语义越来越自足,引发句法作格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种语义句法嬗变导致了汉语的语序类型特征的多样化。语序类型特征形成的理据能够从基本语法单位、词法和句法的形成与演变中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性弱化 语义自足 作格化 语序类型特征
原文传递
英汉去及物化和语义自足化机制对比及其语序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晓林 曾成明 《当代外语研究》 2011年第8期14-19,60,共6页
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各自的去及物化和语义自足化方式,每种方式产生的去及物化和语义自足化的程度也不尽相等。一般说来,英语的体标记的去及物化程度高于汉语,汉语通过双音化方式和通过义素从隐至显地实现去及物化,英语通过添加介词达... 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各自的去及物化和语义自足化方式,每种方式产生的去及物化和语义自足化的程度也不尽相等。一般说来,英语的体标记的去及物化程度高于汉语,汉语通过双音化方式和通过义素从隐至显地实现去及物化,英语通过添加介词达此目的。不同的机制造就了不同的语序类型,具体表现为被动表达的差异、施事主语隐现和话题化自由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及物化 语义自足 体标记 双音化 介词隐显 语序差异
原文传递
“从A到B”构式的认知语义研究
3
作者 董育宁 《鄂州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55-58,共4页
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来看,“从A到B”是一个兼具句法、语义和语用属性的语法构式。其句法形式特征表现为两个不变项“从”“到”和两个可变项“A”“B”的组配体;构式语义为语用主体在物理空间内的移动,并经由隐喻机制深化为时序变化、社... 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来看,“从A到B”是一个兼具句法、语义和语用属性的语法构式。其句法形式特征表现为两个不变项“从”“到”和两个可变项“A”“B”的组配体;构式语义为语用主体在物理空间内的移动,并经由隐喻机制深化为时序变化、社会身份、性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特定范畴的全量表达;“从A到B”构式在标题中的使用具有结构和语义的自足性、语义偏移和焦点后置等语用特色,是一种有效的话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A到B 构式 表意机制 隐喻 语义自足 焦点后置
下载PDF
关于“大+V”结构的语义问题
4
作者 郑茹娟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74-77,共4页
本文主要运用语义语法最基本的原则"词语组合的双向选择性原则",对"大+V"一类结构的语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进入该结构的大部分V在语义上都是不自足的,并提供了一些对语义自足进行补救的方式。
关键词 语义语法 语义自足 语义补救
下载PDF
关于体词性谓语句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国光 赵月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5,160,共5页
回顾现代汉语体词性谓语句研究的状况,对体词性谓语句的"省略说"进行讨论,并论证了现代汉语体词性谓语句的存在,认为体词性谓语句语义自足的关键条件是区别性。
关键词 体词谓语句 语义自足条件 区别性
下载PDF
语境中名词词义构建的类自转型特征
6
作者 邬菊艳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28-34,共7页
语境中名词的意义构建通常呈现类自转型特征,具体表现为物性角色轮转、物质义、事件义和内容义轮转以及其他具体义面轮转等,而名词语义的自足性和独立性是这种自我义面轮转识解的基础。
关键词 名词词义 语义自足 类自转型 义面轮转
下载PDF
“~边、~面、~头”类方位词产生原因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林晓恒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70,共4页
"~边"、"~面"、"~头"类方位词的产生与单音方位词的语义演变有关。当单音方位词的空间实指义变得抽象和虚灵,它们的表义也越来越依赖于别的成分,后附性越来越强。方位词的语义自足性不断降低,引起形... "~边"、"~面"、"~头"类方位词的产生与单音方位词的语义演变有关。当单音方位词的空间实指义变得抽象和虚灵,它们的表义也越来越依赖于别的成分,后附性越来越强。方位词的语义自足性不断降低,引起形式上新因素的加入和补充,产生了复合方位词尤其是后加"边"、"面"、"头"类方位词,最终导致了汉语方位词形式系统单双音节两分的局面。这两种形式方位词的不同语义特点也是后来发展演变的基础,单音节方位词逐渐走向虚词性或词法平面,而双音节方位词则具有更多的实词性,更为自由地出现在句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 “~面” “~头”类方位词 语义演变 语义自足 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