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的语义虚化和“麻了”的语用化
1
作者 王紫莹 曹炜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0-56,共7页
“麻了”是非句法结构,“麻”和“了”之间不构成直接的句法关系。随着“麻”的语义不断虚化,非句法结构的“麻了”不再局限于表示肉体触觉,开始表示心理上的“懵、郁闷、无语”和“麻木”。成词的“麻了”发生语法化,成为程度副词,甚... “麻了”是非句法结构,“麻”和“了”之间不构成直接的句法关系。随着“麻”的语义不断虚化,非句法结构的“麻了”不再局限于表示肉体触觉,开始表示心理上的“懵、郁闷、无语”和“麻木”。成词的“麻了”发生语法化,成为程度副词,甚至发展出话语标记功能。基于此,研究从共时层面分析“麻了”的句法特征,同时从历时角度分析“麻(了)”的语义演变和语用化过程,并探究其中的机制和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了 语义虚化 语用
下载PDF
“族”语义虚化及体现的文化心理
2
作者 南宏宇 劳翠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6期91-94,共4页
众所周知,语言承载着文化。作为思想的外衣,一个民族的语言和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文章主要从"族"的本义以及不断虚化的过程中探讨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一步从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语用中的经济原则、社会文化心理探... 众所周知,语言承载着文化。作为思想的外衣,一个民族的语言和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文章主要从"族"的本义以及不断虚化的过程中探讨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一步从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语用中的经济原则、社会文化心理探究"族"语义虚化的原因;最后从民族心理方面来阐释"族"语义虚化的影响来加深对"族"语义虚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虚化 原因 表现 民族心理
下载PDF
从“~门”浅析语义虚化和语法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夏宇 谢婕妤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8-139,156,共3页
汉语"~门"族词汇源自英语"-gate",表示丑闻或事件,既符合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又恰巧符合英语中"-gate"的语义。在其从独立语素向后缀发展的演变过程中,意义不断虚化,固定地附着在词根语素的后面,成为名... 汉语"~门"族词汇源自英语"-gate",表示丑闻或事件,既符合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又恰巧符合英语中"-gate"的语义。在其从独立语素向后缀发展的演变过程中,意义不断虚化,固定地附着在词根语素的后面,成为名词化的标志,具备了变成固定语义结构的可能性并逐渐步入语法化的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 语义虚化 语法
下载PDF
现代汉语类词缀的语义虚化研究
4
作者 汪家靓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第1X期169-170,共2页
汉语类词缀的研究基本确立了其界定标准,即构词定位性、造词能产性、功能同一性和语义虚化性。而其中的"语义虚化性"是界定类词缀的关键环节,也是分歧最大的环节。通过对其标准的分析,以期能从语义虚化方面对类词缀的界定提... 汉语类词缀的研究基本确立了其界定标准,即构词定位性、造词能产性、功能同一性和语义虚化性。而其中的"语义虚化性"是界定类词缀的关键环节,也是分歧最大的环节。通过对其标准的分析,以期能从语义虚化方面对类词缀的界定提出进一步的见解,从而得出类词缀化的倾向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词缀 界定标准 语义虚化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范畴化:语义虚化渐变的认知动因
5
作者 王辰玲 朱戈立 《现代外语》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1-792,共12页
本文从范畴化视角探讨“V死”中“死”语义虚化渐变的认知动因,认为其语义虚化程度与动词V的语义类型有关。在Langacker动词图式理论观照下,本文设置异质性、有界性和瞬时性三个参数,将动词V分为四类,与“死”组构为状态类复合动词、活... 本文从范畴化视角探讨“V死”中“死”语义虚化渐变的认知动因,认为其语义虚化程度与动词V的语义类型有关。在Langacker动词图式理论观照下,本文设置异质性、有界性和瞬时性三个参数,将动词V分为四类,与“死”组构为状态类复合动词、活动类复合动词、达成类复合动词和瞬成类复合动词。语料分析发现“V死”的语义虚化程度由高到低表现为:状态类复合动词>活动类复合动词>达成类复合动词>瞬成类复合动词。“死”的虚化程度与动词V的三个参数赋值呈反比,虚化动因在范畴化:无论是概念结构形成的纵向示例化还是横向组合性,范畴化的延伸关系使“V死”具备不稳定性,易触发语义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死” 语义虚化渐变 范畴 延伸关系
原文传递
补语“透”语义的泛化和虚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宗守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8,共7页
补语"透"既可用作结果补语,也可用作程度补语。其程度补语的用法是从结果补语的用法发展而来的。"V/A透"可以表示物体贯通、内容洞晓、光线穿过、流体渗透、达到完全、达到极端等意义。这些语义表现存在着共时语义... 补语"透"既可用作结果补语,也可用作程度补语。其程度补语的用法是从结果补语的用法发展而来的。"V/A透"可以表示物体贯通、内容洞晓、光线穿过、流体渗透、达到完全、达到极端等意义。这些语义表现存在着共时语义联系,表现为语义的泛化和虚化,其机制为隐喻和转喻。这些共时的语义联系可以得到语言历时发展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语 语义 语义虚化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粤方言否定副词“咪”之溯源及其语义虚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小琴 《前沿》 2013年第20期136-139,共4页
粤方言否定副词"咪"(mi13)来源于古汉语词"莫",经由分音"莫个",在"莫"以保留"m"声母为主要特征以及入声韵尾"个"逐渐脱落的语用条件下,"咪"(mi13)以其历时... 粤方言否定副词"咪"(mi13)来源于古汉语词"莫",经由分音"莫个",在"莫"以保留"m"声母为主要特征以及入声韵尾"个"逐渐脱落的语用条件下,"咪"(mi13)以其历时文献的高频使用地位,在多项韵母变式中被选用并定型;当代粤方言否定副词"咪"随着否定语义的虚化,呈现出语素化、连词化的语法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方言 否定副词 语义虚化 语法
原文传递
试析“即”的语义虚化演变过程
8
作者 廖欣欣 《汉字文化》 2020年第9期122-123,共2页
"即"字演变的主要特征是由原本的实词转变为虚词,动词引申为副词、连词、介词,可见其语义和功能的丰富性。
关键词 语义虚化 演变过程
原文传递
也谈“使”的语义演变和语法化
9
作者 刘振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使"经过词义泛化发展出多种动词义和名词义,其中的"使役"义又进而脱落"动作"义素,发展出虚化程度较高的"致使"义,在"致使"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虚化出"假设条件"义。组配功... "使"经过词义泛化发展出多种动词义和名词义,其中的"使役"义又进而脱落"动作"义素,发展出虚化程度较高的"致使"义,在"致使"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虚化出"假设条件"义。组配功能的增强、"使"字处于句首和"使"字分句后接判断句和评议句,是造成"使"语义演变并语法化为连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 语义 语义虚化 语法
下载PDF
短时副词“猛然间”的语义、时体特征及词汇化
10
作者 李思旭 庞金珍 《贺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0-75,共6页
短时副词“猛然间”具有主观或客观短时义、突发义、变化激烈迅猛等语义特征。时体上,“猛然间”主要用于现在完成体、进行体事件,它还常跟非持续性动词、动态助词以及其他副词共现。历时词汇化方面,“猛然间”是由双音节副词“猛然”+... 短时副词“猛然间”具有主观或客观短时义、突发义、变化激烈迅猛等语义特征。时体上,“猛然间”主要用于现在完成体、进行体事件,它还常跟非持续性动词、动态助词以及其他副词共现。历时词汇化方面,“猛然间”是由双音节副词“猛然”+“间”构成,“间”的语义虚化、隐喻、心理组块化以及类推作用是“猛然间”词汇化的重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副词 猛然间 主观性 语义虚化 词汇
下载PDF
“V完”式述补结构的语法化过程——兼论“完”的虚化
11
作者 景高娃 丁崇明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第3期333-339,共7页
本文对先秦两汉、魏晋至宋和元明清时期的语料分别进行统计,描述了"V完"式述补结构的形成过程。根据我们的统计,"V完"式述补结构出现的时间不晚于元代,是"完"的语义不断虚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句法环境改变... 本文对先秦两汉、魏晋至宋和元明清时期的语料分别进行统计,描述了"V完"式述补结构的形成过程。根据我们的统计,"V完"式述补结构出现的时间不晚于元代,是"完"的语义不断虚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句法环境改变的结果。另外本文还从与"完"搭配的动词的泛化、"V完"由主谓结构降级为述补结构、表达时体信息以及充当背景句谓语的比例升高等角度论证了"完"的语义在不断地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完 述补结构 语义虚化 语法
下载PDF
“少不了”与“免不了”的功能表达与历时演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晓军 周正红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2-26,共5页
近义构式"少不了"与"免不了"在功能表达及情态特征上具有不同特征,这需要从事件的模态性、语用的偏向性、时体的实现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意义的虚化过程来看,"少不了"由表客观状态发展到表主观评注,&qu... 近义构式"少不了"与"免不了"在功能表达及情态特征上具有不同特征,这需要从事件的模态性、语用的偏向性、时体的实现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意义的虚化过程来看,"少不了"由表客观状态发展到表主观评注,"免不了"由表客观强调发展到表主观评注,都是副词情态化和主观化不断增强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不了” “免不了” 表达功能 情态特征 语义虚化
下载PDF
语法化对汉字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毓智 王统尚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67,共15页
本文主要探讨语法化导致汉字形体变异的规律。实词的语法化涉及语音的简化、词义的虚化和新语法功能的获得,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汉字形体的变化。一个实词演化成新语法标记后,为了区别于其原来的实词用法,汉语使用者采用以下两种办法来... 本文主要探讨语法化导致汉字形体变异的规律。实词的语法化涉及语音的简化、词义的虚化和新语法功能的获得,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汉字形体的变化。一个实词演化成新语法标记后,为了区别于其原来的实词用法,汉语使用者采用以下两种办法来记录该语法标记:一是寻找一个业已存在生僻字来标识,结果导致汉字假借现象;二是创造一个新的汉字,这是汉字形体增加的原动力之一。由于汉字这种书写系统有自身的独特性质,从而形成汉语语法化的语言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汉字变异 语音简 语义虚化 视觉区别特征
下载PDF
情态标记词“看”的语法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秀松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6-78,共3页
汉语认识情态标记“看”和近将来时态标记“看”、尝试体态标记“看”一样,其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语法化过程。其语法化在共时平面上有着丰富的表现,至少包括:语法搭配复杂化、语义虚化、语用功能专一化。
关键词 语法搭配复杂 语义虚化 语用功能专一
下载PDF
试析“艳照门”之“门”的类词缀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柏莹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艳照门"等词语中"门"的语义与"门户"及其引申义完全不用,它虚化为表示"一类事件"的类属意义,给词语增添了贬义色彩;其语法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该语素附着在词根之后,在词语中的位置逐渐定位于词... "艳照门"等词语中"门"的语义与"门户"及其引申义完全不用,它虚化为表示"一类事件"的类属意义,给词语增添了贬义色彩;其语法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该语素附着在词根之后,在词语中的位置逐渐定位于词尾,并能表示词的体词性质。在传媒的积极影响下,"门"呈现词缀化的一面,仍保留作词根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演变成为一个类词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虚化 形式固定 类词缀
下载PDF
汉语模糊修辞的语义表现形式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苹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模糊修辞是写说者出于特定的表意情境的需要,利用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接受者理解的灵活性而精心创造出的一种具有不定性、概览性、非量化为特征的艺术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这些语言要素都是模糊修辞用来提高表达效果所凭借的手段,语... 模糊修辞是写说者出于特定的表意情境的需要,利用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接受者理解的灵活性而精心创造出的一种具有不定性、概览性、非量化为特征的艺术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这些语言要素都是模糊修辞用来提高表达效果所凭借的手段,语义虚化、语义跳跃、语义留白、语义矛盾是其在言语交际中呈现出的几种具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修辞 语义虚化 语义跳跃 语义留白 语义矛盾
下载PDF
当代俄语口语语义载体问题
17
作者 范维杰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1-45,共5页
当代俄语口语语义载体问题范维杰东北师范大学一、引言口语作为交际行为有双向性特点,即由说话者通过某种载体发出信息,听话者接收信息的双向活动。发出信息是语言符号的编码过程,而接收信息为解码过程。这里的“码”是说话人和听话... 当代俄语口语语义载体问题范维杰东北师范大学一、引言口语作为交际行为有双向性特点,即由说话者通过某种载体发出信息,听话者接收信息的双向活动。发出信息是语言符号的编码过程,而接收信息为解码过程。这里的“码”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赖以表达与理解的形式,是说话人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口语 语言形式 语义虚化 口语交际 口语语法 非对应 《中国俄语教学》 已知信息 信息载体 不定式句
下载PDF
“眼见”词汇化的过程、机制、动因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英俊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5-48,共4页
南北朝时期"眼见"经常出现在"眼见+NP"结构中,是一个跨层结构或者主谓结构。唐朝时期出现"眼见+VP"结构,随着"见"语义的泛化和虚化,主谓结构"眼见"发生重新分析,在句法位置、隐喻、... 南北朝时期"眼见"经常出现在"眼见+NP"结构中,是一个跨层结构或者主谓结构。唐朝时期出现"眼见+VP"结构,随着"见"语义的泛化和虚化,主谓结构"眼见"发生重新分析,在句法位置、隐喻、使用频率、韵律制约等条件下,"眼见"语义虚化,句子重心后移到"VP"上,最晚在唐代词汇化为表示时间意义的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见 词汇 跨层结构 主谓结构 语义虚化
下载PDF
从中古汉译佛经中“取+V”结构看“取”的语法化
19
作者 陈娇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取"是一个结合能力很强的语素,运用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古汉译佛经中"取+V"结构中"取"的发展演变进行考察,"取"在语法化过程中发生了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义的虚化,二者发生的阶... "取"是一个结合能力很强的语素,运用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古汉译佛经中"取+V"结构中"取"的发展演变进行考察,"取"在语法化过程中发生了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义的虚化,二者发生的阶段相互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取+V” 重新分析 语义虚化
下载PDF
狭义语法化在翻译过程中的解释力——以《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
20
作者 王添聪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41-44,50,共5页
语法化理论是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理论研究上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狭义语法化与语义虚化以古汉语中副词与助动词的翻译最为显著,突出体现于转化式虚化、省略式虚化、关联式虚化。因此,狭义语法化理论对翻译过程具有解释... 语法化理论是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理论研究上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狭义语法化与语义虚化以古汉语中副词与助动词的翻译最为显著,突出体现于转化式虚化、省略式虚化、关联式虚化。因此,狭义语法化理论对翻译过程具有解释力。在此基础上,从语法化的理论机制入手,结合《聊斋志异》的翻译,并提供一定的分析理据,进一步探讨认知方式对翻译语言形式差异的影响,有望为语法化理论及翻译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理论机制 翻译 语义虚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