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句包”理论与汉语可逆句的动因与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辰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14-126,共13页
可逆句包含一个形态完全相同的谓语动词和两个占据主语和宾语语法位置的名词性成分,两个名词性成分在句子中的线性位置可以刚好相反,而句子的逻辑真值不发生改变。这类非典型句式的建构程序与典型句式一样,其线性结构是语言使用者在意... 可逆句包含一个形态完全相同的谓语动词和两个占据主语和宾语语法位置的名词性成分,两个名词性成分在句子中的线性位置可以刚好相反,而句子的逻辑真值不发生改变。这类非典型句式的建构程序与典型句式一样,其线性结构是语言使用者在意向性支配下,根据"语句包"里存储的事件、事体概念内容和附着于概念内容的语法图式(如原型图式[N施+V+N受])来安排的。原型语法图式是从表达典型世界经验的言语用例抽象出来的,典型句式是其例释(elaboration);非典型图式则来自于言语变式。变式最初是不符合语法规约的,是交际者在不影响交际理解的前提下创造的非典型形式即创新形式,称为图式的扩展(extension)。一旦语言社区发现这一新的表达式与典型表达式一样具有表现力,并能达到典型式不能达到的交际效用,就会仿效、传播,最后固化为新的语法规约,存储于"语句包",供后来的使用者调用。可逆成对句中的非典型句式就是"语句包"里存储的语法图式允准的结果。这种看似违背语法规约的现象,是存储在"语句包"里的来自于世界经验和语言经验的语言知识使然,并非语法位置上的语法角色、语义角色或人为赋予句中动词的语义特征决定的。"语句包"里存储的语法图式对自然语言表达式的范畴化过程或者说允准过程,是可逆句产生的动因和机制,也是一般语言表达式建构的动因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句 语句包 图式范畴化 动因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