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合二卷》与《翻译名义大集》之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楠 卢素文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70,157,共12页
《语合二卷》与《翻译名义大集》是吐蕃翻译史上的重要成果,对吐蕃之后的藏文、蒙文等语言的佛典翻译影响巨大,同时两书也是现代佛教研究的必备工具书。关于两书的成书时间与立名的过程一直十分模糊,因此梳理早中晚三个时期藏文经录中... 《语合二卷》与《翻译名义大集》是吐蕃翻译史上的重要成果,对吐蕃之后的藏文、蒙文等语言的佛典翻译影响巨大,同时两书也是现代佛教研究的必备工具书。关于两书的成书时间与立名的过程一直十分模糊,因此梳理早中晚三个时期藏文经录中的相关记载,可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展示两书的成立、分流与立名。回溯这整个过程,不仅能够看到文本传播过程中的沿袭和流变,还展现了经录编纂对文本形成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合二卷》 《翻译名义大集》 《丹珠尔》 经录
下载PDF
从《语合二章》谈西藏早期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索朗旺姆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76-80,共5页
《语合二章》是西藏翻译史上的第一部翻译理论文献,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章通过对《语合二章》中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作品问世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的介绍,简述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活动开展情况、翻译成果、形成的翻译理论,力图概括、... 《语合二章》是西藏翻译史上的第一部翻译理论文献,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章通过对《语合二章》中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作品问世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的介绍,简述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活动开展情况、翻译成果、形成的翻译理论,力图概括、梳理和总结西藏早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并与西方古代翻译研究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合二章》 西藏早期 翻译实践 理论
下载PDF
试论藏族翻译理论《语合二卷》在我国翻译史上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1
3
作者 卓玛才让 《民族翻译》 2012年第4期26-31,共6页
本文对吐蕃时期的藏文翻译理论《语合二卷》做了较为详实的介绍,特别是对翻译标准和通行的翻译方法做了论述,并与内地翻译大师道安和玄奘的相关翻译理论做了对比,指出《语合二卷》在揭示翻译本质问题上的本体论观点,论述它的理论价值,... 本文对吐蕃时期的藏文翻译理论《语合二卷》做了较为详实的介绍,特别是对翻译标准和通行的翻译方法做了论述,并与内地翻译大师道安和玄奘的相关翻译理论做了对比,指出《语合二卷》在揭示翻译本质问题上的本体论观点,论述它的理论价值,论证了《语合二卷》在我国翻译史上的历史地位,提出少数民族翻译理论文献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翻译 语合二卷》 历史地位
下载PDF
藏语首部翻译理论典籍《语合二卷》的主题及其影响
4
作者 玉珍措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9年第1期57-68,共12页
当今社会是一个各类学科急速发展的时代,翻译作为引进外来学科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建立翻译学科的理论体系及其应用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语合二卷》作为藏族首部翻译学理论源于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过程。其内容包括翻译学理论和佛... 当今社会是一个各类学科急速发展的时代,翻译作为引进外来学科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建立翻译学科的理论体系及其应用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语合二卷》作为藏族首部翻译学理论源于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过程。其内容包括翻译学理论和佛教术语两大部分,前者以翻译的要求、原则及翻译的方法技巧为主要内容,后者为已厘定的梵藏佛学术语进行对照。其主题内容对后世的翻译学研究、教学及翻译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为当今翻译学科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合二卷 历史背景 主题 影响
下载PDF
重构与释义--目录学视角下的《语合卷二》名义新解
5
作者 增巴才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2期144-156,共13页
公元8世纪后期至9世纪初期,随着梵藏文化交流的频繁出现了以“名义”为主线的较为规范化的系列性辞书。自此之后,这些梵藏文对照的经典双语辞典一直是梵藏翻译的权威工具书和藏语规范标准的重要语典,在规范藏语标准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 公元8世纪后期至9世纪初期,随着梵藏文化交流的频繁出现了以“名义”为主线的较为规范化的系列性辞书。自此之后,这些梵藏文对照的经典双语辞典一直是梵藏翻译的权威工具书和藏语规范标准的重要语典,在规范藏语标准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编纂藏文辞书的语料库,对藏文辞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藏族文化发展史上,较为普遍地把《语合二卷》与《名义中集》视为一体或者认为同一种翻译理论著作,这种一元论思维即否定了《语合二卷》中的(卷二)在名义范式中的属性与其文化定位,又忽略了《语合二卷》中(卷二)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文章依据德格版《丹珠尔》和敦煌文献中的《语合二卷》版本中所载的(卷二)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从目录学的视角对《名义中集》的目录编纂特征和结构类型,以及该经典的名义法则等全方位地进行分析和释义,试图梳理《语合二卷》的辞书特性和发展脉络,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语合二卷》中的卷一和卷二的内容进行划分界定,进一步理清“语合二卷”与“语合卷二”的隶属关系,重构《语合卷二》在中早期梵藏辞书编纂史和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学 语合卷二 名义
下载PDF
从“合语”礼看《毛诗序》之来源
6
作者 薛立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79-81,共3页
《毛诗序》最遭人诟病者,莫过于以后妃之志或文王之化解释诗义。现代学者多认为与文王后妃之事无关,而只是普通的爱情诗歌,《毛诗序》的说法实属牵强,是汉人的附会之辞。通过对"合语"礼的考察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就已存在以文... 《毛诗序》最遭人诟病者,莫过于以后妃之志或文王之化解释诗义。现代学者多认为与文王后妃之事无关,而只是普通的爱情诗歌,《毛诗序》的说法实属牵强,是汉人的附会之辞。通过对"合语"礼的考察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就已存在以文王之道德教化说诗的传统,《毛诗序》以后妃之志或文王之化解诗正是对西周诗说传统的继承,并非完全是汉人的造作与附会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王之化 《毛诗序》
下载PDF
梵藏佛典翻译中的前缀——以《语合二卷》为例
7
作者 李晓楠 《藏学学刊》 2021年第2期120-137,461,共19页
历史上,梵藏佛典翻译工作的推进对藏地佛教的流传及藏文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语合二卷》是吐蕃最早的梵藏词汇翻译手册,对吐蕃时期梵藏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进行了综合阐述。书中前言部分为翻译规定,其中有一条涉及到了藏语中比较少见的... 历史上,梵藏佛典翻译工作的推进对藏地佛教的流传及藏文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语合二卷》是吐蕃最早的梵藏词汇翻译手册,对吐蕃时期梵藏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进行了综合阐述。书中前言部分为翻译规定,其中有一条涉及到了藏语中比较少见的语法概念“前缀”。本文将从此规定出发,结合《语合二卷》中出现的17个前缀及古代梵语学家对前缀的语法论述,集中分析吐蕃翻译家对前缀的处理方法及对佛教核心术语的理解和阐释。他们的处理方法,对当代佛典翻译实践和理论发展仍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概念 佛典翻译 词汇翻译 梵藏翻译 吐蕃时期 语合 核心术
原文传递
宴飨赋诗与“合语”之礼
8
作者 李树军 蒋启荣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2-34,共3页
赋诗言志是周代贵族交往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它经常发生在宴飨之礼中,是宴飨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宴飨之礼中,赋诗言志在典礼“正歌备”到仪式结束这一过程内的“合语”之礼中进行,或在旅酬时,或在仪式的最后。赋诗之礼有着严格的... 赋诗言志是周代贵族交往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它经常发生在宴飨之礼中,是宴飨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宴飨之礼中,赋诗言志在典礼“正歌备”到仪式结束这一过程内的“合语”之礼中进行,或在旅酬时,或在仪式的最后。赋诗之礼有着严格的仪节和威仪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宴飨赋诗
下载PDF
英译汉杂合语体的存在与对策
9
作者 陈如心 许颖欣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4-56,共3页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导致译文的杂合。杂合的存在同思维方式和异质性概念息息相关,因此译者应正视杂合的存在,以翻译的功能目的和读者为导向,调整杂合语在译文中的比例。
关键词 英译汉 思维方式 异质性概念
下载PDF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方式思考
10
作者 顾海蓉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3期86-86,共1页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方式存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得到实质性的转变﹑对过程和主体的整体性关注不够﹑存在“唯语文”倾向等诸多问题。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对过程和主体的整体性关注程度等措施的提出对初中语...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方式存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得到实质性的转变﹑对过程和主体的整体性关注不够﹑存在“唯语文”倾向等诸多问题。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对过程和主体的整体性关注程度等措施的提出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教学 性学习
下载PDF
清人对宋词离合之法的总结与体认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明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4-68,共5页
清人从宋词中总结出的离合之法可分两类:一类是指写景抒情词中景语明离而情脉暗合的创作技巧;另一类概指宋人咏物词中一笔两到、物离神合的表现手法。其他所谓“层层脱换、笔笔往复”、“不犯本位”等技法与离合手法之间实为异名同实之... 清人从宋词中总结出的离合之法可分两类:一类是指写景抒情词中景语明离而情脉暗合的创作技巧;另一类概指宋人咏物词中一笔两到、物离神合的表现手法。其他所谓“层层脱换、笔笔往复”、“不犯本位”等技法与离合手法之间实为异名同实之关系。清人借鉴时文理论,以“离合”这对范畴将宋词中不自觉的创作现象总结、提升为一种自觉的创作理论,这样不仅有效推进了清词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宋人在清代的传播情况。此类法则的提出也表明清人对词体特性与主体性情间关系的把握已达到一种辩证的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情 物离神 理论来源
下载PDF
晋东南晋语的阳声韵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利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晋东南晋语的阳声韵进行了详实的描写和深入的讨论。其中,阳声韵韵类分合的五种类型中有两种类型是晋语其他方言所没有的。文章对这五种类型的历史演变层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认为咸山摄/深臻摄/宕江摄/曾梗通... 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晋东南晋语的阳声韵进行了详实的描写和深入的讨论。其中,阳声韵韵类分合的五种类型中有两种类型是晋语其他方言所没有的。文章对这五种类型的历史演变层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认为咸山摄/深臻摄/宕江摄/曾梗通摄四组分立的第一种类型属于较早的层次,其余四种类型则都属于较晚的层次。而且处于较早层次的第一种类型中的部分方言与处于相对较晚层次的其余四种类型方言之间很有可能存在前后发展的演变关系,而其余四种类型方言之间则不存在前后发展的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晋阳声韵韵类分
下载PDF
试论离合法在宋词中的运用
13
作者 蔺若晨 霍慧玲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67-71,共5页
宋词中的离合艺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历来词家对之语焉不详,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纵观离合法各种辩析,提出离合法在宋词运用的两种类型:一是写景抒情词中景语明离,而情脉暗合的写作技巧;二是宋人咏物词中遗貌取神、物离神合的表现手法。... 宋词中的离合艺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历来词家对之语焉不详,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纵观离合法各种辩析,提出离合法在宋词运用的两种类型:一是写景抒情词中景语明离,而情脉暗合的写作技巧;二是宋人咏物词中遗貌取神、物离神合的表现手法。清人以"离合与不犯本位"对宋词不自觉的创作现象进行总结、并升华为理论,从而推进清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情 不范本位
下载PDF
翻译课需引导学生了解语言差异
14
作者 李玉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33期70-70,共1页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本质不同的文字,因此,在高校的翻译课中,学生必须先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才能把原文翻译成为符合目的语习惯的优美译文。本文着重从形合语与意合语、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来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和对比英汉的不同。
关键词 翻译课 英汉差异 与意 主动与被动
下载PDF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问题
15
作者 王正绪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70-72,共3页
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三分之一的篇章是“文言文”,如何教好学好这些“文言”文,是一个大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两点看法。一,为什么要学“文言”文什么是“文言”?就是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也叫“古文”。我国汉字创造是很早的。我们... 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三分之一的篇章是“文言文”,如何教好学好这些“文言”文,是一个大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两点看法。一,为什么要学“文言”文什么是“文言”?就是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也叫“古文”。我国汉字创造是很早的。我们发现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汉字难写从刀刻镌锲到笔书,都是相当困难的。为了表意,又因为条件所限,我们的祖先在解决书面语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面 小学文教材 下笔如有神 段落大意 《滕王阁序》 兽骨 明清小说 语合 三分之一 知识宝库
下载PDF
藏文厘定与使用规范研究
16
作者 索南才让 丹阳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3期164-182,196,共20页
文章采用藏文文献的第一手材料和藏语文规范演变的逻辑规律,提出藏文至少有过四次厘定和四次规范的观点,对传统教法史记载的三次厘定的观点进行了新的判断和认识。四次厘定分别为: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执政时期629-650)完成第一... 文章采用藏文文献的第一手材料和藏语文规范演变的逻辑规律,提出藏文至少有过四次厘定和四次规范的观点,对传统教法史记载的三次厘定的观点进行了新的判断和认识。四次厘定分别为: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执政时期629-650)完成第一次厘定;公元8世纪赞普赤松德赞(执政时期718-785)完成第二次厘定:公元814年吐蕃赞普赤德松赞完成第三次厘定;公元11世纪赞普后裔阿里王拉喇嘛益西沃与大译师仁钦桑布时期(约996-1019间)完成了第四次厘定。四次规范分别为:公元13世纪藏语言文字学家的海量藏文文法理论专著推进了第一次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公元14世纪开始不同教法著书立说,通过藏文木刻版本,快速大量的印刷自己门派的观点,推进了第二次语言文字的规范;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相关宪法法律推进了第三次语言文字的规范;20世纪中后期至今的藏文铅字、电子印刷业推进了第四次语言文字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合二卷 四次厘定 四次规范
下载PDF
基于声韵母的藏语语音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公保才让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4年第1期52-53,共2页
本文根据安多藏语的特点,提出了以声母韵母为语音基元的藏语语音合成方法,以声韵母进行组合来生成语音音节。从而使音库的容量能够控制在数百KB,同时语音质量与以音节为基元的合成方法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关键词 音质量 安多藏 后置辅音 原始 以声 拼接方法 语合 短时傅里叶变换
原文传递
利用计算机实现古诗的逐字索引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兆炜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23,共3页
一、问题起因索引古名“通检”,音译为“引得(index)”它是研究语言文字、文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书之一。以往都是依赖人工编纂,既费工时,更耗人力,工作单调枯燥,手续繁琐复杂,偶有疏漏,犹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而且文字数量愈多... 一、问题起因索引古名“通检”,音译为“引得(index)”它是研究语言文字、文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书之一。以往都是依赖人工编纂,既费工时,更耗人力,工作单调枯燥,手续繁琐复杂,偶有疏漏,犹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而且文字数量愈多,出错率往往也就愈高。在各种索引的编纂中,逐字索引又最为繁复,所以,若非必要,一般不轻易从事。解放前,原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曾制定过“引得编纂手续纲要”,他们规定了10条准则,为编辑完成一部索引工具书,其间要反复进行抄、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实现 燕京大学 通检 手续繁琐 言文字 寒山子 寒山诗 汉五言诗 单调枯燥 语合
下载PDF
滑稽:从仪式、行为到文体的演生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德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123,共10页
滑稽是早期社会的一种重要现象,它原本为一种酒器,又用来指称人物的表演和言谈。这种状态的形成,与早期合语仪式有着密切联系。合语是人们在乡射、乡饮酒等旅酬之际有关礼义的言说,这种言说通常以"举觯"的方式进行,因此,"... 滑稽是早期社会的一种重要现象,它原本为一种酒器,又用来指称人物的表演和言谈。这种状态的形成,与早期合语仪式有着密切联系。合语是人们在乡射、乡饮酒等旅酬之际有关礼义的言说,这种言说通常以"举觯"的方式进行,因此,"觯"这一酒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一仪式的象征。在这个意义上,合语也就可以称为"觯言"。由于"卮"与"觯"相通,"卮言"其实就是"觯言"。在这种背景下,酒器"滑稽"到人物"滑稽"的转化得以完成。滑稽原本是俳优的职业,在早期社会,俳优通常在取悦搞笑之际对社会现象进行反讽,有匡补之效;后来滑稽的娱乐性凸显,取乐成为滑稽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目标。伴随这些过程,衍生出丰富的滑稽文献,这些文献包括从乐语到卮言、再到谐隐,其文体形态是多样的。整体上来看,滑稽风尚在早期文体生成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稽 觯言 卮言 文体
下载PDF
On the Training Modes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Business English 被引量:3
20
作者 郝钦海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6年第8期7-11,共5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ining modes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business English and the constructions of curriculum. In the light of our socialist market-oriented economy character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ining modes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business English and the constructions of curriculum. In the light of our socialist market-oriented economy characteristics, the discussion proceed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by putting forward a relatively profound approach according to the trend in the demands for business English talents and to the operational patterns of business English discipline, with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training modes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siness English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modes CURRICULU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