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轼诗词书法作品接受中的语图关系变化
1
作者 吴昊 赵诗语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欣赏诗词书法作品可以欣赏书法艺术,也可以识读诗词内容,接受过程中表现出语图关系的变化。大多数接受者对苏轼诗词书法作品的欣赏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被书法书像所吸引,进入图像欣赏中,沉醉于视觉效果;其次对所书诗词内容进行识读,了解... 欣赏诗词书法作品可以欣赏书法艺术,也可以识读诗词内容,接受过程中表现出语图关系的变化。大多数接受者对苏轼诗词书法作品的欣赏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被书法书像所吸引,进入图像欣赏中,沉醉于视觉效果;其次对所书诗词内容进行识读,了解所写诗词的内容;再次将两者放在一起去欣赏,书法与诗歌在迭代中达到更高的融合,欣赏者获得双重的审美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词书法作品 书像 接受过程 关系
下载PDF
基于语谱图的管制员疲劳状态检测研究
2
作者 杨昌其 冯筱晴 +1 位作者 张雨萱 蔡子牛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现阶段利用陆空通话语音对管制员疲劳状态的研究中,大多只考虑了语音在时域或频域的变化,而忽视了疲劳会同时在时域与频域上产生影响。将三种疲劳状态下的陆空通话语音分别转化为可同时反映时域与频域特性的语音频谱图像,利用灰度共生... 现阶段利用陆空通话语音对管制员疲劳状态的研究中,大多只考虑了语音在时域或频域的变化,而忽视了疲劳会同时在时域与频域上产生影响。将三种疲劳状态下的陆空通话语音分别转化为可同时反映时域与频域特性的语音频谱图像,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四维典型的特征参数,对比管制员在不同状态下特征参数的变化情况,构建管制员疲劳检测模型并对输入特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语谱图特征结合传统特征作为输入特征的检测准确率最高,达到95.49%,较单一使用传统特征的检测准确率高出4%;管制员疲劳状态的变化会直观地反映在语谱图上,会对其特征值产生影响,利用这种影响对管制员疲劳状态进行检测,可以得到良好的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制员 疲劳检测 灰度共生矩阵 机器学习
下载PDF
语图转换中的“山乡巨变”——论贺友直对《山乡巨变》的连环画改编
3
作者 李洪华 《长江学术》 2024年第3期29-40,共12页
贺友直根据周立波小说《山乡巨变》改编的同名连环画,在以图释文的艺术转换中,寓乡村风情于社会变革,运用“明显强烈的处理手法”,凸显人物在外貌、身份和性格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成功塑造了邓秀梅、李月辉、刘雨生、盛佑亭、陈先晋、王... 贺友直根据周立波小说《山乡巨变》改编的同名连环画,在以图释文的艺术转换中,寓乡村风情于社会变革,运用“明显强烈的处理手法”,凸显人物在外貌、身份和性格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成功塑造了邓秀梅、李月辉、刘雨生、盛佑亭、陈先晋、王菊生等一批新型乡村干群形象。贺友直善于在连环图像叙事中“做戏”和“制造情节”,将充满政治指涉的社会化内容纳入乡村家庭伦理生活叙事,生动再现了合作化运动给山乡人物带来的巨大影响。画家在以传统线描笔法构设山乡风情的同时,赋予山水风物以鲜明的时代蕴含,在原本紧张峻切的时代氛围中营构出轻松活泼的诗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贺友直 连环画改编 转换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语谱图联合判决的语种识别
4
作者 段云 邵玉斌 +1 位作者 龙华 杜庆治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4年第5期99-108,共10页
针对灰度对数语谱图对基频拉伸幅度过大,短时长语音识别率提升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非线性语谱图联合判决的语种识别方法。首先,对语音进行能量归一化,提取对数功率谱,将频率刻度按照人耳听觉感知进行非线性映射得到非线性语谱图。然后,... 针对灰度对数语谱图对基频拉伸幅度过大,短时长语音识别率提升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非线性语谱图联合判决的语种识别方法。首先,对语音进行能量归一化,提取对数功率谱,将频率刻度按照人耳听觉感知进行非线性映射得到非线性语谱图。然后,将非线性语谱图按词关联特性进行等间隔拆分,在ResNet网络后端加入联合判决层;输出语音所属语种类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改善灰度对数语谱图的缺点,识别性能均高于语谱图及改进特征。联合判决对切分时长为1.0 s的样本语音取得的识别效果最佳,在广播音频数据集中,识别率达到94.25%;在VoxForge公共语料集中,识别率达到9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识别 非线性 联合判决 神经网络
下载PDF
语图互文视角下的《沁园春·长沙》解读
5
作者 陈志雄 《学语文》 2024年第3期31-34,共4页
语图互文视角下,语言与图像存在语图互仿、图溢言外、言大于图、语图互间等四种关系。读者借助语图互文视角进行诗歌解读,可以形成四种层次的文学解读,即以语图相映来理解诗词大意,以言外之图来描绘诗词意象,以图外之言来品味诗词意境,... 语图互文视角下,语言与图像存在语图互仿、图溢言外、言大于图、语图互间等四种关系。读者借助语图互文视角进行诗歌解读,可以形成四种层次的文学解读,即以语图相映来理解诗词大意,以言外之图来描绘诗词意象,以图外之言来品味诗词意境,以图文互间来建构诗词叙事。《沁园春·长沙》具有典型的语图互文特征,可从语图相映、言外之图、图外之言、图文互间等逐层深入解读词作的言外之意、言外之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 相映 言外之 外之言 文互间 格式塔理论
下载PDF
蒋彝《牛津画记》的语图互动策略
6
作者 张晶 敬知玉 《华文文学》 2024年第4期7-15,共9页
《牛津画记》是二战前后在西方世界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一本英语旅游文学畅销书,作者蒋彝使用了多重语图互动策略,成功开创了华人在海外以英文书写、书画结合的“画记”体游记。首先,《牛津画记》通过语象叙事策略以文字模仿作画、演剧的... 《牛津画记》是二战前后在西方世界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一本英语旅游文学畅销书,作者蒋彝使用了多重语图互动策略,成功开创了华人在海外以英文书写、书画结合的“画记”体游记。首先,《牛津画记》通过语象叙事策略以文字模仿作画、演剧的动态过程,让眼前的风景经由文字的叙事而成为流动的风景。其次,《牛津画记》以虚指性的图像辅助语言,通过虚实共现的语图叙述将英国人作为凝视的对象,智慧地表达了蒋彝对西方社会风行的刻板印象、殖民话语的无声反抗。最后,《牛津画记》以“跳跃回归”的语图叙述方式统摄语言与图像,营造了一个敞开的、无边界的城市空间,表达了蒋彝消除种族隔阂、希冀世界和平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彝 《牛津画记》 互动策略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基于语谱图滤波去噪的语音增强技术研究
7
作者 白燕燕 白帆 +1 位作者 张少哲 韩宗祥 《电声技术》 2024年第2期45-47,共3页
在日常生活通信中,语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环境噪声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语音处理系统的性能。为有效应对噪声干扰问题,可以采用语音增强技术。语谱图作为一种融合了时域和频域优势的工具,能够清晰地揭示语音频谱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在日常生活通信中,语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环境噪声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语音处理系统的性能。为有效应对噪声干扰问题,可以采用语音增强技术。语谱图作为一种融合了时域和频域优势的工具,能够清晰地揭示语音频谱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因此,文章基于语谱图进行滤波去噪,旨在提升语音的质量,使其更加清晰可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增强 时域 频域 滤波
下载PDF
基于语图的队列行进口令语音分析
8
作者 胡勇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队列口令的研究目前多集中于大中小学的体育课程,研究内容主要关注队列和队形变换训练以及在育人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从语音角度研究分析队列口令的成果很少。本文使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聚焦队列行进口令,以语音分析软件Praat为工具,... 队列口令的研究目前多集中于大中小学的体育课程,研究内容主要关注队列和队形变换训练以及在育人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从语音角度研究分析队列口令的成果很少。本文使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聚焦队列行进口令,以语音分析软件Praat为工具,通过软件得到队列行进口令的语图,在语图分析的基础上,测算停延率和基频,对行进口令在无语境和指挥语境两种状态下的语音从时长和音高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比较两种状态下队列行进口令在时长和音高表现上的显著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进行口令语句重音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延率 基频 重音
下载PDF
吴镇《洞庭渔隐图》语图关系探究
9
作者 王一帆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17-19,共3页
《洞庭渔隐图》是元代画家吴镇渔隐题材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是研究元代隐逸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该文从图像学视角阐述《洞庭渔隐图》的画面,以画中图像及题画诗为着眼点分析元代文人画家的隐逸思想,试图寻求画中渔隐形象创作的原型,... 《洞庭渔隐图》是元代画家吴镇渔隐题材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是研究元代隐逸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该文从图像学视角阐述《洞庭渔隐图》的画面,以画中图像及题画诗为着眼点分析元代文人画家的隐逸思想,试图寻求画中渔隐形象创作的原型,以及画中题诗与绘画作品之间的语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镇 洞庭渔隐 关系 渔隐 隐逸文化
下载PDF
语图互动关系对凝视行为的建构及遮蔽——以《迷魂记》为例
10
作者 张金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迷魂记》是导演阿尔弗雷泽·希区柯克拍摄于1957年的作品。希区柯克在该部作品中通过语言(对白)叙事与图像叙事所形成的互证关系确立了主人公斯科蒂凝视行为的合法性及艺术性。同时,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该影片以男性作... 《迷魂记》是导演阿尔弗雷泽·希区柯克拍摄于1957年的作品。希区柯克在该部作品中通过语言(对白)叙事与图像叙事所形成的互证关系确立了主人公斯科蒂凝视行为的合法性及艺术性。同时,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该影片以男性作为中心视线出发点所呈现出的叙事图像以其强大的视觉表现力遮蔽了处于语言(对白)叙事中潜在的女性的回视动作。最终,在语言与图像所构成的叙事张力的作用下,作品形成了一明一暗两条凝视路径,凝视关系的翻转使得观众在观影活动结束后陷入审美意义上的“眩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魂记 互动关系 凝视
下载PDF
基于语谱图的管制员疲劳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剑辉 陈超 +1 位作者 张时雨 梁海军 《航空计算技术》 2023年第1期19-23,共5页
管制员作为空中交通管制的参与者,检测其工作状态对飞行的安全与正常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管制员工作过程中不同状态下的陆空通话记录,提出一种基于管制员语谱图的疲劳检测方法,通过对采集到的正常与疲劳两种状态下的陆空通话数据进行数... 管制员作为空中交通管制的参与者,检测其工作状态对飞行的安全与正常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管制员工作过程中不同状态下的陆空通话记录,提出一种基于管制员语谱图的疲劳检测方法,通过对采集到的正常与疲劳两种状态下的陆空通话数据进行数据分割及预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进行语音信号特征可视化,获得管制员语谱图;针对管制员语谱图数据搭建ConvNeXt模型,对模型进行训练学习不同状态下管制员陆空通话语谱图特征;通过实验得出所提方法对管制员疲劳状态检测准确率达97.1%,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可以为管制员工作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制员 陆空通话 ConvNeXt 疲劳检测
下载PDF
语图关系理论与形象学的本质还原
12
作者 李咏吟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191,共10页
语图关系理论,是近十年来形象学理论建构的重要实践方向。不过,人们关于语图关系的思考却陷入了几个理论误区。其根本原因在于:过于重视二者的互动关系而忽视了形象学理论的普遍统一原则。因此,重新追溯语图关系的形象学本质,寻求形象... 语图关系理论,是近十年来形象学理论建构的重要实践方向。不过,人们关于语图关系的思考却陷入了几个理论误区。其根本原因在于:过于重视二者的互动关系而忽视了形象学理论的普遍统一原则。因此,重新追溯语图关系的形象学本质,寻求形象学理论的普遍价值,就成为超越“语图关系二元论”并寻求形象学理论创造的新出路。通过形象学的本质还原,去理解形象创造的普遍价值及其语言形象与图像形象的根本差异,无疑为形象学的当代思想建构实践提供了新的解释学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冲突 形象学理论 本质还原
下载PDF
语图视阈下的元代《辋川图》题咏
13
作者 高林广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17,共13页
元代文献中留存有大量的有关王维《辋川图》的专论、序跋、题记和题画诗等,广泛讨论了该图的艺术价值及其所蕴含的文人品节、“高人”风范、佛禅思想、雅趣清致、语图关系等。元人称述《辋川图》几为穷高树表之作,对其笔法技巧、布局结... 元代文献中留存有大量的有关王维《辋川图》的专论、序跋、题记和题画诗等,广泛讨论了该图的艺术价值及其所蕴含的文人品节、“高人”风范、佛禅思想、雅趣清致、语图关系等。元人称述《辋川图》几为穷高树表之作,对其笔法技巧、布局结构乃至气度神韵的总结和讨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甚于唐宋,可证该图画史地位和经典意义的真正确立不在唐宋,而在元代;从诗画一体、语图互融角度评述《辋川图》,亦始盛于元代。而基于德艺关系的《辋川图》论争、对《辋川图》情趣意绪的多重解读等,又与风行于有元一代的复古思潮、文人画观念的流行、易代之际对文人品节的高度敏感和特别关注等因素有关,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迹和深刻的人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辋川 元代 题咏
下载PDF
语图转换与图文共生——论董天野、李祖源对巴金小说《家》的连环画改编
14
作者 李洪华 肖鹏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巴金小说《家》注重明暗色调的运用和空间场景的描写,为连环画改编提供了良好的视觉化基础。董天野版连环画《家》在充分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了从文到图的创造性转换,通过新旧冲突传达反封建的思想主题,将政治伦理融入爱情... 巴金小说《家》注重明暗色调的运用和空间场景的描写,为连环画改编提供了良好的视觉化基础。董天野版连环画《家》在充分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了从文到图的创造性转换,通过新旧冲突传达反封建的思想主题,将政治伦理融入爱情叙事,有意制造出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强化人物的身份特征与阶级属性,从而对原著进行了符合“时代需要”的改编,满足了一般大众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家》 连环画改编 互文
下载PDF
论标语和口号的媒介特性与符号表意
15
作者 胡易容 第五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8,共10页
在一般符号学和媒介理论的透视下,标语和口号不仅仅是语言符号,亦不能被笼统地看成语言媒介的内容。它们本身即是不同类型的媒介形式,具有各自的媒介特性和意指机制。口号调动“副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参与,生产听觉主导意义共享的仪式... 在一般符号学和媒介理论的透视下,标语和口号不仅仅是语言符号,亦不能被笼统地看成语言媒介的内容。它们本身即是不同类型的媒介形式,具有各自的媒介特性和意指机制。口号调动“副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参与,生产听觉主导意义共享的仪式化空间;而“实物性”则是标语区别于书面和印刷品等一般文字媒介的根本特性。“以物为媒”的文字传播形式决定了标语的文本结构内涵着“语言”和“图像”两个符号表意维度。经过广泛实践和丰富积累,标语在当代中国的传播格局中具有了“中介机构”或“中间物”、技术和物质形式、传媒和文化体制三个层面的媒介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号 符号媒介 文字 关系
下载PDF
“无法被改编的小说”——米兰·昆德拉反图像写作研究
16
作者 梅哲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以语图关系切入,探究昆德拉的思想理论和写作实践,可以得出其文学作品的反图像性。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抽象议题代替具象情节,成为小说叙述的主体,是谓具象与抽象的颠倒;二是充分利用语言不同于图像的“实指”特色,从而在概述、叙述转... 以语图关系切入,探究昆德拉的思想理论和写作实践,可以得出其文学作品的反图像性。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抽象议题代替具象情节,成为小说叙述的主体,是谓具象与抽象的颠倒;二是充分利用语言不同于图像的“实指”特色,从而在概述、叙述转换以及本质揭露功能上获得自己的相对叙述优势。昆德拉书写体现出的“反图像”性,在当今语图边界变动、图像和语言的关系出现“历史性的颠倒”时,找到了一条独属于文学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关系 像霸权
下载PDF
基于改进语谱图的深度学习说话人识别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志举 杜庆治 +1 位作者 龙华 邵玉斌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21期32-38,共7页
为了提高说话人识别系统的性能,提出基于改进语谱图的深度学习说话人识别算法。语谱图当中包含了语音的内容、情绪、语种以及说话人身份等多种信息,在以往的说话人识别算法中,往往没有考虑到说话人身份特性,采用直接提取语音中的语谱图... 为了提高说话人识别系统的性能,提出基于改进语谱图的深度学习说话人识别算法。语谱图当中包含了语音的内容、情绪、语种以及说话人身份等多种信息,在以往的说话人识别算法中,往往没有考虑到说话人身份特性,采用直接提取语音中的语谱图作为网络输入,而说话人识别系统中需要提取语谱图中表征身份的信息,因此需要在原始语谱图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语谱图中,基音频率以及共振峰等信息最能表现说话人的身份特征,从而提出根据语音信号中每一帧的基音频率进行自适应梳状滤波,得到改进后的语谱图,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说话人特征,从而达到提升识别准确率的效果。网络模型采用MobileNetv2神经网络,该网络模型具有模型参数少、收敛速度快、识别速度快等优点,有利于实际应用。在对照实验结果中,该方法相对于原始语谱图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2.3%、5.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音频率 梳状滤波器 深度学习 说话人识别 深度可分离卷积
下载PDF
由吴嘉谟纂刻《孔圣家语图》谈晚明的社会文化风气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懋学 万安伦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吴嘉谟作为晚明科举士子中的一员,纂刻《孔圣家语图》不仅具有个人特殊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普适性,充分反映了晚明的社会文化风气。《家语图》初刻于万历十七年,后经吴氏增改,通行本方才付梓。在尊孔重儒、明黜异学的时代背景下,吴氏... 吴嘉谟作为晚明科举士子中的一员,纂刻《孔圣家语图》不仅具有个人特殊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普适性,充分反映了晚明的社会文化风气。《家语图》初刻于万历十七年,后经吴氏增改,通行本方才付梓。在尊孔重儒、明黜异学的时代背景下,吴氏出于自觉的卫道精神及其欲借刻书以图仕进的私人因素,纂刻《家语图》便在情理之中,这对认识明代大量刊刻儒书的现象不无启发。《家语图》并非吴氏所标榜的“图按圣迹之遗,文仍王本之旧”,实乃吴氏拼凑而成,由此可窥探晚明刻书伪窃之风。是书刊成后,多有衍生本出现,并一直流行至今。一方面与世人轻信吴氏之言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此书具有一定的文献、艺术与商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圣家 纂刻 晚明 社会文化
下载PDF
中国书法的语图“间性”及其现象学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广华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6期73-85,I0004,共14页
书法的艺术意义根植于线条形式美感,但又无法脱离汉字语义系统,文意与书意如影随形,但书法如何勾连语言与图像符号系统的问题仍悬而未决,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书法与语言的内在关联,现象学提供了另一条阐释路径。现象学重返会言说的主体,... 书法的艺术意义根植于线条形式美感,但又无法脱离汉字语义系统,文意与书意如影随形,但书法如何勾连语言与图像符号系统的问题仍悬而未决,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书法与语言的内在关联,现象学提供了另一条阐释路径。现象学重返会言说的主体,认为表象上意指关系一一对应的语言符号,实际上充满诸多意义间隙,而书法正是书写过程中的不可见意义间隙的凝结。中华民族在以语言进行意义表达的过程中,同时开启书法“复象”系统,以最为切近语言符号的图像方式再次“言说”语言,指向无法进入可见秩序的“语言的本质”。语言与图像相互穿越,共同建构多维度、动态性的书法艺术意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与 关系 符号学 现象学
下载PDF
从“言说”到“图说”:丰子恺插图本《孔乙己》的语图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惠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52,共9页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从场景展览、人物色彩、情节叙事等维度,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语象世界,为作品从心理层面的语象外化为物质层面的图像提供了可能性。丰子恺因文生图,创作了7幅《孔乙己》插图,重构了酒店的场景,再塑了人物的形象,撷...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从场景展览、人物色彩、情节叙事等维度,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语象世界,为作品从心理层面的语象外化为物质层面的图像提供了可能性。丰子恺因文生图,创作了7幅《孔乙己》插图,重构了酒店的场景,再塑了人物的形象,撷取了生活化的顷间。从小说文本到插图文本,从“言说”到“图说”的叙事方式的改变,一方面,形成了两种表意机制的相互补充,构成语图共相,具备图文共生之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语言诉求与图像表达的矛盾与裂缝,鲁迅在小说文本中倡导的启蒙现代性,与丰子恺在图像叙事中坚守的审美现代性,是对于《孔乙己》不同的阐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乙己》 丰子恺 共相 审美现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