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市场竞合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媒介融合研究20年之语境变迁 被引量:22
1
作者 栾轶玫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5,共14页
2020年11月3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中央列入"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无疑,媒介融合将成为未来媒体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自1999年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以来,媒介融合经历了哪些传播实践?媒介融合研究了哪些... 2020年11月3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中央列入"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无疑,媒介融合将成为未来媒体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自1999年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以来,媒介融合经历了哪些传播实践?媒介融合研究了哪些内容?未来媒介融合将走向何方?这些都需要现实解题。文章通过对2000年至2020年CNKI期刊库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出中国媒介融合研究20年的语境变迁:媒介融合研究经历了从全媒体到融媒体到全媒体("四全媒体")的概念变迁;经历了研究者从单一到多元、研究学科从单学科到跨学科的主体变迁;经历了从市场竞合启动的媒体流程再造到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变迁。随着媒介融合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中央、省、市、县的全局纵深网络,未来媒介融合研究要强化先导式、引领性、系统性理论建构研究,形成中国学派,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国媒介实践并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媒介融合20年 语境变迁 市场竞合 国家治理
下载PDF
民族认同的语境变迁与多极化发展——从一个瑶族个案说起 被引量:18
2
作者 彭兆荣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31-39,共9页
近年来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对族群关系和民族认同等问题极为关注。中国的民族确认与族群关系呈现出一种动态。本文以贵州荔波县瑶麓的青瑶为例,说明民族认同的历史和现实中的变动轨迹及其复杂关系。
关键词 族群关系 民族认同 文化变迁 语境变迁 多极化
下载PDF
试论语境变迁对文本传播的影响——以《抓壮丁》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田义贵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9-112,共4页
语境变迁是考察文本传播效果与传播方式的重要方面。由于《抓壮丁》的母本和衍生文本流传十分广泛,构成了较为完整而且发达的传播系统,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所以本文以此为研究个案,分析其传播特点。因为传播语境的相似和类同,大多数... 语境变迁是考察文本传播效果与传播方式的重要方面。由于《抓壮丁》的母本和衍生文本流传十分广泛,构成了较为完整而且发达的传播系统,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所以本文以此为研究个案,分析其传播特点。因为传播语境的相似和类同,大多数经典文本与《抓壮丁》一样,具有大致相同的传播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壮丁》 语境变迁 传播效果 媒介功能
下载PDF
社会文化语境变迁与人口较少民族的非遗保护——以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建宗 《河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4-20,共7页
对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语境变迁是一个重要的认识视角。在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其语境变迁也是很重要的。就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其内部显然存在一个相当复杂的机制,语境变迁直接影响着非遗... 对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语境变迁是一个重要的认识视角。在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其语境变迁也是很重要的。就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其内部显然存在一个相当复杂的机制,语境变迁直接影响着非遗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非遗保护 语境变迁 裕固族
下载PDF
旬邑官家洞崖居生态景观语境变迁与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晓佳 段炼孺 王星隆 《湖南包装》 2022年第2期137-139,共3页
旬邑县官家洞崖居是陕西地区知名的崖居建筑,有着十分典型的历史特征。为明确当下旬邑官家洞崖居生态景观的语境变迁情况,采用实地探访和文化梳理的研究手段,针对崖居景观的视觉观感体验,以及使用功能、材料、装饰、色彩等层面进行分析... 旬邑县官家洞崖居是陕西地区知名的崖居建筑,有着十分典型的历史特征。为明确当下旬邑官家洞崖居生态景观的语境变迁情况,采用实地探访和文化梳理的研究手段,针对崖居景观的视觉观感体验,以及使用功能、材料、装饰、色彩等层面进行分析,确认历史风格和文化生态价值,并对其艺术审美和文化审美两个方面的价值作用及开发方式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居 生态景观 语境变迁 再设计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场语境变迁与新时代话语重构
6
作者 覃世艳 董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59-70,共12页
随着自然科学每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历史唯物主义也不例外。历史唯物主义本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当时发达的西欧经验而做出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论述,是基于西欧语境的理论话语。随着时空变迁,历史唯... 随着自然科学每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历史唯物主义也不例外。历史唯物主义本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当时发达的西欧经验而做出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论述,是基于西欧语境的理论话语。随着时空变迁,历史唯物主义自创立以来先后经历了经济学出场语境的实践危机、人本学出场语境的内核危机和后现代主义出场语境的叙事危机,经过一次次话语重构,这些危机都被一一化解,并坚守住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核。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现。面对新时代中国的新实践、新大众和新叙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从西方话语转向中国话语,通过话语范式转换和重构实现新时代中国语境的出场和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出场语境变迁 新时代语境 话语重构
下载PDF
对高中作文教学’语境变迁’与’视觉文化’的思考
7
作者 杨啸峰 《作文成功之路》 2019年第11期56-56,共1页
语境变迁与视觉文化,作为新兴的理念,为现代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视觉文化可以说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的视觉直接联系着学生的思维,再结合变迁的语境,其留给学生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1.对语境变迁的认识21世纪,... 语境变迁与视觉文化,作为新兴的理念,为现代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视觉文化可以说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的视觉直接联系着学生的思维,再结合变迁的语境,其留给学生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1.对语境变迁的认识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把我们带进了读图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高中作文教学 语境变迁 读图时代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学生的思维 21世纪 媒体
下载PDF
“探索戏剧”的语境变迁与观念转型
8
作者 何明敏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1,共6页
虽然同样有着开放的创作姿态与革新的戏剧追求,实验戏剧或是先锋戏剧一般指向一种戏剧类型,而所谓探索戏剧则指向20世纪80年代的一股戏剧潮流。进入新时期,中国剧坛陆续涌现出一批剧作,诸如《屋外有热流》《绝对信号》《车站》《WM(我们... 虽然同样有着开放的创作姿态与革新的戏剧追求,实验戏剧或是先锋戏剧一般指向一种戏剧类型,而所谓探索戏剧则指向20世纪80年代的一股戏剧潮流。进入新时期,中国剧坛陆续涌现出一批剧作,诸如《屋外有热流》《绝对信号》《车站》《WM(我们)》等,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表现出自觉的探索精神,引起戏剧界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戏剧 《绝对信号》 创作姿态 《车站》 实验戏剧 语境变迁 先锋戏剧 戏剧类型
原文传递
视角与主题:“变迁”语境中的哈萨克族婚姻家庭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建飞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6-22,共7页
有关新疆少数民族婚姻家庭关系领域的研究,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关注差异与关注失调,哈萨克族相关文献较少,且多以"变迁"为研究主题。近三十年间,哈萨克族婚姻家庭关系研究进展表现在:其一,关注视角从历史文献转向生活实践;其二,&... 有关新疆少数民族婚姻家庭关系领域的研究,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关注差异与关注失调,哈萨克族相关文献较少,且多以"变迁"为研究主题。近三十年间,哈萨克族婚姻家庭关系研究进展表现在:其一,关注视角从历史文献转向生活实践;其二,"变迁"主题之下出现了两类研究,即婚姻家庭变迁的整体进步叙事与反思、修正的婚姻家庭沿革叙事。哈萨克族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环节、社会网络、国家权力作用,可作为丰富认知和深化理论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婚姻家庭关系 视角 主题 变迁语境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下乡村公共文化领域的变迁与重构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智洋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23-130,共8页
中国语境下的乡村公共文化领域,有着基于自身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的特殊性。其文化生态结构根据主导功能的不同呈现为神俗性、日常性和政治性等空间层次性,并在静态模型、动态模式和本质内核上体现出独特的结构特征。但在城市化扩张、社... 中国语境下的乡村公共文化领域,有着基于自身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的特殊性。其文化生态结构根据主导功能的不同呈现为神俗性、日常性和政治性等空间层次性,并在静态模型、动态模式和本质内核上体现出独特的结构特征。但在城市化扩张、社会运动、科学理性和现代传媒的冲击下,中国乡村的公共文化领域正不断萎缩而面临着诸多危机。因此,乡村公共文化领域的当代重构需要在辩证性扬弃、利益诉求的平衡与治理性逻辑等前提下,重塑个体文化关联互动、拓展作品的社会话题性、发挥不同媒体的传播优势,并以此实现公共文化领域中空间结构布局的整合再建与大众文化秩序的恢复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公共领域 中国语境 历史变迁 当代重构
下载PDF
新时代现实主义电影:概念·语境·范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翔宇 郝婷 《现代视听》 2020年第1期67-71,共5页
基于新时代整体社会语境的深层变迁,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范式发生了深刻转换。由于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叙事策略等方面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电影的基本表征,从而使得“新时代现实主义电影”具有了成为一个独立学术概念的可能性与... 基于新时代整体社会语境的深层变迁,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范式发生了深刻转换。由于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叙事策略等方面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电影的基本表征,从而使得“新时代现实主义电影”具有了成为一个独立学术概念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而“以人民为中心”则构成了新时代现实主义电影新的价值尺度和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现实主义电影 概念建构 语境变迁 范式转换
下载PDF
文化图腾与国家形象——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国家形象符号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翟石磊 魏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从文化图腾到国家形象,中国"龙"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也在世界格局和文化体系的扭转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对龙的解读纯属一个历史的误解,也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一种跨文化沟通的结果。无论当时是否促进了文化... 从文化图腾到国家形象,中国"龙"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也在世界格局和文化体系的扭转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对龙的解读纯属一个历史的误解,也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一种跨文化沟通的结果。无论当时是否促进了文化间的理解和互动,今天的中国龙在经历天朝帝国、殖民主义、民族独立和民族觉醒的阶段后,开始由西方的文化解读转变到让西方按照中国的文化语境去认知,这不仅是龙的文化蕴涵的变化,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形象改变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文化图腾 文化蕴涵 语境变迁
下载PDF
消费主义视域里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全国“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小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四川师范大学 语境变迁 学术取向 传统转换
下载PDF
汉语怎样进行意合
14
作者 曹进 南红红 《丝绸之路》 2012年第16期11-15,共5页
汉语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及共时和历时维度上都表现出意合特性。意合的实质为一门语言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组合依赖语境表达具体意义的表意品质。语言在起源时更倾向于意合,如果经历巨大的语境变迁,则会逐渐变为形合。汉语语境的稳定性... 汉语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及共时和历时维度上都表现出意合特性。意合的实质为一门语言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组合依赖语境表达具体意义的表意品质。语言在起源时更倾向于意合,如果经历巨大的语境变迁,则会逐渐变为形合。汉语语境的稳定性是造成汉语意合特性的重要原因。意合对于增强语言的表达力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有其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意合 意义体 历时语境 语境变迁
下载PDF
浅析中国当代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发展趋势——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与《致青春》为例
15
作者 张维娜 《视听》 2015年第7期186-187,共2页
通过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与《致青春》,以此思考中国电影的漫长发展,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的发展都代表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一部分。
关键词 商业艺术 历史发展 语境变迁 受众需求 趋势
下载PDF
试论中国文人绘画中"墨竹"形象的内涵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围卡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9,共6页
墨竹"以其坚劲挺拔、岁寒不凋、抱节虚心的自然特性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要题材,文人画家反复抒写之是基于儒道两家的双重思想渊源,"墨竹"形象以其特有的模式传达看中国传统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画家... 墨竹"以其坚劲挺拔、岁寒不凋、抱节虚心的自然特性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要题材,文人画家反复抒写之是基于儒道两家的双重思想渊源,"墨竹"形象以其特有的模式传达看中国传统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画家思想经历的不同,"墨竹"的形式与内涵也在不断改变。但无论何时,它总是代表着中华民族乐道安贫、鄙薄名利、虚心劲节、威武不屈、逸然高隐的精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竹形象 文人画家 精神世界 语境变迁 传承发展
下载PDF
黎族打柴舞的文化变迁与身份重建
17
作者 朱奕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144,共7页
打柴舞是在海南黎族古老丧葬仪式“护尸舞”基础上重建的文化产物,是黎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典型表征。在全球化、城镇化进程中,黎族打柴舞的仪式象征性逐步消解,呈现出一个延续与创新、传承与发展、集体性传统与个人创造力不断互动、协商... 打柴舞是在海南黎族古老丧葬仪式“护尸舞”基础上重建的文化产物,是黎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典型表征。在全球化、城镇化进程中,黎族打柴舞的仪式象征性逐步消解,呈现出一个延续与创新、传承与发展、集体性传统与个人创造力不断互动、协商的复杂动态过程。作为一种被官民共同建构而成的与时俱进的黎族民俗艺术,在传统祭祀仪式与现代舞台中逐渐完成其功能、身份、语境、文化认同和观念的转化,实现了从“民俗舞蹈”到“大众舞蹈”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打柴舞 文化功能 身份重建 语境变迁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The Impact of Tempor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on Institutional Change
18
作者 George Comodromos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2年第4期587-592,共6页
In order to gain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researchers need to go beyond a snapshot view of significant events but consider events in their temporal setting. Pierson (2004) advocate... In order to gain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researchers need to go beyond a snapshot view of significant events but consider events in their temporal setting. Pierson (2004) advocated that the events that lead to institutional change should be placed in a moving temporal context, as this will not only add to our comprehension of the dynamics of change, but also enrich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enhance the theories we employ to give meaning to these events. Pierson (2004)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that was later developed by Thelen (2009) that considered incremental endogenous shifts in institutional thinking that can often result in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s. The central issues of Pierson's (2004) thesis lay in his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ath dependence. He claimed that once an institution has chosen a particular path to follow, it can become locked into that pathway and so the options of choice are restricted. This then presumed that an institutions first choice of action is crucial to whether they become locked into a successful course of action or not. The result of the first choice being successful or not would be dependent on the presence of increasing returns. The explication Pierson proffers of increasing returns is different to an economic one in that it is based on positive feedback processes and politics in time. The implications of Pierson's work and those that followed have a very serious place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remental institutional change path dependence change management
下载PDF
流行语变迁与大众文化传播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影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5,共4页
本文针对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流行语现象,分析了流行语变迁的历史脉络及其特点,总结了流行语变迁与大众文化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当今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呈现出主导文化和大众文化互动的趋势,也暴露了大众文化若干值得警惕的问题,... 本文针对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流行语现象,分析了流行语变迁的历史脉络及其特点,总结了流行语变迁与大众文化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当今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呈现出主导文化和大众文化互动的趋势,也暴露了大众文化若干值得警惕的问题,值得引起流行语发布者和研究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语 语境变迁 大众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理解”概念的三重语境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学广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0-56,共7页
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理解"概念经历了从语言哲学到心理学哲学再到知识基础研究的语境变迁,形成三种内涵有别且作用不同的概念。对语言意义的考察转变为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使用的探究,使语言哲学发生划时代的转型;通过建... 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理解"概念经历了从语言哲学到心理学哲学再到知识基础研究的语境变迁,形成三种内涵有别且作用不同的概念。对语言意义的考察转变为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使用的探究,使语言哲学发生划时代的转型;通过建构以"理解"概念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网络,促进分析哲学的重心转移;通过批判性地剖析摩尔的立场而展示"理解"的原始基础,形成替代笛卡尔主义的知识论新模式。"理解"概念的语境变迁不仅反映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重心转移,而且展示维特根斯坦后期从事哲学研究的新路径和消解传统哲学问题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理解”概念 语境变迁 心理学哲学 知识论新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