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傲慢与偏见》中翻译关联理论之语境的翻译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永花 吴颖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8期118-119,共2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用学研究出现了明显的心理学倾向,从认知和心理活动出发去解释语言活动,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潮流。其中,较引人注目的语用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论",他们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语言交际和话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用学研究出现了明显的心理学倾向,从认知和心理活动出发去解释语言活动,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潮流。其中,较引人注目的语用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论",他们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语言交际和话语理解过程提出新的认识,而他们的学生Ernst-Angust Gutt更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理论进行专门研究,从新的视角出发促进了翻译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认知语境 语境扩展 处理话语所作的努力
下载PDF
语境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月 《科技信息》 2013年第8期189-189,共1页
众所周知,阅读在中学生升学考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使学生消除对英语阅读的恐惧还能增强英语学习的动力。而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则是将其语境化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语境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及对上下文(co-text)... 众所周知,阅读在中学生升学考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使学生消除对英语阅读的恐惧还能增强英语学习的动力。而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则是将其语境化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语境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及对上下文(co-text)、就近理解(local interpretation)原则和类推(analogy)原则如何应用于英语教学做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可参考的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并总结了对教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英语阅读 上下文 扩展语境 就近原则 类推原则
下载PDF
扩展概念隐喻理论与汉语隐喻研究
3
作者 黄洁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5,共17页
本文述评Kovecses(2020)扩展概念隐喻理论基于转喻的隐喻观、多层结构隐喻观和扩展的语境观,聚焦其在隐喻映射的双向性、隐喻和转喻的关系、隐喻的系统性、隐喻认知的互动性等方面的核心思想,分析它与标准概念隐喻理论、隐喻网络等的共... 本文述评Kovecses(2020)扩展概念隐喻理论基于转喻的隐喻观、多层结构隐喻观和扩展的语境观,聚焦其在隐喻映射的双向性、隐喻和转喻的关系、隐喻的系统性、隐喻认知的互动性等方面的核心思想,分析它与标准概念隐喻理论、隐喻网络等的共性与区别。文章还以人生隐喻为例,结合汉语语料库BCC和英语语料库COCA中词汇的隐喻用法,讨论扩展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语隐喻研究的启示,即隐喻的层次性和连贯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变化性和生态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概念隐喻理论 双向性 多层次观 扩展语境
原文传递
致谢词“生受”的历史形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爱玲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5-70,共6页
"生受"在浙江温州话等现代汉语方言中可用作"谢谢"义动词。这种用法是历史的遗留。在汉语史上,致谢词"生受"是从"活着遭受"义跨层组合一步步演变而来的。在语法上,它经历了"跨层组合→物... "生受"在浙江温州话等现代汉语方言中可用作"谢谢"义动词。这种用法是历史的遗留。在汉语史上,致谢词"生受"是从"活着遭受"义跨层组合一步步演变而来的。在语法上,它经历了"跨层组合→物理动作动词→形容词→使动词→言语行为动词"的演变过程;在语义上,它经历了"‘活着遭受’义→‘遭受’义→‘遭罪,受苦’义→‘费事,辛苦’义→‘麻烦,有劳’义→‘谢谢’义"的演变过程。在语用功能上,"生受"小句经历了从以言行事到以言述事,从间接致谢到直接致谢,从事前致谢到事后致谢的演变。其演变遵循的机制可以用不足分析和过度分析来解释,演变的表现是语境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受 致谢 历史形成 语境扩展
下载PDF
语境意识的崛起——语言学转向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一种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昊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5年第1期71-75,共5页
20世纪的语言学转向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影响除了本体论的语言观,还有一个重要影响——语境。语境这个语言学术语,随着语言学转向后期的自我批判,也频繁地出现在各个研究领域。这时的语境不再是一个语言学范畴,而是一种新的语境思维方式... 20世纪的语言学转向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影响除了本体论的语言观,还有一个重要影响——语境。语境这个语言学术语,随着语言学转向后期的自我批判,也频繁地出现在各个研究领域。这时的语境不再是一个语言学范畴,而是一种新的语境思维方式。语境意识由来已久,她的足迹甚至可以追溯到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萌生时期。进入20世纪,语境意识由自发走向自觉时代,以扩展和内敛两种方式广泛参与到文化学批评、新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等批评类型中来。语境意识作为一种古老而新生的思维方式,是语言学转向带来的一种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转向 语境 扩展语境意识 内敛式语境意识
原文传递
从“起码”的历时演变看其词性标注
6
作者 张秀松 史明玮 《对外汉语研究》 2023年第2期118-135,共18页
现代汉语中“起码”是常用词。关于其词性,学界众说纷绘。文章在考察其历时演变的基础上,论证它在普通话中是形容词,不是区别词,也不兼属副词。文章考察了“起码”的如下语法演变:动词短语→动词→形容词→区别词。经考察发现,单词“起... 现代汉语中“起码”是常用词。关于其词性,学界众说纷绘。文章在考察其历时演变的基础上,论证它在普通话中是形容词,不是区别词,也不兼属副词。文章考察了“起码”的如下语法演变:动词短语→动词→形容词→区别词。经考察发现,单词“起码”始见于清代,最初是“起算”义动词,常后续数量表达。后来因所在结构有“至少+NumCl”这种隐含义且常跟“至少”共现而获得“至少”义,始做状语。状位“起码”的续段经历了语境扩展:数量短语→含数动宾短语→普通动宾短语→小句。“起码”从状位扩散至定位后经历语义微变,获得“最低限度”义。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定位“起码”一度获得区别词用法。区别词“起码”所饰名词经历了语义类扩展:数目类→价钱类→货物类→人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码 词性标注 历时演变 语境扩展 语义扩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